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督式机器学习在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书鸣 王欣 +6 位作者 郑玲春 白亚敏 聂旭元 王锴 许桐 FRANCISCO PÉREZ NEVADO 王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22-432,共11页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人体的健康。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霉菌毒素在食品中的产生和积累。检测霉菌毒素的传统方法存在检测效率较...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人体的健康。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霉菌毒素在食品中的产生和积累。检测霉菌毒素的传统方法存在检测效率较低、灵敏度较差、适用性低等缺点,机器学习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提升检测准确性和简化实验操作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监督式机器学习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精准的预测和分类能力、挖掘潜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能力,已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安全的检测中,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该文围绕监督学习在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的应用进展,介绍了监督学习的工作流程和常用算法,根据不同算法类型阐述了监督学习在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应用,并对监督学习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学习 霉菌毒素 食品安全 分析检测 食品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技术的食品中多环芳烃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桂蓉 李红 +5 位作者 黄先亮 黄丹丹 陈力维 蔡小钦 黄思瑜 侯美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1-2042,共12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色谱法为检测食品中PAHs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食品类型多样且基质复杂,PAHs组分较多且化学性质各异,建立适用于多类型食品的前处理及色谱方法具有挑战。该...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色谱法为检测食品中PAHs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食品类型多样且基质复杂,PAHs组分较多且化学性质各异,建立适用于多类型食品的前处理及色谱方法具有挑战。该文综述了利用色谱方法检测食品中PAHs的近期研究进展,归纳了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快速同时萃取法等多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梳理了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与质谱联用等常用色谱法的应用,并对前处理及色谱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于不同类型食品,如畜禽肉类、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等,梳理了其主要的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检测方法,并对前处理和色谱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开发不同食品类型中多组分PAHs的色谱检测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多环芳烃 前处理方法 色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甘薯淀粉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雪 许晶冰 +2 位作者 杨世雄 张玲 高飞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380,共11页
甘薯淀粉常作为粉丝和粉条等食品加工原料,具有稳定和增稠作用。但受其固有性质的限制(如热稳定性差、淀粉糊透明度低等),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改性(如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及复合法等)能赋予甘薯淀粉良好的功能、流变学... 甘薯淀粉常作为粉丝和粉条等食品加工原料,具有稳定和增稠作用。但受其固有性质的限制(如热稳定性差、淀粉糊透明度低等),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改性(如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及复合法等)能赋予甘薯淀粉良好的功能、流变学和加工特性(如抗老化性、淀粉糊透明度高、凝沉性小、冻融稳定性好、抗酸性和成膜性好等),可用于改善食品的物化特性、质构特性及食用品质。该文首先分析了甘薯淀粉的结构及性质,并总结了改性方法,最后概述了甘薯淀粉在食品工业(从粉丝、面制品、调味料及其他食品等方面)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扩大甘薯淀粉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改性方法 结构 应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发酵研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全恒 王元楷 +5 位作者 周纯洁 陈玉瑶 庄子越 张文华 蔡甜 陈科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叶绿素可以影响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肥胖和改善炎症,但相关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究。该研究采用体外厌氧模式,向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中添加脱镁叶绿素,进一步探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发酵4... 叶绿素可以影响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肥胖和改善炎症,但相关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究。该研究采用体外厌氧模式,向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中添加脱镁叶绿素,进一步探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发酵48 h后,运用16S rRNA微生物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测定短链脂肪酸,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对上述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组,脱镁叶绿素组在门水平上能够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属水平上显著抑制致病菌(P<0.05)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脱镁叶绿素能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高脂粪菌受到脱镁叶绿素额外作用后可产生脂类化合物、氨基衍生物、胆汁酸盐等代谢物,并且还能产生抗生素类物质(istamycin AO、夫西地酸、庆大霉素C1等)。综上,脱镁叶绿素能够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对机体健康具有潜在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体外发酵 脱镁叶绿素a 脱镁叶绿酸a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二硫化钼(Au-MoS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2
5
作者 运欢 谭程木 +2 位作者 马良 郭婷 苏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4-290,共7页
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是影响乳及乳制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AFM_(1)具有毒性和强致癌性,且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消除,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该研究基于金-二硫化钼(Au-MoS_(2))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适... 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是影响乳及乳制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AFM_(1)具有毒性和强致癌性,且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消除,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该研究基于金-二硫化钼(Au-MoS_(2))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牛奶中AFM_(1)检测。分别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将MoS_(2)和纳米金颗粒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从而得到Au-MoS_(2)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Au-MoS_(2)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增加了电极导电性,同时二茂铁(ferrocence,Fc)标记的适配体通过Au—S固定在Au-MoS_(2)复合材料表面,提高了识别元件适配体的负载量。当存在目标物AFM_(1)时,适配体形成一定构象识别AFM_(1),导致Fc信号变化,从而实现对AFM_(1)的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MoS_(2)的质量浓度为3.0 mg/mL,沉积电位为-0.2 V,沉积时间为480 s,氯化金浓度为14 mmol/L时,Au-MoS_(2)复合材料修饰后的电极性能最佳。同时,以0.3μmol/L的适配体,Mg^(2+)的浓度为0.01 mol/L的条件下与AFM_(1)孵育1.5 h,Fc的响应电流信号最佳。在上述条件下构建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15~0.8μg/L,检出限为0.014μg/L。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干扰毒素(AFM_(2)、AFB_(1)、AFG_(1)、AFG_(2))相比,该传感器对AFM_(1)的响应较高,说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_(1) 二硫化钼 金纳米颗粒 适配体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塑料类输液容器中多种金属元素与离子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武静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79,共7页
出于快速、准确和经济角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法)测定塑料类输液容器中金属元素和金属离子含量。按照《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版)的方法得到待测液后,利用ICP⁃OES测定金属元素和金属离子的含量,并对测定方法... 出于快速、准确和经济角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法)测定塑料类输液容器中金属元素和金属离子含量。按照《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版)的方法得到待测液后,利用ICP⁃OES测定金属元素和金属离子的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通过与《国家药包材标准》规定的原子吸收法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案。结果表明,ICP⁃OES法中,铅、镉、铜、铝、钡、锡、铬的谱线选择分别为220.353、214.438、324.754、167.079、445.403、189.989、283.563 nm;检出限分别为2.09、0.05、0.67、0.60、0.32、0.88、0.90 ng/mL;精密度(20 ng/mL)分别为2.53%、0.12%、0.96%、0.42%、0.33%、1.22%、1.55%;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71%~113.95%,金属离子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2.30%~129.36%;ICP⁃OES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塑料类输液容器中金属元素和金属离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法 金属元素 金属离子 塑料类输液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米酵菌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宪兵 赵博 +2 位作者 周纯洁 候美玲 吴彦蕾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7-171,共5页
因食品被米酵菌酸污染而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对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进行综合性总结。从最初的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到最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 因食品被米酵菌酸污染而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对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进行综合性总结。从最初的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到最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综述,为后期米酵菌酸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 薄层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丙酸及其盐类 被引量:5
8
作者 秦德萍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7年第3期70-72,40,共4页
建立快速、简便的检测食品中的丙酸及其盐类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DB-FFAP毛细管色谱柱对丙酸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参照国标GB 5009.12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前处理方法,并对样品的前处... 建立快速、简便的检测食品中的丙酸及其盐类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DB-FFAP毛细管色谱柱对丙酸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参照国标GB 5009.12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前处理方法,并对样品的前处理做一定的探讨。该方法丙酸的质量浓度在49.88-299.27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6.3%-93.0%,最低检出限为0.02 g/kg。该方法经优化条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质量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食品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避冲突行为的精神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博 贾靖仪 +2 位作者 文睿婷 曾令高 梁建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趋避冲突(AAC)是个体在面对相互矛盾的趋近或回避的想法时所发生的内部冲突,其反映了以过度趋近或过度回避为代表的焦虑、抑郁和成瘾等精神疾病的某些特征。皮质-边缘-纹状体系统的功能在神经层面影响着AAC发生时的行为选择,发展能够更... 趋避冲突(AAC)是个体在面对相互矛盾的趋近或回避的想法时所发生的内部冲突,其反映了以过度趋近或过度回避为代表的焦虑、抑郁和成瘾等精神疾病的某些特征。皮质-边缘-纹状体系统的功能在神经层面影响着AAC发生时的行为选择,发展能够更好地体现AAC的相关行为学范式在评估药物疗效和指导新药开发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从精神药理学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与AAC行为相关的神经机制、行为学范式及这些范式在行为药理学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诊断和治疗相关神经精神疾病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避冲突 精神障碍 皮质-边缘-纹状体系统 梁氏情境应激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β-内酰胺酶残留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丹 汪敏 +4 位作者 苏敏 张磊 陈欣 付莎莉 王利刚 《中国奶牛》 2018年第5期57-62,共6页
β-内酰胺酶能将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量降到限量标准,在乳品生产中属于非法应用,但尚未有关于β-内酰胺酶及其降解产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酶的风险、残留现状,以及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β-内酰胺酶能将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量降到限量标准,在乳品生产中属于非法应用,但尚未有关于β-内酰胺酶及其降解产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酶的风险、残留现状,以及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理化检验法、仪器检测法以及免疫学检测法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风险 残留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动物模型在抑郁障碍机制和抗抑郁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11
作者 贾靖仪 张志博 +3 位作者 文睿婷 曾令高 王钟锐 梁建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1-693,共13页
动物模型是研究抑郁障碍机制、筛选抗抑郁活性药物的有力工具,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模拟临床患者状态的模型。本文首先简述经典抑郁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而后综述与应激相关的动物模型,尤其是身体应激源和社交心理应激源诱导的模型,并介... 动物模型是研究抑郁障碍机制、筛选抗抑郁活性药物的有力工具,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模拟临床患者状态的模型。本文首先简述经典抑郁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而后综述与应激相关的动物模型,尤其是身体应激源和社交心理应激源诱导的模型,并介绍评估动物抑郁样行为的测试,讨论各模型优缺点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最后针对抑郁障碍的高度异质性,阐述难治性抑郁障碍、躁郁症、围产期抑郁和经前心境恶劣障碍4种抑郁障碍亚型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抑郁障碍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靶向癌胚抗原的CAR-T细胞及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
12
作者 何坤高 蒋波 +3 位作者 郭牡丹 王桂玲 张恩 徐豆豆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51-1958,共8页
目的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标记靶向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细胞),并进行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标记靶向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细胞),并进行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为监测CEA CAR-T细胞的体内回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ferumoxytol、肝素钠和硫酸鱼精蛋白分别以高(ferumoxytol 100μg/mL,肝素钠4 IU/mL,硫酸鱼精蛋白120μg/mL)、中(ferumoxytol 50μg/mL,肝素钠2 IU/mL,硫酸鱼精蛋白60μg/mL)、低(ferumoxytol 25μg/mL,肝素钠1 IU/mL,硫酸鱼精蛋白30μg/mL)剂量混合形成SPIONs复合物FHP(ferumoxytol/heparin/protamine),然后与CEA CAR-T细胞共孵育进行细胞标记。CCK-8、EdU和流式细胞术检测FHP对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普鲁士蓝染色检测细胞对FHP的摄入情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定量检测细胞中Fe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FHP标记的CEA 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FHP标记的CEA CAR-T细胞。结果高、中、低剂量的FHP对CEA CAR-T细胞的活力没有明显影响,CCK-8实验显示细胞活性均在100%以上;EdU实验显示各组细胞DNA复制活性均在94.3%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CEA CAR-T细胞可摄取FHP,且随FHP浓度的增加,摄取量增大。ICP-MS进一步检测显示胞内Fe含量为(440.23±189.36)ng/mL。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表明FHP标记的CEA CAR-T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能力良好。MRI扫描显示随着FHP浓度的增高,FHP标记的CEA CAR-T细胞T2WI信号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SPIONs复合物FH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够有效标记CEA CAR-T细胞,可作为CEA CAR-T细胞的磁标记物,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行的MRI示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纳米颗粒 FERUMOXYTOL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扎罗汀凝胶处方及微观结构特性评价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沈丹丹 吴群 +3 位作者 姜学美 沈川 许娟 侯立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为他扎罗汀凝胶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设计及关键质量属性评价提供指导。方法逆向解析原研产品ZORAC^(■)和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处方,比较处方(Q_(1))和关键辅料的处方用量(Q_(2))差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考察粒度、流变特... 目的为他扎罗汀凝胶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设计及关键质量属性评价提供指导。方法逆向解析原研产品ZORAC^(■)和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处方,比较处方(Q_(1))和关键辅料的处方用量(Q_(2))差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考察粒度、流变特性等微观结构特性(Q3)差异。结果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与原研产品ZORAC^(■)均为“非牛顿流体”,均属于弱性凝胶,但在稳定剂种类及用量、活性成分晶体形态、流变特性、pH值等5个关键质量属性方面差异显著,说明两者产品Q_(1)、Q_(2)及Q3均不一致,推测Q_(1)、Q_(2)和工艺设计不同引起Q3差异。结论本研究可用于指导国内生产企业优化处方工艺设计,为皮肤外用半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扎罗汀凝胶 处方(Q_(1)) 处方用量(Q_(2)) 微观结构特性(Q_(3))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调控FOXM1表达促进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5-FU凋亡
14
作者 马静 陈地龙 +5 位作者 万源媛 何佳明 陈按 李芸莹 王慧敏 李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调控叉头盒蛋白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对结直肠癌耐药细胞HCT8/5-FU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与EdU实验技术,评估EVO对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效果;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探讨EVO对细胞...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调控叉头盒蛋白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对结直肠癌耐药细胞HCT8/5-FU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与EdU实验技术,评估EVO对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效果;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探讨EVO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凋亡细胞比例进行量化;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Bcl-2、Bax、FOXM1、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水平的变化;分子对接探究EVO与FOXM1的相互作用关系;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EVO在体内对HCT8/5-FU细胞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显示EVO抑制HCT8/5-FU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EdU实验发现EVO处理组新增殖细胞明显减少;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VO明显抑制HCT8/5-FU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计数发现EVO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Western blot显示FOXM1、β-catenin在HCT8/5-FU细胞中明显高表达,EVO能下调细胞中FOXM1、β-catenin、c-MYC、CyclinD1、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分子对接显示EVO与FOXM1之间具有较强的互作能力;体内实验显示EVO能明显抑制HCT8/5-FU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且能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HE染色发现EVO组的瘤体细胞核固缩和碎裂明显。结论EVO可能通过下调FOXM1蛋白表达抑制Wnt通路激活,从而抑制HCT8/5-FU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结肠癌 耐药 增殖 凋亡 FOX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鲜食葡萄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雪 梁叶星 +5 位作者 许晶冰 刘剑飞 张雪梅 杨世雄 张玲 张欢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9-227,共9页
以重庆地区销售的本地主栽7种、同期市场外调2种(对照)鲜食葡萄果实为试材,通过比较19 项与果实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制汁品质和商业品质相关的性状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逼近理想解排序联合(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echnique for ord... 以重庆地区销售的本地主栽7种、同期市场外调2种(对照)鲜食葡萄果实为试材,通过比较19 项与果实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制汁品质和商业品质相关的性状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逼近理想解排序联合(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AHP-TOPSIS)、聚类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重庆地区鲜食葡萄的品质。结果表明:通过AHP分析,鲜食葡萄商业品质权重(0.625)高于加工制汁品质(0.239)、理化营养品质(0.137),其中果实风味、单果重、硬度、出汁率、糖酸比、乙醇含量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其权重依次为0.267、0.162、0.103、0.102、0.058、0.052;9种鲜食葡萄综合品质TOPSIS排序结果与专家鉴评结果吻合,秩相关系数达0.867,该评价方法较可靠;聚类分析将葡萄分为3类,优选出综合品质优良的鲜食葡萄品种5个,其中本地“阳光玫瑰”、“夏黑”、“巨玫瑰”、“巨峰”综合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鲜食葡萄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聚类分析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酸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含量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莎 王银花 +2 位作者 叶麟 申光辉 张志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38,246,共6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中酸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两种非食用色素HPLC方法。样品经V(甲醇):V(水)=70:30超声提取,经C_(18)小柱净化后上样。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50 mmol/L乙酸铵)=50... 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中酸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两种非食用色素HPLC方法。样品经V(甲醇):V(水)=70:30超声提取,经C_(18)小柱净化后上样。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50 mmol/L乙酸铵)=50:50溶液,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450 nm,柱温35℃。结果表明:酸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在进样浓度2.5~12.5μg/m 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2×10~6X-1 240.1(r=0.999 9),Y=7×10~6X-5 284.2(r=0.999 6),二者检出限分别为0.120和0.032 mg/kg,在5类食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33%~90.47%和80.17%~102.64%。经方法学评价和抽样分析,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中同时检测酸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酸性橙Ⅱ 碱性嫩黄O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雪 韩燕 +6 位作者 许晶冰 张玲 高飞虎 梁叶星 张雪梅 杨世雄 张欢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260,共7页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模拟2种常见的销售贮藏温度条件,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麦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9种醛类、3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以醛、醇类化合物为主;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与绝对含量分析,青叶醛、叶醇、反,反-2,4-庚二烯醛等7种物质是油麦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构成了油麦菜的清香、草香、蔬菜香等;油麦菜采后24 h内,冷藏(4℃)和常温(24℃)贮藏条件下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各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常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上升(P<0.05),而低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冷藏有助于减缓油麦菜香气的释放,常温贮藏有助于油麦菜香气的合成和释放,这将对叶类蔬菜的香气研究及油麦菜的保鲜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贮藏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文静 王琪辉 +3 位作者 黎学明 李勇 籍永亮 牛丽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46-11050,共5页
水性聚氨酯涂膜的附着力、致密性和收缩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其在金属防腐涂料领域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针对水性聚氨酯反应性官能团少和交联度低的特点对其进行改性,并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Tafel曲线外推法,EIS交流阻抗等电化... 水性聚氨酯涂膜的附着力、致密性和收缩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其在金属防腐涂料领域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针对水性聚氨酯反应性官能团少和交联度低的特点对其进行改性,并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Tafel曲线外推法,EIS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NCO/—OH值涂层在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实验成功制得了预期产物,热分析表面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NCO/—OH值为1.90的涂膜性能最优,腐蚀电流为1.83×10-7 A/cm^2,阻抗模值为666 723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涂层 环氧树脂 丙烯酸酯 改性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加工对天麻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岗 李红 +1 位作者 王勇德 吴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39-549,共11页
天麻作为著名名贵药材和药食同源试点品种,其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炮制加工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炮制加工(以蒸制和干制为代表)对天麻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功效成分(如腺苷、多... 天麻作为著名名贵药材和药食同源试点品种,其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炮制加工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炮制加工(以蒸制和干制为代表)对天麻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功效成分(如腺苷、多酚及其酚苷和活性多糖等)及天麻微观结构的影响视角深入详细分析了天麻最近5年的研究进展,结果证实在加工过程中天麻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其微观结构有一定的关联性,揭示了炮制加工影响天麻化学成分及其微观结构的内在原因,最后总结了天麻开发利用现状,为天麻的精细加工及多功能化研发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天麻酚苷 炮制加工 化学成分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粪菌体外发酵叶绿素a、b后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分析
20
作者 陈玉瑶 王元楷 +3 位作者 曾全恒 周纯洁 蔡甜 陈科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通过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探讨叶绿素及其结构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粪菌体外发酵48 h后叶绿素被肠道微生物转化、降解,其主要衍生物为氧化产物(13^(2)-羟基叶绿素a、15^(1)-羟基内酯叶绿素b、13^(2)-... 通过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探讨叶绿素及其结构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粪菌体外发酵48 h后叶绿素被肠道微生物转化、降解,其主要衍生物为氧化产物(13^(2)-羟基叶绿素a、15^(1)-羟基内酯叶绿素b、13^(2)-羟基叶绿素b)和脱镁衍生物(脱镁叶绿素a和13^(2)-羟基脱镁叶绿素b),减少的叶绿素降解成非荧光代谢物(m/z 666.289 5)、荧光代谢物(m/z 614.273 5、618.268 4、792.321 2)及丙酸吡咯衍生物(m/z 223.071 3)等。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叶绿素能够下调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并上调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且叶绿素a与叶绿素b对微生物丰度和种类有不同作用。靶向代谢组测定发酵后粪便的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叶绿素会引起粪便代谢物的差异(叶绿素a、b组均有更多抗生素合成),这些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叶绿素a组的己内酰胺降解通路和叶绿素b组的12、14和16元大环内酯的生物合成通路,且两组有15条共同通路。本研究将有助于解释补充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为研究叶绿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粪菌发酵 肠道菌群 高脂饮食 短链脂肪酸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