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娱乐效果与意识形态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帆 李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5,183,共6页
民族政策的倾斜给予了"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娱乐性上以更大的空间,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丰富表现和构建阶级胜利的成功快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大量展现,"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体现出较强的娱乐性,并使得... 民族政策的倾斜给予了"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娱乐性上以更大的空间,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丰富表现和构建阶级胜利的成功快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大量展现,"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体现出较强的娱乐性,并使得这些影片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上具备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娱乐效果 意识形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改编
2
作者 王鹤 张一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7-58,共2页
电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史学家认为电影脱胎于文学。毋庸置疑,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也影响开拓了多样化的叙事方式,无数优秀银幕经典均来自文学改编。成功的文学改编不仅能提升了原著的影响力,还使得一批优... 电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史学家认为电影脱胎于文学。毋庸置疑,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也影响开拓了多样化的叙事方式,无数优秀银幕经典均来自文学改编。成功的文学改编不仅能提升了原著的影响力,还使得一批优秀作家走向影像化写作。所以电影的文学改编在电影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同样取材于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作为优秀的改编作品,其改编策略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剧本 电影改编理论 忠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镜语中的情感与诗意
3
作者 王鹤 顾小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49,共2页
影坛两位重要的导演,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风格相似却又不同,都擅长描写平淡生活中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的迂回和视觉上的华丽在他们的作品中被摒弃,代之以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漩涡。回归到电影本身来看,他们最熟悉电影的本... 影坛两位重要的导演,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风格相似却又不同,都擅长描写平淡生活中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的迂回和视觉上的华丽在他们的作品中被摒弃,代之以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漩涡。回归到电影本身来看,他们最熟悉电影的本性,以简洁的笔法、克制的情绪,成就了作品中独特的审美以及对人的理解和关怀。本文试图从二人最具特色的固定机位长镜头的影像语言方面,去分析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两位大师富有东方特色的电影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侯孝贤 长镜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的景观:类型弱化的武侠电影及其叙事内核的延展
4
作者 张梅 李建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36,共3页
中国的武侠电影是一种民族记忆的文化结构,也是一种现代神话原型,尽管这种类型片还没有像美国西部片一样,具有如此牢固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在新世纪的商业创作中其侠义精神一再被消解。但武侠电影及武侠电影的创作思维和叙事逻辑,在... 中国的武侠电影是一种民族记忆的文化结构,也是一种现代神话原型,尽管这种类型片还没有像美国西部片一样,具有如此牢固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在新世纪的商业创作中其侠义精神一再被消解。但武侠电影及武侠电影的创作思维和叙事逻辑,在其他类型片的开发中,总是以某种现实需要和诗性品格坚挺地存在着,形成一种鲜明的弥散的景观,而这种景观,不仅存在于特殊题材的表达,它传递的是真正属于中国文化最民族性的价值观,最终会内化为中国电影最具特色的文化品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类型弱化 弥散景观 叙事内核 跨类型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树森电影中的女性风景:改革先锋与中性审美
5
作者 张梅 李尘邈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姜树森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工业改革题材电影的集大成者,也是新时期中国城市电影的先行者。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姜树森在《女人的力量》《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作品中塑造了极具时代风貌的独特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既不同于"十七年"... 姜树森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工业改革题材电影的集大成者,也是新时期中国城市电影的先行者。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姜树森在《女人的力量》《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作品中塑造了极具时代风貌的独特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既不同于"十七年"电影中模糊性别差异的女性,也不同于80年代乡土电影中勤劳质朴的女性,而是聚焦城市工业生产空间中具有领导才干的女性,导演在时代先锋中赋予了女性积极找寻和肯定自我价值的存在途径。这种审美既来自大时代,也是中国电影文化史上独特的女性人文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树森 女性角色 时代精神 后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