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腱旁组织有关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正治 钟世镇 孙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9-132,188,共4页
通过血管注射,对17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上肢的屈指肌腱的腱旁组织,及其血管来源和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腱旁组织是无滑膜腱的血供来源,在肌腱通过关节部位,腱旁组织特化为滑液囊,指腱鞘、腱系膜等结构。腱旁组织的血管网与滑液囊壁、指... 通过血管注射,对17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上肢的屈指肌腱的腱旁组织,及其血管来源和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腱旁组织是无滑膜腱的血供来源,在肌腱通过关节部位,腱旁组织特化为滑液囊,指腱鞘、腱系膜等结构。腱旁组织的血管网与滑液囊壁、指腱鞘外面及腱外膜的血管网延续,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血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旁组织 屈指肌腱 指腱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皮片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尔瑜 郭光金 糜建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为提供腹部皮片切取时所需解剖学数据,取6例意外死亡者腹下部皮肤,用计算机田像分析系统测量了皮肤各层次厚度和皮内各层次血曹的面积比。由于夫皮伸入到乳头之间并随皮沟下陷,因而皮肤含表皮层总厚度可达0.26mm。刃厚皮片厚... 为提供腹部皮片切取时所需解剖学数据,取6例意外死亡者腹下部皮肤,用计算机田像分析系统测量了皮肤各层次厚度和皮内各层次血曹的面积比。由于夫皮伸入到乳头之间并随皮沟下陷,因而皮肤含表皮层总厚度可达0.26mm。刃厚皮片厚度宜小于上值。中厚皮片宜包入乳头下血管吻合网,故其厚度宜大于0.43mm。厚中厚皮片在腹部切入乏血管网区,其厚度宜占腹部皮肤总厚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皮肤 皮片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开拓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的新局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绍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断层影像解剖学 薄层 细化 三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顶区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崇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本文在40具成人尸体上对胸膜顶区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胸膜顶突出锁骨上方,左侧为2.2±0.5cm,右侧为2.7±0.6cm。胸膜顶在背侧界与第七颈椎棘突之间的距离,左侧为3.1±0.5cm、右侧为3.2±0.5cm。
关键词 胸膜顶 胸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指展肌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崇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4期213-214,共2页
本文对60例成人小指展肌瓣作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并指出小指展肌瓣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因此可作为一个转移瓣来应用。
关键词 小鱼际 小指展肌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断层与MRI图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沙勇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 :为临床MRI诊断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 ,将踝、距下关节制成 3 .5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 ,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 :距腓前韧带在轴位 ,跟腓韧带在冠状... 目的 :为临床MRI诊断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 ,将踝、距下关节制成 3 .5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 ,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 :距腓前韧带在轴位 ,跟腓韧带在冠状位和斜轴位 ,距腓后韧带在四个方位 ,颈韧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 ,距跟骨间韧带在冠状位、矢状位和斜轴位 ,伸肌下支持带浅束在冠状位和矢状位 ,中束和深束在冠状位 ,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 :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踝、距下关节外侧区的各条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 磁共振图像 踝关节 距下关节 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圆韧带力学再通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明华 应大君 +1 位作者 朱星红 姚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肝圆韧带形态研究基础上,利用探针扩张和流体静压灌注两种方式对21例新鲜成人标本进行离休再通,探讨该两种方式对肝圆韧带的形态影响及再通过程中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探针扩张可使肝圆韧带及脐一门静脉连接处再通,进入门静脉... 在肝圆韧带形态研究基础上,利用探针扩张和流体静压灌注两种方式对21例新鲜成人标本进行离休再通,探讨该两种方式对肝圆韧带的形态影响及再通过程中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探针扩张可使肝圆韧带及脐一门静脉连接处再通,进入门静脉左干囊部。肝圆韧带最大可扩张内径为3.5~5.5mm。扩张再通常致肝圆韧带内膜脱落或穿破内膜层形成人工假道。流体静压灌注可避免人工假道产生且使肝圆韧带再通,对脐一门静脉连接处常需加用探针辅助,才能使肝圆韧带全程再通。在流体静压灌注过程中,肝圆韧带压力与再通长度变化关系呈“S”形曲线,再通压力范围为7.98~13.3kPa;压力与管径变化关系显示,游离段在7.98~18.62kPa压力范围内管径扩张最为显著,裂隙段管径随灌注压力增加而增大。流体静压灌注对肝圆韧带管壁损伤较小。研究结果揭示流体静压灌注及探针辅助肝圆韧带人工再通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圆韧带 人工再通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指肌腱鞘滑车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洛夫 张正治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6-168,171,共4页
目的:比较各滑车作用的大小,为临床滑车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采用新的衡量指标—屈曲功丧失率,对11只冰冻新鲜手的33个手指分别切除和保留不同的滑车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单独切除各滑车以A2屈曲功丧... 目的:比较各滑车作用的大小,为临床滑车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采用新的衡量指标—屈曲功丧失率,对11只冰冻新鲜手的33个手指分别切除和保留不同的滑车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单独切除各滑车以A2屈曲功丧失率最大(9.56%),与其它滑车单独切除相比相差显著(P<0.05);切除交叉滑车的屈曲功丧失失率与对照(不切任何滑车)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独保留一个滑车时,以A2滑车的屈曲功丧失率最小(19.63%),保留两个滑车,以A2-A4的屈曲功丧失率最小(13.58%),只保留三个滑车以A2-A3-A4的屈曲功丧失率最小(9.32%)。结论:A2滑车的单独作用最大,其次是A4,滑车作用大小的排序是:A2、A4、A3、A1、PA、A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肌腱 滑车 生物力学 腱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外胆道血供来源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卫军 应大君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了40例成人标本,结果表明:肝外胆道的血供来源于多条动脉,主要有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后动脉,占肝外胆道血供的94.5%。在胆道不同部位,血供分布比例不同,其中分布于胆总管...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了40例成人标本,结果表明:肝外胆道的血供来源于多条动脉,主要有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后动脉,占肝外胆道血供的94.5%。在胆道不同部位,血供分布比例不同,其中分布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及肝总管的比例最低,占13.1%;而胆囊和胆囊管则高达51.3%。探讨了肝外胆道动脉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道 动脉血供 巨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一门静脉连接的形态及其对肝圆韧带再通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华 应大君 +2 位作者 朱星红 姚远 宋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肝圆韧带起自脐,汇入门静脉左干囊部,称为脐一门静脉连接(Umbilical-portalveinjunction,简称U-PJ),内有连续性残腔,可用力学方法行人工再通,以建立一条可供临床诊治疾病的通道。在成人,U-... 肝圆韧带起自脐,汇入门静脉左干囊部,称为脐一门静脉连接(Umbilical-portalveinjunction,简称U-PJ),内有连续性残腔,可用力学方法行人工再通,以建立一条可供临床诊治疾病的通道。在成人,U-PJ处残腔多数开放,亦见有膈膜或瓣膜样结构,可分为三型:狭窄型(44.1%)、瓣膜样型(28.8%)及膈膜型(27.1%).狭窄型U-PJ,残腔较狭窄,肝四韧带管壁较厚;膈膜型U-PJ,在肝圆韧带残腔与门静脉左于囊部管腔之间有一技厚的纤维性膈膜;瓣膜样型U-PJ.在门静脉左干翼部管壁上存在一瓣膜样结构。探针扩张可使肝圆韧带及U-PJ再通,进入门静脉左干囊部管腔内。流体静压灌注可使肝圆韧带再通,对U-PJ处常需加用探针辅助扩张,才能完成肝圆韧带的人工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圆韧带 门静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正治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正治综述,刘正津审校肌腱损伤或移植后,理想的愈合应该是恢复胶原纤维的连续性,同时恢复原肌腱光滑的表面,不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幸的是,游离肌腱移植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粘... 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正治综述,刘正津审校肌腱损伤或移植后,理想的愈合应该是恢复胶原纤维的连续性,同时恢复原肌腱光滑的表面,不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幸的是,游离肌腱移植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粘连,影响肌腱的滑动功能,是手外科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愈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整形术中受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放鸣 何光篪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用生物软组织力学实验机对Wistar大鼠胸主动脉施行加压,在光、电镜下,观测不同受力状态下血管横、纵断面上主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受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核变长,长宽比增加,近外膜部平滑肌细胞受力的... 用生物软组织力学实验机对Wistar大鼠胸主动脉施行加压,在光、电镜下,观测不同受力状态下血管横、纵断面上主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受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核变长,长宽比增加,近外膜部平滑肌细胞受力的影响最明显。本文结合血管整形术,对力与平滑肌细胞形态的影响、主动脉整形术后血管重新狭窄的结构变化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整形术 平滑肌细胞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动脉构筑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少春 李振强 应大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9-181,共3页
对脊髓动脉最早的描述来自于Adamkiencz(1882)和Kadyi(1889)等,即脊髓的动脉是由多来源的节段动脉吻合成的动脉链[1]。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对脊髓动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Corbin和Turnb... 对脊髓动脉最早的描述来自于Adamkiencz(1882)和Kadyi(1889)等,即脊髓的动脉是由多来源的节段动脉吻合成的动脉链[1]。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对脊髓动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Corbin和Turnbal等应用灌注和微血管造影术对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脊髓动脉 髓周动脉网 软膜动脉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