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暴露人群动脉血压变化与急性高原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阳 张继航 +4 位作者 武晓静 高旭滨 卢巍 徐柏达 黄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观察平原健康青年男性暴露于不同海拔不同时相时的动脉血压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AMS)发病之间的关系,探讨高原环境下动脉血压变化的临床风险及评价动脉血压测量在AM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世居平原(海拔500m)、急进高原(海拔3700m... 目的观察平原健康青年男性暴露于不同海拔不同时相时的动脉血压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AMS)发病之间的关系,探讨高原环境下动脉血压变化的临床风险及评价动脉血压测量在AM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世居平原(海拔500m)、急进高原(海拔3700m)第1、3、5、7天及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海拔4400m)第5天时人群的人口学资料,测量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等],并填写AMS流行病学观察表。另以平原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以路易斯湖AMS计分系统(LLS)诊断AMS。分析上述各人群进入高原后的动脉血压变化及其与AMS的关系。结果由平原急进高原(海拔3700m)第1天SBP、DBP、MABP均明显升高,习服约1周后血压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平原水平(P<0.05),继之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海拔4400m)后SBP、DBP、MABP又升高,但低于急进高原第1天水平。急进高原(海拔3700m)第1天,AMS组MABP高于无AMS组(P<0.05),但两组SBP、DBP和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ABP与LLS呈正相关(r=0.138,P=0.048)。以MABP作为海拔3700m AMS发病的客观评估指标,其诊断AMS的界值为98.5mmHg,灵敏度为32.8%,特异度为73.7%。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海拔4400m)时,AMS组MABP明显高于无AMS组(P<0.05),但两组SBP、DBP和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ABP与LLS也呈正相关(r=0.145,P=0.045)。以MABP作为海拔4400m AMS发病的客观评估指标,其诊断AMS的界值为97.8mmHg,灵敏度为42.4%,特异度为75.5%。结论在急性低氧暴露后MABP对AMS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由于其特异性或敏感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限制,应当与其他指标(如动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以提高诊断AMS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血压 高原病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