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治疗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文明 蒋明东 +5 位作者 彭志平 李少林 袁书伟 阎雄 彭云 唐红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HCC)治疗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7例病理证实的HCC复发病例,依据复发类型分为多中心发生(MO)和肝内转移(IM)两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模式,分析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关系。结果:HCC治疗后累...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HCC)治疗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7例病理证实的HCC复发病例,依据复发类型分为多中心发生(MO)和肝内转移(IM)两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模式,分析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关系。结果:HCC治疗后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年24.56%、2年47.37%、3年63.16%、4年70.18%、5年75.44%。MO与肝炎病史和AFP浓度密切相关,预后相对较好,而IM组复发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且多在3年内出现。结论:MO和IM肿瘤的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完全不同,早期发现肝内复发病灶并采取恰当的治疗,可以延长MO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
作者 李启富 张素华 +4 位作者 李萍 王丽 刘红 龚涛 舒昌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格列美脲(GMD)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并与进口GMD比较。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平衡期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国产GMD(普糖平)、进口GMD(Amaryl)治疗8周。结果:无论是A组还是B... 目的:观察国产格列美脲(GMD)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并与进口GMD比较。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平衡期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国产GMD(普糖平)、进口GMD(Amaryl)治疗8周。结果:无论是A组还是B组,治疗8周末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下降(P<0.001);FPG、HbA1c下降值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PPG下降值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胰岛素均升高,尤以餐后2h血胰岛素升高更明显(P<0.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C-肽、血脂、肝肾功等无明显变化;A组、B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少数患者出现嗜睡,但程度均不重。结论:国产GMD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降糖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GMD Ⅱ型糖尿病 药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健眼角膜缘干细胞取材安全范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向军 余正星 +1 位作者 谢汉平 翁传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确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健眼取材的安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兔眼角膜按30°、60°、90°等依次递增至210°分组切取角膜缘干细胞组织,术后不同时间点裂隙灯下动态观察每组角膜混浊、角膜上皮染色... 目的确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健眼取材的安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兔眼角膜按30°、60°、90°等依次递增至210°分组切取角膜缘干细胞组织,术后不同时间点裂隙灯下动态观察每组角膜混浊、角膜上皮染色、新生血管3项临床指标,角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检查及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的细胞表型和病理学改变。结果兔眼角膜缘切取范围大于150°时,出现角膜混浊,上皮持续缺损及新生血管长入,临床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PAS阳性的结膜细胞。组织病理学可见角膜缘上皮细胞层次减少和新生血管。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健眼的取材范围≤150°(相当于5个钟点位)是安全的。切取范围>150°时角膜缘干细胞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失代偿。印迹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黄瘤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华蓉 周乃贤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黄色瘤 播散性 尿崩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菔硫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玲娥 赵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4-997,共4页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于MCAO后1 h腹腔注射SFN 5mg/kg。...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于MCAO后1 h腹腔注射SFN 5mg/kg。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的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5 mg/kg SFN治疗组均能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2.49±0.48)分vs.(1.34±0.62)分,P=0.000]、减少脑梗死体积[(0.41±0.02)%vs.(0.26±0.03)%,P=0.000],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0.43±0.02)U/g vs.(0.35±0.02)U/g,P=0.000]。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SFN组脑组织NF-κB、TNF-α以及IL-6蛋白表达与MCAO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0.39±0.05)vs.(1.65±0.05),P=0.000;(0.30±0.05)vs.(0.91±0.03),P=0.000;(0.49±0.11)vs.(1.50±0.03),P=0.000。结论:SFN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其相关机制可能与其降低NF-κB、TNF-α以及IL-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莱菔硫烷 炎症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