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织、含水量高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肝、肺、肾、肌、关节等进行包埋,可使标本硬化、透明,可整体观察,也可制作切片。生物塑化的基本原理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单体作为塑化剂,替代组织细胞内的水份,进行聚合固化,达到组织塑化的目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固定、脱水、真空浸渍和硬化处理四步,其中真空浸渍为关键步骤,浸渍过程中的压力调节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塑化 断面解剖 蝶鞍 标本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侧向咬合位与对刃位薄层塑化断面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萍 张绍祥 +2 位作者 马强华 谭立文 邱明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对刃位、侧向咬合位颞下颌关节的运动解剖形态,为颞下颌关节病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将8例新鲜尸头摆置成对刃位5例、下颌侧向咬合位3例,以颞下颌关节为中心,切割成8cm×8cm×10cm的标本块,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对刃位、侧向咬合位颞下颌关节的运动解剖形态,为颞下颌关节病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将8例新鲜尸头摆置成对刃位5例、下颌侧向咬合位3例,以颞下颌关节为中心,切割成8cm×8cm×10cm的标本块,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成斜矢状位、斜冠状位、轴位塑化断层标本共16套。下颌侧向咬合位工作侧、非工作侧关节形态改变与对刃位相对照。结果:下颌侧向咬合位工作侧,髁突在关节窝内向后、向上、向外移位,关节盘位置无变化,关节盘双板及后带受压;非工作侧,髁突向下、向前、向内侧移位,关节盘后带位置向下移位,无前移位,关节盘中带外侧位居上下关节面之间,明显受压变薄。结论:关节盘并非随髁突作同步同向运动。关节盘在髁突作滑动运动时发生移位;当转动运动、滑动运动复合出现时,关节盘发生移位;而在关节窝内发生的转动运动,关节盘不发生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侧向咬合位 下颌对刃位 生物塑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