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
作者 丁威 陈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1,共5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发展的新领域,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有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必然维度,也是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 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发展的新领域,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有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必然维度,也是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推进有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需要、旨归维度、有机实践的初步探究,以期促进当前有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深入,从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价值需要 旨归维度 有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审视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永兵 李家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64,68,共5页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指向。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必须以心理健康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指向。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必须以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为依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大学生体验生命的良好环境;以个性化关怀为支撑,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干预机制;以大学生主体性为基础,引导大学生生命观的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观教育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威 解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8-190,共13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带领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实践,给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党和...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带领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实践,给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中,提及了"十三个"强国的主要目标和"一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标。这个"13+1"的目标体系就构成了习近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的核心,在这一强国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会在新的伟大征程中,顺利达成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现代化强国 目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国家安全新兴风险综合体:生成逻辑、形态演化与防范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侯金亮 李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4,共12页
由传统与新兴安全领域交织而形成的新兴风险综合体,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文章聚焦数字时代国家安全新兴风险综合体,深入剖析其生成逻辑、形态演化与防范策略。在生成逻辑上,受时空场域叠加、技术革新驱动、社会结... 由传统与新兴安全领域交织而形成的新兴风险综合体,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文章聚焦数字时代国家安全新兴风险综合体,深入剖析其生成逻辑、形态演化与防范策略。在生成逻辑上,受时空场域叠加、技术革新驱动、社会结构变迁、治理体系转型和国际环境互动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生成机理;形态演化方面,展现出风险生成诱因多源、高频突发、全域渗透、快速演变、内外联动等特征,且治理呈现从单一应对向综合防范、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等转型趋势。为适应数字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任务的重大变化,需从筑牢思想根基、强化体系支撑、锻造核心能力、深化公共治理、夯实社会基础五个维度协同发力,实现对新兴风险综合体的有效防范与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兴风险综合体 形态演化 防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费萍 吴方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8,共7页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然要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并初显成效,为推动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主体力量...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然要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并初显成效,为推动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主体力量。但一体化建设也存在师资供给不充足、培育不平衡不充分、交流沟通不畅通、培育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有鉴于此,应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通过配备一体化建设、培养一体化建设、协同一体化建设、机制一体化建设等实践策略,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体化建设 教育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探析
6
作者 郑毅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75-177,181,共4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需要,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分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创新...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需要,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分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提出了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于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实践路径 关键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对策研究
7
作者 刘纯明 王小培 《贵州农机化》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分析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探讨发展职业教育来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以此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指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底层联系是“人”,从理论、机制、政策三大困境... 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分析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探讨发展职业教育来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以此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指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底层联系是“人”,从理论、机制、政策三大困境分析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尚未发挥。提出实现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需积极树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与就业理念、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机制、协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现实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贡献积分评价制”的审视与完善--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8
作者 曾豪 张元圆 王东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9期247-249,256,共4页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3年多来,各地在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有重庆市渝北区于2018年试行的“人才贡献积分评价制”。通过探讨渝北区“人才贡献积分评价制”的操作要点、...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3年多来,各地在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有重庆市渝北区于2018年试行的“人才贡献积分评价制”。通过探讨渝北区“人才贡献积分评价制”的操作要点、应用条件以及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够帮助其进一步完善机制设计,更好地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工作,同时还能为各地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模式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 积分评价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维度
9
作者 徐茂华 宋玉婷 李晓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7期45-53,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宝贵财富,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顺应人民意愿的科学发展道路。新时代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的理论和实践定力,就必须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宝贵财富,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顺应人民意愿的科学发展道路。新时代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的理论和实践定力,就必须从理论维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从实践维度把握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伟大探索;从内涵维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基本路线、总体布局与战略目标;从价值维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世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实践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表达在网络舆情危机沟通中的情绪疏导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显涛 赖胜强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7,共11页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爆发,组织应采用有效的沟通策略平息舆情。在组织责任大的舆情事件中,公众往往表达愤怒情绪,如何疏导公众愤怒情绪成为舆情危机沟通的难点。现有研究更重视理性沟通策略而忽视情感沟通策略,危机沟通的情绪性内容是否能...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爆发,组织应采用有效的沟通策略平息舆情。在组织责任大的舆情事件中,公众往往表达愤怒情绪,如何疏导公众愤怒情绪成为舆情危机沟通的难点。现有研究更重视理性沟通策略而忽视情感沟通策略,危机沟通的情绪性内容是否能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需要加以关注。以共情理论为基础,用2个实验探讨组织共情沟通的情绪疏导效果。研究1对比了危机沟通中共情情绪表达和理性表达下受众的愤怒情绪状态,研究2则进一步分析了共情沟通效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舆情危机的共情沟通较之无情感理性沟通能更好地疏导受众愤怒情绪,而感知真诚对共情沟通效果的发挥起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危机沟通策略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万福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内驱力。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依托数字科技、引入数据要素、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乡村产业运行效率、增强乡村产业动能。当前,在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乡村产业... 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内驱力。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依托数字科技、引入数据要素、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乡村产业运行效率、增强乡村产业动能。当前,在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整体偏低、数据流动遭遇困境及共享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数字化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对此,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产业数字水平;推动数据流动共享,延伸数据应用边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数字化转型短板;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强化乡村数字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用机理、风险审视与纾解路向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剑 贾丽红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81,共14页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拓展民主参与渠道、整合民主资源要素、连接民主制度链条、打造民主实时图景,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化发展。但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也存在着数字信息形态异化、数字资源分布不均、数字...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拓展民主参与渠道、整合民主资源要素、连接民主制度链条、打造民主实时图景,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化发展。但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也存在着数字信息形态异化、数字资源分布不均、数字权力过于集中、数字技术渐成壁垒等潜在风险。现阶段,我国可通过健全数字制度引领数字民主发展方向、搭建横纵联通的一体化数字参与平台、强化数字权利保护完善数字权力运行、大力发展数字基建实现数字化全覆盖等应对数字信息异化、缩小数字资源鸿沟、规范数字权力分配、消除数字技术壁垒,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数字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性、广泛性、管用性、过程性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用机理 风险审视 纾解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遵循,有着深厚的哲学意涵。从认识论的维度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出重视个人文化观感、珍视民族文化体验、彰显人类文化体悟的特征。基于个体、民族与人类的文化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不同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遵循,有着深厚的哲学意涵。从认识论的维度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出重视个人文化观感、珍视民族文化体验、彰显人类文化体悟的特征。基于个体、民族与人类的文化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不同认识主体在文化体悟上的交流与融合。从唯物史观的维度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植根物质基础、注重精神生活,立足社会实践的特色。基于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实践活动的深刻洞悉,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发展动力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解答。从辩证法的维度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示出注重思想根本、鼓励多样发展、凸显文化创新的特点。通过对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方式、文化发展心态的综合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出融守正与创新一体的辩证思维。从历史观的维度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显示出赓续文化根脉、着眼现实社会、指向未来方向的特性。通过源于历史的文化叙事、立足现在的文化建设与指向未来的文化铺陈,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综合过往、现在与将来的文化发展前景观。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以上文化哲学问题进行了充分阐释,其必将随着实践的推进焕发出更丰富的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思想 哲学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现代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怡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5,共3页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机理、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茂华 张铭月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7,共13页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守正、革故、鼎新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现实依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守正、革故、鼎新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现实依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省品质、奋进意志以及民本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助于党的长期执政,并为世界政党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坚持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抓铁有痕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昂扬奋进,为党带领人民踔厉奋斗,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斗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红色场馆弘扬红色文化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心茹 邹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红色场馆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红色场馆面临着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单向输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粗放零散以及红色文化宣传模式墨守成规等现实困境,制约了红色场馆的发展和红色... 红色场馆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红色场馆面临着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单向输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粗放零散以及红色文化宣传模式墨守成规等现实困境,制约了红色场馆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因此,以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为宗旨的馆校合作、以革新红色文化开发模式为目标的馆社合作以及以优化红色文化宣传模式为方向的馆企合作将成为新时代红色场馆突破现实困境,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场馆 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开发 红色文化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铁空间的叙事表达
17
作者 刘海鑫 胡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5-I0016,共2页
地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乘坐地铁,熟悉城市环境,了解城市文化,接受城市文化的滋养,完成城市文化的传播。当前,地铁空间的叙事表达呈现出新的特征,地铁... 地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乘坐地铁,熟悉城市环境,了解城市文化,接受城市文化的滋养,完成城市文化的传播。当前,地铁空间的叙事表达呈现出新的特征,地铁空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陈应根据新的叙事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铁空间 文化传播功能 交通工具 叙事特征 文化的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美国的举措及启示
18
作者 赖雪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美国高校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教师法治素养培育提升的主要举措包括:内容多元的合规培训;高度法治化的教师事务管理;方式创新的法治服务;形式丰富的法治实践。这对我国... 美国高校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教师法治素养培育提升的主要举措包括:内容多元的合规培训;高度法治化的教师事务管理;方式创新的法治服务;形式丰富的法治实践。这对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启示:建立大学教师合规培训制度;健全大学教师法治化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多元化法治服务供给方式;引领教师法治实践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法治素养 美国 合规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霞 霍锋 张晓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共4页
推进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推进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党组织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倾向、实践逻辑相统一,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关键主体。基层党组... 推进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推进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党组织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倾向、实践逻辑相统一,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关键主体。基层党组织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基层党组织要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等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持续强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制度引领,从而不断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全过程人民民主 实践进路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民生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3,共8页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民生状况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和社会建设,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适应抗战需要的民生建设新路子...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民生状况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和社会建设,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适应抗战需要的民生建设新路子。当前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应该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努力开创民生建设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民生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