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露环境中纳米氧化铝改性环氧树脂电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占刚 陈孟贤 +3 位作者 王晓峰 籍勇亮 谢传林 毕茂强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4,共9页
为解决高温高湿环境中开关柜绝缘器件表面易产生凝露导致绝缘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本文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铝对E51型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测试改性后样品的电气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电阻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略微下降... 为解决高温高湿环境中开关柜绝缘器件表面易产生凝露导致绝缘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本文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铝对E51型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测试改性后样品的电气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电阻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略微下降,在不同温差条件下形成的凝露环境中,纳米氧化铝质量分数为1%、3%、5%的改性环氧树脂清洁样品的闪络电压较未改性样品分别提升了56.7%、84.5%、66.7%,染污样品的闪络电压分别提升了10.8%、17.3%、14.9%,泄漏电流有效值较未改性样品分别降低了40.3%、46.6%、45.8%。综上,含3%纳米氧化铝的改性环氧树脂样品电气性能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纳米氧化铝 电气特性 凝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中影响潘宁放电因素的模拟分析
2
作者 古亮 杨捷 +2 位作者 赵华 谭巍 李金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为研究强流脉冲电子束内部潘宁离子源电离情况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其内部磁场和电子分布进行仿真,再从阳极电压、磁场强度、气压三个方面对氩气潘宁放电及径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对电离... 为研究强流脉冲电子束内部潘宁离子源电离情况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其内部磁场和电子分布进行仿真,再从阳极电压、磁场强度、气压三个方面对氩气潘宁放电及径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对电离情况和电子分布随这三个因素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较高气压状态下,电场较小时,电场对电离度的影响是正相关;电场较大时,电场对电离度的影响是负相关。磁场增大会提高电离率,提升到1 T之后磁场强度提高不会影响电离率。电磁场对电子径向分布影响不明显。气压与电离度呈正相关。此外,气压越小,电子径向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潘宁放电 影响因素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OC均衡的分布式储能电流分配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嘉梅 罗沁 +1 位作者 黄璇 刘志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在孤岛直流微电网系统中,线路阻抗不匹配会影响各线路的电流分配精度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下垂控制,虚拟阻抗的存在也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SOC均衡... 在孤岛直流微电网系统中,线路阻抗不匹配会影响各线路的电流分配精度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下垂控制,虚拟阻抗的存在也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SOC均衡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了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储能单元(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units,DESUs),并设计了交互DESUs邻居单元SOC均衡差异信息的收敛因子,以加快SOC均衡速度。利用结合多种系统状态信息的状态因子,通过单补偿环节即可实现输出电流的精准分配以及母线电压的恢复。使用改进后的动态平均一致性算法获取系统全局平均状态信息估计值。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搭建了4种工况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荷电状态 虚拟阻抗 电流分配 电压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时空图特征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方法
4
作者 冯欣 孙谊 +1 位作者 焦晓宁 张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8,共9页
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多目标跟踪任务,特别是行人因外观相似导致的身份ID频繁切换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行人时空图特征模型。通过构建帧间行人对象图和帧内行人对象图,整合了跨帧和同帧目标间的动态关系。引入图Transformer来提取这些图中... 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多目标跟踪任务,特别是行人因外观相似导致的身份ID频繁切换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行人时空图特征模型。通过构建帧间行人对象图和帧内行人对象图,整合了跨帧和同帧目标间的动态关系。引入图Transformer来提取这些图中的特征,并设计了前后帧目标边缘关系增强模块促进信息的跨帧传递与融合。提出一种优化的轨迹特征更新策略,不仅考虑目标外观特征的余弦相似性,还考虑特征向量模变化,以更全面地评估目标特征的一致性,尤其是在目标形状、大小或强度变化显著的情况下。通过这些方法,模型能更好地适应目标状态变化,减少跟踪过程中的错误匹配,提升多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MOT16与MOT17数据集上的应用显著增强了行人目标特征的区分性,提高了多目标跟踪任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多目标跟踪 图Transformer 对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蜜獾算法的风光氢储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娜 张莲 +3 位作者 李多 黄伟 谢文龙 杨玉洁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8-351,共14页
针对风光氢储并网型微电网的容量优化配置问题,构建以经济性、能源利用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函数的容量优化模型。针对传统求解算法求解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蜜獾算法。该算法在初始化种群阶段采用Bernoulli混沌映射的... 针对风光氢储并网型微电网的容量优化配置问题,构建以经济性、能源利用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函数的容量优化模型。针对传统求解算法求解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蜜獾算法。该算法在初始化种群阶段采用Bernoulli混沌映射的方式使种群具有遍历均匀性,在挖掘阶段和寻蜜阶段引入分段非线性递减参数,寻找最优个体附近有较好个体的情况,采用横向交叉策略产生新的解从而增强算法的搜索能力,并利用4种测试函数将改进的蜜獾算法、蜜獾算法、粒子群算法和蝴蝶算法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比改进前的算法成本降低了7.44%,能源浪费率降低了21.79%,冗余度降低了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氢储 容量优化配置 新能源微电网 蜜獾算法 横向交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端口阻抗测试的车载充电机传导电磁干扰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季风 耿宇宇 +2 位作者 贾晋 廖兴林 路青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针对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电磁干扰频率范围广、干扰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阻抗测试的等效电路建模和系统级协同仿真方法。首先,通过对车载充电机系统各部件进行阻抗测试和三维电磁仿真,建立了无源器件... 针对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电磁干扰频率范围广、干扰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阻抗测试的等效电路建模和系统级协同仿真方法。首先,通过对车载充电机系统各部件进行阻抗测试和三维电磁仿真,建立了无源器件、端口滤波器和高压屏蔽线缆模型,提取了系统印制电路板关键回路的高频寄生参数。其次,建立了有源器件的仿真电路模拟器等效模型,并通过双脉冲实验验证模型的精度;针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控制环节的仿真与建模难以同步实现的问题,采用协同建模的方法构建整个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最后,将各部件模型组合在一起,建立了完整的车载充电机系统传导电磁干扰预测模型,并依据相关测试标准进行了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150 kHz~30 MHz频率范围内,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小于9 dB,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能够精确预测车载充电机系统高压交流端的传导干扰水平,可以有效指导充电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正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充电机 电磁干扰 端口阻抗测试 协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层特征的窗口6DoF合成视频质量评价
7
作者 唐婷琰 邹文辉 +2 位作者 彭宗举 陈芬 金充充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8,共16页
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6DoF)视频允许用户从全方位、任意视角身临其境体验场景,是下一代沉浸式视频产业的发展方向.部分自由度受限的窗口6DoF视频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面向窗口6DoF合成视频的主观数据库和客观质量评... 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6DoF)视频允许用户从全方位、任意视角身临其境体验场景,是下一代沉浸式视频产业的发展方向.部分自由度受限的窗口6DoF视频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面向窗口6DoF合成视频的主观数据库和客观质量评价方法.在主观数据库方面,构建了包含两种交互路径不适性失真、四种绘制失真和四种压缩失真的窗口6DoF合成视频主观质量数据库Windowed-6DoF,并开展主观质量测试及结果分析.在客观质量评价方法方面,设计了一种融合多层特征的窗口6DoF合成视频无参考客观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切比雪夫矩提取视频时域切片上的底层形状特征;采用Resnet-50网络提取视频的时域、空域高层语义特征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将底层形状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进行融合,且训练得到窗口6DoF合成视频的客观质量评价模型.在提出的数据库Windowed-6DoF和公共数据库IRCCyN/IVC DIBR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客观质量评价方法预测分数的皮尔逊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27和0.8581,与主观评价分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质量评价 窗口六自由度视频 交互路径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蜻蜓算法的WSNs分簇路由算法
8
作者 杨佳 汤嘉乐 +1 位作者 田朋 冉国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5-1631,共7页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中节点能量效率低,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蜻蜓算法优化K均值聚类的分簇路由算法MIDA-K。引入变异算子和边界控制机制,增强蜻蜓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使用改进后的蜻蜓算法,实现网络节点...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中节点能量效率低,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蜻蜓算法优化K均值聚类的分簇路由算法MIDA-K。引入变异算子和边界控制机制,增强蜻蜓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使用改进后的蜻蜓算法,实现网络节点的聚类分簇;簇内节点根据能量、距离和位置因子动态选举簇头,改善簇头的质量;在数据传输阶段利用改进的蜻蜓算法建立簇间路由,综合考虑能量、距离和丢包率选择下一跳数据转发节点,优化传输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延长网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蜻蜓算法 变异算子 边界控制 K均值聚类 网络寿命 数据传输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感辨识的双馈风力发电机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9
作者 刘述喜 王子豪 +2 位作者 邓瑞祥 黄思源 程楠格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最优占空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时,存在电压矢量方向固定、电流波动大、控制性能依赖电机参数准确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具有电感参数辨识功能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在每个扇区用三个基本电压矢量等效合成... 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最优占空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时,存在电压矢量方向固定、电流波动大、控制性能依赖电机参数准确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具有电感参数辨识功能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在每个扇区用三个基本电压矢量等效合成一个期望电压矢量,并采用交直轴电流无差拍方法计算矢量作用时间;随后,将合成的备选电压矢量代入预测模型,采用价值函数滚动寻优,输出最优电压矢量;此外,为提升系统参数鲁棒性,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电感参数,并将结果用于控制的计算中;最后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相较于占空比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动稳态性能,同时增强系统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三矢量 电感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Diffusion-Based WGANGP的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拉曼光谱检测方法
10
作者 陈新岗 敖怡 +5 位作者 张知先 马志鹏 张文轩 万福 况露 罗博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4-2173,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拉曼光谱与扩散模型改进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GP)方法,用于提高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检测精度。凭借拉曼光谱技术无接触、不损耗的优势,可通过其分析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材料的老化产物来评估变... 提出了一种结合拉曼光谱与扩散模型改进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GP)方法,用于提高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检测精度。凭借拉曼光谱技术无接触、不损耗的优势,可通过其分析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材料的老化产物来评估变压器的老化程度。结合深度学习分类模型简化了拉曼光谱数据预处理过程,但此类模型对训练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有较高要求,由于热加速老化实验周期长,导致可用于训练的有效拉曼光谱数据集相对稀少,限制了分类模型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数据增强方法,即基于扩散模型的WGANGP(Diffusion-Based WGANGP),该方法通过将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前向加噪过程与WGANGP相结合,向WGANGP中引入实例化的噪声,去除了传统WGANGP的生成器结构中的复杂向上采样过程,简化了数据增强模型结构,有利于模型参数优化。相比于传统GAN及其变体,这种方法不仅保持了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样本拉曼光谱数据集的原始特征峰特征与老化程度相关的基线漂移趋势,且与原始数据集特征保持近似的空间分布,生成的数据集信噪比(SNR)为24.84 dB,相比于原始数据集提高了32.11%;同时,也提升了生成样本的多样性,提高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老化诊断模型的泛化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iffusion-Based WGANGP数据增强模型所生成的拉曼光谱数据集,在多个分类模型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数据增强方法,特别是在与ResNet-SVM分类模型结合时,在Accuracy(准确性,0.9974)、F1 score(F1分数,0.9969)、Recall(召回率,0.9960)和Precision(精确度,0.9980)四个评价指标上均表现出优势,这表明改进后的数据增强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变压器老化绝缘油样本稀缺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分类模型对变压器老化状态的定量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油纸绝缘 拉曼光谱 Diffusion-Based WGANGP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五电平混合桥逆变器SVPWM调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管云杰 程鹏铭 +2 位作者 李山 冉卓鑫 曹萱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8,共11页
针对由T型桥臂和半桥桥臂组合而成的单相五电平混合桥逆变器拓扑结构,将常用于三相系统中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应用于此拓扑中,搭建此拓扑的SVPWM控制模型,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 针对由T型桥臂和半桥桥臂组合而成的单相五电平混合桥逆变器拓扑结构,将常用于三相系统中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应用于此拓扑中,搭建此拓扑的SVPWM控制模型,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相比,所提方法能使输出电能具有更低的谐波含量,且更易于数字控制。首先,对该拓扑结构的不同开关状态及其SPWM调制策略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不同的开关状态对空间矢量进行扇区划分,并采用最小开关损耗原则选择适当的开关矢量,建立SVPWM控制模型;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对该拓扑分别采用SPWM调制与SVPWM调制进行仿真比较,并搭建试验平台验证该逆变器拓扑。研究表明,此拓扑采用所提SVPWM控制模型时,相比于SPWM调制具有更低的电流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桥逆变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五电平 正弦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在相电感偏差时的电流重构策略
12
作者 王涛 赵丛森 +1 位作者 谭长成 向和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67-4583,共17页
针对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相电感值偏差导致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精度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单电流传感器重构策略,实现在全占空比范围内交错电感偏差时各相电流的准确重构。首先,该文量化分析了相电感偏差对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的影响,... 针对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相电感值偏差导致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精度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单电流传感器重构策略,实现在全占空比范围内交错电感偏差时各相电流的准确重构。首先,该文量化分析了相电感偏差对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的电感偏差将导致重构电流产生高达18%的偏差。因此,该文进一步提出一种电感在线估算方法,通过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直流母线电流多次采样,实时计算各相交错电感值。在此基础上,基于直流母线电流的采样值和估算电感值,构建在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CM)和断续导通模式(DCM)下相电流重构的数学模型,实现相电流的准确重构。最后,搭建一套三相交错并联变换器样机,实验对比分析了在相电感偏差时所提出的电流重构策略和已有的电流重构方法的重构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出的重构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变换器 电流重构 电感偏差 单电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生成对抗网络人体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红民 郑敬添 +1 位作者 颜鼎鼎 田钱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4,共8页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重构模型在重构视频帧时可能对应较小的重构误差,此外预测和重构模型中的对抗性训练往往是不稳定的,影响模型的检测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一种同时使用预测器和判别器的双向预测网络检测视频中的...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重构模型在重构视频帧时可能对应较小的重构误差,此外预测和重构模型中的对抗性训练往往是不稳定的,影响模型的检测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一种同时使用预测器和判别器的双向预测网络检测视频中的人体异常行为。该网络的训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预测器提取输入视频帧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关注实际发生运动的区域,对正常视频帧序列的中间帧进行预测,同时保留训练过程中预测器的状态;第二阶段将判别器的角色从区分生成数据和真实数据改为区分预测帧质量的高低,判别器学会检测在生成异常输入的预测帧时经常出现的细微失真,提高了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模型在用于视频人体异常行为检测的UCSD Ped2、Avenue和ShanghaiTech三个数据集上,帧级别AUC分别达到了98.7%、91.8%、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人体异常行为 预测器 判别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新型固定时间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14
作者 杨佳 杨理 +2 位作者 许强 余希瑞 吴佩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针对初始状态未知的机械臂实际运行时,存在外界未知扰动、建模误差等非线性因素,导致机械臂无法进行精准快速工作的问题,提出基于固定时间算法的机械臂优化NTSMC方案。构造新的分段滑动变量来解决终端滑模控制带来的奇异性问题,并在固... 针对初始状态未知的机械臂实际运行时,存在外界未知扰动、建模误差等非线性因素,导致机械臂无法进行精准快速工作的问题,提出基于固定时间算法的机械臂优化NTSMC方案。构造新的分段滑动变量来解决终端滑模控制带来的奇异性问题,并在固定时间内获得更快的收敛速度。为了实时逼近和补偿模型不确定性及外部扰动,采用基于actor-critic架构的强化学习算法。设计辅助系统缓解输入饱和问题,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在相同控制参数下具有更快的固定时间内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固定时间算法 NTSMC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研究
15
作者 王洪彬 李智 +2 位作者 童晓阳 黄睿灵 张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0-208,共9页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时故障机理较复杂、较难适应拓扑结构和故障特征变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方法。针对智能变电站中各二次设备、其发送与接收网络端口、...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时故障机理较复杂、较难适应拓扑结构和故障特征变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方法。针对智能变电站中各二次设备、其发送与接收网络端口、光纤等故障定位对象,利用二次设备故障时来自相关设备的告警信号,形成告警信号集合。构造线路、母线、主变压器间隔的深度学习网络GRU故障定位模型,给出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模型的多个训练策略。通过典型智能变电站的案例,验证了所提故障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与长短时记忆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进行对比,所提方法能够更准确迅速地进行二次设备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二次设备 故障定位 告警信号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变压器混合故障特征气体的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定量方法
16
作者 陈新岗 张文轩 +4 位作者 马志鹏 张知先 万福 敖怡 曾慧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2-940,共9页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变压器故障特征气体检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变压器状态监测智能化的发展,研究混合故障特征气体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拉曼光谱分析需要预处理过程,极大程度依赖人为经验,光谱特征提取虽可降低...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变压器故障特征气体检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变压器状态监测智能化的发展,研究混合故障特征气体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拉曼光谱分析需要预处理过程,极大程度依赖人为经验,光谱特征提取虽可降低信号维度,但也会造成其特征部分缺失或改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相融合的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即引入全局均值池化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改进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并运用Dropout方法提高模型泛化性能,防止过拟合。设计并搭建变压器故障特征气体拉曼光谱检测平台,采集7种故障特征气体及N_(2)、O_(2)混合气体的拉曼信号,在谱图2900 cm^(-1)频移附近,CH_(4)、C_(2)H_(6)气体呈现谱峰重叠,且变压器过热或局部放电故障发生时,会产生主要故障特征气体CH_(4),选择不同含量比例下的CH_(4)、C_(2)H_(6)混合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按不同比例配制146组不同含量的CH_(4)、C_(2)H_(6)混合气体样本,检测时选用氮气作为标气,采集不同含量比例下混合气体样本的拉曼光谱数据,利用光谱数据增强方法,构建适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气体样本数据集。通过不断实验,优化网络结构参数与网络权重,完成模型训练并测试其预测效果,与多种定量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光谱预处理对不同定量模型的影响,进而评估模型性能。结果表明,使用原始数据集建模时,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确度与回归拟合优度最佳,决定系数可达0.9998,均方根误差仅为0.0005 MPa;使用预处理后数据集建模时,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均方根误差为0.0023 MPa,相比使用原始数据集建模误差上升了0.0018,而传统方法误差均有所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拉曼光谱定量方法相比,集成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定量分析过程,在确保预测精确度的基础上,简化光谱分析流程,为快速、准确分析变压器混合故障特征气体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特征气体 拉曼光谱 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积分终端滑模控制
17
作者 徐鹏 郭铖 +3 位作者 苏鑫 袁利兵 黄媛 但远宏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9,共8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因其良好的鲁棒性与响应速度,被广泛地应用于永磁电机控制系统中。但传统滑模控制仍存在着收敛速度、抖振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控制性能,本文以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改进型模糊积分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因其良好的鲁棒性与响应速度,被广泛地应用于永磁电机控制系统中。但传统滑模控制仍存在着收敛速度、抖振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控制性能,本文以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改进型模糊积分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通过线性函数与非线性函数相结合设计快速积分终端滑模面,使误差能够更快速地收敛,输出转速更快的响应且稳态误差更小。通过引入模糊控制并采用连续的饱和函数sat(s)代替符号函数sgn(s),对系统的趋近速度动态调节,且在零点附近平滑切换,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并削弱了系统输出抖振。仿真与实物实验结果表明,模糊积分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也有效地削弱了抖振。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具备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削弱系统抖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 积分终端滑模面 饱和函数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下Vienna整流器混合控制策略
18
作者 郭强 徐文希 +2 位作者 李海啸 胡前云 郑洪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4-1294,共11页
Vienna整流器工作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策略会导致系统稳态与动态性能下降。针对整流器网侧电流波形质量较差及直流侧电压动态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不平衡电网下双闭环混合控制策略,利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增强... Vienna整流器工作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策略会导致系统稳态与动态性能下降。针对整流器网侧电流波形质量较差及直流侧电压动态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不平衡电网下双闭环混合控制策略,利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增强型锁相环(two-phase stationary-frame-based enhanced,TPSF-EPLL)将网侧电压重构,并结合内环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建立具有消除功率振荡的电压方程,使网侧电流THD值由4.4%降至2.0%。电压外环引入改进自抗扰控制,利用误差与扰动作为状态变量对扰动进行补偿,实现输出电压过冲、下冲最大幅值抑制在7 V以内。最后,搭建了一台5 kW的Vienna整流器实验样机对所提混合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网电压不平衡 改进自抗扰控制 电压波动抑制 TPSF-EPLL 预测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建共享储能电站的冷热电区域多微网系统鲁棒优化
19
作者 余建武 包诗媛 +2 位作者 李山 吴泓林 李海啸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3-513,共11页
在配电网局部区域,多个冷热电联供微网共同接入,表现出源荷不确定性和储能调度的无序性与互补性。采用鲁棒优化和共享储能模式,有助于提升系统抗风险能力并提高储能容量利用效率。为此,针对冷热电联供的区域多微网系统,提出考虑源荷不... 在配电网局部区域,多个冷热电联供微网共同接入,表现出源荷不确定性和储能调度的无序性与互补性。采用鲁棒优化和共享储能模式,有助于提升系统抗风险能力并提高储能容量利用效率。为此,针对冷热电联供的区域多微网系统,提出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多微网自建共享储能电站协同调度的鲁棒优化模型。该鲁棒优化调度模型包含两阶段运行决策,旨在计及源荷不确定性和区域内微网间功率交互交换的影响下,给出自建共享储能电站容量配置和多微网系统运行的最优调度方案,以实现区域多微网系统整体运营成本和自建共享储能电站初始投资成本的最小化。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储能 鲁棒性 冷热电联供 功率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菌算法光储离并网系统控制
20
作者 刘龙 曹阳 +1 位作者 彭小峰 李金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266,共8页
介绍一种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黏菌算法优化的储能电池和预同步虚拟同步发电机联合控制的光储离并网系统,该系统在离并网模式下均可运行,同时执行多功能操作,包括无功功率补偿、功率平衡和电能质量增强,不同工况下确保... 介绍一种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黏菌算法优化的储能电池和预同步虚拟同步发电机联合控制的光储离并网系统,该系统在离并网模式下均可运行,同时执行多功能操作,包括无功功率补偿、功率平衡和电能质量增强,不同工况下确保负载的不间断供能。所提系统采用电导增量法确定光伏阵列以最大功率输出,由黏菌算法优化的储能变换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实现系统离并网的切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黏菌算法优化的光储系统电网电压、电流总谐波失真分别为1.20%、2.13%,低于5%阈值限制的水平,验证了所提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同步发电机 谐波失真度 直流母线电压 黏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