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解旋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黎 蔡应繁 +2 位作者 李文涛 常志超 朱小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共3页
从棉花cDNA文库中克隆了棉花解旋酶全长基因,GenBank登记号:EU373038,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因长度为3491 bp,编码93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预测等电点和分子质量分别为5.98和103.994 ku。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 从棉花cDNA文库中克隆了棉花解旋酶全长基因,GenBank登记号:EU373038,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因长度为3491 bp,编码93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预测等电点和分子质量分别为5.98和103.994 ku。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拟南芥同源性为74%与水稻同源性为60%,与葡萄同源性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解旋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方法学基点 培育生物信息学素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勃 何昊 +2 位作者 张晓曦 李映红 杨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以方法学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科研实践,运用试验-对照比较、距离与相似性、特征提取与特征选择、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数据整合再分析,以及数据库和在线工具等多个重要生物信息学策略或方法,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 以方法学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科研实践,运用试验-对照比较、距离与相似性、特征提取与特征选择、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数据整合再分析,以及数据库和在线工具等多个重要生物信息学策略或方法,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了解有别于传统实验生物学的计算思维与方法,加深学生对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手段的理解。通过在生物学相关课程讲授过程中对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强化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数理思维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策略 方法学 学科交叉 基因表达谱 数据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47
3
作者 邵宏波 梁宗锁 邵明安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5-17,共13页
进入21世纪的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是粮食短缺与品质改良。中国是农业大国,形势更加严峻。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主要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约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其中小麦抗旱生理生化... 进入21世纪的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是粮食短缺与品质改良。中国是农业大国,形势更加严峻。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主要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约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其中小麦抗旱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随着水稻、玉米基因组序列的完成与启动,这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本研究结合已有工作,论述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 生理生化 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频生物电阻抗法的人体腹部脂肪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章勇 苌飞霸 +5 位作者 任超世 陈小波 冷锐 王伟 赵德春 梁晓燕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人体的腹部脂肪含量按深度可以分为皮下脂肪SFA(Subcutaneous Fat Area)和内脏脂肪VFA(Visceral Fat Area),两种脂肪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测量不同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造成的相互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频生物电阻抗... 人体的腹部脂肪含量按深度可以分为皮下脂肪SFA(Subcutaneous Fat Area)和内脏脂肪VFA(Visceral Fat Area),两种脂肪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测量不同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造成的相互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频生物电阻抗法BIS(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测量人体腹部脂肪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四电极多频率的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主要包括程控信号发生器模块和幅度相位检测模块。根据选择的最佳的电极相对固定位置及合适的测量方案,可以计算出相应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实测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准确度与重复性好等特点。所以对于传统的借助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单一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的测量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脂肪含量 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 多频生物电阻抗 四电极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松草属植物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正 高运玲 +1 位作者 蔡应繁 江怀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为唐松草属植物作为马尾连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唐松草属植物中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被测的唐松草属3种植物均含有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结论:可以对唐松草作为马尾连的药用情... 目的:为唐松草属植物作为马尾连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唐松草属植物中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被测的唐松草属3种植物均含有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结论:可以对唐松草作为马尾连的药用情况进行初步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松草属 盐酸小檗碱 总生物碱 HPLC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唐松草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蔡应繁 潘正 +1 位作者 高运玲 王谊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LSA20、21、30、40和DiaonHP-20)分离提取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var.hypoleucum)中的总生物碱。方法: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唐松草总生物碱的吸附能力。结果:筛选出LSA30的吸附效果最好,静态吸附容量达259.4... 目的: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LSA20、21、30、40和DiaonHP-20)分离提取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var.hypoleucum)中的总生物碱。方法: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唐松草总生物碱的吸附能力。结果:筛选出LSA30的吸附效果最好,静态吸附容量达259.4mg/mL,动态吸附容量达198.7mg/mL。结论:LSA30大孔吸附树脂能很好地提取分离唐松草总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生物碱 提取 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 唐松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措施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宏波 邵明安 梁宗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概述水土保持研究主要成就的基础上 ,重点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来阐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的策略与新思路。利用生物措施中的植被进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环境改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与可控制的操作性。从分子生物学与... 在概述水土保持研究主要成就的基础上 ,重点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来阐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的策略与新思路。利用生物措施中的植被进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环境改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与可控制的操作性。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进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研究与生态环境改良 ,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但是相关的农业、林业、园艺、医药业等实验结果与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说明其思路是可行的 ,并且在本世纪内必将得到认可。深信从内因入手考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是根治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植被建设 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款冬生物量分配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彭锐 叶玉兰 +4 位作者 秦松云 李隆云 王俊 刘志和 刘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肥料种类和用量对款冬生物量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取样测定生物量分配,田间统计产量;分别用HPLC法测定款冬芦丁含量和UV法测定款冬总黄酮含量。结果:在一定肥料施用范围内,肥料种类和用量能明... 目的:研究肥料种类和用量对款冬生物量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取样测定生物量分配,田间统计产量;分别用HPLC法测定款冬芦丁含量和UV法测定款冬总黄酮含量。结果:在一定肥料施用范围内,肥料种类和用量能明显提高款冬的产量和芦丁、总黄酮含量,并增加生物量向经济器官分配。结论:磷、钾肥能提高款冬花蕾的数量,生产上应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氮、磷、钾肥及有机肥在一定施用范围内,能增加款冬花产量和提高款冬花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 施肥 生物量 产量 芦丁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谢永芳 何晓红 江怀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901-9902,共2页
为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微生物学》课程的目的及对其他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采取了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调查可知,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对该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
关键词 微生物学 生物学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技术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宏波 梁宗锁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159,共6页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跨世纪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方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概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取得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物技术潜在应用的角度论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跨世纪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方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概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取得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物技术潜在应用的角度论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思路与建议。认为改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点应放在生物措施方面,而生物措施又包括许多层次,有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与个体水平等。从长远角度看分子水平的生物措施应该是最有前景的,也是从根本上改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现状的希望所在,也只有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考虑才能使相关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其战略地位的作用,进而形成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与生态学真正意义上的交叉融合,成学科生长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至少应包括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与保持及生态农业建设等。生物因素在其中各部分起到了中心与独特作用,生态农业建设也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往的研究主要围绕影响生物因素的外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目的性较差,而从影响生物因素的内因(遗传物质)入手则会目的明确,并从根本上达到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建设 生物技术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汤洪棉 苏丹 张慧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71-72,共2页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认识和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起到的现实意义,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文章旨在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认识和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起到的现实意义,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文章旨在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以对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提供思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思想道德素质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文珍 聂朝昭 常平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5072-15074,共3页
通过收集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2009~2011届生物技术专业152篇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对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并就论文选题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毕业生选题中问题的发现,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毕业论文 选题 生物技术专业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丹 张慧 汤洪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06-107,共2页
在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而职业生涯发展远没有跟上,因此,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效研究可谓迫在眉睫。文章旨在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现状出发,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期、有效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及其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4
作者 解增言 舒坤贤 +3 位作者 白明泽 刘毅 黄飞飞 周球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732-2733,共2页
校园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是信息技术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步尝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辅助进行野外实习教学等方面起了良好的作用,对普通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校园生物多样性 数据库 普通生物学 理论教学 野外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数据环境下基于信息熵的相对离群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浩 何晓红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4-1286,共3页
在基于信息熵的离群点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数据环境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在有数据对象插入或删除的时候,不必计算所有数据对象的相对离群点因子(ROF)值,而只需重新计算受影响的点的ROF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动态数据... 在基于信息熵的离群点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数据环境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在有数据对象插入或删除的时候,不必计算所有数据对象的相对离群点因子(ROF)值,而只需重新计算受影响的点的ROF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动态数据环境下的运行时间小于原来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据环境 信息熵 离群点检测 局部离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发酵-生物转化级联产生D-脯氨酸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凡凡 夏仕文 +2 位作者 谢永芳 刘姣 林晖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4,I0002,共8页
建立了一个新颖的用于产生D-脯氨酸的发酵-生物转化过程.发酵过程中,以DL-脯氨酸为发酵前体,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利用L-对映体诱导产生脯氨酸脱氢酶,D-对映体完全保留.在最优条件下,发酵阶段产生6 g/L D-脯氨酸.生物转化过程中,细胞不... 建立了一个新颖的用于产生D-脯氨酸的发酵-生物转化过程.发酵过程中,以DL-脯氨酸为发酵前体,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利用L-对映体诱导产生脯氨酸脱氢酶,D-对映体完全保留.在最优条件下,发酵阶段产生6 g/L D-脯氨酸.生物转化过程中,细胞不经分离,发酵液直接作为反应介质.采用分批补料策略实现DL-脯氨酸中L-对映体的转化.DL-脯氨酸单批补料浓度为10 g/L,补料次数达到5批.通过发酵和生物转化的级联,累积的D-脯氨酸浓度达到31 g/L,ee>99%.推测了生物转化过程中D-脯氨酸产生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 发酵 生物转化 D-脯氨酸 脯氨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发酵和生物催化产生L-2-氨基己二酸
17
作者 刘姣 夏仕文 黄文薪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2,I0003,共9页
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为出发菌株,110 mmol/L L-赖氨酸单盐酸盐为发酵前体,144 h发酵后L-2-氨基己二酸浓度达到10.4 mmol/L,产率为9.5%.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利用共生的L-赖氨酸6-脱氢酶和?-1-哌啶啉-6... 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为出发菌株,110 mmol/L L-赖氨酸单盐酸盐为发酵前体,144 h发酵后L-2-氨基己二酸浓度达到10.4 mmol/L,产率为9.5%.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利用共生的L-赖氨酸6-脱氢酶和?-1-哌啶啉-6-羧酸脱氢酶催化L-赖氨酸单盐酸盐转化为L-2-氨基己二酸.最优条件为:细胞浓度为45 g(干重)/L,L-赖氨酸单盐酸盐浓度为100 mmol/L,pH=7.0,温度为30℃,反应时间144 h.在最优条件下,从100 mmol/L L-赖氨酸单盐酸盐产生90 mmol/L L-2-氨基己二酸,产率为90%.我们推测了生物催化过程中L-2-氨基己二酸产生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 发酵 生物催化 L-2-氨基己二酸 L-赖氨酸6-脱氢酶 ?-1-哌啶啉-6-羧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导航路径的自主学习粒子群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妮妮 王岫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6,共5页
为了减小移动机器人行驶路径长度,提出了基于自主学习粒子群算法的导航路径规划方法。以减小路径长度为目标建立了路径规划模型;为了防止机器人发生碰撞,给出了障碍物膨化处理方法。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了由多种粒子学习策略组成的学习... 为了减小移动机器人行驶路径长度,提出了基于自主学习粒子群算法的导航路径规划方法。以减小路径长度为目标建立了路径规划模型;为了防止机器人发生碰撞,给出了障碍物膨化处理方法。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了由多种粒子学习策略组成的学习策略池,并给出了粒子对学习策略进行选择的自主学习策略,从而提出了具有较强进化能力的自主学习粒子群算法。经算法性能测试,自主学习粒子群算法的优化能力强于传统粒子群算法和文献[11]改进粒子群算法;将自主学习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简单场景和复杂场景的路径规划,该算法规划的路径均值和标准差均小于传统粒子群算法,验证了自主学习粒子群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学习策略池 自主学习策略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分析载瘤对颈动脉血管发展及影响
19
作者 冉鹏 张焜林 李闽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9-705,共7页
目的研究带有囊形瘤体的颈动脉血管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瘤体变化,探究囊形瘤体发展的具体机制以及瘤体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颈动脉血管内囊形瘤体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 目的研究带有囊形瘤体的颈动脉血管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瘤体变化,探究囊形瘤体发展的具体机制以及瘤体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颈动脉血管内囊形瘤体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血管的形变、关键区域的血液速度和力学特性以及瘤体对血管的影响过程。结果在瘤体与血管的交界线上,瘤体呈现较大的形变,瘤体壁面压力低。瘤体对侧血管壁和血管分叉周围的三角区域壁面压力高,易于发生拉伸或破裂。瘤体内部血液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血管,形成的漩涡使瘤体内部空间未能被充分利用。瘤体在脉动周期内所受的壁面剪切力一直较小,容易导致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囊形瘤体会干扰血管内血液正常流动;囊形瘤体会促进镜像瘤体产生。研究结果为囊形瘤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了解囊形瘤体的力学特性和对血管的影响,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形瘤体 双向流固耦合 血液流动 载瘤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约束的CT重建算法
20
作者 杨春德 高健 姜小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0,218,共8页
为提高图像重建质量,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非局部的基于低秩约束的图像重建算法。采用Shepp-Logan头模以及真实脑部CT切片进行重建,以峰值信噪比作为重建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并与其他两种重建算法的重建结果比较。经过一定次数迭代后... 为提高图像重建质量,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非局部的基于低秩约束的图像重建算法。采用Shepp-Logan头模以及真实脑部CT切片进行重建,以峰值信噪比作为重建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并与其他两种重建算法的重建结果比较。经过一定次数迭代后,基于该算法的重建图像结果更贴近原始图像,且收敛时间更早。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建低剂量CT图像上,提出的算法在重建质量和收敛速度上均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压缩感知 低秩约束 全变差 图像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