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膜分离技术捕集燃烧后烟气CO_(2)的工艺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斌 吴梦莉 +2 位作者 樊雄 吴其荣 王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242,共11页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手段。燃料燃烧后烟气是全球最大的CO_(2)排放源,燃烧后烟气脱碳是膜法碳捕集的重要应用领域。国内外众多机构开展的膜法碳捕集技术研究大多停留在新型膜材料层面,仅有少数几家机...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手段。燃料燃烧后烟气是全球最大的CO_(2)排放源,燃烧后烟气脱碳是膜法碳捕集的重要应用领域。国内外众多机构开展的膜法碳捕集技术研究大多停留在新型膜材料层面,仅有少数几家机构将其膜技术推进至工业示范阶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膜法碳捕集工艺及其在实际烟气中的应用情况,论述了单级膜工艺用于燃烧后烟气碳捕集的可行性,对比了不同类型多级膜工艺特点,分析了不同传质驱动力运行方式的优缺点,基于实际烟气碳捕集的研究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膜法碳捕集技术在燃烧后烟气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工业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膜分离 燃烧后烟气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烟气中CO_(2)直接用于增施气肥的流动及扩散特性
2
作者 陶建国 吴其荣 +1 位作者 王进 黎方潜 《农业工程》 2022年第11期44-50,共7页
工业烟气中的CO_(2)浓度较低,并且含有不同污染物,能否直接用作增施气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将工业烟气中CO_(2)直接用于农业生产中增施气肥的可行性,对工业烟气排放后的烟气特性、CO_(2)组成、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基于CF... 工业烟气中的CO_(2)浓度较低,并且含有不同污染物,能否直接用作增施气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将工业烟气中CO_(2)直接用于农业生产中增施气肥的可行性,对工业烟气排放后的烟气特性、CO_(2)组成、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工业烟气在大棚内的CO_(2)扩散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烟气中含有不同的污染物成分可能会对大棚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需经过合理评估并采取适当措施后方可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基于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特点,在CO_(2)吸收速率为5×10^(-8)m^(3)/s、烟气稀释倍数为100,控制进入大棚内的SO_(2)、NO_(2)、Hg、HF和PM等污染物浓度达到15 mg/m^(3)、8 mg/m^(3)、5μg/m^(3)、0.2 mg/m^(3)和7.5 mg/m^(3)时,可实现大棚内的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GB 3095—2012),并且CO_(2)浓度满足植物生长的浓度要求。不同入口布置方式对大棚内的CO_(2)浓度影响较大,采用两边和中间同时布点的方案可以较好实现CO_(2)浓度在大棚内的均匀性要求。因此,工业烟气中的CO_(2)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烟气中的CO_(2)浓度、植物的吸收速率、CO_(2)喷入位置、稀释倍数和污染物浓度进行综合评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烟气 CO_(2)减排 气肥 流动特性 扩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于鉴兰 蒋妮娜 +4 位作者 焦乙枭 杨俊 刘志华 罗丹 闫洪远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208-213,共6页
为进一步加快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通过综述现有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餐厨垃圾的产量主要与人口有关,其组成成分主要受饮食习惯差异的影响。我国不同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以厌氧发酵技术为主,好氧发酵和生物转... 为进一步加快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通过综述现有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餐厨垃圾的产量主要与人口有关,其组成成分主要受饮食习惯差异的影响。我国不同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以厌氧发酵技术为主,好氧发酵和生物转化次之。由此得出,我国餐厨垃圾难以实现标准化处理,须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且需要进一步配套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支持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资源化利用 好氧堆肥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修复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洪远 刘志华 +3 位作者 李紫龙 焦乙枭 罗丹 于鉴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49,共6页
回收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提取有价金属为目标的湿法、火法冶金技术相比,正极材料的修复再生技术具有能耗低、流程短以及更加环保的优势。由于其稳定的橄榄石晶体结构和高价值金属含量低,废旧磷酸铁锂... 回收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提取有价金属为目标的湿法、火法冶金技术相比,正极材料的修复再生技术具有能耗低、流程短以及更加环保的优势。由于其稳定的橄榄石晶体结构和高价值金属含量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修复再生是一种经济的选择。综述了以物理法、热处理法、化学法为代表的3种预处理方式研究现状,总结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修复再生方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温固相再生、水热合成法、电化学法,分析了目前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固相再生 水热合成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措施对光伏电站风沙环境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春江 李龙 +3 位作者 胡鹏 孙小祥 闫军 卢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不同措施对光伏电站风沙环境及土壤的影响,在乌兰布和沙漠100 MW光伏项目区内开展了光伏治沙试验研究,并以电站外部流动沙地为对照,对风沙、气象、土壤、植被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伏阵列自身能够起到显著的防风固沙... 为研究不同措施对光伏电站风沙环境及土壤的影响,在乌兰布和沙漠100 MW光伏项目区内开展了光伏治沙试验研究,并以电站外部流动沙地为对照,对风沙、气象、土壤、植被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伏阵列自身能够起到显著的防风固沙作用,无沙障无植被的板间、板下输沙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4.12%和74.63%;沙障显著削弱了“狭管效应”作用,板间、板下输沙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98.59%和97.88%;植被恢复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粒径组成改善,对于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恢复发挥关键作用。在3种措施综合影响下,站内较站外输沙量平均降低了98.98%,月均风速降低了2.30 m·s^(-1),月均气温降低了2.05℃,月均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了3.94%,呈现出防风固沙和降温增湿的显著特点,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治沙 沙障固沙 植物治沙 生态恢复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推动绿色甲醇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舒斌 陈建宏 +3 位作者 熊健 吴其荣 喻江涛 杨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71-4478,共8页
目前我国甲醇产能接近9800万吨、产量800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0%,自给率达90%以上,但以煤为主天然气和焦炉气为辅的原料格局导致甲醇生产每年产生2亿吨CO_(2)排放。文章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随着以电力领域为代表的烟气CO_(2... 目前我国甲醇产能接近9800万吨、产量800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0%,自给率达90%以上,但以煤为主天然气和焦炉气为辅的原料格局导致甲醇生产每年产生2亿吨CO_(2)排放。文章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随着以电力领域为代表的烟气CO_(2)捕集工作的深入开展、绿电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加,将有越来越多的CO_(2)和绿电以产品形式存在,捕集1t CO_(2)的综合成本达到300元左右。在该成本边界下,如不能将捕集获得的CO_(2)进行资源化利用带来效益,将会对双碳目标的达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CO_(2)进行转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将CO_(2)加氢合成绿色甲醇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相关研究和工业开发也逐渐掀起热潮。本文从政策驱动、工艺优势、降碳效应、绿电及CO_(2)转化消纳、市场需求、甲醇产业升级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发展绿色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重要且必要的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减排 绿色甲醇 发展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开展大规模碳捕集的技术路线选择及经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其荣 陶建国 +2 位作者 范宝成 刘舒巍 刘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34,共7页
为研究燃煤电厂开展大规模碳捕集的可行性,以某100万t/a的典型碳捕集装置为例,对国内外碳捕集装置的技术路线和经济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碳捕集示范,选择技术路线时,应以改进的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为主;选择吸收... 为研究燃煤电厂开展大规模碳捕集的可行性,以某100万t/a的典型碳捕集装置为例,对国内外碳捕集装置的技术路线和经济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碳捕集示范,选择技术路线时,应以改进的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为主;选择吸收剂时,应以得到工业验证的改进型复合胺吸收剂为主,同时可适当考虑未来采用其他吸收剂体系的备用措施;选择节能工艺时,应结合投入和产出比,优先选择烟气预冷、级间冷却、贫富液分流、闪蒸压缩等成熟工艺;投资成本中设备购置费占比高达83.8%,应重点做好关键设备的优化和选型;运行成本中蒸汽和电耗成本占比达到72.8%,项目建设中应优先选择蒸汽和用电成本较低电厂;在敏感性参数波动范围为±10%时,投资成本、单位捕集能耗、蒸汽价格、电价、吸收剂单价对最终碳捕集综合成本的敏感性影响大小分别为6.2、12.4、12.5、8.3、2.0元;蒸汽价格、单位捕集能耗、电价是影响碳捕集成本的显著因素,其次是投资成本、吸收剂单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碳捕集 技术路线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洋 陶建国 +3 位作者 马若霞 毛霖 伍灵 周怡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5,共5页
为了应对核电站突发严重事故时产生的高含盐放射性废水,设计制造了一套处理量为5 m~3/h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了“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的组合工艺。配制Co^(2+)、Sr^(2+)、Cs^(+)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TDS=7 00... 为了应对核电站突发严重事故时产生的高含盐放射性废水,设计制造了一套处理量为5 m~3/h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了“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的组合工艺。配制Co^(2+)、Sr^(2+)、Cs^(+)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TDS=7 000 mg/L的模拟放射性废水,用于评价该处理装置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对Co^(2+)、Sr^(2+)、Cs^(+)的总去污因子(DF)分别为1.19×10^(5)、1.02×10^(5)、7.30×10^(3),对3种核素的综合去污因子为1.74×10^(4),3种核素的总去除率大于99.99%;同时,该装置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盐类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基于该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装置对废水中核素的优异去除效果,其可以作为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的应急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水 移动式装置 核电站事故 应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