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太强 邓洪平 +3 位作者 刘玉芳 郑一凡 崔芯蕊 王云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2,共9页
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缙云山)由于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同时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导致其植物繁茂,物种丰富。为探究缙云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采用形态学解剖方法鉴别物种。经数据统计后... 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缙云山)由于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同时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导致其植物繁茂,物种丰富。为探究缙云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采用形态学解剖方法鉴别物种。经数据统计后得知:1)缙云山植物物种丰富,现有植物2408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及引种),包括藻类植物8门28科60属206种,大型真菌19目51科109属183种,苔藓植物55科112属244种,维管束植物204科890属1774种;2)缙云山植物地理分布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并有向温带分布过渡的趋势;3)缙云山植物中包含大量的稀有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5种(包括引种),中国特有属24属。以上数据说明了缙云山植物具有丰富的物 种多样性,为开展缙云山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 自然保护区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双重视角:融合实地测量与遥感数据新方法
2
作者 吴婧慧 王云琦 +5 位作者 袁雨 刘玉芳 傅开 李丹青 焦鹏 李俊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37-6453,共17页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评估的关键难点在于量化困难和评估精度不足及生态系统内复杂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准确评估其服务价值尤为困难,这进一步阻碍了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评估的关键难点在于量化困难和评估精度不足及生态系统内复杂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准确评估其服务价值尤为困难,这进一步阻碍了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在生态补偿与交易中的应用。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了系统化的实地核算指标体系以精准计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通过InVEST模型处理遥感数据,量化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驱动因子。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与随机森林(RF)模型对初始计算的GEP与ESI进行偏差校正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GEP核算总值为28.41亿元,1984—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水平较高且稳定,81%的森林生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2)空间聚类分析将保护区划为四类服务簇与三类功能分区,道路和人口密度对生态服务质量有负面影响;(3)初始高偏差区域占保护区面积的48.79%,RF优化精度优于GWR,优化偏差61.56%。提出了一种从实地数据获取到模型校准的系统方法,为量化山体—城市(KMCs)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能力提供新视角,以应对生态服务评估的复杂性,并为“实地-模型”结果校准和生态服务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 生态系统服务 山体-城市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益军 张素强 +3 位作者 王小屈 卢伟 饶东升 吴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22,共7页
为精准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以重庆缙云山、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并以TM、Ikonos、QuickBird、Worldview 2、实地调查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 为精准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以重庆缙云山、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并以TM、Ikonos、QuickBird、Worldview 2、实地调查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及生态补偿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量方法。结果表明,基于3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为生态补偿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可视化分析管理平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有助于发现保护区管理的重点区域,也有助于发现受损区域的变化趋势。应用生态足迹效率、农业生态足迹效率、生态承载力静态评价方法计量生态补偿价值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结构对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3 位作者 张洪江 肖江伟 吴云 陈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分布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组成分维和微团聚体组成分维对内摩擦...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分布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组成分维和微团聚体组成分维对内摩擦角影响最大,比其它影响因子大一个数量级;影响黏聚力值的因素众多,影响最大的是机械组成分维。在同一土壤含水率下,混交林地易受剪切破坏面在A2层和B层,阔叶林地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A2层,楠竹林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C层,灌木林地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A2层,农地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B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分形特征 内摩擦角 黏聚力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温度敏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雷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孙素琪 周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测选取样地的R S(土壤呼吸速率)、土壤5 cm深处的T5(土壤温度)和W5(土壤湿度),分析R S与Q10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探讨T5和W5对R S、Q10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观测期内R S和T5月均值均呈单峰曲线变化;R S的变化范围在(1.38±0.15)~(3.94±0.21)μmol/(m2·s)之间,T5的变化范围在(9.28±0.65)~(22.99±1.14)℃之间;由于受到自然降水影响,W5的月际变化不规律.②Q10季节差异明显,最大值(3.31)出现在春季,观测期内的平均值为2.01.③R S与T5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5的关系不明显(P>0.05);R S与T5、W5的关系模型拟合度分别为87%和26%;T5与W5的复合模型对R S的变化解释能力为89%,高于单一模型.④影响Q10的主要因素是T5,其次为W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系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几种典型植被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被引量:90
6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3 位作者 张洪江 夏一平 肖江伟 吴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市缙云山4种典型植被类型(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的林下枯落物的调查分析和进行枯落物持水过程研究,得到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征。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市缙云山4种典型植被类型(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的林下枯落物的调查分析和进行枯落物持水过程研究,得到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征。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枯落物最大持水深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其最大吸水率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楠竹林。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其吸水速率最快的为灌木林1.949mm/h,其次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都为1.031mm/h,最小的为楠竹林为0.809mm/h。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下枯落物持水能力为灌木林大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楠竹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缙云山 植被枯落物 水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缙云山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冯华敏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雷声坤 刘春霞 周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4,共7页
2010年7—12月,采用LI—COR公司生产的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及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对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地表下5cm处的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进行测定,最后对3种林地土壤呼... 2010年7—12月,采用LI—COR公司生产的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及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对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地表下5cm处的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进行测定,最后对3种林地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和森林凋落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种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白天总体呼吸速率大于夜间。(2)月际变化明显,表现为从7—8月土壤呼吸速率增大,8—12月逐渐减小。3种林分7—12月总体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与5cm土壤温度均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温度每升高10℃,土壤呼吸的变化比率Q10值分别为2.67,2.19,2.13。(4)土壤呼吸特征与5cm土壤含水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5)各林地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小于对应林地有凋落物土壤呼吸速率,各林地无凋落物的Q10值均大于对应林地有凋落物的Q10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楠 王玉杰 +4 位作者 王毅力 储小院 齐娜 吴云 陈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2-1496,共5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库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和C/N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不同,且都随土壤深度增加有...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库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和C/N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不同,且都随土壤深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灌木林(22.40kg·m-2)>针阔混交林(12.02kg·m-2)>毛竹林(10.09kg·m-2)>常绿阔叶林(7.97kg·m-2)。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存储于土壤Ⅰ层,其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分别占总有机碳储量的82.18%、75.37%和68.17%;毛竹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存储于土壤Ⅰ、Ⅱ层,这两层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占总有机碳储量的79.29%。4种典型林分的土壤C/N比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与这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变化吻合,C/N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灌木林(20.08)>毛竹林(9.18)>针阔混交林(8.85)>常绿阔叶林(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密度 储量 C/N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原状土与重塑土抗剪强度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晓明 王玉杰 +2 位作者 夏一平 吴云 陈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共4页
为了从土壤力学方面探索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与措施,该文采用直剪仪对重庆缙云山5种典型植被的原状土和重塑土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测定。通过比较相同植被同干密度、同含水率的原状土与重塑土在同一垂直荷载下的剪切差异,分析了根(极细根)... 为了从土壤力学方面探索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与措施,该文采用直剪仪对重庆缙云山5种典型植被的原状土和重塑土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测定。通过比较相同植被同干密度、同含水率的原状土与重塑土在同一垂直荷载下的剪切差异,分析了根(极细根)在土壤-根系复合体(原状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剪切位移小于重塑土;在相同垂直荷载作用下,同一植被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大于与其同干密度、同含水率的重塑土。原状土的剪切破坏近似于塑性破坏,而重塑土则属于弹性破坏;原状土的抗剪强度与含根量呈正相关,并以此建立关于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根量 抗剪强度 剪切位移 原状土 重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3种时间尺度下产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储小院 王玉杰 +4 位作者 王云琦 成晨 夏一平 吴云 陈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46%,...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46%,变差系数为0.061 8,月平均降雨量类似正态分布。②降雨量、地表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干季,4—9月为湿季;4种林地的全年径流量主要产生在湿季,湿季地表径流量约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5%以上,地下径流量约占全年地下径流量的75%以上。③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峰值均出现在6月;月平均降雨量与对应的月地表径流量和月地下径流量均表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平均年地表径流量依次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地下径流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灌木林。④在相同的场暴雨条件下,地表径流系数表现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地下径流系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灌木林;场暴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之间均表现出线性关系。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在年、月尺度下对降水表现出较好的理水作用,在场暴雨尺度下表现出较好的调洪功能;楠竹林在3种时间尺度下理水调洪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典型林分 时间尺度 产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原状土抗剪强度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晓明 王玉杰 +1 位作者 夏一平 吴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7,151,共4页
采用SDJ-1型三速电动直剪仪对重庆缙云山5种典型植被的原状土抗剪强度进行室内测定,得出其抗剪强度变化规律,通过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其影响因子和对5种典型植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影响因子对黏聚力C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干密度>小... 采用SDJ-1型三速电动直剪仪对重庆缙云山5种典型植被的原状土抗剪强度进行室内测定,得出其抗剪强度变化规律,通过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其影响因子和对5种典型植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影响因子对黏聚力C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干密度>小于0.001 mm黏粒含量>不均匀系数Cu>根密度>天然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影响因子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不均匀系数Cu>小于0.001 mm黏粒含量>天然含水率>干密度>有机质含量>根密度;5种典型植被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最大为楠竹林,平权灰色关联度为0.851,最小为灌木林,平权灰色关联度为0.711,说明楠竹林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黏聚力 灰色关联度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结构分形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3 位作者 夏一平 何正明 蒋成 张生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39-46,共8页
为了解长江三峡库区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运用分形原理,研究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建立土壤结构分维与土壤性质预测模型,运用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探讨土壤结构分形变化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机械... 为了解长江三峡库区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运用分形原理,研究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建立土壤结构分维与土壤性质预测模型,运用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探讨土壤结构分形变化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机械组成分维、微团聚体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可作为评价土壤结构的指标。不同林分林地土壤颗粒机械组成分维值为2.7—2.9,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分维为2.5-2.8,土壤孔隙组成分维为2.3-2.8。从质地、微团聚体组成和孔隙组成来看,常绿阔叶灌丛土壤结构要明显优于其他林地土壤,而楠竹林最差。不同林分及农地土壤的微团聚体组成、机械颗粒组成和孔隙组成分维与土壤性质存在较明显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由弹性系数和边际量可以看出,机械分维的影响要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组分维。这对进一步探讨分形学在土壤结构与土壤性质的应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土壤 分形特征 土壤结构 土壤性质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夏一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20-26,54,共8页
为给三蛱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采用水浸实验和放水冲刷实验,对三蛱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 为给三蛱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采用水浸实验和放水冲刷实验,对三蛱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1.3—1.9倍。各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指数的顺序为灌木林最大(78.4),其次为混交林(63.1)和楠竹林(63.3),阔叶林最小(53.3)。抗蚀指数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弱。不同林分的抗蚀指数与时间的动态模拟关系为二次幂函数曲线,相关系数0.9以上。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与其相关因子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稳渗率、有机质含量关系最密切。林地土壤抗冲系数为常绿阔叶林最大(2.719),其次为针阔混交林(2.431)和灌木林(2.024),楠竹林地土壤抗冲系数最小(1.096)。除楠竹林外,各林分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大于农地(1.2-1.9倍)。林地土壤抗冲系数与土层厚度关系最密切。关键词缙云山;林地土壤;抗蚀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地土壤 抗蚀指数 抗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贮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培龙 肖江伟 +1 位作者 吴云 陈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7,共3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四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孔隙分布及贮水特征研究表明,林地土壤的快速度贮水量(即非毛管暂时滞留水)是农地的1.3~2倍。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土壤的1.04~1.77倍...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四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孔隙分布及贮水特征研究表明,林地土壤的快速度贮水量(即非毛管暂时滞留水)是农地的1.3~2倍。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土壤的1.04~1.77倍,林地土壤非毛管贮水量和有效蓄水容量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林(171.27,345.18mm)〉针阔混交林(142.98.240.19mm)〉阔叶林(128.22,230.18mm)〉楠竹林(124.41,202.92mm)。在重庆缙云几种林分的林地土壤中,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是灌木林。最小的是楠竹林。水源涵养林对径流量的调节功能主要反映在林地非毛管孔隙的贮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地土壤 土壤贮水量 土壤有效蓄水量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坡面糙率系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小杰 齐实 +2 位作者 刘登峰 吴云 陈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19-23,共5页
根据2008年4月实测数据,以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农耕地作对照,在野外径流小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重庆缙云山林地坡面糙率系数n值进行研... 根据2008年4月实测数据,以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农耕地作对照,在野外径流小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重庆缙云山林地坡面糙率系数n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n值介于0.0079-0.2704之间,其中,马尾松纯林的糙率系数n值最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糙率系数n值最大,大小排序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马尾松纯林;糙率系数n(y)与枯落物厚度(x)的关系为Y=0.0205e^0.5436x,R^2=0.9237;地表水分渗透量(y)随着糙率系数n(x)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为y=37.25lnx+188.47,R^2=0.7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率系数 渗透 三峡库区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火干扰下的碳损失估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乐 王云琦 +7 位作者 王松年 王太强 刘玉芳 孟祥江 薛沛沛 张建聪 王琳涛 张洪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136,共9页
林火的发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胁迫,导致气候变化,是森林碳库减少的主要干扰因子之一。为探究火干扰下森林的碳损失量,以重庆缙云山典型林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量法进行估算火干扰下的枯落物层及乔灌层的碳损失量... 林火的发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胁迫,导致气候变化,是森林碳库减少的主要干扰因子之一。为探究火干扰下森林的碳损失量,以重庆缙云山典型林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量法进行估算火干扰下的枯落物层及乔灌层的碳损失量。结果表明:1)相同火干扰程度下消耗的可燃物量表现为枯落物层(41.33 t/hm^(2))>灌木层(1.28 t/hm^(2))>乔木层(0.27 t/hm^(2)),缙云山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地表分布有大量的可燃物,导致燃烧物以枯落物及上层腐殖质为主;森林各部分可燃物的消耗量随着火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针阔混交林枯落物层及乔木层可燃物载量主要随着熏黑高度和乔木死亡率的增加而增加,灌木层可燃物载量主要随着熏黑高度和乔木死亡率的增加而减少;3)不同程度火干扰下森林植被碳损失量有所差异,缙云山马尾松针阔混交林样地内碳损失量主要由重度火干扰提供,火干扰后造成的碳吸收损失总量为5.68 t/(km^(2)·d)。综上,缙云山针阔混交林被轻度火干扰程度最大,且以地表火为主,燃烧物主要以枯落物及上层腐殖质为主,所消耗可燃物总量较多,碳损失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火干扰 碳损失量 生物量法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对重庆缙云山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航 王云琦 +5 位作者 王玉杰 刘晓东 郑永林 郑一凡 王太强 刘玉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探究不同强度火烧对不同林分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及利用火烧促进林分更新提供参考。在2022年8月重庆市缙云山山火发生1周内,在火烧区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不同强度火烧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取样,... 探究不同强度火烧对不同林分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及利用火烧促进林分更新提供参考。在2022年8月重庆市缙云山山火发生1周内,在火烧区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不同强度火烧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取样,测定土壤pH、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isher LSD检验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在同一林分不同强度火烧间,以及同一强度火烧下不同林分间的显著性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种林分内土壤pH、速效钾含量都随火烧强度增大表现出上升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大表现出下降趋势,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随火烧强度增大没有明显变化;2)在相同火烧强度下,2种林分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EC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pH、全磷无显著差异;3)总体来说,火烧后表层土化学性质变化强烈,短期内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因此灾后植被恢复工作要以土壤肥力的改善为主,同时不同林分受灾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具有较大差异,要针对其具体变化实行因地制宜的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强度 火烧迹地 森林土壤 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典型林地根系分布对土壤土水特征和渗透性的影响
18
作者 祁子寒 王云琦 +5 位作者 李通 李克文 闫相君 马磊 王太强 刘玉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0,共9页
森林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是衡量土体非饱和特性中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解不同林地根系表层土壤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基于经典VG模型,通过土壤变水头渗透试验和离心机试验研究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森林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是衡量土体非饱和特性中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解不同林地根系表层土壤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基于经典VG模型,通过土壤变水头渗透试验和离心机试验研究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4种林地土土水特征和渗透性,同时建立土壤根系含量影响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归一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毛竹林根系分布最多,且粗根比例较大,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各径级的根系分布范围均较广,但是每层数量较少;灌木林每层根系分布均数量较多,且细根分布范围最广;2)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的表层饱和渗透系数k_(s)分别为7.00、7.04、0.69、3.70μm/s,4种林地土壤的k_(s)整体呈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毛竹林第一土层与此规律反常;3)4种林地土壤的进气参数值随土层深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孔径参数则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4)4种林地土壤的饱和渗透系数与根系数量均呈幂函数关系,R^(2)≥0.95976,考虑根系影响的林地土体非饱和渗透性函数可用归一化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含根土体水力特性及非饱和土渗流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土复合体 根系分布特征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缙云山毛竹林降雨截留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洋毅 王玉杰 +4 位作者 王云琦 刘楠 刘敏 吴云 陈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0,共6页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周降雨累计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模型参数对截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29次降雨,总降雨量为531.1mm,平均降雨强度为2.11mm·h-1,大部分为低雨强、低雨量级、长历时的降雨;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的实测值分别为463.2,6.5和61.4mm,模拟值分别为461.1,6.1和63.9mm,模拟的截留量约高出实测值4.07%,模型计算的周累积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与实测值相比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5.02%和7.13%,模拟效果较好,模型适用于缙云山毛竹林;以林冠郁闭度(c)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降雨强度()、林冠持水能力(S)和林冠平均蒸发速率(),树干茎流系数(Pt)和树干持水能力(St)这2个参数对林冠截留总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Gash模型 毛竹林 林冠截留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大气氮湿沉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素琪 王云琦 +5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于雷 唐晓芬 朱锦奇 周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共8页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NH3的排放量较高;2)缙云山地区大气活性氮主要是还原态的NH+4-N,其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3)监测期内湿沉降中NO-3-N、NH+4-N和DO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41±0.304)、(0.821±0.480)和(0.203±0.211)mg/L,3种形态氮的月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NH+4-N>NO-3-N>DON;4)NO-3-N、NH+4-N和DON的最大沉降量均出现在5月,其平均湿沉降量分别为(0.642±0.292)、(1.273±0.739)和(0.329±0.231)kg/hm2,占总氮湿沉降量的比例分别是29.76%、56.27%和13.98%;5)氮质量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很弱,而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地区氮湿沉降量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但是降雨量、降雨强度对氮质量浓度的影响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质量浓度 氮湿沉降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