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邱会东 李广 +1 位作者 王伟 龙彦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05,209,共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化学化工实验室。对中美两国化学化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在人性化管理、安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药品管理、使用管理和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简要比较,并反思我国高校...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化学化工实验室。对中美两国化学化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在人性化管理、安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药品管理、使用管理和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简要比较,并反思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高等学校 化学化工实验室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结晶度的CrS/CoS_(2)少层异质结非晶/晶态界面耦合增强水裂解和甲醇辅助节能制氢
2
作者 陆世玉 豆文钊 +5 位作者 张均 王玲 武春洁 易欢 王融 金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49,共3页
由于电催化剂中的非晶区和结晶区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非晶化/结晶化工程成为提高电解水催化动力学的重要策略。然而,在微观环境中有效地调控催化剂的结晶度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调节结晶度的新型CrS/CoS_(2)... 由于电催化剂中的非晶区和结晶区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非晶化/结晶化工程成为提高电解水催化动力学的重要策略。然而,在微观环境中有效地调控催化剂的结晶度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调节结晶度的新型CrS/CoS_(2)异质结构,该异质结对氢气析出反应(HER)和氧气析出反应(OER)都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Cr―S―Co键的重新分配引起的d带中心移动有助于调节中间体H^(*)和OOH^(*)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优化HER和OER的决速步骤。在最佳条件下,非晶态CrS和高度结晶的CoS_(2)异质结(A-CrS/HC-CoS_(2))在HER和OER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分别为90.6 mV(10 mA∙cm^(-2),HER)和370.5 mV(50 mA∙cm^(-2),OER)。非晶/高晶结构有利于A-CrS/HC-CoS_(2)在水电解过程中的结构和成分演变,因此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作为甲醇辅助节能制氢装置中的双功能催化剂,A-CrS/HC-CoS_(2)仅需1.51 V的低槽电压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证明其是理想的金属基催化剂的候选材料。本研究为双功能过渡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在非晶态/晶态异质结构中通过结晶度调控来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晶态耦合界面 异质结构 结晶度调控 水分解 节能制氢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氯碱厂废弃盐泥制备NO_3^-吸附剂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青 丁泽人 +2 位作者 卢小平 何卓 王丽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将氯碱厂废弃盐泥与丙烯酸、钛酸四正丁酯等共聚,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得了NO3-吸附剂,同时还得到了有利用价值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用正交试验法与单纯形优化法相结合,确定了废弃盐泥制备NO3-吸附剂的优良配方及合适的工艺。增添了水净... 将氯碱厂废弃盐泥与丙烯酸、钛酸四正丁酯等共聚,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得了NO3-吸附剂,同时还得到了有利用价值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用正交试验法与单纯形优化法相结合,确定了废弃盐泥制备NO3-吸附剂的优良配方及合适的工艺。增添了水净化剂的新品种,探索了氯碱工业废弃盐泥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 吸附剂 废弃盐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阻燃剂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的研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贾云 陈君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氨气为保护气,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采用端基滴定法测定了聚磷酸铵的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 以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氨气为保护气,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采用端基滴定法测定了聚磷酸铵的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了聚磷酸铵的晶体结构,同时测定了聚磷酸铵的粒度和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磷酸铵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磷酸氢二铵):n(五氧化二磷):n(尿素)=1:1:0.3,反应温度280~300℃,反应时间40min,热处理温度250~280℃,热处理时间11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大于600,平均粒径直径小于50μm,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4g;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为Ⅱ型聚磷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聚合度 阻燃剂 尿素 五氧化二磷 磷酸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氯碱厂废弃盐泥制备氟离子吸附剂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青 丁泽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2-83,共2页
为了探索氯碱厂废弃盐泥的新用途,将氯碱厂废弃盐泥与丙烯酸等共聚,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得了吸附率为86%~89%的F-吸附剂,用于处理超标含氟污水。并用正交试验法与单纯形优化法相结合,确定了制备F-吸附剂的配方及合适的工艺。增添了水净... 为了探索氯碱厂废弃盐泥的新用途,将氯碱厂废弃盐泥与丙烯酸等共聚,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得了吸附率为86%~89%的F-吸附剂,用于处理超标含氟污水。并用正交试验法与单纯形优化法相结合,确定了制备F-吸附剂的配方及合适的工艺。增添了水净化剂的新品种,探索了氯碱工业废弃盐泥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吸附剂 废弃盐泥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研究(II)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晓东 何柏 +2 位作者 崔盈贤 申建华 李吉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采用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装置,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0.24,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2.5的试验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中试研究。精制柴油的产品分析表明:柴... 采用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装置,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0.24,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2.5的试验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中试研究。精制柴油的产品分析表明:柴油中的主要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类被氧化为极性的砜类化合物经萃取脱出,本工艺脱硫效果良好。富集硫化物柴油与催化柴油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在模拟兰州石化炼油厂柴油加氢工业装置的操作条件下加氢脱硫,可使混合富硫柴油中的硫含量从2500μg/g降低到800μg/g。富集硫化物柴油可作为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装置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催化氧化 脱硫 分析测试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结构抑制甲烷爆炸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段玉龙 王硕 +3 位作者 王文和 邓智迅 赖帆 张晏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6-749,共4页
利用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对距离点火源30、50、70 cm和厚度为2、4、6 cm的多孔陶瓷抑制甲烷爆炸效果展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陶瓷可延长层流火焰的传播时间,减缓火焰由层流向湍流的转变。爆炸火焰接触多孔陶瓷时发生淬熄,导致爆炸... 利用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对距离点火源30、50、70 cm和厚度为2、4、6 cm的多孔陶瓷抑制甲烷爆炸效果展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陶瓷可延长层流火焰的传播时间,减缓火焰由层流向湍流的转变。爆炸火焰接触多孔陶瓷时发生淬熄,导致爆炸反应终止。多孔陶瓷与点火源之间距离的增加或多孔陶瓷厚度增加时,火焰锋面速度下降,但材料厚度对火焰锋面速度的影响效果相比于放置位置更加明显。超压上升速率随着多孔陶瓷与点火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与点火源距离较近即放置于30 cm处时,对超压的衰减效果最佳。增加多孔陶瓷的厚度时,甲烷爆炸超压峰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爆炸 多孔陶瓷 火焰淬熄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下气体爆炸转扩散燃烧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段玉龙 王硕 +1 位作者 贺森 万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119,共9页
为分析多孔材料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效果,采用自主搭建的爆炸实验平台,探究不同孔隙度和厚度的多孔材料对当量比为1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作用行为。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孔隙度的多孔材料对爆炸火焰和超压具有促进或抑制两... 为分析多孔材料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效果,采用自主搭建的爆炸实验平台,探究不同孔隙度和厚度的多孔材料对当量比为1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作用行为。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孔隙度的多孔材料对爆炸火焰和超压具有促进或抑制两种不同的影响。孔隙度较小时,爆燃火焰传播速度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厚度较大时,火焰有短暂的传播延时现象。孔隙度较大时,预混火焰冲击多孔材料时发生淬熄,但随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负压抽吸作用,在已爆区域一侧的材料表面产生扩散燃烧现象,且扩散燃烧程度与材料厚度成反比关系。多孔材料的固相结构能降低压力的泄放效率,同时可吸收能量,进而提高爆炸超压的上升速率,降低超压峰值。当每英寸长度孔数δ=10的多孔材料促进火焰传播时,与当量比为1的预混气体爆炸相比,超压峰值最大可提高约2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火焰冲击δ=20的多孔材料时发生淬熄,最大超压衰减可达47.17%,δ=30时最大超压衰减了2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爆炸 多孔材料 淬熄 扩散燃烧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