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稀疏性的欠定语音盲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国鹏 刘郁林 罗颖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6-1058,共3页
针对源信号增多导致语音信号稀疏性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稀疏性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利用主分量分析(PCA)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并用于估计混合矩阵,从而提高了估计性能,特别适用于欠定语音盲分离。同时指出了影响基于... 针对源信号增多导致语音信号稀疏性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稀疏性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利用主分量分析(PCA)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并用于估计混合矩阵,从而提高了估计性能,特别适用于欠定语音盲分离。同时指出了影响基于稀疏性语音盲分离方法性能的因素。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性 混合矩阵估计 语音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随机矩阵有限等距性质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波 刘郁林 王开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4,共6页
稀疏随机矩阵由于具有存储容量小、编码和重构复杂度低、易于更新等优良特性而适用于分布式应用。为确保稀疏随机矩阵可作为压缩感知观测矩阵,该文证明了稀疏随机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RIP)。首先,证明了测量矩阵满足有限等距性质等价于... 稀疏随机矩阵由于具有存储容量小、编码和重构复杂度低、易于更新等优良特性而适用于分布式应用。为确保稀疏随机矩阵可作为压缩感知观测矩阵,该文证明了稀疏随机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RIP)。首先,证明了测量矩阵满足有限等距性质等价于其子矩阵的格拉姆矩阵特征值分布于1附近;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当测量值个数满足特定条件时,稀疏随机矩阵以接近于1的概率满足有限等距性质。仿真实验表明,稀疏随机矩阵在保证稀疏信号精确重建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测量和重建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随机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测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稀疏随机矩阵的压缩数据收集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波 刘郁林 +1 位作者 王开 王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4-839,共6页
测量矩阵设计是应用压缩感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该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压缩数据收集问题设计了一种概率稀疏随机矩阵。该矩阵可在减少参与投影值计算节点个数的同时,让参与投影值计算的节点分布集中化,从而降低数据收集的通信能... 测量矩阵设计是应用压缩感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该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压缩数据收集问题设计了一种概率稀疏随机矩阵。该矩阵可在减少参与投影值计算节点个数的同时,让参与投影值计算的节点分布集中化,从而降低数据收集的通信能耗。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网络数据重构精度,又提出一种适用于概率稀疏随机矩阵优化的测量矩阵优化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稀疏随机矩阵和稀疏Toeplitz测量矩阵相比,采用优化的概率稀疏随机矩阵作为压缩数据收集的测量矩阵可显著降低通信能耗,且重构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压缩感知 稀疏测量矩阵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Toeplitz测量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开 刘郁林 和继威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2-1514,共3页
Toeplitz测量矩阵的卷积特性使压缩感知理论在线性时不变系统辨识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号频率较高的场合往往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欠采样,以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降低系统对采样频率的要求,这导致测量模型中的测量矩阵变为由Toeplitz矩... Toeplitz测量矩阵的卷积特性使压缩感知理论在线性时不变系统辨识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号频率较高的场合往往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欠采样,以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降低系统对采样频率的要求,这导致测量模型中的测量矩阵变为由Toeplitz矩阵中等间隔抽取若干行组成的子矩阵(准Toeplitz矩阵)。为此讨论了准Toeplitz矩阵作为测量矩阵的可行性。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准Toeplitz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在仿真中比较了使用准Toeplitz矩阵与其他测量矩阵的重构效果。结果表明,准Toeplitz满足有限等距性质,使用准Toeplitz矩阵的重构效果与其他测量矩阵相近,可以作为压缩感知测量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准Toeplitz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时频正交性条件下的混合矩阵盲估计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鹏 刘郁林 罗颖光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针对语音信号的弱时频正交性,提出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在时频域中,允许每个时频点存在任意多个源信号,通过对每个时频点进行主分量分析,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此类时频点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混... 针对语音信号的弱时频正交性,提出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在时频域中,允许每个时频点存在任意多个源信号,通过对每个时频点进行主分量分析,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此类时频点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混合向量的一个估计,因此对所有估计出的混合向量进行K均值聚类,将聚类中心作为混合矩阵的估计。实验仿真表明,提出的方法提高了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特别适用于估计欠定情况下的混合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盲分离 混合矩阵估计 主分量分析 稀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稀疏性下的欠定语音盲分离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鹏 刘郁林 罗颖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46-248,共3页
针对语音信号的弱稀疏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混合矩阵估计的欠定语音盲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时的时频点并用于估计混合矩阵,从而克服语音信号稀疏性变弱时的影响,提高混合矩阵估计精度。结合子空间法重... 针对语音信号的弱稀疏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混合矩阵估计的欠定语音盲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时的时频点并用于估计混合矩阵,从而克服语音信号稀疏性变弱时的影响,提高混合矩阵估计精度。结合子空间法重构源信号,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并从几何角度证明子空间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离性能优于Cluster-UBSS,且鲁棒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盲分离 混合矩阵估计 稀疏性 主成分分析 子空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值信号稀疏模型的分布式压缩感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波 刘郁林 张建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97-3899,3903,共4页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间相关性,构建了一种差值信号稀疏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对同一物理现象或事件进行监测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在差值信号稀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模型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该算法能够在节点间不通信的情况...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间相关性,构建了一种差值信号稀疏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对同一物理现象或事件进行监测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在差值信号稀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模型的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该算法能够在节点间不通信的情况下实现对差值信号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独重构相比,提出的算法可以用更少的观测值联合重构出信号群,以能量有效的方式满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压缩感知 差值信号 稀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OFDM超宽带系统中基于噪声消除的信道估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颖光 刘郁林 +1 位作者 王国鹏 张先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在MB-OFDM超宽带系统中,针对采用时域滤波器算法估计出信道后内部噪声残留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信道估计算法。首先采用时域滤波器算法对信道进行估计,然后利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估计滤波器内部噪声,最后通过消除该噪声得到最终的信道... 在MB-OFDM超宽带系统中,针对采用时域滤波器算法估计出信道后内部噪声残留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信道估计算法。首先采用时域滤波器算法对信道进行估计,然后利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估计滤波器内部噪声,最后通过消除该噪声得到最终的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时域滤波器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W-分离正交语音信号的盲分离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郁林 王国鹏 罗颖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在W-分离正交性假设的语音盲分离方法中,由于没有考虑多个源信号同时存在的情况,导致分离信号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音乐噪声。针对这种部分W-分离正交情况,提出了基于信道估计的语音盲分离方法。该方法先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并... 在W-分离正交性假设的语音盲分离方法中,由于没有考虑多个源信号同时存在的情况,导致分离信号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音乐噪声。针对这种部分W-分离正交情况,提出了基于信道估计的语音盲分离方法。该方法先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处理后的结果与频率无关,克服了W-分离正交性假设的不足以及频率置换问题,通过K-means聚类估计出信道,再结合信号子空间方法重构源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分离语音中的音乐噪声,与典型的时频二元掩蔽方法相比,其平均信号失真比提高3.02dB,同时平均信干比提高4.61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部分W-分离正交 主分量分析:语音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主分量分析与DOA估计的语音盲分离
10
作者 王国鹏 刘郁林 罗颖光 《声学技术》 CSCD 2009年第5期624-628,共5页
在欠定语音盲分离中,W-分离正交性假设通常使问题简化,但这种简化是以降低分离性能为代价。在语音信号满足近似W-分离正交性的假设下,提出利用主分量分析(PCA)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检测出的时频点均满足W-分离正交性,因此提... 在欠定语音盲分离中,W-分离正交性假设通常使问题简化,但这种简化是以降低分离性能为代价。在语音信号满足近似W-分离正交性的假设下,提出利用主分量分析(PCA)检测只有一个源信号存在的时频点,检测出的时频点均满足W-分离正交性,因此提高了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通过从混合矩阵中估计源信号的波达方向,可以较好地解决置换模糊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经典的DUET方法相比具有更优的性能,平均信干比提高了2.77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盲分离 主分量分析 波达方向 混合矩阵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OFDM UWB系统中基于信道缩短的信道估计
11
作者 罗颖光 彭兴东 +1 位作者 刘郁林 王国鹏 《电讯技术》 2008年第11期10-14,共5页
在MB-OFDM超宽带(UWB)系统中,针对循环前缀(CP)长度小于信道最大多径延迟时难于估计信道参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缩短的信道估计方法。首先采用发送信号插入梳状导频的方式,利用无约束最优准则,在接收机前端设计信道缩短均衡器,然... 在MB-OFDM超宽带(UWB)系统中,针对循环前缀(CP)长度小于信道最大多径延迟时难于估计信道参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缩短的信道估计方法。首先采用发送信号插入梳状导频的方式,利用无约束最优准则,在接收机前端设计信道缩短均衡器,然后根据均衡器输出序列估计出复合信道,最后通过反卷积解出原信道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信道最大多径延迟大于CP长度时,该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信道估计 信道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