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度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优化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蛟 许灿亮 +2 位作者 王召兵 陈亮 蒋友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4,30,共6页
随着船闸尺度日益增大,大尺度船闸输水系统要在高输水效率、船舶泊稳条件与工程投资之间找到合理平衡点的难度很大。依托某拟建大尺度船闸,闸室有效尺度为280m×34m×4.5m(长×宽×门槛水深),建立1∶30的船闸输水系统... 随着船闸尺度日益增大,大尺度船闸输水系统要在高输水效率、船舶泊稳条件与工程投资之间找到合理平衡点的难度很大。依托某拟建大尺度船闸,闸室有效尺度为280m×34m×4.5m(长×宽×门槛水深),建立1∶30的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整体物理模型,重点针对闸室消能工进行系列试验研究,对不同消能工布置、阀门开启方式和船舶停泊位置的船舶系缆力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通过综合分析输水系统水力特性、压力特性和闸室内船舶受力特性,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输水系统型式。成果表明:消能工直接影响到停泊在闸室内的船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船闸平面尺度较大的船闸,为了兼顾高输水效率,采用相对复杂的闸室消能工结构是必要的。推荐输水系统布置方案下,闸室船舶系缆力、输水系统水力特性及阀门段压力特性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且有较大富余,为未来船闸提速提效预留了可操作空间,研究思路及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船闸 输水系统 模型试验 消能工 船舶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侧向进水前池泥沙分布特征
2
作者 樊新建 姚薇 +3 位作者 董春海 乔文 贾广钰 孙江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解决从多泥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侧向进水前池的泥沙淤积问题,以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耦合混合多相流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淤积状态下不同收缩边墙体型的侧向进水前池开展水沙两... 为解决从多泥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侧向进水前池的泥沙淤积问题,以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耦合混合多相流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淤积状态下不同收缩边墙体型的侧向进水前池开展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水前池中央为高流速主流区,主流区两侧为大小不等的低流速回流区漩涡,受流场结构影响,两侧回流区为高含沙量区,自主流区向两侧回流区相对含沙量递增明显,回流区相对含沙量沿水深增幅较主流区显著。随着侧向进水前池边墙收缩角的增大,主流区外侧回流区面积明显减小,水流挟沙能力增强,高含沙量区面积占比显著减小,有效改善了侧向进水前池内泥沙淤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侧向进水前池 收缩边墙 流场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控流调压阀后突扩体的压力特性
3
作者 王蛟 胡亚安 +1 位作者 段金宏 周家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1017,共7页
为了研究突扩体对控流调压阀门的增压减振作用,以典型控流调压阀门(活塞式调流阀和固定式锥形阀)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模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对2类阀门在不同突扩体型、阀门开度及空化强度下的阀后流态及管壁压力特性... 为了研究突扩体对控流调压阀门的增压减振作用,以典型控流调压阀门(活塞式调流阀和固定式锥形阀)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模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对2类阀门在不同突扩体型、阀门开度及空化强度下的阀后流态及管壁压力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探究突扩比与阀后稳定压力的定量关系,试验阀门通径为150 mm,阀门直径为150~370 mm,突扩体长度为1000 mm.结果表明,突扩体能提升阀后管壁时均压力、减弱压力脉动的基本原理是水垫层效应.综合物模与数模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突扩比与阀后管壁稳定时均压力的关系式.突扩体可以提升阀门的工作背压,提升程度随突扩比的增大而渐缓.当突扩比为4.00时,阀后管壁稳定时均压力的增幅已非常平缓,趋于稳定.不同阀型试验结果差异小,说明突扩体的增压减振作用具有普适性.研究结果可供输水调压工程阀门段管道系统设计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流调压阀 突扩体 突扩比 管壁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参数的长历时降雨雨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志 夏春华 +2 位作者 刘潞 吴笛 尼玛灯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69,共4页
近年来极端降雨频发,从而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由于长历时降雨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降雨量,其致灾能力不可忽视。降雨雨型对降雨导致的灾害影响较大,开展长历时降雨雨型研究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苍溪县降雨为... 近年来极端降雨频发,从而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由于长历时降雨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降雨量,其致灾能力不可忽视。降雨雨型对降雨导致的灾害影响较大,开展长历时降雨雨型研究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苍溪县降雨为例,依据苍溪站2013~2022年逐时降雨资料,采用综合雨峰位置系数和集中趋势度将33场长历时降雨划分为七种不同雨型,并确定了各典型雨型的时程分配。结果表明,该地区长历时降雨主要以峰值偏前或居中的集中型降雨为主,分散型及均匀型降雨发生的概率较小。不同雨型的雨量分配在降雨前期即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可结合气象数据,在整场降雨的中前期对雨型进行预测,为相关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灾害 长历时降雨 雨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闸顶扩廊道阀门段水力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亮 孙倩 +1 位作者 徐启航 田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4-279,共6页
通过建立船闸整体输水系统三维数学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及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平面输水阀门匀速开启过程,分析顶扩廊道阀门段水流流态、流速及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将数值计算的闸室水位、流量和廊道特征点压力与物理模型实测结果... 通过建立船闸整体输水系统三维数学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及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平面输水阀门匀速开启过程,分析顶扩廊道阀门段水流流态、流速及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将数值计算的闸室水位、流量和廊道特征点压力与物理模型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说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阀门开启过程中,在阀门后形成大范围的逆时针漩涡,流速、紊动能及紊动耗散率随阀门开启先增大后减小,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当输水廊道阀门开启时间为4 min时,最小压力出现在阀门开度0.4时廊道的顶部;在该廊道体型及水力条件下,当阀门开启时间为5 min时,廊道后的时均压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动网格 顶扩廊道 水力特性 船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汛期调度运行方式对径流式水电站防沙排沙条件的影响——以桐子林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勇 谢灵运 +2 位作者 周勤 王锐 袁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48-4356,共9页
坝前防沙条件、排沙效率是影响径流式水电站使用寿命及厂房发电安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径流式水电站在汛期采取不同调度运行方式对电站汛期排沙、防沙效果的影响,通过非工程措施改善坝前排沙、防沙条件,采用FLOW-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 坝前防沙条件、排沙效率是影响径流式水电站使用寿命及厂房发电安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径流式水电站在汛期采取不同调度运行方式对电站汛期排沙、防沙效果的影响,通过非工程措施改善坝前排沙、防沙条件,采用FLOW-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水沙数值模型,模拟了桐子林水电站在不同坝前来流情况下,采取不同的调度运行方案时,电站取水前池的流速、流态和泥沙输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调度方案可改变坝前水动力轴线、推移质输移带走向,因此在满足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调度运行方式可使电站防沙效果取得最佳;汛期电站排沙以集中开启泄洪闸排沙为宜;坝前来流较大时电站需开启冲沙底孔,关闭发电机组以保证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式水电站 电站防沙 汛期排沙 调度运行方式 三维水沙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能通道与过鱼通道独立的新式Tesla阀鱼道及其水力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元玖 薛智博 +2 位作者 张春泽 米家杉 马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176,共6页
Tesla阀特殊的结构形式,可以将反向流入的水流分别导入直/弯两组通道,并在导流柱末端摩擦碰撞进行消能,使池室内流速大大削弱。这种独特的流动特性非常适合用于设计鱼道,然而直接移用Tesla阀原始结构作为鱼道已被证实具有显著局限性。对... Tesla阀特殊的结构形式,可以将反向流入的水流分别导入直/弯两组通道,并在导流柱末端摩擦碰撞进行消能,使池室内流速大大削弱。这种独特的流动特性非常适合用于设计鱼道,然而直接移用Tesla阀原始结构作为鱼道已被证实具有显著局限性。对原Tesla阀鱼道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调整池室直/弯道宽度比,镂空导流柱并增加开口端长度等措施,得到了一种消能通道与过鱼通道相对独立的新式Tesla阀鱼道。利用数值模拟对比了优化后Tesla阀式鱼道与原方案的水力特性参数,重点分析了新式Tesla阀鱼道的流速变化规律、流场及紊动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新式Tesla阀鱼道相较于原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在保证消能效率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了池室流态,整体流速和紊动能较原方案更小。新方案显著提升了休憩区占比,池底比降范围为1%~3%时,原Tesla阀鱼道中休憩区占比为8.5%~1.2%,而新式Tesla阀鱼道内休憩区占比为44.7%~25.8%,增加了鱼类上溯成功的可能性。新方案池室内流速和紊动能随着底坡比降增加而增加,但过鱼通道内始终保持较低流速,而大流速主要出现在消能通道内。前两级池室消能通道中最大流速增涨率较高,而在3级池室以后则增涨率趋于变缓。过鱼通道内紊动能整体较低,当底坡比降小于2.5%时,该鱼道的上溯条件和经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la阀 鱼道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