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在文明社会构建中的作用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0期41-48,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久远、历久弥新,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为文明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不竭动力,是我国文明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源头和沃土。传统文化在文明社会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久远、历久弥新,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为文明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不竭动力,是我国文明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源头和沃土。传统文化在文明社会构建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会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时也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泛娱乐化传播导致传统文化内涵弱化等等。理性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文明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辩证分析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社会构建的多重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明社会 构建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文丰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既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跃迁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我国基层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基层治理赋能的价值意蕴,可以发现,在... 新质生产力既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跃迁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我国基层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基层治理赋能的价值意蕴,可以发现,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基层治理体系数智化属性有待加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存在基础差距、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存在诸多短板、人才缺失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互交织、基层生态治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现实困境。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亟需以新质生产力为赋能要素,增强基层治理体系的科技属性,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坚持基层文化治理的人民性方向,完善基层科技运用的综合保障功能,提升基层治理中的生态治理水平,进而全方位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基层治理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重要性、治理经验及新时代发展途径 被引量:42
3
作者 文丰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5,共9页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探索了众多切实可行的经验:强化了党对农村生态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农村生态环境补偿长效机制,将科技最新成果推广运用到农村生态治理中,多渠道提升了农民的生态意识,倡导绿色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要始终坚持党对农村生态治理的领导不动摇,要坚持全面治理与创新建设相匹配,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治理中的科技运用,要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建设,要强化生产方式变革、进一步完善绿色良性生态循环等发展方向,实现我国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治理 乡村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意义、困境及纾解 被引量:23
4
作者 文丰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为回应时代所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为回应时代所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而且有助于推动解决就地城镇化问题以及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然而,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考虑到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城乡二元认知理念根深蒂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落地难、城乡发展资源互动性不足、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等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着眼于根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激励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激活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来纾解困境,构建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融合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显著优势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意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7,共12页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虚无的、幻想的,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才能将其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显著优势,为丰富人民精...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虚无的、幻想的,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才能将其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显著优势,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战略性有利条件,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国特色文化治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富有提供坚强保证,发挥好这些显著优势必将能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最大优势,要增强党的领导力,发挥好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核心优势,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理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党领导下的精神文化领域改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科学指引,要增强理论凝聚力,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想优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推动人的精神世界的理想样态变成现实,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中国特色文化治理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撑,要增强改革创造力,发挥好中国特色文化治理的制度优势,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治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实践经验,要增强实践引领力,发挥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经验优势,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其服务水平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精品,注重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要增强文化影响力,发挥好中华文化优秀基因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征程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显著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下公共文化治理的转向、困境与适配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意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76,共7页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也包含精神富足。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引领公共文化治理更能凸显治理的民生性、均衡性以及效能性,这对公共文化治理的主体、理念、内容、制度、结构、效能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治理虽然已取得...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也包含精神富足。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引领公共文化治理更能凸显治理的民生性、均衡性以及效能性,这对公共文化治理的主体、理念、内容、制度、结构、效能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治理虽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但仍面临服务供给与精神文化需求匹配性有待提升、公共文化资源均衡性有待改善、文化治理主体协同性有待发展、公共文化秩序规范性有待完善、公共文化投入协调性有待增强等现实困境。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亟须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质量,缩小文化发展差距,优化文化治理主体,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增强文化投入效能,助推公共文化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公共文化治理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意蕴、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意武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0期67-77,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道路,不是照搬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模式,而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形成的新...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道路,不是照搬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模式,而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形成的新形态。就其价值意蕴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彰显了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危机,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就其丰富内涵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创新理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共同构成的;就其鲜明特质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的文化道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价值意蕴 丰富内涵 鲜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弘扬三峡移民精神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意武 江优优 王广锋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9期81-90,共10页
三峡移民精神深刻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瑰宝,其融汇了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推进中华民... 三峡移民精神深刻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瑰宝,其融汇了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力量。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永葆党员本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发挥人民作用,建构支撑性弘扬主体;丰富传承形式,形成立体式弘扬格局;依托优质资源,创新多样化传承载体;从而有效推动三峡移民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移民精神 赓续传承 弘扬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理论逻辑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4
9
作者 文丰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31,共8页
党的政治建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处理现实问题,制定符合现实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有效地贯彻执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深入推进全... 党的政治建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处理现实问题,制定符合现实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有效地贯彻执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就理论逻辑而言,党的政治建设来自于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建思想,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了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实践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上加强政治建设就是要做到维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道路,坚持政治原则、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纪律,突出政治标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优化政治文化、提高政治能力,确保我们党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能力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创新及特色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9期70-81,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创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地位,促使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创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地位,促使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对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诉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新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人的自身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有机互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批判吸收西方生态文明成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五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时代特点、内容创新及优化策略
11
作者 黄意武 黄山凌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4-47,共4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是传播我们党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出版更加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注重与时代主题结合、注重增强精神认同,也更加注重出版主题系列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是传播我们党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出版更加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注重与时代主题结合、注重增强精神认同,也更加注重出版主题系列丛书。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故事,应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出版核心内容的引导、表达方式的创新、时代内涵的阐释等。要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书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传统选题视角、提供多种形式出版形态、加强出版内容的把关、增强出版影响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图书出版 主题出版 主题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