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通江县袁家山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刚 肖洋 罗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5-78,共4页
袁家山滑坡发育在第四系斜坡堆积体中,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坡体发生大规模变形,导致多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现场调查及勘探成果,分析该滑坡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演化过程,并采用Midas G... 袁家山滑坡发育在第四系斜坡堆积体中,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坡体发生大规模变形,导致多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现场调查及勘探成果,分析该滑坡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演化过程,并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主要受不利的地形条件及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的影响;滑坡形成演化过程分为坡体蠕动变形阶段-主滑区推移破坏阶段-牵引区牵引破坏阶段-整体变形阶段4个阶段。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与现场情况较吻合,计算结果可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稳定性 变形特征 Midas GTS NX 袁家山滑坡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埋式抗滑桩倾覆破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傅翔 谢强 +2 位作者 张永兴 邱鹏 万仁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05-2211,2218,共8页
基于室内推桩模型试验研究全埋式抗滑桩的倾覆破坏及受力变形特征:在满足各试验相似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室内模型试验池,观察模型桩从受荷到倾覆破坏的全过程。布设土压力盒、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及百分表,采用多通道动态测试系统,... 基于室内推桩模型试验研究全埋式抗滑桩的倾覆破坏及受力变形特征:在满足各试验相似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室内模型试验池,观察模型桩从受荷到倾覆破坏的全过程。布设土压力盒、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及百分表,采用多通道动态测试系统,对桩身应变、钢筋应变、桩顶位移与土压力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分析模型桩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与荷载之间大致呈现三折线关系,而且在锚固深度不够的情况下,桩的破坏形式为整体的刚性转动(倾覆破坏)。对土压力监测结果以及反推的桩身弯矩表明,桩身土压力分布曲线表现为上下小、中间大的近似抛物线分布,桩身最大土压力出现在桩中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身最大弯矩值出现在滑面处,桩顶及桩底弯矩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埋式抗滑桩 模型试验 动态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体法向应力突变的阻滑桩成拱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捷 张永兴 吴汉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102,共6页
依据阻滑桩的受力特点,研究了桩间土拱效应的传力机理,分析指出桩间土拱效应是法向应力和拱脚剪切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土颗粒挤压变形现象,提出采用突变效应替代常用的桩-土承载比衡量桩间土拱效应的强度及作用范围更为直接可靠。模型桩... 依据阻滑桩的受力特点,研究了桩间土拱效应的传力机理,分析指出桩间土拱效应是法向应力和拱脚剪切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土颗粒挤压变形现象,提出采用突变效应替代常用的桩-土承载比衡量桩间土拱效应的强度及作用范围更为直接可靠。模型桩推力试验结果和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表明,桩间水平土拱具一定的纵向效应,据此对比分析了阻滑桩三维与二维计算结果之间的异同,指出桩间土拱效应不仅受桩-土相对位移的影响,同时也受滑体自重应力和滑面摩擦效应的制约。运用二维模型重点研究了桩-土相对位移、桩间净距、推力荷载、土体抗剪强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将所得规律与已有文献作了进一步地对比,继而总结了上述因素对拱效应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滑桩 拱效应 有限元 法向应力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数据的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提取与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映华 郭纯青 莫源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2,共7页
在已有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ASTER数据的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的提取与识别。根据研究目标,以ASTER数据为信息源和调查工具,制定相应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流程,增强与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相关的影像特征;应用热红... 在已有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ASTER数据的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的提取与识别。根据研究目标,以ASTER数据为信息源和调查工具,制定相应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流程,增强与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相关的影像特征;应用热红外遥感理论和技术,以ASTER数据热红外波段为信息源,借助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与其他地物的温度差异,探索它们之间的可分性;结合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解译成果,进行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ASTER 热红外 遥感 信息提取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亚热带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强 徐林荣 +1 位作者 陈宏伟 陈鸿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6-320,326,共6页
通过分析泥石流危害的影响因子及其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TA),针对亚热带地区泥石流主要危害线域工程的特点,建立了泥石流灾害评价故障树,并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广东省乐昌市16条泥石流沟危险度的评价结果表明,该... 通过分析泥石流危害的影响因子及其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TA),针对亚热带地区泥石流主要危害线域工程的特点,建立了泥石流灾害评价故障树,并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广东省乐昌市16条泥石流沟危险度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灰色关联度危险度评价法结果一致性较高,且更符合实际情况。该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因子、权重不灵活,未考虑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地区适用局限性等问题。从而证明了故障树分析(FTA)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故障树分析法(FTA) 亚热带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