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互联网能量流与信息流耦合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蒋东荣 王瑞 +2 位作者 程超 闫耀 谭雨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对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割裂性研究难以满足能源互联网实时控制和可靠性的要求,而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特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混成模型和能量流与信息流的协同机理为基础,利用有限状态机原理,研究了能量流与信... 对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割裂性研究难以满足能源互联网实时控制和可靠性的要求,而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特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混成模型和能量流与信息流的协同机理为基础,利用有限状态机原理,研究了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耦合机理,建立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能量流与信息流有限状态混成模型,并通过实时控制能源互联网子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有限状态混成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能量流 信息流 耦合 有限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宽范围负载能力双向E^(#)型WPT系统研究
2
作者 张信 杨奕 +2 位作者 包诗媛 张路 陈诗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0-1622,I0032,共14页
传统双向E型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拓扑易进入硬开关状态,导致电能传输效率低。针对此,该文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改进E^(#)型拓扑及其移相控制策略。首先,构建软开关状态负载范围更宽的双向E^(#)型WPT电路拓扑数... 传统双向E型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拓扑易进入硬开关状态,导致电能传输效率低。针对此,该文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改进E^(#)型拓扑及其移相控制策略。首先,构建软开关状态负载范围更宽的双向E^(#)型WPT电路拓扑数学模型,分析并提取电路实现软开关工作状态的关键变量与约束条件,理论上证明所提拓扑的有效性。然后,推导电路中线圈互感和负载阻抗等参数的解析关系式,并基于此提出可保证系统在负载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移相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门极驱动信号相位,使谐振元件内部储存的能量提前或者滞后释放,从而将开关管修正回软开关状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双向E^(#)型WPT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保证在5~30Ω的负载范围内电路工作在软开关状态,该范围内的电能传输效率峰值达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E^(#)型电路拓扑 零电压开关 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五电平混合桥逆变器SVPWM调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管云杰 程鹏铭 +2 位作者 李山 冉卓鑫 曹萱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8,共11页
针对由T型桥臂和半桥桥臂组合而成的单相五电平混合桥逆变器拓扑结构,将常用于三相系统中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应用于此拓扑中,搭建此拓扑的SVPWM控制模型,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 针对由T型桥臂和半桥桥臂组合而成的单相五电平混合桥逆变器拓扑结构,将常用于三相系统中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应用于此拓扑中,搭建此拓扑的SVPWM控制模型,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相比,所提方法能使输出电能具有更低的谐波含量,且更易于数字控制。首先,对该拓扑结构的不同开关状态及其SPWM调制策略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不同的开关状态对空间矢量进行扇区划分,并采用最小开关损耗原则选择适当的开关矢量,建立SVPWM控制模型;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对该拓扑分别采用SPWM调制与SVPWM调制进行仿真比较,并搭建试验平台验证该逆变器拓扑。研究表明,此拓扑采用所提SVPWM控制模型时,相比于SPWM调制具有更低的电流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桥逆变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五电平 正弦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SN的双MC协同充电策略研究
4
作者 杨佳 寇东山 +2 位作者 余斌 吴佩林 杨理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0-1290,共11页
针对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WRSN)中的节点能量问题,以按需充电架构为基础,提出一种不均匀分区的双MC(Mobile Charger)协同充电策略DMCCS(Double MC Collaborative Charging Strategy)。策略首... 针对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WRSN)中的节点能量问题,以按需充电架构为基础,提出一种不均匀分区的双MC(Mobile Charger)协同充电策略DMCCS(Double MC Collaborative Charging Strategy)。策略首先通过聚合度对WRSN进行分区处理,以此划分移动充电设备MC的服务分区;然后根据不同传感器节点的能耗率确定其最佳充电请求阈值;最后在此基础上,综合节点的剩余能量、能耗率以及距离等因子对MC进行路径规划。仿真实验表明,DMCCS能有效降低节点死亡率,提高MC的充电效率,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协同充电 网络分区 节点死亡率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应力损伤特征值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新岗 李宁一 +5 位作者 马志鹏 谭世耀 范益杰 张金京 黄宇杨 赵龙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XLPE绝缘的电压耐受指数n表征绝缘电寿命特性,对加速寿命试验中获取的失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n值,然而,加速寿命试验中的外施场强与试验所获失效数据的分析方法影响n值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电压耐受指数n的评估方法,对XLPE绝缘试样分别... XLPE绝缘的电压耐受指数n表征绝缘电寿命特性,对加速寿命试验中获取的失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n值,然而,加速寿命试验中的外施场强与试验所获失效数据的分析方法影响n值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电压耐受指数n的评估方法,对XLPE绝缘试样分别进行恒定应力试验与步进应力试验,提出基于损伤特征值的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损伤矩阵建立试验中累积损伤阈值(Dc)与n的映射关系,以矩阵秩的变化作为n值的选取依据。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恒定应力试验中获取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n2=12.43,在步进应力试验中获取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n3=12.04,较线性拟合获取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n1=12.83仅相差3%与6%,且本文所提方法能够节省75%以上的试验时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绝缘 电缆 电压耐受指数 恒定应力法 步进应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消纳与低碳排放的多电-气互联系统合作博弈 被引量:7
6
作者 蒋东荣 郭艺鑫 +3 位作者 梁珂 牛嘉琪 石珂可 杨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67,共10页
双碳目标下为提高新能源消纳量和降低碳排放量,建立考虑灵活资源和碳捕集的多电-气互联系统低碳合作博弈模型。该模型以实现大量灵活设备参与调度情况下,将低碳运行效益最大化,同时提高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并采用非对称纳什议价方式在... 双碳目标下为提高新能源消纳量和降低碳排放量,建立考虑灵活资源和碳捕集的多电-气互联系统低碳合作博弈模型。该模型以实现大量灵活设备参与调度情况下,将低碳运行效益最大化,同时提高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并采用非对称纳什议价方式在多区域间博弈合理分配各系统利益,以提高各子系统主动参与合作机制的积极性。考虑到所建模型为凸优化问题,采用分布式ADMM算法求解,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鲁棒性。算例分析表明,合作博弈机制能实现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灵活设备的电能协调优化调度,提高系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净成本和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系统 低碳 合作博弈 灵活性资源 新能源消纳 非对称纳什议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磁悬浮轴承运动力学分析与悬浮控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奕 李耀 +1 位作者 李旭东 万梓豪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6,共13页
主动磁轴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AMB)具有无摩擦、低损耗、寿命长、可控性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轴机械装置中,当前,许多应用于磁轴承系统的先进控制手段在理论上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很大差异。在... 主动磁轴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AMB)具有无摩擦、低损耗、寿命长、可控性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轴机械装置中,当前,许多应用于磁轴承系统的先进控制手段在理论上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制作偏差而使轴承磁力偏移,严重影响转子悬浮控制。为探究悬浮控制过程中转子运动状态,分析对比了等效磁路法与麦克斯韦积分法电磁力计算,在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基础上基于试验测试与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实际磁悬浮轴承系统下的运动力学分析悬浮控制方法。将转子运动过程分为加速、减速、波动阶段,对每一阶段转子运动行为特性与控制方法选择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实际8极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最终使转子动态悬浮于气隙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磁悬浮轴承 运动力学 磁力 悬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热耦合的XLPE电缆缺陷暂态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新岗 宋欣 +5 位作者 马志鹏 谭世耀 范益杰 李宁一 黄宇杨 邹政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针对10 kV电缆常见的3种缺陷,本文建立了三维电缆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磁-热耦合温度场分析,研究3种缺陷电缆的暂态温度模型,分析不同工作电流与不同敷设条件对3种缺陷电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对电缆的危害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属尖... 针对10 kV电缆常见的3种缺陷,本文建立了三维电缆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磁-热耦合温度场分析,研究3种缺陷电缆的暂态温度模型,分析不同工作电流与不同敷设条件对3种缺陷电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对电缆的危害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属尖端缺陷、气隙缺陷、划痕缺陷;在相同载流量的情况下,金属尖端缺陷处温度高于其他两种缺陷处温度;确定了电缆在出现缺陷时隧道敷设的散热效果最好;无缺陷试样电缆内部温度从线芯至外护套沿径向逐渐降低,在缺陷的作用下电缆内部温度场发生畸变;缺陷电缆线芯温度与外护套温度的拟合系数、电缆缺陷处温度与电缆线芯温度的拟合系数均接近1。仿真拟合结果为电缆缺陷的判断与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耦合 缺陷模型 敷设方式 拟合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压电式能量采集器仿真研究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新岗 黄宇杨 +2 位作者 马志鹏 李宁一 范益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7-234,共8页
以传统单悬臂梁为基础设计的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存在输出电能低和工作频带窄等不足,为此,设计了阵列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实验分析。首先对压电悬臂梁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了输出功... 以传统单悬臂梁为基础设计的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存在输出电能低和工作频带窄等不足,为此,设计了阵列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实验分析。首先对压电悬臂梁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了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公式;然后从静力学角度和振动模态角度两方面对阵列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进行了COMSOL仿真分析,得到了采集器基本振动特性;最后,制作实验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样机进行了串联输出和并联输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用质量块压电阵列结构虽然输出电能得到了提升,但工作频带相较于单压电悬臂梁并无拓宽,因而使用受限;带不同质量块压电阵列结构的串联输出最大开路电压为1.79 V,带宽为7.6 Hz,并联输出最大开路电压为1.71 V,带宽为8.6 Hz,而相同实验环境下的单梁最大开路电压为1.56 V,带宽为2.4 Hz,故采集器输出性能和工作频带均得到改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效应 压电悬臂梁 振动能量 有限元仿真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下Vienna整流器无网压传感器预测功率控制
10
作者 肖蕙蕙 胡前云 +3 位作者 郭强 向文凯 何黎鹏 徐文希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Vienna整流器控制系统需要传感器采集电网电压和电流信息,而传感器的使用会增加系统体积和成本,且降低系统可靠性。针对虚拟磁链无网压传感器算法无法适应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电网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无网压传感器控... Vienna整流器控制系统需要传感器采集电网电压和电流信息,而传感器的使用会增加系统体积和成本,且降低系统可靠性。针对虚拟磁链无网压传感器算法无法适应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电网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无网压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四阶正交信号发生器构造电网电压观测器,实现网侧电压估算的同时省去电流微分运算环节,具有较好的谐波抑制能力,并将电压观测器与预测功率控制相结合。此外,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传统预测功率控制会引起网侧电流畸变严重的问题,为了改善Vienna整流器网侧电流质量,通过引入扩展无功功率,应用于预测功率控制,使得有功功率恒定和网侧电流正弦度良好,实现Vienna整流器在电网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正常运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网电压不平衡 无网压传感器 预测功率控制 扩展无功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有源前端的三相降压型整流器共模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11
作者 郭强 张越飞 +2 位作者 张路 何黎鹏 胡前云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现今化石燃料的紧缺,造就了新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应用在新能源及电子领域中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有源前端的三相六开关降压型整流器(3P6S-BR),因受直流侧与接地间寄生电容影响,导致输出电压低次谐波分量增加,从而通过... 现今化石燃料的紧缺,造就了新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应用在新能源及电子领域中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有源前端的三相六开关降压型整流器(3P6S-BR),因受直流侧与接地间寄生电容影响,导致输出电压低次谐波分量增加,从而通过整流器影响网侧电能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建立含有共模电容3P6S-BR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及解析计算,揭示了共模电容影响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的成因。其次,针对电流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特性,结合整流器模态分析,明确了共模电容形成高频电流路径的机理。基于上述分析,推导出整流器输出侧的电感电流高频分量和共模电容的电压关系,形成了共模电容的工程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含共模电容3P6S-BR能够有效抑制整流器网侧电流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六开关降压型整流器 寄生电容 共模电容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网侧电流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蜜獾算法的风光氢储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娜 张莲 +3 位作者 李多 黄伟 谢文龙 杨玉洁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8-351,共14页
针对风光氢储并网型微电网的容量优化配置问题,构建以经济性、能源利用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函数的容量优化模型。针对传统求解算法求解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蜜獾算法。该算法在初始化种群阶段采用Bernoulli混沌映射的... 针对风光氢储并网型微电网的容量优化配置问题,构建以经济性、能源利用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函数的容量优化模型。针对传统求解算法求解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蜜獾算法。该算法在初始化种群阶段采用Bernoulli混沌映射的方式使种群具有遍历均匀性,在挖掘阶段和寻蜜阶段引入分段非线性递减参数,寻找最优个体附近有较好个体的情况,采用横向交叉策略产生新的解从而增强算法的搜索能力,并利用4种测试函数将改进的蜜獾算法、蜜獾算法、粒子群算法和蝴蝶算法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比改进前的算法成本降低了7.44%,能源浪费率降低了21.79%,冗余度降低了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氢储 容量优化配置 新能源微电网 蜜獾算法 横向交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汇流母排电流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古亮 刘肖光 +2 位作者 陈新岗 郑玉 蒋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150,共6页
干式空心电抗器故障发生最多而又难以检测的是匝间短路故障,除了单根导线绕组的匝间短路外,还有多根导线绕组相互间的匝间短路,而对于电抗器后者故障的研究与保护目前几乎处于空白。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汇流母排不平衡电流法测绕组间... 干式空心电抗器故障发生最多而又难以检测的是匝间短路故障,除了单根导线绕组的匝间短路外,还有多根导线绕组相互间的匝间短路,而对于电抗器后者故障的研究与保护目前几乎处于空白。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汇流母排不平衡电流法测绕组间短路,建立了电抗器不同绕组间短路的短路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实验测量单相干式空心电抗器各汇流母排之间的不平衡电流,验证汇流母排不平衡电流法的可行性。实验发现:不同的导线绕组间发生匝间短路后,短路位置越靠近电抗器端部母排电流测量位置其不平衡电流越大;短路位置越靠近电抗器中部母排电流测量位置其不平衡电流越小;且单相干式空心电抗器发生短路时汇流母排不平衡电流值远远大于单相电抗器短路时总电流变化值。相比于目前依托于单相总电流变化引起的三相零序不平衡电流检测匝间短路故障灵敏度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匝间短路 不平衡电流 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三模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山 宋立风 章治国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19,共9页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两模式运行时,其输入输出电压接近时模式切换频繁以及开关管难以运行在极限占空比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Buck、Buck-Boost、Boost三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在原有Buck、Boost两模式的基础上...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两模式运行时,其输入输出电压接近时模式切换频繁以及开关管难以运行在极限占空比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Buck、Buck-Boost、Boost三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在原有Buck、Boost两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输入电压单元来控制调制信号偏置电压,实现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Buck-Boost、Boost三模式下平滑切换,使开关管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在有效占空比区间。通过使用平均电流控制来限制电感电流变化,确保变换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后搭建saber仿真模型和硬件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极限占空比 平均电流控制 宽输入电压范围 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 XLPE电缆接头缺陷电场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胡新宇 朱辉 陈新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为研究气隙、受潮缺陷导致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绝缘劣化机理,以10 kV单芯XLPE电缆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接头有限元仿真模型,阐述了无缺陷、气隙缺陷、受潮缺陷及两种缺陷同时存在的复合缺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为研究气隙、受潮缺陷导致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绝缘劣化机理,以10 kV单芯XLPE电缆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接头有限元仿真模型,阐述了无缺陷、气隙缺陷、受潮缺陷及两种缺陷同时存在的复合缺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及空间位置的气隙缺陷在轴向、径向的电场强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缺陷的存在会造成接头场强的畸变,其中受潮缺陷的畸变程度最大。气隙缺陷的场强分布受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的影响,同一缺陷的距离r与最大场强成反比;保持径向尺寸A不变,轴A/B越大,空腔内部的电场强度越小;保持横向尺寸B不变,场强与径向长度成反比;与单气隙缺陷相比,径向分布与横向分布的双气隙缺陷均会影响电场分布,且影响趋势相反。受电场应力作用,缺陷将在高场强区域扩张,进一步导致绝缘系统失效。不同类型缺陷对接头温度分布的影响不同,主要集中在主绝缘部分。研究结果可为电缆接头的绝缘缺陷检测及缺陷类型判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绝缘缺陷 有限元仿真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应力法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新岗 刘新宇 +4 位作者 马志鹏 朱莹月 谭悦 崔炜康 王梅林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5,共8页
考虑序进应力试验和恒定应力试验之间的等效性问题,提出一种按照“序进-恒定-序进”应力顺序对样品施加电压的混合应力试验方法,并结合威布尔(Weibull)统计分析对XLPE薄片样品的电压耐受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合应力试验计算得到的... 考虑序进应力试验和恒定应力试验之间的等效性问题,提出一种按照“序进-恒定-序进”应力顺序对样品施加电压的混合应力试验方法,并结合威布尔(Weibull)统计分析对XLPE薄片样品的电压耐受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合应力试验计算得到的电压耐受指数n为16.11,与恒定应力试验评估的n偏差为5.36%,且总评估时间比后者缩短了98.04%,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对XLPE绝缘的电压耐受指数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耐受指数 交联聚乙烯 电寿命 恒定应力试验 混合应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联双向互联变换器环流抑制与功率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强 向文凯 李山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多台双向互联变流器(Bidirectional interlinking converter,BIC)并联运行时功率流动、分配以及环流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多并联BIC的分布式电源管理控制策略,其中每个BIC设计有独立的局部分布式控制器,计算出各自... 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多台双向互联变流器(Bidirectional interlinking converter,BIC)并联运行时功率流动、分配以及环流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多并联BIC的分布式电源管理控制策略,其中每个BIC设计有独立的局部分布式控制器,计算出各自的功率参考值,并可根据不同功率额定值按比例分配,实现两子网间功率流动及不同BIC间的功率分配;此外,在零矢量前馈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虚拟BIC概念,以实现多并联BIC环流抑制。仿真与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控制两子网间的功率流动及多模块间环流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双向互联变流器 功率流动 局部分布式控制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微扰理论的油中溶解气体拉曼检测数据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新岗 李昌鑫 +2 位作者 冯煜轩 赵唐 余兵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拉曼光谱数据的定量分析,文中基于二阶微扰理论(MP2)在6-31G(d)的基组上针对油中溶解的7种特征气体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建立了分子拉曼简振模型,并得到了7种气体分子优化后的键长、键角和谱峰归属信息;通过... 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拉曼光谱数据的定量分析,文中基于二阶微扰理论(MP2)在6-31G(d)的基组上针对油中溶解的7种特征气体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建立了分子拉曼简振模型,并得到了7种气体分子优化后的键长、键角和谱峰归属信息;通过拉曼光谱实验平台,在同一条件下对相同浓度的7种特征气体样本和不同浓度的多组CH4气体样本完成拉曼检测,得到H_2、C0、CO_2、CH_4、C_2H_2、C_2H_4和C_2H_6的实测光谱数据;结合分子拉曼仿真结果,确定了7种气体的实验参考拉曼频移并提出了基于多原子分子不同频移处多个拉曼谱峰数据在定量分析中应用的方法;通过多参数回归方式得到了CH_4在2 878 cm^(-1)和2 982 cm^(-1)频移处谱峰面积同气体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方程式,结果验证了分子理论模型仿真以及多参数回归方式的可靠性,为变压器故障诊断中拉曼光谱数据定量分析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特征气体 二阶微扰理论 拉曼光谱 多参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蜻蜓算法的WSNs分簇路由算法
19
作者 杨佳 汤嘉乐 +1 位作者 田朋 冉国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5-1631,共7页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中节点能量效率低,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蜻蜓算法优化K均值聚类的分簇路由算法MIDA-K。引入变异算子和边界控制机制,增强蜻蜓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使用改进后的蜻蜓算法,实现网络节点...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中节点能量效率低,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蜻蜓算法优化K均值聚类的分簇路由算法MIDA-K。引入变异算子和边界控制机制,增强蜻蜓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使用改进后的蜻蜓算法,实现网络节点的聚类分簇;簇内节点根据能量、距离和位置因子动态选举簇头,改善簇头的质量;在数据传输阶段利用改进的蜻蜓算法建立簇间路由,综合考虑能量、距离和丢包率选择下一跳数据转发节点,优化传输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延长网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蜻蜓算法 变异算子 边界控制 K均值聚类 网络寿命 数据传输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感辨识的双馈风力发电机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20
作者 刘述喜 王子豪 +2 位作者 邓瑞祥 黄思源 程楠格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最优占空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时,存在电压矢量方向固定、电流波动大、控制性能依赖电机参数准确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具有电感参数辨识功能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在每个扇区用三个基本电压矢量等效合成... 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最优占空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时,存在电压矢量方向固定、电流波动大、控制性能依赖电机参数准确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具有电感参数辨识功能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在每个扇区用三个基本电压矢量等效合成一个期望电压矢量,并采用交直轴电流无差拍方法计算矢量作用时间;随后,将合成的备选电压矢量代入预测模型,采用价值函数滚动寻优,输出最优电压矢量;此外,为提升系统参数鲁棒性,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电感参数,并将结果用于控制的计算中;最后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相较于占空比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动稳态性能,同时增强系统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三矢量 电感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