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在锰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万能 王鹏 +4 位作者 杨建发 金永忠 李思念 谢燮 何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7期37-40,85,共5页
Mn(Ⅱ)进入地表和水体后被氧化成种类繁多的锰矿物,锰还原反应将固态锰盐及锰的氧化物(MnOx,x≤2)中的Mn3+、Mn4+氧化态转变为还原态的Mn2+。介绍了微生物参与的锰氧化反应和锰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微生物在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Mn(Ⅱ)进入地表和水体后被氧化成种类繁多的锰矿物,锰还原反应将固态锰盐及锰的氧化物(MnOx,x≤2)中的Mn3+、Mn4+氧化态转变为还原态的Mn2+。介绍了微生物参与的锰氧化反应和锰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微生物在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探讨了对锰的微生物氧化还原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微生物剂的制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和 陈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5期37-43,共7页
概述了杀微生物剂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其制剂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大体步骤及相关评价,指出现阶段制剂研究的当务之争是选择使用者可接受的载药体系,并且基于TPP研究的微生物剂在临床试验中更有成功的可能。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杀微生物剂 制剂研究 载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陶丁格连接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凡 郜炎龙 +1 位作者 吴超柱 姜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67-73,共7页
在生物正交反应中,叠氮化物和膦所进行的施陶丁格连接反应在各种复杂的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施陶丁格连接已被用于聚糖、脂类、DNA和蛋白质的标记。此外,施陶丁格连接也作为一种合成方法用于构造糖肽类、微阵型和功能性的生物... 在生物正交反应中,叠氮化物和膦所进行的施陶丁格连接反应在各种复杂的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施陶丁格连接已被用于聚糖、脂类、DNA和蛋白质的标记。此外,施陶丁格连接也作为一种合成方法用于构造糖肽类、微阵型和功能性的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正交的新兴领域中,各种最新的技术通常与施陶丁格连接树立的高标准进行比较。综述并总结了目前施陶丁格连接的发展和在生物标记领域中的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陶丁格连接 叠氮化合物 生物正交反应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超柱 徐凡 +1 位作者 郜炎龙 姜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5-62,共8页
荧光标记作为一种非放射性标记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综述了荧光标记中常用的标记试剂、检测技术以及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荧光标记技术的未来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荧光标记 荧光染料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Ⅰ型缺失突变体二硫键配对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增涛 陈清 +2 位作者 罗岚 曹宇 范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5期44-49,53,共7页
研究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Ⅰ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缺失突变体(△23KGF-Ⅰ)二硫键的配对形式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的△23KGF-Ⅰ中Cys40,Cys102和Cys106三个游离半胱氨酸间无二硫键形成,经铜离子处理形成Cys102-Cy... 研究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Ⅰ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缺失突变体(△23KGF-Ⅰ)二硫键的配对形式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的△23KGF-Ⅰ中Cys40,Cys102和Cys106三个游离半胱氨酸间无二硫键形成,经铜离子处理形成Cys102-Cys106配对的二硫键,且经体内外活性研究,发现含二硫键配对的△23KGF-Ⅰ比不含二硫键形式的活性分别高40%和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 二硫键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葚花色苷的提取及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生长的抑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湛 付钰洁 +2 位作者 常徽 赵长君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8-990,共3页
目的以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葚花色苷,观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桑葚冷冻干燥,冷冻干粉于常温下用70%乙醇以1∶15的料液比超声提取1 h,提取液采用AmberliteTMXAD7HP型大孔吸附树脂以1 ml/min... 目的以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葚花色苷,观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桑葚冷冻干燥,冷冻干粉于常温下用70%乙醇以1∶15的料液比超声提取1 h,提取液采用AmberliteTMXAD7HP型大孔吸附树脂以1 ml/min的吸附流速和1 ml/min的洗脱流速在pH3.0酸性环境下纯化,得到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桑葚花色苷提取物(50、100、150、200 mg/ml)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增殖活力的影响;以24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MDA-MB-453细胞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以0、50、100、200 mg/(kg.d)的桑葚花色苷提取物膳食干预,检测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获得花色苷含量为(41.8±4.8)%的桑葚花色苷提取物;CCK-8法检测发现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活力,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50、100、150、200 mg/ml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处理组抑制率分别为(14.8±1.8)%、(29.8±2.2)%、(33.0±2.7)%、(44.3±3.8)%];体内实验发现,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5.5±4.8)%、(39.3±3.2)%;质量抑制率分别为(51.6±4.2)%、(38.9±3.1)%],表明桑葚花色苷提取物膳食干预可有效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花色苷 乳腺癌 移植瘤 MDA-MB-4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16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方毅 姜海蓉 +5 位作者 陈远翔 陈盛珍 林治华 彭方亮 赵卫兵 陈保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418,共5页
目的:构建HPV16L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优化其表达条件。方法:根据GeneBank中的HPV序列及pGEX-KG中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含有HPV全长基因片段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出1 500 bp的DNA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GEX-KG载体连接,转化JM109... 目的:构建HPV16L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优化其表达条件。方法:根据GeneBank中的HPV序列及pGEX-KG中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含有HPV全长基因片段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出1 500 bp的DNA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GEX-KG载体连接,转化JM109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其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原序列一致,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GEX-KG-HPV16L1已构建成功。提取pGEX-KG-HPV16L1质粒转化到BL21(DE3)表达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获得HPV16L1基因融合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83kDa;表达的蛋白能与抗HPV16L1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HPV16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HPV16L1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病毒蛋白质类/遗传学 大肠杆菌/遗传学 基因表达 克隆 分子 乳头状瘤病毒 人/遗传学 HPV16L1 原核表达 GST融合蛋白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大肠杆菌诱发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 被引量:6
8
作者 蔡家利 李静远 +4 位作者 刘海军 胡仁建 于丽 余华 叶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9期24-27,共4页
重庆潼南某场鸡群出现以蛋鸡腹部膨大为明显特征的死亡,取发病鸡群的典型病例经临床诊断、病理观察及实验室鉴别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分离出该鸡场的流行菌株制成油剂灭活苗,给鸡群按照0.3 mL/羽的量进行免疫,发病率迅速下降,控制了... 重庆潼南某场鸡群出现以蛋鸡腹部膨大为明显特征的死亡,取发病鸡群的典型病例经临床诊断、病理观察及实验室鉴别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分离出该鸡场的流行菌株制成油剂灭活苗,给鸡群按照0.3 mL/羽的量进行免疫,发病率迅速下降,控制了疫情,保护率可达95%。诊治结果还表明疫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卵黄性腹膜炎 药敏试验 灭活疫苗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聚乙二醇接枝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大刚 陈忠敏 +2 位作者 陈鹏 罗琴 刘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80,84,共4页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未破坏丝素蛋白中具有反应活性的氨基酸。将经过丁二酸酐酰化反应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未破坏丝素蛋白中具有反应活性的氨基酸。将经过丁二酸酐酰化反应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化物接枝到NanoSF上,得到NanoSF/PEG接枝化合物,红外光谱表征显示NanoSF与PEG接枝成功。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接枝合成时间、温度、投料配比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合成时间为3h、温度为80℃、NanoSF与酰化PEG的物质的量比为1∶10时化合物转化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丝素蛋白 聚乙二醇 接枝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PK-PD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静远 蔡家利 +6 位作者 戴仁科 谢水林 邓继锋 卢沛枫 李认书 孙鹤 刘延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暴露水平(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进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测定,计算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结...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暴露水平(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进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测定,计算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G-AUC在药代动力学(AUC)变化范围内(0~10.96倍)线性关系良好,Y=0.01036 X-7.6445(γ=0.9599)。胆固醇(CHOL)-AU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U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UC由于中间数据偏低,与预测样本数据偏差太大,线性关系不明显。结论:TG-AUC在药代动力学(AUC)变化范围内(0~10.96倍)线性关系良好,可以在知道药代动力学的相关数据基础上对药效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 他汀类药物 药代 动力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子果与叶中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冉秀芝 范林 +4 位作者 方琴 戴梅芳 肖阳 王永波 房翠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18-23,共6页
以重庆野生牛奶子果实和叶为实验材料,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Folin—酚法初步测定了果实和叶中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含量。研究表明:牛奶子果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047%,8.841%和1.541%;牛奶子叶中还原糖、总... 以重庆野生牛奶子果实和叶为实验材料,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Folin—酚法初步测定了果实和叶中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含量。研究表明:牛奶子果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047%,8.841%和1.541%;牛奶子叶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标准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1.059%,5.248%和3.61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果与叶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研究了重庆本地的牛奶子果与叶中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差异,为重庆野生牛奶子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子 总糖含量 还原糖含量 蛋白子含量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浓度的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开 马雪丰 +2 位作者 谢敏 胡春兰 谭克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5期29-32,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将血浆样品与尿酸反应5 min,加入高氯酸终止,经高速离心,取上清液20μL检测。色谱柱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甲...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将血浆样品与尿酸反应5 min,加入高氯酸终止,经高速离心,取上清液20μL检测。色谱柱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甲醇-超纯水(3∶10∶48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3 nm。通过体系中尿酸的降低值间接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的浓度。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尿酸酶在31.25 ng/mL^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4,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回收率在8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尿酸酶 RP-HPLCg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木瓜鞣质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艳红 鲁秀敏 余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09-4510,4681,共3页
[目的]筛选出一种大孔树脂,并研究其对皱皮木瓜鞣质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从而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皱皮木瓜鞣质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从5种大孔树脂中筛选最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树脂在静态和动态试验... [目的]筛选出一种大孔树脂,并研究其对皱皮木瓜鞣质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从而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皱皮木瓜鞣质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从5种大孔树脂中筛选最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树脂在静态和动态试验中对皱皮木瓜鞣质的最优吸附和解吸附条件。[结果]HPD-100树脂对木瓜鞣质的吸附量最大,其吸附最佳条件为:洗脱液pH值5.0,静态吸附4 h;动态吸附流速为2.0 BV/h,吸附体积达到6.0 BV时为吸附终点,最优条件下的吸附率为87.90%。静态解吸附最佳条件:洗脱液pH值为6.0,洗脱时间为6 h,洗脱乙醇浓度为75%;动态解吸附流速为1.0 BV/h,解吸附体积达到1.6 BV时为解吸附终点,最佳条件下的解吸附率为62.40%。[结论]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对木瓜鞣质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适于皱皮木瓜鞣质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皮木瓜 大孔吸附树脂 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提取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确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胥秀英 陈海芹 +1 位作者 郑一敏 周在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从牛蒡子提取物中除去脂溶性成分,再取水相干燥物用制备型HPLC分离,共得到6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分别为3,4-二羟基苯丙烯酸-4-氧-β-D-葡萄糖苷、3-O-咖啡酰奎宁酸、3,4-二羟基苯丙烯酸... 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从牛蒡子提取物中除去脂溶性成分,再取水相干燥物用制备型HPLC分离,共得到6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分别为3,4-二羟基苯丙烯酸-4-氧-β-D-葡萄糖苷、3-O-咖啡酰奎宁酸、3,4-二羟基苯丙烯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提取物 咖啡酰奎宁酸 分离 结构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的T细胞亚群“Th9”与炎症相关因子IL-9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家利 王亮 +3 位作者 刘永 丁森 孙佳燕 扈国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21-24,共4页
辅助性T细胞从20年前的Th1和Th2报道至今,又增加了很多新成员,如Th17和Tregs等。这类辅助性T细胞是以分泌IL-9和IL-10为主。IL-9主要是与过敏性寄生虫感染、哮喘、遗传性过敏症和脑脊髓炎有关,因此,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揭示了IL-9与Th9的关... 辅助性T细胞从20年前的Th1和Th2报道至今,又增加了很多新成员,如Th17和Tregs等。这类辅助性T细胞是以分泌IL-9和IL-10为主。IL-9主要是与过敏性寄生虫感染、哮喘、遗传性过敏症和脑脊髓炎有关,因此,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揭示了IL-9与Th9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就与之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9 TH9 CD4+T细胞 过敏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猪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芬 蔡家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90,共4页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它是通过点样法或原位合成法把大量基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硅片上形成致密有序的DNA分子点阵,按碱基配对的特性与样品DNA杂交,然...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它是通过点样法或原位合成法把大量基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硅片上形成致密有序的DNA分子点阵,按碱基配对的特性与样品DNA杂交,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解读和分析,以获取大量信息。在对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病原体检测、基因分型、表达谱的分析等。论文就其定义、作用机理、分类、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病毒性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齐羧基钴酞菁的制备及其分子聚集效应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忠敏 孙堂燚 +1 位作者 朱强松 熊佳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8,共4页
以偏苯三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尿素等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带不对称羧基的金属钴酞菁(Co-nCPc),同时比较性地合成了不带任何取代基的金属钴酞菁(CoPc)以及四羧基钴酞菁(Co-TCPc)。对这3类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UV和IR表征,UV和IR... 以偏苯三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尿素等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带不对称羧基的金属钴酞菁(Co-nCPc),同时比较性地合成了不带任何取代基的金属钴酞菁(CoPc)以及四羧基钴酞菁(Co-TCPc)。对这3类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UV和IR表征,UV和IR分析确认了Co-nCPc的酞菁结构,从元素分析结果推断Co-nCPc化合物可能是由一羧基、二羧基、三羧基钴酞菁化合物混合组成。将Co-TCPc和Co-nCPc与蚕丝素蛋白(SF)共混反应得到负载钴酞菁化合物Co-TCPc-SF和Co-nCPc-SF,比较了CoPc、Co-TCPc、Co-nCPc、Co-TCPc-SF和Co-nCPc-SF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催化消臭效果。结果显示,Co-TCPc的消臭效能强于Co-nCPc,但负载到SF上后,Co-nCPc-SF的消臭效能变得强于Co-TCPc-SF,推测Co-nCPc具有较小的聚集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酞菁 羧基 模拟酶 聚集态势 气体消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消化道释药电子胶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建国 刘洪英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微型电子胶囊。该电子胶囊采用电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单元的物理模型,它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或定时方式控制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当胶囊系统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如定时时间已到或接收到遥... 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微型电子胶囊。该电子胶囊采用电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单元的物理模型,它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或定时方式控制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当胶囊系统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如定时时间已到或接收到遥控指令),接通电化学反应电路,产生氢气,该气体驱动活塞机构运动,实现药物释放。释放药量可由控制电路导通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驱动 电子胶囊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胜昔 卢春利 +5 位作者 曾进兰 陈永文 杨承英 郭晟 费蕾 吴玉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1期50-55,共6页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肝细胞癌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由HBV X基因编码的X蛋白(HBx)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可反式激活多种细胞及病毒基因,在HBV致病和致癌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对HBx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其...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肝细胞癌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由HBV X基因编码的X蛋白(HBx)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可反式激活多种细胞及病毒基因,在HBV致病和致癌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对HBx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其在HBV的复制、肝细胞癌、细胞凋亡及DNA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蛋白 HBV 肝细胞癌 反式激活作用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质/聚丙烯腈材料的制备及消臭抗菌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忠敏 陈鹏 +1 位作者 郝雪菲 王银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0期80-84,共5页
用共同溶剂共混的方法,将少量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肽(NanoSFP)添加到聚丙烯腈高分子(PAN)中对PAN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后材料的消臭抗菌功能。采用纯净再生丝素蛋白通过60%NaSCN溶解,再用中性蛋白酶酶解透析的工艺制得NanoSFP水溶液,将其与... 用共同溶剂共混的方法,将少量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肽(NanoSFP)添加到聚丙烯腈高分子(PAN)中对PAN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后材料的消臭抗菌功能。采用纯净再生丝素蛋白通过60%NaSCN溶解,再用中性蛋白酶酶解透析的工艺制得NanoSFP水溶液,将其与PAN水溶液强力共混制备了NanoSFP-PAN混合物。NanoSFP-PAN材料具有纤维成型能力,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制得的纤维,其表面光滑无裂纹,表明NanoSFP与PAN得到了良好相融。对纤维进行氨气消臭性和大肠杆菌抗菌性检测,结果显示NanoSFP-PAN材料具有优良的消臭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丝素蛋白 聚丙烯腈 消臭抗菌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