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电磁作动器的车辆主动悬架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来飞 黄超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长的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集总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同时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斜坡电压输入和方波电压输入的电磁力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很好吻合,验证...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长的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集总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同时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斜坡电压输入和方波电压输入的电磁力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和矢量控制方法,对包含作动器动力学模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正弦路面激励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主动悬架系统能明显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悬架 电磁作动器 最优控制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悬架用电磁执行器的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来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直线执行器,该执行器具有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大的特点。通过两种不同的建模手段,即有限元建模和集总元件动力学建模的电磁力仿真对比分析,两者基本吻合,表明了执行器模型...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直线执行器,该执行器具有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大的特点。通过两种不同的建模手段,即有限元建模和集总元件动力学建模的电磁力仿真对比分析,两者基本吻合,表明了执行器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执行器结构参数如气隙厚度和次级铜层厚度对电磁力的影响规律,并选取合理的参数进行执行器的样件试制。通过对加工后的样机模型进行电磁力响应的试验测试,并分别与有限元模型和集总元件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相应的比较,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悬架 电磁执行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隔振器非线性动态特性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伟 李以农 +1 位作者 刘万里 郑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1-76,共6页
针对某精密仪器的橡胶隔振器(以下简称隔振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橡胶超弹性材料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隔振器的硬非线性刚度特性,并以此特性为基础提出了隔振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仿真计算了隔振器动态响应... 针对某精密仪器的橡胶隔振器(以下简称隔振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橡胶超弹性材料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隔振器的硬非线性刚度特性,并以此特性为基础提出了隔振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仿真计算了隔振器动态响应并对所设计的隔振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不仅说明所设计的隔振器具有良好的隔振缓冲能力,而且验证了隔振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隔振器及承载设备的工作状况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振器 非线性 动态特性 谐波平衡法 冲击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锤击法固有频率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8
4
作者 褚志刚 吴洋俊 +3 位作者 熊敏 周志伟 周亚男 陈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更好地实现对诸如制动盘等结构部件的固有频率在线检测,采用VB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和内嵌集成功能强大且界面友好的"Live Report"Gcx图形显示控件,开发了锤击法固有频率在线检测系统。阐述了系统总体构成及设计思路,详细... 为更好地实现对诸如制动盘等结构部件的固有频率在线检测,采用VB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和内嵌集成功能强大且界面友好的"Live Report"Gcx图形显示控件,开发了锤击法固有频率在线检测系统。阐述了系统总体构成及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连击探测、参数设置、数据管理、图形显示优化和数据对比等关键技术。实际的应用表明:系统能准确地完成对诸如制动盘等结构部件的固有频率在线检测,并直观地给出合格性判定结果,且性能稳定、效率高、易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频率 在线检测 混合编程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车试验中钢板布置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玉梅 曾繁林 +2 位作者 张科峰 丁良旭 王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6-501,共6页
为在台车试验中准确复现车身B柱加速度波形,以机械式缓冲吸能器及其钢板布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碰撞中台车位移、钢板位移和钢板长度三者的关系;通过台车模拟试验过程的仿真,揭示了不同长度单片钢板的加速度特性和碰撞初速度对它的影响,... 为在台车试验中准确复现车身B柱加速度波形,以机械式缓冲吸能器及其钢板布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碰撞中台车位移、钢板位移和钢板长度三者的关系;通过台车模拟试验过程的仿真,揭示了不同长度单片钢板的加速度特性和碰撞初速度对它的影响,以及单片钢板的半脱离特性。最后总结出台车试验中钢板的布置方法,利用它可复现任何碰撞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车试验 钢板布置 加速度波形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R68/00标准的客车座椅被动安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颜长征 王欣 +3 位作者 李弢 覃祯员 张科峰 胡俊宇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研究正面碰撞过程中客车座椅的被动安全性,在分析总结澳大利亚ADR68/00《客车乘员保护》标准基础上,针对某客车座椅建立了6种不同的动态试验方案。利用6种动态试验结果,考核分析了客车座椅的结构强度和乘员损伤情况,并评价了座椅的被... 为研究正面碰撞过程中客车座椅的被动安全性,在分析总结澳大利亚ADR68/00《客车乘员保护》标准基础上,针对某客车座椅建立了6种不同的动态试验方案。利用6种动态试验结果,考核分析了客车座椅的结构强度和乘员损伤情况,并评价了座椅的被动安全性,同时提出了该座椅结构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被动安全 动态试验 乘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盘模态分析及其在生产线检测系统上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褚志刚 叶方标 +2 位作者 蒋忠翰 张昌福 周亚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3-847,共5页
为确定制动盘固有频率的容差范围,首先对其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二者固有频率的误差小于2%,各对应阶次模态振型一致。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概率设计方法对影响制动盘固有频率的各结构设计变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计算了... 为确定制动盘固有频率的容差范围,首先对其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二者固有频率的误差小于2%,各对应阶次模态振型一致。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概率设计方法对影响制动盘固有频率的各结构设计变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计算了制动盘固有频率的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制动盘盘体直径、散热辐条宽度与高度、盘体内圈厚度、盘体外圈长度与厚度和沟槽深度等尺寸对低阶固有频率具有显著影响。表明有限元概率设计技术为在线检测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容差的设定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盘 固有频率 模态分析 概率设计 容差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置条件对汽油车工况法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闵照源 金松涛 刘剑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6-47,56,共3页
根据GB18352.3—2005的规定,在不同预置条件下对同一辆样车进行Ⅰ型排放试验。分析了预置条件的变化对样车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指出造成测试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起动瞬间的空燃比在不同机油温度下发生了变化,预置温度越高,起动时的空... 根据GB18352.3—2005的规定,在不同预置条件下对同一辆样车进行Ⅰ型排放试验。分析了预置条件的变化对样车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指出造成测试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起动瞬间的空燃比在不同机油温度下发生了变化,预置温度越高,起动时的空燃比越高,CO和HC排放量会越低。指出在车辆标定时要控制好起动空燃比,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预置温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排放 预置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FIS的小重叠碰撞安全气囊算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白中浩 张林伟 +3 位作者 白芳华 颜长征 覃祯员 张永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4-529,523,共7页
为提高小重叠碰撞事故中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小重叠碰撞事故类型并获得识别小重叠碰撞的3个特征参数: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曲线长度比值和汽车主要受力方向。基于特征参数变量,结合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开发了新型二级模糊... 为提高小重叠碰撞事故中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小重叠碰撞事故类型并获得识别小重叠碰撞的3个特征参数: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曲线长度比值和汽车主要受力方向。基于特征参数变量,结合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开发了新型二级模糊安全气囊控制算法,来识别小重叠碰撞类型,并根据碰撞类型展开安全气囊。通过训练合适的模糊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该算法的性能得以提高。最后,经台车试验对新型安全气囊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发生小重叠碰撞事故时,基于ANFIS的新型安全气囊控制算法能准确识别小重叠碰撞类型,及时展开前安全气囊和侧气帘,改善了其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保护 小重叠碰撞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安全气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四轮转向变增益跟踪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来飞 黄超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7-522,共6页
在分析车身侧倾对转向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对转向系统通常采用的参考模型进行修改,并探讨了轮胎侧偏刚度和车速对参考模型横摆角速度的影响。得出结论为,轮胎侧偏刚度对参考模型的横摆角速度增益有较大影响:前轮侧偏刚度的降低使横摆角速... 在分析车身侧倾对转向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对转向系统通常采用的参考模型进行修改,并探讨了轮胎侧偏刚度和车速对参考模型横摆角速度的影响。得出结论为,轮胎侧偏刚度对参考模型的横摆角速度增益有较大影响:前轮侧偏刚度的降低使横摆角速度大致成比例地减小。利用最优前馈和反馈控制方法,提出了四轮转向变增益跟踪控制策略。采用非线性半经验轮胎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变增益跟踪控制策略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有重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四轮转向 变增益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低开关频率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姚骏 刘瑞阔 尹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935-2945,共11页
针对工作在低载波比条件下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流环性能恶化的问题,首先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单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原理,并由此扩展得到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一步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可以处理多个控制目标和系统约... 针对工作在低载波比条件下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流环性能恶化的问题,首先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单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原理,并由此扩展得到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一步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可以处理多个控制目标和系统约束的特点,将降低变换器开关频率考虑进控制策略中,提出三矢量低开关频率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在有效降低变换器开关频率的同时,可获得比传统矢量控制电流环更好的静态性能和相同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基于传统矢量控制策略和该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对比仿真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该文所提控制策略相对传统矢量控制策略的优越性,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低载波比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凯庆 凌泽 王力臻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5-238,共4页
介绍了LiNi0.5Mn1.5O4、LiMnPO4和LiCoPO4等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总结了掺杂、表面改性和包覆等改性研究。对镍基和钒基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正极材料 研究进展 电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及镁合金阻尼机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铁 毛星子 米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7,共4页
综述了室温下镁及镁合金阻尼机理研究的现状,针对目前阻尼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有较大误差的现象,阐明了G-L模型是研究镁合金阻尼机理的重要基础,但不能完全解释阻尼机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以镁合金全部振动变形过程的振动阻尼模型为研究... 综述了室温下镁及镁合金阻尼机理研究的现状,针对目前阻尼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有较大误差的现象,阐明了G-L模型是研究镁合金阻尼机理的重要基础,但不能完全解释阻尼机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以镁合金全部振动变形过程的振动阻尼模型为研究目标,以内部位错随着振动变形过程的进行(应变振幅增大)其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模式为切入点,以位错的变化导致镁合金内部能量的变化模式为研究思路,对镁合金的阻尼机理进行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阻尼机理 振动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身缝隙的电磁屏蔽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中明 杜明磊 +1 位作者 丁良旭 刘青松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3-727,737,共6页
汽车车身缝隙是汽车电磁干扰的重要耦合途径。通过分析汽车车身缝隙的结构,提出车身缝隙的简化模型,进而建立其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改变车身缝隙模型的相关结构参数,考察相应的电磁场屏蔽效能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车身缝隙越长,屏蔽效能... 汽车车身缝隙是汽车电磁干扰的重要耦合途径。通过分析汽车车身缝隙的结构,提出车身缝隙的简化模型,进而建立其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改变车身缝隙模型的相关结构参数,考察相应的电磁场屏蔽效能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车身缝隙越长,屏蔽效能越低,电磁干扰越容易耦合进车内;车身缝隙越窄,电磁屏蔽效能越高;改变车身缝隙搭接部分的长度和拐角角度并不能保证提高其屏蔽效能,具体变化趋势与频率范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缝隙 电磁屏蔽效能 有限积分法 搭接缝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建勋 游国平 +3 位作者 张仪栋 来飞 王戡 颜永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23-27,共5页
对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功能及原理进行阐述,重点对国际标准ISO 15622—2010和国家标准GB/T 20608—2006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指出试验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为车辆生产企业进行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相关试验测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 试验方法 标准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作动器温度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来飞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利用异步感应电机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直线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其电磁力和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作动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作动器在产生大电磁力的同时,内部温度上升明显,... 利用异步感应电机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直线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其电磁力和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作动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作动器在产生大电磁力的同时,内部温度上升明显,初级绕组处的温升最快,初级铁芯越接近次级温升越快。对加工后的电磁作动器样机模型进行了堵转情况下的电磁力和温度试验测试,所得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电磁作动器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循环工况下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昌杰 秦大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在镍氢电池生热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获得的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电池的生热功率,建立了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 在镍氢电池生热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获得的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电池的生热功率,建立了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下镍氢电池组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电池组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生热、散热方面对镍氢电池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试验循环工况 镍氢电池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发动机国Ⅴ排放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波 石来华 曹文明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4年第4期49-51,共3页
研究天然气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选取稀薄燃烧的技术路线。通过对电控量的标定和后处理的匹配,使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排放达到国Ⅴ排放标准。
关键词 天然气 稀薄燃烧 国Ⅴ排放标准 NOx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作动器的驱动电路设计及实验
19
作者 黄超群 来飞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共6页
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用圆筒型电磁作动器的驱动电路,制作了驱动电路所需的死区产生单元,通过AutoBox dSPACE控制系统和智能功率模块(IPM)构建了主功率回路电路,搭建起简易的实验测试平台,对所设计的电磁作动器进行了方波力和三角波力的... 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用圆筒型电磁作动器的驱动电路,制作了驱动电路所需的死区产生单元,通过AutoBox dSPACE控制系统和智能功率模块(IPM)构建了主功率回路电路,搭建起简易的实验测试平台,对所设计的电磁作动器进行了方波力和三角波力的测试。实验测试表明,所设计的驱动电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悬架 电磁作动器 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行驶平顺性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20
作者 黄超群 来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3-145,共3页
对含路面不平激励作用下的摩托车进行了行驶平顺性的动力学建模,用垂向刚度的弹簧模型代替轮胎模型,从而对建模过程进行简化,建立了车身垂向、俯仰及前后轮弹跳共四个自由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运用谐波叠加法建立了C级路面模型,并将其... 对含路面不平激励作用下的摩托车进行了行驶平顺性的动力学建模,用垂向刚度的弹簧模型代替轮胎模型,从而对建模过程进行简化,建立了车身垂向、俯仰及前后轮弹跳共四个自由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运用谐波叠加法建立了C级路面模型,并将其同时应用到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以及基于道路模拟的摩托车平顺性的试验测试中。在道路模拟的试验中,采用两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试验机对摩托车系统进行激振,将C级路面模型转化为激振器的驱动信号,并对驾驶员坐垫和脚踏位置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同时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平顺性 建模仿真 道路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