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发展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举措
2
作者
罗重谱
蓝红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共17页
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改革不断...
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改革不断突破,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新成就,创造了诸多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面临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与目标更加多元、基层改革动力机制不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城乡改革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等挑战,需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夯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城乡融合发展导向,守好“四个不能”改革底线,推动重点关键领域改革行稳致远、不断深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被引量:
28
3
作者
罗重谱
李晓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8,192,共11页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超大规模市场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具有体系完整、层次丰富、高速增长、持续升...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超大规模市场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具有体系完整、层次丰富、高速增长、持续升级的特点。从国内大循环来看,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孕育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需求,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应对逆全球化的坚强屏障、打破“卡脖子”制约的有力保障,为科技和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更多机会。从国内国际双循环来看,超大规模市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坚实基础,超大国内市场支撑下的产业链难以替代,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深化,超大规模市场锤炼的产业能力有利于更好开拓国际市场。当前,中国国内市场仍然存在与新发展格局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扩大居民消费、优化政府消费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市场
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良好政治生态的构成及营造途径
被引量:
8
4
作者
文丰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5,M0003,共14页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活
理想信念
监督问责
党的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历史变迁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
11
5
作者
文丰安
段光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国家的理论学说,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上的客观要求而转变治理理念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国家的理论学说,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上的客观要求而转变治理理念的结果,依次经历了局部探索、初步创建、发展完善、全面深化四个阶段的重大历史转折和跨越式飞跃,积累了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延续文化根脉、追求有效治理在内的诸多经验。如今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顶层设计”的治理时代,力图从全局的高度实现对国家治理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的统筹规划,在时代方位、价值导航、制度统合、强劲动力等方面明确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进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机构
长江师范
学院
期刊社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朋友圈研究”(22BX014)。
文摘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Keywor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cademic community
academic circle of friends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发展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举措
2
作者
罗重谱
蓝红星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
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大中型集中安置区稳定脱贫跟踪调查与后续帮扶研究”(21BMZ031)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食物观视域下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研究”(SCJJ23ND05)。
文摘
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改革不断突破,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新成就,创造了诸多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面临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与目标更加多元、基层改革动力机制不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城乡改革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等挑战,需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夯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城乡融合发展导向,守好“四个不能”改革底线,推动重点关键领域改革行稳致远、不断深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村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Keywords
Rural reform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F320.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被引量:
28
3
作者
罗重谱
李晓华
机构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
中国
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8,192,共11页
基金
重庆社会科学院青年创新团队研究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路径研究”(2021D03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16AJY011)。
文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超大规模市场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具有体系完整、层次丰富、高速增长、持续升级的特点。从国内大循环来看,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孕育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需求,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应对逆全球化的坚强屏障、打破“卡脖子”制约的有力保障,为科技和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更多机会。从国内国际双循环来看,超大规模市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坚实基础,超大国内市场支撑下的产业链难以替代,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深化,超大规模市场锤炼的产业能力有利于更好开拓国际市场。当前,中国国内市场仍然存在与新发展格局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扩大居民消费、优化政府消费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超大规模市场
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Keywords
the Ultra-large-scale Market
Domestic Circulation
Dual Circulati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良好政治生态的构成及营造途径
被引量:
8
4
作者
文丰安
机构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5,M0003,共14页
文摘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党的建设
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活
理想信念
监督问责
党的纪律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political ecology
intra-Party political life
ideals and convictions
super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
Party discipline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历史变迁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
11
5
作者
文丰安
段光鹏
机构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重庆‘十四五’发展研究”(2020YBZY01)。
文摘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国家的理论学说,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上的客观要求而转变治理理念的结果,依次经历了局部探索、初步创建、发展完善、全面深化四个阶段的重大历史转折和跨越式飞跃,积累了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延续文化根脉、追求有效治理在内的诸多经验。如今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顶层设计”的治理时代,力图从全局的高度实现对国家治理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的统筹规划,在时代方位、价值导航、制度统合、强劲动力等方面明确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进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
制度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modernization
system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发展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举措
罗重谱
蓝红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罗重谱
李晓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时代良好政治生态的构成及营造途径
文丰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历史变迁与发展进路
文丰安
段光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