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萜类化合物来源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婧文 张玉 +2 位作者 黄威 赵欣 曾凡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7-272,共6页
食品中萜类化合物来源广泛,部分萜类化合物具有芳香气味,赋予食品独特感官品质,同时,萜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抑菌、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方面具备明显功效,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不同来源、含量... 食品中萜类化合物来源广泛,部分萜类化合物具有芳香气味,赋予食品独特感官品质,同时,萜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抑菌、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方面具备明显功效,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不同来源、含量进行总结,综述食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功能研究现状,以期为萜类化合物在食品工业和人体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萜类化合物 来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熊政委 罗倩倩 +5 位作者 惠俊敏 况刚 王存 任彦荣 古小露 骞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18-321,共4页
菊糖作为一种新型的低能量膳食纤维,目前在食品中存在着一定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菊糖作为脂肪替代物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对油脂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其抗氧化性。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具有抗... 菊糖作为一种新型的低能量膳食纤维,目前在食品中存在着一定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菊糖作为脂肪替代物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对油脂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其抗氧化性。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可以增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将此特性应用到油脂类食品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糖 低脂食品 抗氧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HFY14对狼疮性肾炎小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欣 周雅琳 冯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0,共8页
本实验研究分离自四川红原自然发酵牦牛酸乳的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HFY14(LLSLHFY14)对降植烷诱导狼疮性肾炎小鼠肾功能改善的效果。采用不同剂量LLSLHFY14灌胃小鼠,分析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2等免... 本实验研究分离自四川红原自然发酵牦牛酸乳的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HFY14(LLSLHFY14)对降植烷诱导狼疮性肾炎小鼠肾功能改善的效果。采用不同剂量LLSLHFY14灌胃小鼠,分析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2等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切片观察肾脏组织的病变情况,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肾脏组织中的IL-4、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LSLHFY14能够提升狼疮性肾炎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血清实验显示LLSLHFY14能够抑制狼疮性肾炎造成的小鼠IL-2、IL-12、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质量浓度下降和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TGF-β、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质量浓度,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上升。LLSLHFY14还可使降植烷造成的小鼠血清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deoxyribonucleic acid、dsDNA)抗体阳性率下降。病理学观察发现LLSLHFY14可以使狼疮性肾炎小鼠的肾小球形态不完整和炎性浸润得到恢复。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显示,LLSLHFY14能够上调狼疮性肾炎小鼠肾脏组织的IL-4 mRNA和蛋白表达和下调IL-1β、TGF-β mRNA和蛋白表达。LLSLHFY14能够明显改善实验性疮性肾炎小鼠的肾功能,且其改善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高浓度(109CFU/kg)LLSLHFY14与药物泼尼松的干预效果接近。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利用自然发酵牦牛酸奶中的乳酸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降植烷 免疫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协同次氯酸盐对北碚447锦橙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秘 张玉 赵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257,共6页
为探讨壳聚糖协同次氯酸盐对北碚447锦橙贮藏品质的影响,用壳聚糖、壳聚糖协同次氯酸钠、壳聚糖协同次氯酸钙涂膜处理北碚447锦橙,每5 d测定1次果实贮藏期间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质量分数和V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 为探讨壳聚糖协同次氯酸盐对北碚447锦橙贮藏品质的影响,用壳聚糖、壳聚糖协同次氯酸钠、壳聚糖协同次氯酸钙涂膜处理北碚447锦橙,每5 d测定1次果实贮藏期间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质量分数和V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果品品质保持作用,能较好地保持果实VC、总酚含量以及总糖质量分数;同时,壳聚糖与次氯酸盐协同涂膜对北碚447锦橙品质保持作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壳聚糖,其中0.01 g/m L壳聚糖+200 mg/L Ca(Cl O)2处理效果最显著,有效地延缓了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下降。说明壳聚糖协同次氯酸钙能够有效提高北碚447锦橙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次氯酸盐 北碚447锦橙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舌癌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为 邱丽华 +3 位作者 高志 李攀 赵欣 胡程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DOC)包裹吲哚菁绿(ICG)和液态氟碳全氟己烷(PFH)靶向多功能纳米粒(DOC-SINPs),检测其性质。方法双乳化法制备纳米粒,硫醚键连接SDF-1,得到靶向纳米粒。Malvern粒径仪检测其粒... 目的制备一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DOC)包裹吲哚菁绿(ICG)和液态氟碳全氟己烷(PFH)靶向多功能纳米粒(DOC-SINPs),检测其性质。方法双乳化法制备纳米粒,硫醚键连接SDF-1,得到靶向纳米粒。Malvern粒径仪检测其粒径及表面电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DF-1在纳米粒表面的连接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DOC包封率(ELC)和载药量(DLC)及体外释放规律,热成像仪记录其体外光热特性,光声仪及超声诊断仪观察其体外显像,流式细胞仪评估其体外靶向能力,CCK-8法检查其对舌癌SCC-15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靶向多功能纳米粒形态规则,呈球状。平均粒径(502.88±17.92)nm,平均电位(-11.5±3.15)mV。平均ELC为54.12%±1.74%,平均DLC为1.08 mg·mL^(-1)。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呈初期爆发性释放,接着是持续缓慢释放。其光热特性呈浓度相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纳米粒可检测到明显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体外靶向连接率89.99%。细胞活性实验结果表明,SINPs组在各个浓度下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浓度为150、200μg·mL^(-1)时,DOC-SINPs无论有无激光辐照均较SINPs有明显的细胞活性抑制(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集诊断与治疗一体的多功能纳米粒,具有超声/光声双模成像,同时具备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吲哚菁绿 靶向治疗 舌癌 分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基功能化有机聚苯乙烯/无机磷酸氢锆催化环氧大豆油 被引量:4
6
作者 邹晓川 黄林玉 +4 位作者 全纹萱 王存 王跃 赵欣 谭脂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9-1356,共8页
首先制备了2种磺酸功能化的有机聚苯乙烯/无机磷酸氢锆非均相催化剂,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提出了催化剂可能的模型。其次,考察了非均相催化... 首先制备了2种磺酸功能化的有机聚苯乙烯/无机磷酸氢锆非均相催化剂,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提出了催化剂可能的模型。其次,考察了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合成环氧化大豆油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固体催化剂对大豆油的环氧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于催化剂1(磺酸化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在相同的条件下,催化剂2(磺酸化聚(苯乙烯-苯乙烯膦酸)-磷酸氢锆)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产率:58.6% vs 53.3%),这主要归因于催化剂2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孔径,为底物和催化剂的接触提供足够的催化场所。催化剂2重复使用7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第8次反应结束后,将其置于2 mol·L^-1稀盐酸中静置过夜后,在进行第9和10次循环时,催化活性又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聚苯乙烯/无机磷酸氢锆 磺酸功能化 非均相催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对莲藕淀粉糊化性质及流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9
7
作者 刘敏 赵欣 +2 位作者 阚建全 张甫生 郑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0,共6页
为探究亲水性胶体对淀粉性质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黄原胶添加到莲藕淀粉中,研究两者复配后莲藕淀粉的糊化、流变、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胶提高了淀粉糊终值黏度、糊化峰值时间并降低淀粉的崩解值和回生值,复配体系有... 为探究亲水性胶体对淀粉性质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黄原胶添加到莲藕淀粉中,研究两者复配后莲藕淀粉的糊化、流变、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胶提高了淀粉糊终值黏度、糊化峰值时间并降低淀粉的崩解值和回生值,复配体系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添加不同比例的黄原胶使莲藕淀粉糊的剪切应力不同程度降低,稠度系数K增大,流体指数n降低,加入黄原胶后的淀粉糊仍为假塑性流体,但是具有更好的增稠作用;加入黄原胶提高了淀粉的贮能模量、损耗模量,降低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体系的黏弹性和稳定性增强,其中莲藕淀粉与黄原胶配比为8.0∶2.0(g/g)的复配体系增稠效果、黏弹性、稳定性最好。复配体系的硬度、内聚性、黏着性、咀嚼性降低,弹性略有增大,添加黄原胶形成的凝胶质地更柔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添加黄原胶后淀粉内部形成更加均匀稳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莲藕淀粉 糊化性质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胶-黄原胶复配体系流变学特性及其凝胶形成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曾瑞琪 李苇舟 +2 位作者 赵欣 张甫生 郑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9-46,共8页
为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2种食品胶复配使用后的协同作用,以魔芋胶和黄原胶为原料,控制总凝胶质量分数为1%,以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分别为2∶8、4∶6、5∶5、6∶4、8∶2进行复配后,考察复配体系的流变学特性并对其凝胶形成进行动力学分析... 为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2种食品胶复配使用后的协同作用,以魔芋胶和黄原胶为原料,控制总凝胶质量分数为1%,以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分别为2∶8、4∶6、5∶5、6∶4、8∶2进行复配后,考察复配体系的流变学特性并对其凝胶形成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胶-黄原胶复配体系具有假塑性,当魔芋胶的添加比例逐渐增大时,复配体系黏度系数K增大,流体系数n减小,且复配体系的动态黏弹性质也随着魔芋胶与黄原胶的质量比不同而改变,当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为6∶4时,复配体系的K值达到最大、n值最小,具有最强的假塑性及黏弹性。同时,魔芋胶与黄原胶的不同质量比对凝胶形成速率有较大影响,当质量比小于6∶4时,凝胶形成显示出较慢的速率,且形成的凝胶强度较弱;当质量比为6∶4时凝胶形成速率加快,SDRa曲线和G’曲线上升明显,形成的凝胶强度增大,当质量比继续增加时,凝胶形成速率反而降低。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对凝胶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8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拟合精度;凝胶形成过程中的活化能在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为6∶4时有显著增加(P<0.05),高温段与低温段间的活化能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胶-黄原胶 复配体系 流变学特性 凝胶形成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低酯果胶凝胶流变特性及凝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曾瑞琪 苗钟化 +3 位作者 李苇舟 张甫生 赵欣 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4,共7页
为探究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n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在低酯果胶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低酯果胶为原料,在pH 5.5下加入不同用量的CMC,考察复配后果胶凝胶的流变学性能,并对其凝胶形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MC/低酯果胶... 为探究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n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在低酯果胶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低酯果胶为原料,在pH 5.5下加入不同用量的CMC,考察复配后果胶凝胶的流变学性能,并对其凝胶形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MC/低酯果胶复配体系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随着CMC添加量的增大,CMC/低酯果胶复配体系的黏度系数K增大,流体系数n减小。CMC的加入还能提高凝胶体系的黏性与弹性,当CMC的添加量为0.8%时,果胶凝胶体系的假塑性最强。同时,CMC还能提高凝胶形成速度,CMC添加量为0.8%时,SDR曲线和G'曲线明显上升,表现出较快的凝胶速度和较强的凝胶强度,当添加量大于0.8%时,凝胶形成速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低酯果胶 流变特性 凝胶形成速度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梅梅 索化夷 +4 位作者 赵欣 骞宇 李键 丁阳平 张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6,共6页
从西藏羊八井地区、云南香格里拉的传统牦牛酸乳中分离出26株乳酸菌,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酿酒酵母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的抑菌谱大小,并经过有机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蛋白酶水解检测... 从西藏羊八井地区、云南香格里拉的传统牦牛酸乳中分离出26株乳酸菌,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酿酒酵母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的抑菌谱大小,并经过有机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蛋白酶水解检测试验,最终筛选得到5株产细菌素的菌株,编号分别为3、23、24、21和25。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这些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球亚种。抑菌谱试验表明,这些细菌素能够抑制部分食源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致病菌,对真菌无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乳 乳酸菌 细菌素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下食窦魏斯氏菌的耐受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骞宇 陈孝勇 +2 位作者 易若琨 王强 赵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8-133,138,共7页
本研究以分离自新鲜竹笋表面的16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低酸、温度和渗透压胁迫下的耐受力,筛选出具有良好耐受性的菌株,并对所得良好耐受性的菌株进行体外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力评价。结果表明,低酸、... 本研究以分离自新鲜竹笋表面的16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低酸、温度和渗透压胁迫下的耐受力,筛选出具有良好耐受性的菌株,并对所得良好耐受性的菌株进行体外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力评价。结果表明,低酸、温度、渗透压胁迫下实验菌株的耐受力各不相同,综合比较得出5株食窦魏斯氏菌的耐受力均较好,分别是HSG 08、HSG 09、HSG 10、HSG 11和HSG 15。pH3.0人工胃液实验结果表明,5株食窦魏斯氏菌中,HSG 08、HSG 09和HSG 11对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均较高,其中HSG 08的存活率最大;胆盐胁迫实验结果表明,在0.1%胆盐时,HSG 08的生长效率最高。综上所述,HSG 08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耐受性均较好,可用于下一步益生性食窦魏斯氏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窦魏斯氏菌 胁迫 耐受性 益生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多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欣 李贵节 +2 位作者 胡园园 易若琨 宋家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本文研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PEK)对小鼠肝损伤的改善效果。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采用苦丁茶多酚提取物(PEK)灌胃昆明小鼠,对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的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EK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为71.3%。与模型组相比,PE... 本文研究苦丁茶多酚提取物(PEK)对小鼠肝损伤的改善效果。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采用苦丁茶多酚提取物(PEK)灌胃昆明小鼠,对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的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EK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为71.3%。与模型组相比,PEK能够显著降低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的肝指数和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提高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PEK还能够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含量(p<0.05)。病理学观察表明,PEK能够有效地降低CCl4造成肝组织形态不完整和肝细胞坏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验结果表明,PEK能够显著上调小鼠肝组织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Gu/Zn-SOD)、CAT、GSH-Px等抗氧化酶的mRNA表达和下调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表达(p<0.05)。由此可见,PEK是一类具有肝损伤改善作用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酚提取物 肝损伤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稳定性及化学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9-74,共6页
研究半发酵乌龙茶加工对活性化学成分儿茶素的影响。采摘的鲜叶立即在严格控制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加工,分析每道加工工艺操作所制茶叶的儿茶素总量和各种儿茶素单体(-)-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 研究半发酵乌龙茶加工对活性化学成分儿茶素的影响。采摘的鲜叶立即在严格控制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加工,分析每道加工工艺操作所制茶叶的儿茶素总量和各种儿茶素单体(-)-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研究表明,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总含量略有下降,约为10%;儿茶素单体变化不一。在加工工艺中,做青、杀青和干燥对儿茶素含量影响较大。为使乌龙茶中儿茶素的潜在健康效益最大化,这3道工艺应在茶叶生产中加以考虑并做到最优化,以期为乌龙茶加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加工工艺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预防CCl_4诱导肝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霞 赵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38-342,共5页
本研究对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肝损伤预防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肝损伤组小鼠相比(CCl4诱导肝损伤),浓度为4 g/kg的水豆豉乙醇提取物处理的各组小鼠的肝脏重量,肝指数,血清ALT、AST、LDH、MDA、IL-6、IL-12、TNF-α和IFN-γ... 本研究对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肝损伤预防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肝损伤组小鼠相比(CCl4诱导肝损伤),浓度为4 g/kg的水豆豉乙醇提取物处理的各组小鼠的肝脏重量,肝指数,血清ALT、AST、LDH、MDA、IL-6、IL-12、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GSH-Px的水平显著提高(p<0.05)。通过RT-PCT实验也可以看出较肝损伤组水豆豉可以上调小鼠肝脏的Mn-SOD、Gu/Zn-SOD、CAT的表达,下调i NOS、COX-2、IL-lβ、TNF-α表达。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玻璃容器发酵水豆豉(GVFS)的肝损伤预防效果和抗氧化效果显著优于陶瓷容器发酵水豆豉(CVFS)和塑料容器发酵水豆豉(PVFS)(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豆豉 容器 CCL4 肝损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黄酮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欣 易若琨 +1 位作者 孙鹏 宋家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03-308,共6页
针对苦丁茶黄酮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改善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注射D-半乳糖(120 mg/kg)致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其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清和组织指标为评价指标,使用试剂盒和RT-PCR法检测苦丁茶黄酮提取物(50和100 mg/kg)对... 针对苦丁茶黄酮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改善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注射D-半乳糖(120 mg/kg)致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其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清和组织指标为评价指标,使用试剂盒和RT-PCR法检测苦丁茶黄酮提取物(50和100 mg/kg)对衰老小鼠的血清和组织的影响,全面考察苦丁茶黄酮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苦丁茶黄酮提取物能显著(p<0.05)改善D-半乳糖造成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及胸腺和脑器官指数下降。苦丁茶黄酮提取物可以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降低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苦丁茶黄酮提取物也提高了衰老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活力。苦丁茶黄酮提取物还可以显著(p<0.05)上调衰老小鼠肝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Gu/Zn-SOD)、过氧化氢酶(CAT)的mRNA表达和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且高浓度苦丁茶黄酮提取物(100 mg/kg)的效果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黄酮 D-半乳糖 衰老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粗多酚对DSS诱导C57BL/6J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欣 骞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7-362,共6页
目的:通过DSS(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对苦丁茶粗多酚(KTCP)的UC预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使用试剂盒检测小鼠的血清指标,同时使用RT-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的mRNA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KTCP能控制UC造成... 目的:通过DSS(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对苦丁茶粗多酚(KTCP)的UC预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使用试剂盒检测小鼠的血清指标,同时使用RT-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的mRNA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KTCP能控制UC造成的小鼠体重下降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增高;同时,KTCP还可以使UC造成结肠长度缩短和结肠重量/结肠长度比值降低得到有效的控制。解剖小鼠后对小鼠的血清和组织进行实验,观察到KTCP可以提高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细胞因子IL-6(白介素-6)、IL-12(白介素-12)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KTCP还可以降低结肠组织中MPO(髓过氧化物酶)、MDA(丙二醛)的含量、提高GSH(谷胱甘肽)的含量。RT-PCR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KTCP可以下调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8和CXCR2的mRNA表达。同时,高浓度的KTCP使小鼠的实验指标更接近于正常组小鼠,显示出更好的效果。结论:KTCP具有较好的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酚 溃疡性结肠炎 趋化因子受体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对传统红碎茶和CTC红碎茶挥发性化合物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48-252,共5页
选取中国和斯里兰卡7 个地区的14 个不同商业品牌的红碎茶,包括传统加工(orthodox,OTD)红碎茶和压碎撕裂卷曲(crush, tear and curl,CTC)红碎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比较分析。结果鉴定出59 种... 选取中国和斯里兰卡7 个地区的14 个不同商业品牌的红碎茶,包括传统加工(orthodox,OTD)红碎茶和压碎撕裂卷曲(crush, tear and curl,CTC)红碎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比较分析。结果鉴定出59 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10.38%~60.34%,酮类物质占1.1%~22.09%,酯类物质占3.18%~41.83%,为最丰富的3 类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CTC红碎茶中挥发性成分数量较低,其中醛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含量较低,但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OTD红碎茶。萜烯指数可被用作区分茶叶产地的一种手段,但还缺乏精准性,需结合其他参数鉴定茶叶产品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加工红碎茶 压碎撕裂卷曲红碎茶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年生普与熟普的黄烷醇类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6-241,共6页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和LC-DAD-ESI-MS法对陈年生普(以下简称APT)和熟普(以下简称YPT)中总多酚(The total phenolic,TPC)和黄烷醇类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APT和YPT中确定了8种黄烷醇类活性成分,它们分别是儿茶素(C)、...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和LC-DAD-ESI-MS法对陈年生普(以下简称APT)和熟普(以下简称YPT)中总多酚(The total phenolic,TPC)和黄烷醇类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APT和YPT中确定了8种黄烷醇类活性成分,它们分别是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2种茶中GC含量差异不显著,APT中的TPC和其余7种黄烷醇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YPT中。不同产地普洱茶的TPC和8种黄烷醇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依据TPC和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将APT和YPT很好的聚类,成功区分出APT和YPT样品;除GC外的其余7种黄烷醇类化合物和TPC均是很好的化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年生普 熟普 总多酚 黄烷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YS-1对恶唑酮诱导BALB/c小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鹏 易若琨 赵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09-313,317,共6页
利用动物实验,就植物乳杆菌YS-1(LP-YS1)对结肠炎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实验将小鼠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LB(保加利亚乳杆菌)处理组、低、高浓度LP-YS1(植物乳杆菌YS-1)处理组,分别涂抹(0.20 mL)和灌肠(0.15 mL)1%恶唑酮溶液诱... 利用动物实验,就植物乳杆菌YS-1(LP-YS1)对结肠炎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实验将小鼠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LB(保加利亚乳杆菌)处理组、低、高浓度LP-YS1(植物乳杆菌YS-1)处理组,分别涂抹(0.20 mL)和灌肠(0.15 mL)1%恶唑酮溶液诱导BALB/c小鼠结肠炎。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值、结肠重量/结肠长度比值、血清细胞因子水平(IL-2和IL-10)和结肠组织抗氧化相关指标(MPO、NO、MDA、GSH)和n NOS、e NOS、i NOS、c-Kit、SCF、IL-8、CXCR2等的mRNA表达。实验结果显示,LP-YS1显著降低(p<0.05)结肠炎小鼠的DAI,并能抑制结肠炎造成的结肠长度缩短,提高结肠重量/结肠长度比值,还可显著降低(p<0.05)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MPO、NO、MDA活性和提高GSH活性,并显著提高(p<0.05)结肠炎小鼠血清中的IL-2水平和降低IL-10细胞因子水平。RT-PCR结果表明,LP-YS1可显著上调(p<0.05)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n NOS、e NOS、c-Kit、SCF表达和下调i NOS、IL-8、CXCR2表达。LP-YS1结肠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高浓度的LP-YS1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恶唑酮 结肠炎 BALB/C小鼠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KSFY04通过调节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干预小鼠血栓形成的效果
20
作者 赵欣 刘佳 +2 位作者 易若琨 骞宇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58-167,共10页
通过角叉菜胶建立小鼠血栓模型,观察植物乳杆菌KSFY04(Lactobacillus plantarumKSFY04,LP-KSFY04)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相关炎症通路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采用生化试剂盒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 通过角叉菜胶建立小鼠血栓模型,观察植物乳杆菌KSFY04(Lactobacillus plantarumKSFY04,LP-KSFY04)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相关炎症通路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采用生化试剂盒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小鼠血清、组织相关指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观察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果:LP-KSFY04能够有效减轻血栓小鼠黑尾程度,并延长血栓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LP-KSFY04还能够降低血栓小鼠血清、肾脏和肝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β的水平。病理学观察发现LP-KSFY04能够减轻血栓造成的肝肾组织病变和尾静脉血栓积累。qPCR结果显示,LP-KSFY04下调血栓小鼠尾静脉血管组织NF-κB p65、IL-6、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和选择素E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LP-KSFY04能够增加拟杆菌门、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丰度并降低厚壁菌门丰度。结论:LP-KSFY04对血栓小鼠具有减轻炎症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且高剂量LP-KSFY04作用更好,效果接近药物双嘧达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植物乳杆菌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凝血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