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社会科学院招聘中高级研究人员启事
1
作者 蒋一苇 陶维全 《改革》 1987年第5期81-,共1页
本院办院方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推动改革、实现四化和建设两个文明服务。为了加强科研力量,促进人才流动,经劳动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批准,向全国(... 本院办院方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推动改革、实现四化和建设两个文明服务。为了加强科研力量,促进人才流动,经劳动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批准,向全国(不含边远地区、三线单位以及企业和县以下单位)招聘中、高级研究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社会科学院 咨询服务中心 人才交流 办院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人事部 经济发展战略 企业经济 动态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及其道德修养 被引量:1
3
作者 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6期15-1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任务,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更加明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马克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任务,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更加明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 道德修养 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座谈会 总书记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的机遇与挑战——来自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4
作者 俞荣根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5-13,共9页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切入点 ,阐述社会科学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以重庆社科院为例 ,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 ,社科研究是大有作为的 ,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为迎接挑战 ,社科工作者首先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 ,立足于自身的新发展 ,同...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切入点 ,阐述社会科学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以重庆社科院为例 ,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 ,社科研究是大有作为的 ,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为迎接挑战 ,社科工作者首先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 ,立足于自身的新发展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发展机遇 历史挑战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怎样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5
作者 俞荣根 《重庆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6-7,共2页
西部大开发绝不仅仅是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开发,它同时也是或者说首先是人的开发,民族的开发,社会的开发,西部大开发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全方位的,包括我们的观念,我们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我们的体制,我们的经济改革... 西部大开发绝不仅仅是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开发,它同时也是或者说首先是人的开发,民族的开发,社会的开发,西部大开发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全方位的,包括我们的观念,我们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我们的体制,我们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我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我们的各行各业以及各项工作,等等,社会科学当然不在例外,这是由于,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时期的综合性的宏大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的决策和实施的每一阶段,每一节都必须有战略性的目标定位和方案,稍有不慎,可能会遗害无穷,而战略研究正是社会科学以及必须有社会科学参与融入的交叉科学的优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曾指出:“历史经验证明,不重视社会科学,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能的,没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要实现对社会的科学管理和自觉调节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用这样三句话对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概括,非常正确,非常准确,这也涵盖了以下的论题,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社会科学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西部大开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恒阳 张军以 彭国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因子法测算2015—2022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量,系统分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量和强...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因子法测算2015—2022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量,系统分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量和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一步运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模型解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降低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15年的645.89万t降至2022年的620.74万t,库区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为农田土壤碳排放和畜禽养殖碳排放。库区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县间碳排放强度差距逐渐缩小。2015—2022年,库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碳排放量整体上呈脱钩关系。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业产值增长,农业碳排放量增加。脱钩关系以2019年为节点表现为由强脱钩向弱脱钩转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人口规模、农业产业结构对库区农业碳排放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规模对农业碳排放量的增长则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减少禽畜养殖业碳排放量、控制农田土壤利用碳排放量和发挥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抑制作用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LMDI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本质要求及其制度建设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小军 彭援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 科研评价 教育评价 制度建设 “唯论文”不良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几点思考——以重庆市为例
8
作者 廖玉姣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5期9-10,共2页
重庆作为山城,在农业生产尤其是耕地保护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耕地撂荒现象在重庆部分区域显得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重庆积极开展防耕地撂荒和推进撂荒耕... 重庆作为山城,在农业生产尤其是耕地保护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耕地撂荒现象在重庆部分区域显得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重庆积极开展防耕地撂荒和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截至2024 年,已累计恢复撂荒耕地35 万亩,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还可能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导致耕地撂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城乡差距拉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收益低、农村劳动力骤减、农村老龄化加剧、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等经济社会因素,以及耕地位置偏远、坡度大、质量差、细碎化等土地方面的因素。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要求严守耕地红线、防治耕地撂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农业生产 耕地保护 耕地撂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肖长富 高宝柱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是建立起在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中,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利益关系格局;关键是确立健全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使矛盾能够及时得到正确处理;核心是建立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格局,努力塑造不仅在物质层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是建立起在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中,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利益关系格局;关键是确立健全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使矛盾能够及时得到正确处理;核心是建立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格局,努力塑造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在政治、精神、道德各个层面都得到发展的自身全面和谐的人;基础是确立人与自然自觉统一和谐相处的文明生态关系,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前提 关键 核心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重庆创新探索”笔谈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瑞龙 刘尚希 +5 位作者 尹振涛 王微 刘现伟 姚树洁 刘嗣方 黄朝永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共2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今,已十年有余。十年多来,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创新探索 十年 全面深化改革 纵深推进 重要抓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重庆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泓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5-38,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也是新时期贫困地区发展建设的根本方向。解决重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是实现重庆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应根据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也是新时期贫困地区发展建设的根本方向。解决重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是实现重庆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应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创新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从根本上为重庆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保障,加快推进重庆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重庆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观 从空想到科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兼谈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
12
作者 莫于川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9-62,共4页
(1)要讨论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首先需要反思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需要回顾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观 从空想到科学 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 再认 认识过程 传统认识 《毛泽东选集》 全国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流动与社会和谐:自重庆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重庆市社会阶层状况调查分析>课题组 蒲奇军 +3 位作者 钟瑶奇 李光云 罗伟 李佑静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9期64-77,共14页
在抽样调查和大量分阶层访谈调查基础上,对现阶段重庆的阶层结构,各阶层的生存状态、政治诉求、社会评价、心理预期以及社会流动状况、阶层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重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倒"丁字型"结构... 在抽样调查和大量分阶层访谈调查基础上,对现阶段重庆的阶层结构,各阶层的生存状态、政治诉求、社会评价、心理预期以及社会流动状况、阶层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重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倒"丁字型"结构,开放程度较低,社会流动渠道不畅,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应着力改善社会结构,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结构 诉求 利益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中村”改造中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玉姣 杨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前,我国农转非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城市低保、储蓄式养老、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转非人员的部分社会保障问题,但农转非人员吃低保比城市人口困难,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储... 目前,我国农转非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城市低保、储蓄式养老、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转非人员的部分社会保障问题,但农转非人员吃低保比城市人口困难,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储蓄式养老保险和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也都存在缺陷。不但应完善现有社会保障政策、征地补偿政策以及城市郊区征地管理制度,还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向城市融合,发挥集体经济对农转非人员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人员 社会保障政策 城市低保 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对重庆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佑静 《西部论坛》 2010年第6期33-39,共7页
根据调查分析,重庆十一大社会阶层总体收入差距较大,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也比较明显;阶层间收入分化界线已经出现,收入水平呈五级"金字塔"结构。各阶层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社会上层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性别,文... 根据调查分析,重庆十一大社会阶层总体收入差距较大,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也比较明显;阶层间收入分化界线已经出现,收入水平呈五级"金字塔"结构。各阶层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社会上层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性别,文化程度对社会中下层收入影响显著。应促进社会公平,改善阶层内部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并通过"调高、扩中、提低"来调整收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收入差距 收入结构 层级结构 “金字塔”结构 社会公平 阶层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16
作者 鲁济典 《城市研究》 1995年第6X期15-20,共6页
重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鲁济典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事。党的一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其重点是完善企业养老... 重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鲁济典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事。党的一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其重点是完善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养老保险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 老工业基地 老工业城市 重庆市 医疗保险 保值增值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社会保障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17
作者 方大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2004年,重庆市应做好在创新决策管理机制、解决"三农"问题、完善政府职能、建立政府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改造微观主体、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以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2004年 重庆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创新 “三农”问题 政府职能 城镇化 国有资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阐释、实践探索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重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地,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科技创新中心具备高科技企业集群、高度开放融合、产业高端化等特点,具有技术知识外溢、技术成果孵化、创新辐射引领等功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 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地,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科技创新中心具备高科技企业集群、高度开放融合、产业高端化等特点,具有技术知识外溢、技术成果孵化、创新辐射引领等功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路径,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中,共性经验主要包括:强化科技投入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培育新型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扩大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夯实创新根基,积极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特色化探索主要包括: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的共享和流动;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区域优势力量。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深化自主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统筹推进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多措并举丰富科技创新要素,改善国际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生态系统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理基础、历史演进与实践遵循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300,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有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学术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实践的研究还较少。此研究以国家文化公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有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学术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实践的研究还较少。此研究以国家文化公园为实践解读对象,运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维,构建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在联系。并从历史维度,分析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构建、规划实施和建设推进,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逐步体系化、学理化的演进过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战略部署逐步推进的结果。进而,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在联系,认为国家文化公园是当前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实践的重要实验场和试金石。因此,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目标,需充分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此,需要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确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确政治导向;需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构筑人民精神信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人民群众创造性,涵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人民性;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巩固文化主体性,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担当为己任,最终实现“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强国 学理基础 历史演进 实践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农村土地问题探析——以重庆为例
20
作者 廖玉姣 高梓萌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5期14-17,共4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不少农民在城镇已拥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和住所并落户,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权益,农村人地分离、人房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土地闲置逐渐成为制约各地...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不少农民在城镇已拥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和住所并落户,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权益,农村人地分离、人房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土地闲置逐渐成为制约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鼓励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农村土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新型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 土地权益 非农收入 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分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