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统筹城乡要素配置的做法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学馨 谢来位 +3 位作者 陈霄 费友海 熊瑛 刘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3,共3页
重庆自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积极实施政府引导下的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性体制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并... 重庆自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积极实施政府引导下的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性体制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并让人民群众从要素流动和分配中得到了实惠。实践证明:重庆近年来在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分配领域中的积极尝试,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目的、方向、特征和意义,对于我国建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机制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选择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5,共3页
文章利用C-D 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78 年-2013 年间31 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 年前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收敛值各异;2011 年后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技... 文章利用C-D 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78 年-2013 年间31 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 年前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收敛值各异;2011 年后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技术选择指数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人均产出和滞后一期的人均产出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中西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存在差异,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自身经济增长依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选择 人均产出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经济参与、能力建设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2,共6页
解放和发展妇女生产力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从男女交融的视角来探讨女性及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确立妇女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理念,促使社会改变不利于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推动以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解放和发展妇女生产力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从男女交融的视角来探讨女性及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确立妇女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理念,促使社会改变不利于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推动以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妇女发展必须确立"能力本位"的发展观,把妇女能力建设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以有利于妇女创新能力建设为标志进行社会思想观念创新,信息网络拓宽女性经济参与的影响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经济参与 能力建设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差距与技术进步方向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钟世川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166,共5页
构建了关于收入差距与技术进步方向之间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987-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显著大于1,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 构建了关于收入差距与技术进步方向之间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987-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显著大于1,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力。进一步分析表明,分位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收入差距过大和国际贸易均有利于技术进步方向偏向非技能劳动力;而资本深化、技能劳动力占比上升和FDI均有利于技术进步方向偏向技能劳动力。因此,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来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有必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技术进步 替代弹性 技能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替代弹性、价格加成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钟世川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0,共7页
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要素替代弹性、价格加成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加成的测算方法,并使用中国1978~2013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一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并且显著小于1;资本... 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要素替代弹性、价格加成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加成的测算方法,并使用中国1978~2013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一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并且显著小于1;资本深化和价格加成均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且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为了缩小要素收入分配的差距,有必要合理引进外资,适度减少进口,增加出口,鼓励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价格加成 要素替代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