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切口创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英 杨燕妮 +1 位作者 张杰 任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99-1000,共2页
关键词 外科切口 创面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中国12所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春江 王辉 +14 位作者 褚云卓 徐英春 陈民钧 胡志东 雷金娥 曹彬 张晓兵 廖康 孙自镛 胡必杰 张莉滟 俞云松 王占伟 张菲菲 郭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调查2010年我国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6-12月9个城市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 181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不同病原菌对常用临床抗菌药... 目的调查2010年我国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6-12月9个城市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 181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不同病原菌对常用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40.6%(191/470)和79.6%(187/236);不同标本苯唑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22.2%~72.7%。在ICU患者中,MRSA的检出率为71.4%,高于MRSA在住院患者中的比率。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葡菌;替加环素对金葡菌的MIC值范围为0.032~0.5 mg/L。在肠球菌属中发现10株屎肠球菌和2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98.3%和100%。按青霉素非脑膜炎株折点判读,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PRSP)的比率为6.0%(14/232),其中5岁以下儿童中PRSP的比率为13.8%(9/65),65岁以上的老人中PRSP的发生率为5.1%(3/59);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结论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在ICU患者中较门诊和住院患者高,MRSA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和各种分泌物和脓液标本。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我国发生率低。PRSP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对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细菌 抗菌药 革兰阳性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8
3
作者 张雪梅 丁仕义 +2 位作者 牟玮 李强 张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 184例。病灶按大小分为两组 ,其中≥ 3cm者 12 2个 ,<3cm者 62个 ,分析穿刺活检术对两组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目的 :探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 184例。病灶按大小分为两组 ,其中≥ 3cm者 12 2个 ,<3cm者 62个 ,分析穿刺活检术对两组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大、小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2 .6% (113 /12 2 )和 91.9% (5 7/62 ;P >0 .0 5 )。<3cm病灶的气胸发生率 (19.2 % )明显高于≥ 3cm病灶 (5 .2 % ;P <0 .0 1) ,前者出血发生率 (4 4 .2 % )亦显著高于后者 (15 .1% ;P <0 .0 1)。结论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大、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 ,对大病灶活检的安全性高于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穿刺活检 CT引导 诊断正确率 并发症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麻醉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永顺 闫清 +3 位作者 牛英 王尔顿 刘海春 陶国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81-683,共3页
关键词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麻醉监测 管理 病理生理变化 围麻醉手术期 终末期肝病 病人术前 治疗措施 肝癌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皮覆盖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旭 吴军 +3 位作者 王甲汉 赵阳兵 路淑珍 赵雄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寻找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物,是当前临床的迫切需要,我们从真皮组织中提取胶原,制备成多孔膜,并在膜的两面分别种植表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及各类烧伤创面,能起到良好的骨... 寻找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物,是当前临床的迫切需要,我们从真皮组织中提取胶原,制备成多孔膜,并在膜的两面分别种植表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及各类烧伤创面,能起到良好的骨架作用,促进愈合,未使创面再暴露,无论大体观察还是组织形态学检测都显示出其特有的优越性。经临床初步应用10例,除3例因感染液化外其余7例全部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皮肤移植 烧伤 复合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卫 房殿春 +1 位作者 梁后杰 刘为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5-256,共2页
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Theisolation,cultureandidentificationofhumangastricepithelialcells¥//刘卫,房殿春,梁后杰,刘为纹(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Theisolation,cultureandidentificationofhumangastricepithelialcells¥//刘卫,房殿春,梁后杰,刘为纹(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消化内科)重庆,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上皮细胞 分离 培养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瑾 杨道秋 +2 位作者 翟志芳 余佳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并发疾病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8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67,平均年龄46.62岁。42.8%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病,其... 目的 :探讨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并发疾病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8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67,平均年龄46.62岁。42.8%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有相当比例并发代谢综合征。皮损好发于双下肢。所有患者经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肌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及局部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结论:坏疽性脓皮病是由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障碍、炎症介导和基因易感性共同参与的一类特发性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给该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选药应考虑个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临床分析 生物制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SPECT对比观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黎海涛 应大君 +4 位作者 丁仕义 李前伟 孙建森 张永克 何保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评价MRI和SPECT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 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单纯烧伤组 (n =6)、平衡液组 (n =2 0 )和葡萄糖液组 (n =2 0 )。应用MRI和SPECT对各致伤组犬脑实质进行动态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 目的 :评价MRI和SPECT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 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单纯烧伤组 (n =6)、平衡液组 (n =2 0 )和葡萄糖液组 (n =2 0 )。应用MRI和SPECT对各致伤组犬脑实质进行动态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与伤前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MRI显示犬脑形态改变的最早时间为伤后 12h(葡萄糖液组 ) ,以渐进性脑肿胀为其形态变化特征。T1WISIR(信号强度比值 )下降在 10 %以内时 ,MRI难以显示 ;而T2 WISIR伤后 2 4h葡萄糖液组 40 %犬上升较明显 (8 2 9% )。SPECT显示各组伤后 6h呈弥漫性进行性放射性浓集现象 ,以葡萄糖液组伤后 2 4h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1)。结论 :二种技术联合应用 ,将明显提高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SPECT 葡萄糖液 脑水肿 诊断 严重烧伤 早期 显示 随机 信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 Veen电极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CT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健 杨军民 +1 位作者 杨康 黄学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评价LeVeen电极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分析治疗前后CT变化特征。方法 常规局麻 ,CT引导下采用LeVeen电极针对 6 7例肺部肿瘤进行单治疗点或多点重叠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6 7例中5 9例顺利完成了治... 目的 评价LeVeen电极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分析治疗前后CT变化特征。方法 常规局麻 ,CT引导下采用LeVeen电极针对 6 7例肺部肿瘤进行单治疗点或多点重叠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6 7例中5 9例顺利完成了治疗 ,主要临床表现有穿刺点及胸部的不适感、胀痛感以及发热、出汗。CT见病灶周围有水肿 ( 4 3) ,病灶增大 ( 37) ,病灶中心出现点状低密度区 ( 38) ,穿刺道的出血 ( 6 ) ,少量气胸 ( 13) ,仅 1例出现张力性气胸。术后 3天以内有低烧 ,咳嗽。随访复查 3个月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安全、有效 ,严格地选择病例可以达到非手术切除的目的。病灶周围的水肿、病灶体积增大 ,以及病灶中心出现点状低密度区是治疗后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肺肿瘤 计算机断层 CT 疗效 LeVeen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B超检查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附52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顾红光 陈敏 蔡景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6-277,共2页
术中B超检查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附52例报告)Theapplicationofintraoperativeultrasonographyduringsurgeryoflivercancer(reportof52cas... 术中B超检查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附52例报告)Theapplicationofintraoperativeultrasonographyduringsurgeryoflivercancer(reportof52cases)¥//顾红光,陈敏,蔡景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波诊断 外科手术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中ras基因产物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军 陈意生 +2 位作者 柳凤轩 詹新恩 马宏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癌中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织无p21蛋白表达,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分化Ⅰ、Ⅱ、Ⅲ级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癌中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织无p21蛋白表达,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分化Ⅰ、Ⅱ、Ⅲ级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0%、40%、46%、64%和84%。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在乳腺癌前的不典型增生阶段已有ras癌基因产物的过度表达,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其表达阳性率增加,提示ras癌基因改变及其产物表达增多可发生在乳腺上皮细胞癌变之前和其进展期,与乳腺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临床监测乳腺癌前病变的一种有重要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猪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斌 汪仕良 +2 位作者 尤忠义 赵云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共3页
用小型香猪30%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模型,观察了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组织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补充谷氨酰胺组(n=7)和不补充谷氨酰胺组(n=7)。谷氨酰胺组动物补充谷氨酰胺0... 用小型香猪30%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模型,观察了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组织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补充谷氨酰胺组(n=7)和不补充谷氨酰胺组(n=7)。谷氨酰胺组动物补充谷氨酰胺0.64g·kg-1·d-1,不补充谷氨酰胺组等供给等量的复会氨基酸溶液。结果显示:伤后第10天,补充谷氨酰胺组淋巴结、脾脏组织中谷氨酰胺酶的活力比正常动物有非常显著的增加;相反,不补充谷氨酰胺组却非常显著降低。提示烧伤后谷氨酰胺的补充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膜淋巴结 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淀素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邦超 王坚 +1 位作者 赵明 孟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895-897,共3页
目的:探讨胰淀素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 IO)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W istar大鼠地塞米松肌注法建立G IO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胰淀素治疗组、维生素D组。12周后行骨生物力学检查。结果:胰... 目的:探讨胰淀素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 IO)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W istar大鼠地塞米松肌注法建立G IO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胰淀素治疗组、维生素D组。12周后行骨生物力学检查。结果:胰淀素治疗后,大鼠股骨几何参数(直径)、结构力学性能(最大桡度、最大负荷)明显提高(P<0.05),材料力学性能(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无显著差异。结论:胰淀素可以有效地改善G IO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性能,增强抗骨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淀素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骨生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血清触珠蛋白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凤君 黄文华 黎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7-349,共3页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亲和层析法从烧伤血清纯化HP,并在体外观察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当于烧伤血清HP含量的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亲和层析法从烧伤血清纯化HP,并在体外观察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当于烧伤血清HP含量的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提呈功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当于正常血清HP含量的纯化HP对PMN释放H_2O_2和M 抗原提呈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烧伤后血清HP浓度的异常升高可能通过抑制PMN的杀菌功能和M 的抗原提呈功能而参与了烧伤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触珠蛋白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及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家顺 毕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用“四动脉闭塞法”(双侧椎动豚和颈总动脉)制成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脑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提示:缺血20min,脑组织兴... 用“四动脉闭塞法”(双侧椎动豚和颈总动脉)制成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脑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提示:缺血20min,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明显降低,再灌注后其降低更加明显;而脑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在缺血20min时无明显升高,再灌注后两者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及缺血20min。氯胺酮能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期Glu和Asp含量,并能明显降低脑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文中探讨了氯胺酮的作用机理及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缺血再灌注 兴奋性氨基酸 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一氧化氮变化及胎盘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静波 王琴 +2 位作者 常青 陈勇 史常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测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脐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胎盘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强度,探讨NO在ICP围生儿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方法以31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静脉血、脐血NO水平,免疫组化法... 目的测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脐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胎盘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强度,探讨NO在ICP围生儿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方法以31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静脉血、脐血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强度,对染色强度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脐血NO水平,胎盘iNOS和eNOS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孕妇血清NO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胎盘绒毛组织iN-OS和eNOS表达降低,可能导致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升高,是IC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妊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溃疡病与胃泌素、生长抑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文华 徐采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对160例患者其中任性浅表性胃炎(CSG)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44例、胃溃疡(Gu)56例的胃窦粘膜和血浆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精氨酸加压素(AVP)进行检测。应用胃病冲剂(中药黄连,黄芩... 对160例患者其中任性浅表性胃炎(CSG)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44例、胃溃疡(Gu)56例的胃窦粘膜和血浆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精氨酸加压素(AVP)进行检测。应用胃病冲剂(中药黄连,黄芩为主)和三联疗法(德诺120mg+四环素0.25g+痢特灵10mg各4次/d)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28d.根除Hp后进行上述项目复查。结果表明:Hp阳性CSG、Du和Gu病人胃粘膜SS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者(P<0.01),Gas显著高于Hp阴性者。根除Hp后胃窦粘膜SS升高至正常水平,Gas则下降至正常水于,表明Hp感染和抗Hp治疗所致Gas及SS改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CD18介导PMN-EC粘附在烧伤早期PMN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清 杨宗城 +1 位作者 罗向东 罗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发现烧伤早期PMN可使HUV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胞浆出现小空泡、核固缩、部分内皮细胞从培养皿上脱落。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升高。预先用CD11a/CD18单抗(mAb)和CD11b/CD18mAb处理PMN后,降低了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HUVEC损伤也明显减轻,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结果提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损伤与CD11/CD18介导的PMN-EC粘附相关,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可部分阻断PMN对EC的粘附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烧伤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滩椅体位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游春梅 曾俊 岳蕤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2期F0003-F0003,共1页
自行设计肩关节镜手术沙滩椅体位,其由Drager手术床、头托及配套的肩关节背板等构成。临床应用40例肩关节手术患者效果满意。该体位使患侧肩关节暴露充分,有利于手术,且手术医生操作方便,患者感觉舒适。
关键词 肩关节镜 沙滩椅体位 舒适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下人工耳蜗使用者EABR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琨 张学渊 +1 位作者 陈小宏 黄青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2,MP1,MP2,BP+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ms,4.02±0.19ms,3.70±1.21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 人工耳蜗 阈值 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