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某天然气净化厂实现GB 17820-2018达标工艺方案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梁平 卢海东 +3 位作者 张哲 张碧波 李洋 蒋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GB 17820-2018《天然气》标准中更为严格的天然气气质要求,长庆油田某天然气净化厂存在净化气中H 2S含量不满足进入长输管道要求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HYSYS软件对该厂MDEA脱硫工艺进行了流程模拟。分析了溶液循环量、MDEA质... 针对GB 17820-2018《天然气》标准中更为严格的天然气气质要求,长庆油田某天然气净化厂存在净化气中H 2S含量不满足进入长输管道要求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HYSYS软件对该厂MDEA脱硫工艺进行了流程模拟。分析了溶液循环量、MDEA质量分数、吸收塔塔板数、原料气温度、原料气压力以及贫液入塔温度对净化气中H 2S、CO2含量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工艺参数的影响程度对参数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最小能耗为目标函数的多参数优化模型,利用HYSYS自带的工具箱求解模型,得到满足净化气中H 2S质量浓度<5 mg/m^3、CO2摩尔分数<2.8%的最优操作参数组合。优化结果可对指导现场采取调整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脱硫 GB 17820-2018 HYSYS H 2S含量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瞬态质量流量脉冲监测天然气管道堵塞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园 谢英 +2 位作者 袁宗明 贺三 刘雪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6,共3页
针对低温、高速流动、搅动的影响使天然气在管道中易形成水合物而堵塞管道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管道入口处人工产生的质量流量脉冲在堵塞的天然气管道中的传播特点,采用时间分裂算法和TVD/Godunov混合格式对非完全堵塞管线进行数值模拟,通... 针对低温、高速流动、搅动的影响使天然气在管道中易形成水合物而堵塞管道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管道入口处人工产生的质量流量脉冲在堵塞的天然气管道中的传播特点,采用时间分裂算法和TVD/Godunov混合格式对非完全堵塞管线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管线入口处的压力波动历史曲线来确定天然气管线的堵塞位置、堵塞长度、堵塞强度。为在管道堵塞的初期精确检测到堵塞的位置和长度,制定正确的清管操作方案,降低管线完全堵塞的风险提供了方法技术。对油气储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堵塞定位 TVD/Godunov混合算法 脉冲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立体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月先 钟水清 +4 位作者 潘用平 李洪兴 米庆 刘洪 李早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一个天然气田的全面开发,应该加大"立体勘探"力度,对气田的新老气藏、气层、可能储层等进行系统认真地分析研究,优选立项并展开作业。通过四川盆地"立体勘探"实践,发现了许多产气层系和层段,资源储备明显增加。在... 一个天然气田的全面开发,应该加大"立体勘探"力度,对气田的新老气藏、气层、可能储层等进行系统认真地分析研究,优选立项并展开作业。通过四川盆地"立体勘探"实践,发现了许多产气层系和层段,资源储备明显增加。在气田内纵向上寻找新的接替层系或层段,重新认识四川盆地"立体勘探",其基本经验就在于增强地质认识,以科研项目作支撑,技术配套适应勘探新需求,把握好勘探基本原则。"立体勘探"的新选向研讨,有助于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勘探 天然气 进展 实践经验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瞬变流动数值模拟新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园 谢英 +2 位作者 贺三 袁宗明 刘雪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针对管道中介质瞬变流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难以解析求解的问题,由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偏微分方程构成的控制方程组,应用TVD/Godunov混合算法数值模拟天然气管道中气体的瞬变流动,摒弃了传统的差分方法对动量方程非线性对流项的线性... 针对管道中介质瞬变流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难以解析求解的问题,由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偏微分方程构成的控制方程组,应用TVD/Godunov混合算法数值模拟天然气管道中气体的瞬变流动,摒弃了传统的差分方法对动量方程非线性对流项的线性化处理,而直接处理非线性对流项,从而大大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管道瞬变流动的仿真精度。算法采用了时间分裂法描述不完全堵塞管道,没有作等温假设,进一步增进了数值模拟的精度与合理性,获得了理想精度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瞬变流动 非线性 TVD/Godunov混合算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杂质对天然气脱水用三甘醇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学渊 程浩 +2 位作者 张其敏 黄茜 孟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在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中,固体杂质是影响三甘醇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废三甘醇中的主要固体杂质种类,确定了FeS、Fe_(2)O_(3)、CaCO_(3)、CaSO_(4)、CuO、Al_(2)O_(3)和ZnO 7种固体杂质,利用搭建的三甘醇再生装置、红外光谱仪和色谱质... 在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中,固体杂质是影响三甘醇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废三甘醇中的主要固体杂质种类,确定了FeS、Fe_(2)O_(3)、CaCO_(3)、CaSO_(4)、CuO、Al_(2)O_(3)和ZnO 7种固体杂质,利用搭建的三甘醇再生装置、红外光谱仪和色谱质谱联动仪等仪器,通过实验研究了长时间加热条件下不同固体杂质对三甘醇有机杂质组分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连续加热48 h的条件下,受固体杂质影响,三甘醇有机杂质种类明显增多且质量分数增大;不同固体杂质对三甘醇变质的影响存在差异,CuO>Al_(2)O_(3)>FeS>CaSO_(4)>Fe_(2)O_(3)>CaCO_(3)>ZnO。固体杂质引起三甘醇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固体杂质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会促进三甘醇高温下的分解、分子间和分子内脱水以及氧化等反应,使甘醇类和有机酸类杂质含量明显增大。不同固体杂质的催化活性强弱不同,其中CuO和Al_(2)O_(3)催化活性最强,ZnO最弱。因此,需要严格控制CuO在三甘醇中的含量。三甘醇中有机杂质组分种类和含量的增大,导致三甘醇颜色加深、产生芳香气味、pH降低、发泡性能增强、蒸发损失增大以及脱水和再生性能下降,造成三甘醇质量恶化,降低了其在脱水工艺中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甘醇 固体杂质 天然气脱水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Max的高含硫天然气脱硫装置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平 宋冬寒 +5 位作者 文明 陈艺为 胡连兴 付显朝 李梦莹 陈晓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2-206,208,共6页
采用ProMax中Amine Sweetening-PR物性模型对万州净化厂脱硫装置进行建模,模拟原料气气质变化及胺液循环量、胺液质量分数等操作参数变化时净化情况。采用spss以净化效果和能耗为目标函数,制定了9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并对正交实验结果... 采用ProMax中Amine Sweetening-PR物性模型对万州净化厂脱硫装置进行建模,模拟原料气气质变化及胺液循环量、胺液质量分数等操作参数变化时净化情况。采用spss以净化效果和能耗为目标函数,制定了9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并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找出各因素对原料气净化及能耗的影响强弱,并提出净化效果最优运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模拟 正交实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D/LW混合格式在天然气管线瞬变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学渊 杨敏 +1 位作者 谢云杰 罗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7-324,共8页
描述天然气在管线中瞬变流动的数学模型为一个非线性双曲守恒律型的非齐次系统,应用时间分裂方法来处理双曲型模型中的非齐次项,对每一个时间步长,时间分裂算法将原来的非齐次双曲型守恒律组转化为一个齐次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模型和一... 描述天然气在管线中瞬变流动的数学模型为一个非线性双曲守恒律型的非齐次系统,应用时间分裂方法来处理双曲型模型中的非齐次项,对每一个时间步长,时间分裂算法将原来的非齐次双曲型守恒律组转化为一个齐次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模型和一个常微分方程(ODE)。应用显式5点二阶精度的TVD格式求解齐次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模型,结合具有2阶精度的3点Lax-Wendroff格式计算与边界点相邻节点(第2点,第N-1点)的物理量;并用特征线法处理管线入口和出口处的各类边界条件。通过下游阀门突然关闭的这种极端情况和一条实际天然气管线进行瞬变流动测试TVD/LW混合格式的模拟瞬变流动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TVD/LW混合格式能成功地模拟各物理量在瞬变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格式 双曲守恒律 天然气管线 瞬变流动 TVD格式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流降温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检定准确性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游赟 李琳 段枷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需要对进站介质进行流量、压力和温度的综合性调节以满足检定的要求,由此也带来了因节流降温和气源温度不稳定致使标准表示值失真的问题。为此,对典型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检定流程、气源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温度变化... 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需要对进站介质进行流量、压力和温度的综合性调节以满足检定的要求,由此也带来了因节流降温和气源温度不稳定致使标准表示值失真的问题。为此,对典型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检定流程、气源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温度变化对检定介质的物性影响及对检定管路热变形的影响,并计算温降所引起的检定误差值;同时,对气源进行复热处理以消除检定介质节流温降所带来的测量误差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温度变化影响天然气密度变化,由此介质每产生1℃的温降波动则会对检定结果带来0.045%的误差;②温度变化造成检定管道的热变形,介质温度每降低4℃则产生0.01%的相对误差;③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一种电伴热管路和加热炉复合应用的天然气复热工艺,可有效减小计量仪表的测量误差。结论认为,检定介质温降变化对计量检定结果的准确评价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应进一步探索量传水平变化规律,采取准确控制温度变化的天然气复热工艺,以此来提高天然气贸易计量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输送 大流量计量站 节流降温 工艺系统 检定准确性 热变形 测量误差 复热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尾气SO2减排措施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倩 卢海东 +2 位作者 张碧波 张超 李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28,共7页
以SO2排放质量浓度400 mg/m3为标准,对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采用化工模拟软件建立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工艺全流程模型,针对采用还原吸收工艺、氧化吸收工艺两种方案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实现SO2减排。从工艺成熟度和经济... 以SO2排放质量浓度400 mg/m3为标准,对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采用化工模拟软件建立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工艺全流程模型,针对采用还原吸收工艺、氧化吸收工艺两种方案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实现SO2减排。从工艺成熟度和经济投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氧化吸收工艺具有流程简单、一次性投资低等特点,推荐该天然气净化厂采用氧化吸收工艺进行尾气处理,以达到尾气SO2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减排 尾气处理工艺 硫磺回收 天然气净化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泄漏孔形状对喷射火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有波 董炳燕 +1 位作者 吕淑然 杨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7,共6页
为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孔形状对喷射火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与Thornton火焰模型,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对比研究面积为0.058 m^2的正方形泄漏孔与长方形泄漏孔的喷射火基本特性以及这2种泄漏孔喷射火的危害范围。研究得... 为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孔形状对喷射火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与Thornton火焰模型,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对比研究面积为0.058 m^2的正方形泄漏孔与长方形泄漏孔的喷射火基本特性以及这2种泄漏孔喷射火的危害范围。研究得出:喷射火特性和危害范围明显受泄漏孔形状影响,泄漏孔形状不同,喷射火尺寸、温度场及辐射场有明显差异;正方形泄漏孔喷射火焰在水平面上呈椭球形分布,高温和热辐射影响区域在垂直于管道方向更宽,喷射速度方向的危害范围较大;长方形泄漏孔喷射火焰在水平面上接近球形分布,高温和热辐射影响区域在泄漏孔长边所在方向更远,且危害范围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火 泄漏孔 天然气管道 热辐射 数值模拟 危害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对天然气喷射火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董炳燕 黄有波 +1 位作者 孟江 吕淑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障碍物控制天然气喷射火对周围设施危害的有效性,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与湍流模型,采用FDS模拟软件,分别研究高度为10 m的障碍物宽度和障碍物与泄漏孔间距对喷射火的影响。研究得出:障碍物对喷射火阻挡效果明显,减缓了火焰在速度... 为研究障碍物控制天然气喷射火对周围设施危害的有效性,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与湍流模型,采用FDS模拟软件,分别研究高度为10 m的障碍物宽度和障碍物与泄漏孔间距对喷射火的影响。研究得出:障碍物对喷射火阻挡效果明显,减缓了火焰在速度方向的传播;障碍物越宽,控制火焰向前传播的效果越好,障碍物后方受火焰高温和热辐射危害越小,但随着宽度的增加,后方温度和热辐射下降率减小,障碍物宽3 m时,对火焰控制效果最好;随着障碍物与泄漏孔间距增加,障碍物后方热辐射先增加后减小,间距为5 m时,障碍物对火焰的控制效果最好,此时喷射火下游受保护的区域最宽。研究结果可为储气罐发生泄漏火灾事故处置及应急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火 障碍物 储罐火灾 热辐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方丰 张海彦 徐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26-429,共4页
重庆作为西部直辖市,经济发展一直稳定向好,在调方式、转结构方面走在前列,成效显著。但重庆老龄人口也持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现实,重庆市老龄化程度西部第一,老龄化率全国第一,重庆已经成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老龄化与地方... 重庆作为西部直辖市,经济发展一直稳定向好,在调方式、转结构方面走在前列,成效显著。但重庆老龄人口也持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现实,重庆市老龄化程度西部第一,老龄化率全国第一,重庆已经成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老龄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产生相互影响。本文分析了重庆市老龄化的现状、老龄化的经济因素、老龄化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经济发展 重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页岩气资源信息检索平台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洪斌 刘东 +3 位作者 谭德军 程礼军 刘俊峰 李祖兵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为加快重庆市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探讨了页岩气资源数据库及信息检索平台的搭建;确立了建立页岩气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了页岩气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和检索平台的结构、功能需求及检索模型,为平台建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页岩气 信息检索 资源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他拉胶植物胶钻井完井液配方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凤霞 蒋官澄 +1 位作者 王郑库 崔茂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0-793,共4页
文中开展了天然他拉胶(TLJ-1)植物胶钻井完井液体系的研制,评价了魔芋胶(MYJ-1)、TLJ-1、槐豆胶(HDJ-1)、罗望子胶(LWZJ-1)及琼脂(QZ-1)这5种天然植物胶的流变性能、抗温能力及抗盐能力,优选TLJ-1作为天然植物胶钻井完井液的主要处理剂... 文中开展了天然他拉胶(TLJ-1)植物胶钻井完井液体系的研制,评价了魔芋胶(MYJ-1)、TLJ-1、槐豆胶(HDJ-1)、罗望子胶(LWZJ-1)及琼脂(QZ-1)这5种天然植物胶的流变性能、抗温能力及抗盐能力,优选TLJ-1作为天然植物胶钻井完井液的主要处理剂。确定聚乙二醇(PEG)、磺化酚醛树脂(SMP-Ⅰ)、聚合醇(FJ-03)为天然植物胶钻井完井液体系的降滤失剂优选对象,通过实验优选PEG为降滤失剂,超细碳酸钙(QS-2)作为刚性填充粒子。采用单因素法组建天然TLJ-1植物胶钻井完井液体系。实验表明:TLJ-1植物胶钻井完井液体系抗温达120℃,常温中压失水量5 mL,高温高压失水量8.6 mL,流变性好,生物毒性低,能满足现代化钻井完井液的性能要求,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钻井完井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胶 钻井完井液 抗温 体系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四个资源层次
15
作者 钟昆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年第6期53-56,共4页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可利用资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第二层次是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服务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和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第三层次...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可利用资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第二层次是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服务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和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发展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第四层次是关键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重庆市 资源层次 可持续发展 关键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组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4 位作者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断层活动性 构造转换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忠全 程婷婷 +3 位作者 罗陶涛 李俊 严文德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随着常规油藏进入高采出程度和高含水“双高”阶段,剩余储量可动用性变差,稳油增产难度日益增加。为长期挖潜油藏剩余油,加强剩余油分布赋存状态及表征,全面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必要前提。通过梳理国内外针对不同油... 随着常规油藏进入高采出程度和高含水“双高”阶段,剩余储量可动用性变差,稳油增产难度日益增加。为长期挖潜油藏剩余油,加强剩余油分布赋存状态及表征,全面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必要前提。通过梳理国内外针对不同油藏开展的岩心分析、一维岩心驱油、微观驱油实验,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核磁共振成像、CT扫描成像、荧光分析等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对一到三维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总结。结果表明,含油薄片分析因高保留残余油分布状态、能真实反映残余油原貌特征且技术成熟成为研究残余油分布的基本实验方法;传统岩心驱油模型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提高采收率机理必不可少的实验方法,可反映真实储层情况,但只能从宏观视角分析不同因素对渗透效果的影响;真实岩心可视化模型可有效弥补传统岩心驱油模型的不足,但可视化实验装置耐高温高压有限,制作成本较高,图像处理不太清晰;微流控模型作为新兴技术,参数可控、实验重复性高,同时可将各种驱油模式下的微驱过程、流体的流动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为评价驱油效果提供一条新途径,但简化的微观多孔模型与实际驱替实验结果仍存在一定差距。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X射线CT成像技术为主的成像分析技术凭借各自优势与真实岩心实验相结合,成为从微观角度有效描述剩余油分布特征的重要方法。该综述将为了解现有剩余油研究方法提供重要借鉴,为不同类型储层进行剩余油分布、高效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评价方法 室内实验 微观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小娟 陈双玲 +5 位作者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平均TOC为3.31%,Ro为0.70%~1.75%,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规模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覆遂宁组泥岩厚度大,泥地比大于0.8,突破压力高,是良好的封盖层;区内广泛发育的气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②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成藏规模受控于源储距离和储层物性,气藏地质储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与源储距离呈抛物线关系;致密气的富集层位受控于源-储-盖配置类型,当源储分离、有区域盖层遮挡时,致密气富集于区域盖层下伏储集层,当源储分离、断穿区域盖层时,优势储层多层系富集;烃源岩生烃潜力与输导通道控制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区内整体充注程度高,烃源岩侧向运移排烃的成藏条件要好于垂向运移排烃。③研究区地质储量与成藏指数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成藏指数大于0.4、泥地比大于0.5、断层封闭性良好的区域为气藏有利分布区,沙溪庙组一段致密气主要分布在名山—邛崃—新津一带、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二段致密气主要围绕浦江、眉山、成都等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源储距离 储层物性 源-储-盖配置类型 沙溪庙组 侏罗系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斜向扇三角洲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及勘探启示:以东营凹陷北带为例
20
作者 李晋 刘震 +7 位作者 张忠民 刘建平 孙笑凡 刘惠民 杨光 朱茂林 王文彬 肖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833,共18页
断陷湖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盆地早期的充填演化过程中,其陡坡带往往能够形成厚达上千米的砂砾岩沉积建造,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对这些巨厚层砂砾岩的沉积成因认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以济阳坳陷典... 断陷湖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盆地早期的充填演化过程中,其陡坡带往往能够形成厚达上千米的砂砾岩沉积建造,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对这些巨厚层砂砾岩的沉积成因认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以济阳坳陷典型的断陷湖盆——东营凹陷陡坡带盐家地区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岩心、录井、测井等地质资料,综合运用地震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流变学分析方法,对前期在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现的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斜向扇三角洲沉积物中砾石含量相对较高,由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同形成,石英含量平均40%~55%,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其地震响应特征在顺物源方向表现为(斜交、叠瓦和帚状)前积相,在垂直物源方向表现为充填相;(2)斜向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断陷早期,并于断陷中期大量消亡,扇体与边界断层以低角度斜交,角度通常不会超过45°,扇体的发育规模受到其根部所处位置的影响,扇体的消亡呈非等时性;(3)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大型斜向扇三角洲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边界断层分段特征形成的转换构造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输送通道,断陷早期边界断层控制下的古凹槽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可容纳空间,断块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破碎带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物质来源以及边界断层的硬连接导致斜向扇三角洲的消亡并向近岸水下扇转换;(4)已发现断陷湖盆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气藏多属于斜向扇三角洲。本次研究指出陡坡带各级别转换带可作为勘探的重点靶区,布井方向应沿斜交边界断层。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断陷湖盆陡坡带沉积理论,同时能够为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深层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陡坡带 斜向扇三角洲 演化 展布特征 深层油气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