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年限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1
作者 罗敏 朱晓富 +5 位作者 徐广 罗舜 卢胜鄂 郭瑀 杨丹 邓才富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了探究生长年限对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细菌群落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年生、2年生、3年生和4年生的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显著... 为了探究生长年限对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细菌群落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年生、2年生、3年生和4年生的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显著影响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其OTU数、Alpha多样性指数均随生长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生长年限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但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相对稳定,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未分类细菌门(unclassified_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相对丰度总和占85.71%~91.39%;在属水平上优势菌群相差较大,仅有全噬菌属(Holophaga)和念珠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是4个年限所共有的优势菌属,革兰氏阴性菌cTPY-13(Gram-negative bacterium cTPY-13)则为2年生独有优势菌属,其余则分别为不同年限有相应共有优势菌属;(3)PCoA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显示,各生长年限间细菌群落差异明显,随生长年限增加,不同组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细菌群落在2~3年生时演变较为剧烈;(4)土壤速效养分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程度大小为水解氮(HN)>有效磷(AP)>速效钾(AK),优势菌门中酸杆菌门与AP、AK呈显著负相关(P<0.05),拟杆菌门与AP、AK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绿弯菌门与H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川党参生长年限延长会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从而改变其根际微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2 位作者 肖波 邓才富 肖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4期61-66,共6页
重庆地处我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分布中心,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古老和孑遗植物,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致危... 重庆地处我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分布中心,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古老和孑遗植物,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对策。是就地保存,迁地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培养科技人员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濒危植物 植物资源 植物保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产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永甫 杨晓红 +1 位作者 李品明 仝瑞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09,共4页
对重庆市主产的21科37属38种药用植物的根系作了菌根染色制片观察,结果表明:有30种植物形成了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78.9%,有8种植物没有观察到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21.1%;在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中,观察到了典型的菌根结构,如丛枝、泡... 对重庆市主产的21科37属38种药用植物的根系作了菌根染色制片观察,结果表明:有30种植物形成了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78.9%,有8种植物没有观察到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21.1%;在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中,观察到了典型的菌根结构,如丛枝、泡囊、孢子、分枝状吸收结构、附着胞、菌丝等。表明重庆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药用植物 丛枝菌根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开治 刘燕琴 +3 位作者 秦剑 张军 秦静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6,共4页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05(6)=12.59,p>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区三叶木通种植技术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中宝 徐晓华 +1 位作者 杨力 鲜晓梅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8期78-79,共2页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法。为了加速对这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种植效益,需模仿野生三叶木通生态环境,在园内养草,改善园内生态环境,以草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三叶木通 扦插繁殖 种植技术 重庆市南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麝香、白香及麝鼠香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6
作者 竭航 赵贵军 +3 位作者 曾德军 封孝兰 张承露 郑程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与电镜扫描对比分析成熟麝香、白香和麝鼠香3种样品之间的差异,并对林麝香囊皮肤进行了观测,旨在探究麝香的生理分泌机理.结果表明:成熟麝香主要由10~200μm不规则云状团块组成,在团块上附着或者周围散布着较为模糊...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与电镜扫描对比分析成熟麝香、白香和麝鼠香3种样品之间的差异,并对林麝香囊皮肤进行了观测,旨在探究麝香的生理分泌机理.结果表明:成熟麝香主要由10~200μm不规则云状团块组成,在团块上附着或者周围散布着较为模糊的星云状物质.白香的均一性较好,光镜下显示为高密度星云状,电镜下呈现为葡萄状样颗粒簇,单一颗粒直径约为0.2μm,夹杂少许椭球形细胞结构和干酪样不规则团块.麝鼠香视野在电镜下较为模糊,但也呈现为葡萄状样颗粒簇,单一颗粒大小为0.5~2μm.林麝香囊颈部皮肤存在多个约2 mm^(2)的排泄小孔,直径约100μm.香囊内壁皮肤也观测到少许20~100μm的排泄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白香 麝鼠香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卷丹病毒检测与脱毒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符勇耀 杨利平 +3 位作者 高海洪 徐文姬 雷美艳 王安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8-1077,共10页
为建立一种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脱毒快繁技术。以重庆南川种植的卷丹为材料,通过RT-PCR检测表明,其主要含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采用38℃和4℃高低温交替处... 为建立一种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脱毒快繁技术。以重庆南川种植的卷丹为材料,通过RT-PCR检测表明,其主要含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采用38℃和4℃高低温交替处理卷丹珠芽,通过连续2次直剥1.0~1.5 mm的茎尖接种到10 mg/L病毒唑培养基中培养,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脱除LMoV和LSV病毒,脱毒率分别为86%和88%,茎尖成苗率均为90%。利用无毒幼苗外层鳞片在培养基(MS+1.5 mg/L 6-BA+0.2 mg/L NAA+30 g/L蔗糖)中进行组培效果最佳,芽诱导系数达6.35;不定芽在培养基(MS+2.5 mg/L 6-BA+0.3 mg/L NAA+30 g/L蔗糖)中增值最显著,增殖系数为3.39;鳞片在添加50 g/L蔗糖的继代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优,生根率为98.72%。可获取大量脱毒幼苗,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为重庆卷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 病毒 脱毒 RT-PCR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处理诱导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萱 马艳玲 +3 位作者 张欣洁 龚德林 雷美艳 符勇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38-43,共6页
为获得卷丹百合珠芽快繁的方法,探究多因素处理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低温预处理、培养基质和培养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与培养基质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 为获得卷丹百合珠芽快繁的方法,探究多因素处理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低温预处理、培养基质和培养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与培养基质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对珠芽生根的影响表现为显著,且影响占比最大;培养温度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培养基质仅对珠芽发芽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将珠芽经4℃处理14 d后置于26℃发酵锯末中培养,是诱导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最佳方式,培养56 d时发芽率可达98.33%,生根率可达98.89%。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培养因素及其互作对卷丹珠芽繁殖的重要性,为卷丹珠芽的离体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珠芽在其他植物生产栽培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珠芽 低温预处理 培养基质 多因素方差分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在缓解动物热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应仔祥 谢山 +4 位作者 杨钦麟 吴泳江 蔡明成 封孝兰 樊汶樵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8-44,共7页
动物受到高温刺激,身体正常的热平衡被破坏,容易发生热应激,轻则表现为生产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重则引起急性死亡,给动物养殖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硒是动物机体发挥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抗寄... 动物受到高温刺激,身体正常的热平衡被破坏,容易发生热应激,轻则表现为生产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重则引起急性死亡,给动物养殖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硒是动物机体发挥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抗寄生虫、抗病毒等功能。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硒具有更低毒性和更高生物学活性,更易被吸收,在缓解动物热应激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文章就热应激对动物机体所造成的影响及SeNPs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的合成技术、在动物热应激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SeNPs在缓解动物热应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纳米硒 动物 生物学功能 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研究进展
10
作者 袁帅 韩如刚 +3 位作者 李佳 胡中立 刁英 王洲羿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234-240,共7页
黄精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等功效。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具有调节免疫力、保护心血管、降糖等作用。通过对黄精的本草考证、遗传育种、繁育技术、功效成分以及产业发展情况阐述,综合深入分析了其在各领... 黄精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等功效。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具有调节免疫力、保护心血管、降糖等作用。通过对黄精的本草考证、遗传育种、繁育技术、功效成分以及产业发展情况阐述,综合深入分析了其在各领域相关研究状况,可为黄精产业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促进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本草考证 遗传育种 繁殖技术 功效成分 产业发展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其根际土壤特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韩凤 章文伟 +3 位作者 罗川 王黎 谭秋生 林茂祥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3,共10页
为探明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太白贝母健康鳞茎植株、鳞茎腐烂病植株根际土壤和未种植太白贝母土壤壤为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组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 为探明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太白贝母健康鳞茎植株、鳞茎腐烂病植株根际土壤和未种植太白贝母土壤壤为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组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和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健康与感病土中差异显著。3组土壤样品共检测出6544个细菌OTUs,获得42个门类、111个纲、155个目、289个科、479个属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4门细菌相对丰度均大于10%,为优势菌门;而布氏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黄杆菌属、根瘤菌属4属细菌为太白贝母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均大于3%,为优势菌属。土壤性质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与布氏杆菌属、芽单孢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根瘤菌属、酸热菌属、酸杆菌属及Mucilaginibacter呈显著正相关;与硝化螺菌属、变杆菌属、H16、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土生单胞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费氏杆菌属和黄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鳞茎腐烂病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不同性别林麝粪便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贵军 竭航 +5 位作者 朱吉彬 郑程莉 曾德军 张承露 戚文华 封孝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52-1658,I0001,共8页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揭露雄性和雌性林麝的粪便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方法】选取10只雌性和10只雄性林麝作为试验动物,采集其新鲜粪便,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的V3~V4区,用Illumina MiSeq测序...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揭露雄性和雌性林麝的粪便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方法】选取10只雌性和10只雄性林麝作为试验动物,采集其新鲜粪便,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的V3~V4区,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雄性样本、雌性样本分别平均为57 504±8187条、50 190±6963条有效序列。在α多样性分析中雌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在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雄性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高于雌性。门水平中,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雌雄主要3个优势门类,其中Bacteroidetes在雌性所占比例较雄性高。科水平中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和*Clostridiales为雌雄主要3个优势科类,此外雌性含有更多的*Bacteroidales,雄性含有更多的Pseudomonadaceae和Enterobacteriaceae。主成分分析和以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判别模型和菌群代谢功能聚类分析都反映出雌性和雄性存在差异,而且发现雄性的样本重复性好于雌性的重复性,但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结论】雄性和雌性林麝粪便中细菌组成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同类细菌在不同个体和分组上存在比例上的高低差异,雄性微生物组成包含更多的潜在致病菌例如Pseudomonadaceae,而雌性微生物包含更多有益菌*Bacteroidales,这可能反映出雄性和雌性对于疾病抵抗能力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不同性别 粪便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3 位作者 肖波 全健 李娟 韩凤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6,共8页
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金佛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共有兰科植物48属114种;金佛山兰科植物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兰科植物47种,3种为金佛山特有;垂... 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金佛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共有兰科植物48属114种;金佛山兰科植物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兰科植物47种,3种为金佛山特有;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差异较大,低海拔地区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资源保存状况更好。对造成兰科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多样性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成前 吴中宝 +3 位作者 余中莲 蒲盛才 雷美艳 杨天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获得白术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温度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的影响。【结果】白术根腐病在田间有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其中块茎腐烂型占发病植株的69.68%,为主要症状类型。将2种来源的白术根腐病病原菌接种于4种不同白术栽培类型,结果发病症状也以块茎腐烂型为主。引起2种症状的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 Schl.)。最适宜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甘氨酸;最适产孢碳、氮源分别为D-果糖和亮氨酸;菌丝在5~4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pH为3~11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p H为6。【结论】重庆市白术根腐病表现为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rum),其症状表现与白术栽培类型的抗病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根腐病 发生危害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崖柏的生殖物候、传粉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江群 任风鸣 +3 位作者 夏鹰 刘正宇 陈玉菡 张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6-706,共11页
以濒危植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对象,对其生殖物候、传粉机制进行观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崖柏于8月分化出大、小孢子叶球,次年3月传粉,为花粉无气囊、具传粉滴、胚珠直立型传粉机制... 以濒危植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对象,对其生殖物候、传粉机制进行观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崖柏于8月分化出大、小孢子叶球,次年3月传粉,为花粉无气囊、具传粉滴、胚珠直立型传粉机制,球果于10月开裂;显微观察发现,传粉期花粉进入珠孔后,贮藏在珠心上方的贮粉室内,同时珠心组织中分化出孢原细胞,进入雌配子体发育阶段,5月中旬,花粉管开始萌发,6月初完成受精,进入胚胎发育阶段,10月初,胚胎发育成熟。研究表明崖柏从大、小孢子叶球形成至种子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均存在败育,而胚珠败育及雌配子体游离核时期至幼胚发育期间的败育是其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获得了崖柏生殖生物学的基础资料,为其人工繁育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生殖物候 传粉机制 受精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根腐病菌分离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成前 吴中宝 +2 位作者 李品明 韦中强 肖杰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根腐病 分离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杉根际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4 位作者 肖波 全健 韩风 韦中强 曹厚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53,共6页
通过定点取样的方法对银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根际微生物和非根际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动态、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变化动态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银杉根际微生物... 通过定点取样的方法对银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根际微生物和非根际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动态、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变化动态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银杉根际微生物中的细菌在数量上比放线菌和真菌至少高1个数量级,银杉的根际微生物在数量上至少较其他松科植物相差1~2个数量级;②不论从类群数量还是个体数量上,银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都远低于其他松科植物,这可能是导致银杉退化和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③根际微生物的总量随海拔梯度没有明显变化,随土壤深度呈现出明显递减的趋势;④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的总量差异不显著,根际微生物总量较非根际微生物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与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肖波 梁国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5,236,共9页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共计有野生蕨类植物46科107属458种(含亚种和变种)。在科的区系成分中单种科14个,少型科(2~5种)16个,多种科(包含6~19种)12个,大科(20~49种)1个,特大科(50种以上)3个,分别占金佛山蕨类植物总科数的30...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共计有野生蕨类植物46科107属458种(含亚种和变种)。在科的区系成分中单种科14个,少型科(2~5种)16个,多种科(包含6~19种)12个,大科(20~49种)1个,特大科(50种以上)3个,分别占金佛山蕨类植物总科数的30.43%、34.78%、26.09%、2.17%和6.53%;其中热带分布占总科数的54.35%;在属的区系成分中,具12个分布区类型,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多;热带成分丰富,包含55属,占总属数的51.40%;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属的区系与武陵山和大巴山关系最为密切,与九华山、化龙山、齐云山和云山关系疏远;东亚分布、世界广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问断分布及北温带分布型对该区系性质的影响最大,热带亚洲分布型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型的影响最小;该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等特点,验证了金佛山地区处于我国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鄂西川东特有现象中心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 区系 区系相似性 区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蕨类植物区系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肖波 梁国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4-509,共6页
重庆市有野生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4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4个科包含了49属337种,占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0.83%和55.79%;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中国... 重庆市有野生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4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4个科包含了49属337种,占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0.83%和55.79%;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中国特有种和地方特有种类分别达到164种和33种;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等特点,表现出一定的热带性质或热带亲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齿四棱草总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欧阳凯 何先元 +3 位作者 陈飞 黄英如 周卯勤 程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1-145,共5页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以总皂苷得率为响应值,对四齿四棱草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以总皂苷得率为响应值,对四齿四棱草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301(m L/g)、乙醇浓度77%,该条件下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得率为3.1 mg/g。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总的还原能力及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齿四棱草 总皂苷 抗氧化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