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学科活跃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1
作者 杨新涯 田园 +5 位作者 卓应忠 周松 文佩丹 涂佳琪 胡佳 谭乃豪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客观、科学的学科评价方法对于学科建设的引导至关重要,但目前主流学术评价以英文为导向,中文学术评价则仍以期刊为单位,不能反应学科进展的基本状况,因此研究中文学术论文对学科的贡献值得重点关注... 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客观、科学的学科评价方法对于学科建设的引导至关重要,但目前主流学术评价以英文为导向,中文学术评价则仍以期刊为单位,不能反应学科进展的基本状况,因此研究中文学术论文对学科的贡献值得重点关注。为明确适宜用于学科评价的文献发表年限范围,在探讨文献老化现象及其测度指标与实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以6608种中文学术期刊为对象,采集并整理了2003年-2023年的3899万篇中文学术论文,及其引用这些论文的3507万篇引文的大样本数据,结合文献情报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提出学科活跃期的概念,依据概念计算出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所有一级学科的活跃期。实证结果表明,学科活跃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与预判的大致学期活跃期规律基本一致,符合最初的科学假设,不仅仅首次用大样本数据计算出各个学科的活跃期,同时也可以在人才评判、趋势研判、学科绩效评价中,根据不同学科的活跃期选取科学的时间范围等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和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评价 学科活跃期 大数据 知识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又一个十年: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2014-2024)
2
作者 李广益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2014年,笔者在“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一文,该文次年正式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十年来,在“后《三体》时代”尤其是《三体》获得雨果奖、《流浪地球》电影热映以... 2014年,笔者在“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一文,该文次年正式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十年来,在“后《三体》时代”尤其是《三体》获得雨果奖、《流浪地球》电影热映以及若干科技事件所引发的科幻研究热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中国科幻 雨果奖 史料学 清华大学学报 十年 流浪 研究热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在图书馆的应用场景构架研究
3
作者 杨新涯 戴立伟 钱国富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0-97,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的横空出世提高了机器逻辑分析能力,降低了行业、机构甚至个人的应用门槛,私有语料的训练与推广成为现实,具有注重算法和开源共享等特征,因而得到快速应用和拓展。在“十五五”布局的关键节点,文章通过网络调研... 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的横空出世提高了机器逻辑分析能力,降低了行业、机构甚至个人的应用门槛,私有语料的训练与推广成为现实,具有注重算法和开源共享等特征,因而得到快速应用和拓展。在“十五五”布局的关键节点,文章通过网络调研和文本分析法,对DeepSeek的主要特征和图书馆适用性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技术接受模型进行图书馆需求与DeepSeek应用的技术路线匹配,论述DeepSeek的多模态资源构建、精细化管理和智慧服务领域的应用体系框架。面对DeepSeek引发的热潮,以及图书馆“十五五”建设需求和场景应用,文章提出图书馆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建议,包括加强算力共享、专属数据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DeepSeek 智慧图书馆 “十五五”规划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之社会性:批判中的重建——从朱光潜对克罗齐的“误读”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金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朱光潜对克罗齐的接受来探讨其美学中的社会性构建问题。在对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的研究中,"误读"几成定论,但仅仅着眼于"误读"却未免遮蔽了朱光潜自身的美学构建。通过在"辨物"与"析...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朱光潜对克罗齐的接受来探讨其美学中的社会性构建问题。在对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的研究中,"误读"几成定论,但仅仅着眼于"误读"却未免遮蔽了朱光潜自身的美学构建。通过在"辨物"与"析情"中重回康德起点,朱光潜的批判不仅指向克罗齐,而且还上升至整个唯心主义哲学传统,深藏其后的乃是他对美之社会性问题的持续关注。这一关注发端于对克罗齐"传达"问题的批判,并在"物"的设置中实现了英国经验主义同情说与德国移情论美学两大传统的互补,从而为其情感论美学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克罗齐 美学 误读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共和国研究中心简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重庆大学共和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是2017年成立的一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平台,挂靠在二级单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运行。中心前身为高等研究院部分师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的共... 重庆大学共和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是2017年成立的一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平台,挂靠在二级单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运行。中心前身为高等研究院部分师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的共同研究兴趣而组织的一个内部读书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读书会富有成效地集结、整合了高等研究院在现当代中国研究板块的跨学科优势资源,并展示出相当的团队科研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平台 高等研究院 读书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 重庆大学 二级单位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温席勒对素朴文学与感伤文学的思考——关键概念的误译造成的误识
6
作者 方维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1-319,共9页
早期德意志美学或文论著作中的几个常用核心概念的汉译,常给读者带来困惑,甚至只能误解或曲解,“Dichtung”便是一例,中文译者惯用“诗”字译之,其实当为“文学”。这就出现了不少著作的汉译本中满篇皆“诗”的情形,自然经不起深究,例... 早期德意志美学或文论著作中的几个常用核心概念的汉译,常给读者带来困惑,甚至只能误解或曲解,“Dichtung”便是一例,中文译者惯用“诗”字译之,其实当为“文学”。这就出现了不少著作的汉译本中满篇皆“诗”的情形,自然经不起深究,例如通常被汉译为《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席勒名文。究其缘由,主要是中文译者不知这个概念的历史语义和在彼时的实际运用。揭示翻译纰缪的有效途径,莫过于深入解析席勒美学思想中的这一经典文本,在讨论席勒不同凡响之作的精义的基础上剖析“Dichtung”概念的具体蕴含,旨在呈现错误译词如何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美学思想 关键概念误译 概念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空间、人力”三要素协同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实践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群义 许天才 +2 位作者 涂佳琪 蔡佳 史丹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应以文献、空间、人力等资源要素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新技术应用,提升图书馆综合服务质量。文章阐述了重庆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架构,并分别论述以文献、空间、人力为基础的资... 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应以文献、空间、人力等资源要素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新技术应用,提升图书馆综合服务质量。文章阐述了重庆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架构,并分别论述以文献、空间、人力为基础的资源服务一体化探索实践,展望数智技术对资源服务一体化的影响,为高校图书馆在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服务的创新与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资源 服务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逻辑理路
8
作者 金莉 胡琦霖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以其鲜活实践突破了西方预设的叙事框架,深刻揭露了西式现代化的理论虚妄,为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道路指引与理论遵循。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与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以其鲜活实践突破了西方预设的叙事框架,深刻揭露了西式现代化的理论虚妄,为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道路指引与理论遵循。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与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需以共生性生存本体论、共在性实践交往论与共享性全球正义论为核心理论内核,着力破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张力、价值共通与差异包容的辩证关系、主体自觉与他者借鉴的实践矛盾。通过这一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不仅要彻底破除对西式现代化的认知迷思,更要彰显融通中外的文明对话能力,深刻揭示人类发展的价值维度。在具体传播实践中,需依托清晰精准的表达意涵、系统完善的话语结构与多元协同的传播场域,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寻求情感共鸣、增强受众认同的传播逻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精髓与实践成果更深入地走向世界,为重构全球现代化叙事体系提供具有主体性的文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哲学根基 现实张力 价值超越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人之志到成人之德:冠礼与先秦儒家“成人”观
9
作者 陈绪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士冠礼“三加”,始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冠,三加爵弁冠。皮弁冠尊于缁布冠,爵弁冠又尊于皮弁冠,故曰“三加弥尊”。“三加”是冠礼中的重要内容,“三加”之冠服及仪式中所体现出的“成人之志”与“成人之德”则是冠礼意义的集中体现,这也... 士冠礼“三加”,始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冠,三加爵弁冠。皮弁冠尊于缁布冠,爵弁冠又尊于皮弁冠,故曰“三加弥尊”。“三加”是冠礼中的重要内容,“三加”之冠服及仪式中所体现出的“成人之志”与“成人之德”则是冠礼意义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先秦儒家“成人”观念的核心内容。“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是言三冠中包含着“成人之志”。缁布冠,太古之冠,具有“尚质重古”之义;皮弁冠,三皇时所造,君臣同服,具有“三王之德”之义;爵弁冠,“此与君祭之服”,具有“敬事神明”之义。故而三冠的礼学意义是事亲、事君、事鬼神,这也是三冠中所包含的“成人之志”。冠礼仪式的完成,象征着冠者由“童子”进入了“成人”阶段。有其“志”必有其“德”,冠者既然有事亲、事君、事鬼神的“成人之志”,必当有相应的“成人之德”与之相称。首先是对于外表、言行的要求,即“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其次是对于儒家伦理关系的践行与遵守,即“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最后是以“成人之德”行之于世,肩负起儒家责任与担当,也就是“治人”,即“孝悌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这便是先秦儒家对于“成人之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礼 “三加” 成人之志 成人之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数据理论的阅读推广模型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新涯 刘芳兵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文章运用数据收集分析法,分析了图书馆工作中出现的零数据现象,对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零数据进行了分类,构建了基于零数据理论的阅读推广模型,认为图书馆在未来的阅读推广工作中应增强对零数据的重视,建立相关零数据的收集、分类与智能... 文章运用数据收集分析法,分析了图书馆工作中出现的零数据现象,对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零数据进行了分类,构建了基于零数据理论的阅读推广模型,认为图书馆在未来的阅读推广工作中应增强对零数据的重视,建立相关零数据的收集、分类与智能分析决策体系,将有助于提升阅读推广工作的广度和维度,进一步完善智慧图书馆数据体系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数据理论 数据分析 行为分析 阅读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关系的核心结构及其意义——非婚同居与婚姻的实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楠 潘绥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1,325-326,共10页
近些年,非婚同居现象作为中国性关系的一种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国内关于非婚同居的研究都是基于理论思辨、定性分析和局部调查,没有代表全国总人口的统计分析。"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的实地调查分别于2000年、2006年、2010... 近些年,非婚同居现象作为中国性关系的一种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国内关于非婚同居的研究都是基于理论思辨、定性分析和局部调查,没有代表全国总人口的统计分析。"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的实地调查分别于2000年、2006年、2010年和2015年开展了四次全国抽样调查。本文将非婚同居分为"未婚同居""不婚同居""失婚同居""婚外同居"四种,一一指出其特征与人群分布。同时,对比分析了非婚同居与婚姻的差异,包括社会特征、双方关系和情感程度、性生活质量、非主流性行为等主要指标。以初级生活圈理论解释非婚同居这种性关系在社会中的核心结构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关系 非婚同居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在地型社会企业的探索与创新——以张謇的“大生集团”与近代南通建设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洁 潘家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2,共12页
当前社会企业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近代史上久已出现的"有实无名"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近代中国工业化肇始之初,基于社会文化传统和本土资源条件,孕育出具有社会企业本质特征的私人民族实业。其中,建厂于乡村地区并内嵌于... 当前社会企业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近代史上久已出现的"有实无名"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近代中国工业化肇始之初,基于社会文化传统和本土资源条件,孕育出具有社会企业本质特征的私人民族实业。其中,建厂于乡村地区并内嵌于本地社区建设的实业类型,可定义为"在地型社会企业"。文章以中国近代最早的社会企业家张謇所创办的社会企业"大生集团"以及其在地化建设的"南通自治"为案例,分析在地型社会企业,如何立基于本土社会,通过优化配置本地资源、充分利用在地社会资源进行资源内置化的经营,并将收益全部返还到本地区的综合建设,以实现乡土社会的"实业—教育—公益"三位一体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家 在地化 张謇 大生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推广的读者荣誉制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佳 涂佳琪 杨新涯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6,共6页
读者荣誉制度能直接刺激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对解决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阐释了荣誉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文献调研获取了读者荣誉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现状,探索阅读推广的读者荣誉制度体系架构,提... 读者荣誉制度能直接刺激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对解决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阐释了荣誉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文献调研获取了读者荣誉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现状,探索阅读推广的读者荣誉制度体系架构,提出制定合理的荣誉激励体系、重视荣誉机制实施效果、致力构建长期荣誉机制形成稳定的核心读者群等荣誉制度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荣誉制度 推广绩效 智慧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模式之公众史学在中国是否可行——中国公众史学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6,239,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探讨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作为新兴的史学领域,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既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更需要搭建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语境的概念体系、学科框架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模式 公众史学 理论框架 学科建构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建设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家恩 杜洁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48-54,共7页
结合中国历史和当代前后呼应的两波乡村建设实践,让叙述回归具体脉络,以"实践-研究者"的新视角对各种已有乡村建设研究与叙述作出基本归纳,并分别对"效果论"、"好人好事说"、"问题乡村"、与&qu... 结合中国历史和当代前后呼应的两波乡村建设实践,让叙述回归具体脉络,以"实践-研究者"的新视角对各种已有乡村建设研究与叙述作出基本归纳,并分别对"效果论"、"好人好事说"、"问题乡村"、与"脉络化努力"这四种类型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基于当代乡村建设主要推动者的基本主张,将中国乡村建设放置于"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激进"的宏观脉络与整体性视野下进行框架性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城乡和谐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冲突与文化自觉——《三体》的科幻与现实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颀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从科幻与现实的关系切入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其核心问题是人类与三体的文明冲突,以及文明冲突引发的历史终结和人类未来问题。汪淼代表的知识分子叙事,罗辑代表的英雄叙事,程心代表的末人叙事分别构成三部曲的叙事视角和情节主线。如... 从科幻与现实的关系切入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其核心问题是人类与三体的文明冲突,以及文明冲突引发的历史终结和人类未来问题。汪淼代表的知识分子叙事,罗辑代表的英雄叙事,程心代表的末人叙事分别构成三部曲的叙事视角和情节主线。如果未来的人类文明极有可能遭遇文明冲突导致的宇宙灾难,当代精英需要反思和推进现有的道德、文明观,拒绝末人时代的诱惑,勇于创造新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刘慈欣 科幻 现实 文明冲突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偷”的逻辑:四川凉山G县彝区矿产资源的分割与重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代启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偷"普遍被视为一种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甚至具有罪与罚的情感特点,其行为应该受到惩罚。但在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里,研究者通常会将"偷"的概念和行动纳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进行过程分析,以阐释"偷"的在场... "偷"普遍被视为一种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甚至具有罪与罚的情感特点,其行为应该受到惩罚。但在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里,研究者通常会将"偷"的概念和行动纳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进行过程分析,以阐释"偷"的在场与不同的逻辑。通过对四川凉山G县彝人"偷"矿进行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可以发现,"偷"是一个文化相对、概念复杂且意义流动的社会概念和行动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矿产资源的"国有"属性与民族观念中的"自然"属性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是导致彝人"偷"矿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偷"进行人类学研究,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消极概念背后的情感诉求与文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矿产资源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窝贸易的三重世界南洋华人的价值理论、物质性与生产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昕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42,共40页
活跃在环南中国海的燕窝贸易是中华晚期帝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南洋华人贸易三重世界互动和交融的产物。对燕窝的需求源于中华文明的本体论和世界逻辑,燕窝贸易网络则起源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在中华晚期帝国南疆的扩张,其... 活跃在环南中国海的燕窝贸易是中华晚期帝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南洋华人贸易三重世界互动和交融的产物。对燕窝的需求源于中华文明的本体论和世界逻辑,燕窝贸易网络则起源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在中华晚期帝国南疆的扩张,其实践运作依赖南洋华商的社会组织方式、移民模式和历史行动原则。而在当下,燕窝贸易和消费同时按照工业化逻辑、香港燕窝商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对燕窝物质性的理解来运作。对多重世界交融历史过程及其当下状况的研究,需要拓展关于不同“生产”过程所代表的物质性与抽象整体之连接与交融的想象,将人群生产活动视为历史的结果和历史展开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世界体系 南洋华人 价值理论 物质性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轰炸期间的宋美龄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侵华日军集中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无差别轰炸。其中,1939-1941年是重庆遭遇大轰炸最为惨烈的时期。作为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宋美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抚慰灾民,并以... 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侵华日军集中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无差别轰炸。其中,1939-1941年是重庆遭遇大轰炸最为惨烈的时期。作为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宋美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抚慰灾民,并以对外广播、演讲以及战时书写等方式谴责日军暴行,苦劝盟友慷慨相助,为推动重庆国民政府获得广泛的国际同情与各方援助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大轰炸 宋美龄 重庆信函 广播演讲 轰炸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诅咒还是利民开发——大渡河上游一项采铅案例的灾难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代启福 马衣努.沙娜提别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9,共8页
本文以大渡河上游的铅矿开发为案例,揭示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灾难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经济发展成果所遮蔽,使当地人极难获得社会救济或补偿;另外,"灾难&q... 本文以大渡河上游的铅矿开发为案例,揭示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灾难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经济发展成果所遮蔽,使当地人极难获得社会救济或补偿;另外,"灾难"也容易被原子化、资本化,为企业进一步操控地方资源提供合法性基础。本文认为"防灾减灾"的最佳路径不单单是为其提供经济救助,而应"赋予"当地人一套在经济上自我发展的自治权力,并为其提供一套公平协商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采铅案例 灾难人类学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