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口龙胆草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技术规程(SOP)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海滨 张敏 +4 位作者 徐宜宏 孔德英 魏春艳 孙涛 陈丽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3期69-70,共2页
龙胆草是我国珍贵中药材,也是一种可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本文介绍了出口龙胆草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包括产地环境要求、选地与整地、选种和种子处理、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等方面内容,确定各个生产... 龙胆草是我国珍贵中药材,也是一种可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本文介绍了出口龙胆草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包括产地环境要求、选地与整地、选种和种子处理、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等方面内容,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方法,以期为出口龙胆草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草 规范化生产 标准操作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qMan探针的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
2
作者 杨小龙 滕少娜 +5 位作者 何玲 周林 高文娜 王溪桥 孔德英 孙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74-78,共5页
柑橘黄龙病是我国目前柑橘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根据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rplj基因的种内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柑橘黄龙... 柑橘黄龙病是我国目前柑橘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根据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rplj基因的种内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检测的最低DNA浓度为0.01 ng/μL。对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出受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侵染的柑橘。本文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疑似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的检测和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快速检测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试技术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丽 杨杰 +1 位作者 刘必圆 刘淋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电气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项目是电气安全检测中一项重要的测试,针对检测人员对标准理解不到位,无法找准最短路径及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技术分析,介绍了运用跨接、平面翻折、作最短直线或垂直连线等方法技巧,合... 电气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项目是电气安全检测中一项重要的测试,针对检测人员对标准理解不到位,无法找准最短路径及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技术分析,介绍了运用跨接、平面翻折、作最短直线或垂直连线等方法技巧,合理选取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最优路径;再采用直接测量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计算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解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试中两大难点:如何选取最优路径和准确计算测量值非常精准高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建立97种化学药物的质谱数据库并定性分析保健品中的化学药物
4
作者 燕传勇 郑佳 +4 位作者 马璐瑶 郗存显 郭思言 张文华 母昭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3-1182,共10页
取2.00 g样品置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提取剂[片剂、胶囊、粉末和口服液样品提取剂为乙腈;保健酒样品提取剂为体积比60∶39∶1的乙腈-水-甲酸混合溶液;软凝胶、保健茶叶样品提取剂为6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涡旋混匀,振荡30 min... 取2.00 g样品置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提取剂[片剂、胶囊、粉末和口服液样品提取剂为乙腈;保健酒样品提取剂为体积比60∶39∶1的乙腈-水-甲酸混合溶液;软凝胶、保健茶叶样品提取剂为6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涡旋混匀,振荡30 min,于4℃以转速3500 r·min^(-1)离心3 min,取上清液于40℃氮气吹至近干,加入1 m L提取剂涡旋溶解30 s,过0.22μm尼龙滤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滤液中97种化学药物。以Hypersil GOLD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甲醇溶液-2.0 mmol·L^(-1)乙酸铵溶液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HESI)源,一级质谱全扫描(Full MS)模式下的分辨率为70000,离子注入时间(IT)为100 ms;数据依赖的二级质谱扫描(dd-MS2)模式下的分辨率为17500,IT为50 ms。结果表明,97种化学药物在固体基质(片剂、胶囊、粉末)、口服液、保健酒、保健茶叶和软凝胶中的检出限分别为1.22~68.20μg·kg^(-1),2.25~101.41μg·kg^(-1),1.38~39.80μg·kg^(-1),2.70~93.52μg·kg^(-1),2.50~71.76μg·kg^(-1)。方法用于50个保健品的分析,其中5个样品中检出苯丙酸诺龙、乙酸甲羟孕酮、扑热息痛和美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 质谱数据库 保健品 化学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萃取的仿真饰品中镍释放量快速预报方法
5
作者 刘崇华 丁志勇 +3 位作者 申珊玉 袁军平 田勇 涂红雨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569,共4页
针对饰品中镍释放量标准方法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对标准方法中迁移温度、迁移时间、模拟汗液酸度、迁移液体积等关键迁移条件,以及不同迁移温度和时间下镍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加速萃取的适用于不同基质仿真饰品中镍释放量测定的... 针对饰品中镍释放量标准方法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对标准方法中迁移温度、迁移时间、模拟汗液酸度、迁移液体积等关键迁移条件,以及不同迁移温度和时间下镍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加速萃取的适用于不同基质仿真饰品中镍释放量测定的快速预报方法。采用面积为2.7 cm2的仿真饰品样品,悬挂于测试容器中,按样品测试面积(cm2)和模拟汗液体积(mL)比约1∶1加入2.7 mL模拟汗液,完全浸没样品,密封后于50℃静置31 h。加入1 mL 5%(体积分数)硝酸溶液,用模拟汗液定容至5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迁移温度相较其他迁移条件对镍释放量影响大,于30,40,50℃迁移24,48,72,168,240 h时50℃下镍释放量和相对镍释放率(上述方法和标准EN1811:2015镍释放量的比值)均较大;50℃下相对镍释放率与迁移时间的回归模型为幂函数,100%相对镍释放率下迁移时间为31 h,远低于标准EN1811:2015所用的168 h。方法应用于铜合金、镍合金、不锈钢和铜锌合金样品(仿真饰品)的分析,所得结果和EN1811:2015的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首饰 镍释放量 迁移规律 快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溃疡病菌PCR检测方法(引物)筛选
6
作者 滕少娜 孙涛 +4 位作者 周林 孔德英 姚廷山 李敏 易建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准确检测柑桔溃疡病菌,减少检测过程中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进而为农业执法部门和口岸一线检疫鉴定提供参考,采用已报道的14对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2株柑桔溃疡病菌及9株黄单胞菌属其他菌株进行了特... 为准确检测柑桔溃疡病菌,减少检测过程中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进而为农业执法部门和口岸一线检疫鉴定提供参考,采用已报道的14对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2株柑桔溃疡病菌及9株黄单胞菌属其他菌株进行了特异性测试和灵敏度比对分析,对优选引物采用9份具柑桔溃疡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引物对JYF5(XccF05)/JYR5(XccR05)和Xac01/Xac02的检测特异性高,对柑桔溃疡病菌DNA的检测灵敏度均为3 pg/μL;其他12对引物/探针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其中,XAcF/XAcR对来自泰国的酸橙样品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均为假阴性。推荐JYF5(XccF05)/JYR5(XccR05)和Xac01/Xac02这2对引物用于柑桔溃疡病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溃疡病菌 引物 常规PCR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茄的鉴定及其在中国的适生性
7
作者 邵宝林 鲁昕 +8 位作者 石俊霞 刘露希 杨益芬 宿白玉 王成华 袁俊杰 孔德英 李兰 袁淑珍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5,380,共10页
【目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毛果茄鉴定存在误区问题,开展检疫鉴定方法研究,同时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生性,为口岸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茄进行识别与鉴定,并根据毛果茄的生物学特性确... 【目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毛果茄鉴定存在误区问题,开展检疫鉴定方法研究,同时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生性,为口岸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茄进行识别与鉴定,并根据毛果茄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适生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其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生性。【结果】waxy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可用于区分毛果茄与其他茄属植物,适用于毛果茄幼苗期或样本鉴定特征缺失或种子样本的辅助鉴定,可解决毛果茄与牛茄子、喀西茄容易混淆的问题;适生性研究结果表明,毛果茄潜在的适生地区分布在江苏、河北、天津、上海、广东、海南、浙江、广西、山东、安徽、福建、湖北、江西、北京、新疆、湖南、河南、重庆、贵州、陕西、四川、山西、云南、甘肃、西藏。【结论】鉴于毛果茄潜在分布广、适应性强、危害性大,建议加强以上地区该入侵杂草的监测及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茄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鉴定 适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洗发水中14种防脱育发类药物的含量
8
作者 唐柏彬 刘贝 +3 位作者 郑文 严贵泞 王聪玲 郗存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洗发水中西咪替丁、米诺地尔、美拉酮宁、香草酸甲酯、酮康唑、比马前列素、非那雄胺、塞替匹仑、尼鲁米特、氟罗地尔、螺内酯、氟他胺、拉坦前列素、度他雄胺等14种防脱育发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洗发水中西咪替丁、米诺地尔、美拉酮宁、香草酸甲酯、酮康唑、比马前列素、非那雄胺、塞替匹仑、尼鲁米特、氟罗地尔、螺内酯、氟他胺、拉坦前列素、度他雄胺等14种防脱育发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水溶解、乙腈提取后,用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以Waters Ac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2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后的14种目标物经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14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在1.0~50.0μ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3.0μg·kg^(-1);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3.6%~99.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5.6%~15%;方法用于10个洗发水样品分析,一个样品中检出米诺地尔、西咪替丁、塞替匹仑、酮康唑、尼鲁米特、氟罗地尔,另一个样品中检出美拉酮宁,检出量为0.4~47.8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洗发水 防脱育发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点的荧光探针“关-开”测定卡托普利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倩 王玉林 +4 位作者 郑梅琴 陈艳希 黄文杰 李光满 黄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0-439,共10页
以柠檬汁和尿素为原料,通过一步简单的微波热解制得了含氮荧光碳点(NCDs)。所得碳点发蓝色荧光,量子产率高达53.1%。Hg^(2+)可以与NCDs表面基团络合形成非荧光的稳定化合物,导致荧光猝灭。通过荧光猝灭与寿命的关系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变... 以柠檬汁和尿素为原料,通过一步简单的微波热解制得了含氮荧光碳点(NCDs)。所得碳点发蓝色荧光,量子产率高达53.1%。Hg^(2+)可以与NCDs表面基团络合形成非荧光的稳定化合物,导致荧光猝灭。通过荧光猝灭与寿命的关系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情况得出猝灭应属静态猝灭。另外,卡托普利的加入可以使NCDs荧光得以恢复,这是因为Hg^(2+)与卡托普利的成键作用强于NCDs,卡托普利的加入使Hg^(2+)脱离NCDs表面,荧光得以恢复。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卡托普利的检测范围是0.25~25μmol·L^(-1),检出限为0.17μmol·L^(-1)。该探针成功地用于卡托普利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测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荧光 卡托普利 H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紫外吸收适配体传感器对链霉素残留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振平 姜容 夏明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7-322,共6页
目的:根据核酸适配体对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水溶液聚集的保护作用,建立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链霉素(streptomycin,STR)残留的适配体传感器。方法:在GO饱和水溶液中,STR核酸适配体可通过疏水键和π-π键作用在GO分子表面从而促... 目的:根据核酸适配体对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水溶液聚集的保护作用,建立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链霉素(streptomycin,STR)残留的适配体传感器。方法:在GO饱和水溶液中,STR核酸适配体可通过疏水键和π-π键作用在GO分子表面从而促进其分散,当STR进入体系后,适配体与STR结合并脱离GO,导致GO分散性降低而聚集,离心后在230 nm波长测定上清液吸光度,建立STR质量浓度的对数lgCSTR与GO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实现对STR的定量检测。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GO吸光度随着STR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与STR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002 4~24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0.105 73lgCSTR+0.471 5(R2=0.994),检出限为0.001 3 ng/mL;同时,对不同来源的蜂蜜实际样品做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分别为89.3%~108.1%和94.7%~1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氧化石墨烯紫外吸收信号的适配体传感器用于STR残留检测,具有良好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STR残留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传感器 链霉素 氧化石墨烯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量子点的控制合成、表征及对Cu^(2+)的高灵敏传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振平 庞钶靖 +3 位作者 姜容 甘芳瑗 夏明星 聂青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2,共10页
通过一步无溶剂法合成了具有较好发光稳定性和水溶性的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Si-QDs),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试验发现,Si-QDs在378 n... 通过一步无溶剂法合成了具有较好发光稳定性和水溶性的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Si-QDs),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试验发现,Si-QDs在378 nm的激发光照射下,可产生峰值位于468 nm的宽带发光;在水溶液中,添加适量Cu^(2+)可对Si-QDs的发光产生静态猝灭。利用荧光信号猝灭程度与Cu^(2+)浓度之间稳定的相关性可实现对Cu^(2+)的定量检测。优化条件下,Si-QDs荧光强度变化与Cu^(2+)浓度在16.7~1670 nmol·L^(-1)范围内呈稳定的线性相关性,(F_(0)-F)/F_(0)=0.18808lnC(Cu^(2+))-0.41377(R^(2)=0.998),检出限低至4.7 nmol·L^(-1)(S/N=3)。对多种实际水样品做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介于89.47%~106.75%之间。本研究制备的Si-QDs用于水中Cu^(2+)快速、高灵敏检测具有良好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量子点 荧光传感材料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碳复合材料快速检测毛发中甲基苯丙胺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正宏 刘诗敏 +3 位作者 朱蓉 明德旺 周琴 曹淑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6-862,共7页
合成了一种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物(MrGO/ZIF-67)新型纳米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甲基苯丙胺(MAMP)的吸附,建立了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毛发中MAMP的新方法。分别利用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合成了一种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物(MrGO/ZIF-67)新型纳米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甲基苯丙胺(MAMP)的吸附,建立了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毛发中MAMP的新方法。分别利用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MrGO/ZIF-67进行综合表征,采用单因素实验重点优化溶液pH值,采用Box-Behnken Design考察萃取时间、吸附剂用量、MAMP初始浓度对MAMP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优条件为:溶液pH值11.0、吸附剂用量4 mg,萃取时间20 min,MAMP的初始浓度为110μg/L。MAMP在1~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188μg/L和0.572μg/L。在1.0、5.0、9.6μg/L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0.2%~94.4%,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为1.6%~2.7%和6.0%~8.2%,表明该材料能用于实际毛发中MAMP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GO/ZIF-67复合材料 磁性纳米碳材料 甲基苯丙胺 毛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国灿 陈江 +1 位作者 王晶 彭光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580,共5页
建立了化妆品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丙酮溶解后,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6 mg/kg,定量限为20 mg/kg。甲基丙烯酸甲酯在10~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建立了化妆品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丙酮溶解后,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6 mg/kg,定量限为20 mg/kg。甲基丙烯酸甲酯在10~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7,在水基类、粉类、霜乳类、油类化妆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8.2%~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2.8%~7.6%。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经过8家检测机构的验证,准确可靠,可满足水基类、粉类、霜乳类以及油类化妆品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 顶空-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锌活化制备柚子皮衍生活性碳及其电化学和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均艳 王小丽 +1 位作者 黄美英 夏明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5-2342,共8页
生物质衍生的活性碳在能量存储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以柚子皮为前驱体,乙酸锌为活化剂,通过一步法制备柚子皮衍生的活性碳。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活性碳具有... 生物质衍生的活性碳在能量存储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以柚子皮为前驱体,乙酸锌为活化剂,通过一步法制备柚子皮衍生的活性碳。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活性碳具有大量的纳米尺寸孔以及高的石墨化程度。将该活性碳材料制备成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其比电容可以达到210.5 F·g^-1,在5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5 000圈,其容量保持率为88.5%。在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中,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过程,Langmuir单层最大吸附量能达到125.0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锌 柚子皮 活性碳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人才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惠莅 王秉政 杨杰 《信息安全研究》 2021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我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因素.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建设网络强国任务的核心需求.我国目前在网络安全学科建设、职业教育和培训、人才选拔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 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我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因素.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建设网络强国任务的核心需求.我国目前在网络安全学科建设、职业教育和培训、人才选拔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网络安全人才还存在数量缺口较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与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建设工作.梳理分析了美国、英国和中国网络安全人才方面相关的标准情况,提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建设标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 人才框架 工作角色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PR1)基因家族鉴定及胁迫应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巧丽 方远鹏 +3 位作者 蒋君梅 孙涛 任明见 谢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4-1083,共10页
非表达因子基因(NPR1)是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激活子,也是植物响应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核心因子之一,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明确高粱NPR1基因家族成员及SbNPR1的表达特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 非表达因子基因(NPR1)是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激活子,也是植物响应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核心因子之一,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明确高粱NPR1基因家族成员及SbNPR1的表达特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高粱NPR1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5个高粱NPR1基因SbNPR1~SbNPR5,其氨基酸序列长度介于480~621 aa之间,理论分子量介于50.49681~67.64806 kDa之间,理论等电点介于5.64~6.1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bNPR1与甘蔗Sh253P03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家族各个成员之间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差异变化较小;RT-qPCR分析表明,SbNPR1基因在高粱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经激素独脚金内酯(GR24,1μmol·L^(-1))和水杨酸(SA,1 mmol·L^(-1))处理后,SbNPR1的表达分别被抑制和诱导;20%的聚乙二醇(PEG6000)和250 mmol·L^(-1)的NaCl处理下,SbNPR1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5 h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之后下调;而经甘露醇(D-mannitol,300 mmol·L^(-1))处理后,SbNPR1基因表达量在3 h后开始下降;高粱经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flg22(100 nmol·L^(-1))和几丁质(Chitin,8 nmol·L^(-1))处理后,SbNPR1受到flg22的诱导表达,在12 h时表达量最高,而在Chitin作用下,SbNPR1的表达受到抑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NPR1家族在调节高粱抗性、信号转导、植物激素以及胁迫调控等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NPR1 基因表达分析 胁迫应答 PA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种子活力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与萌发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芳 任瑞花 +4 位作者 孔德英 刘伟 冯洁 韩艺 李关荣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133,共4页
本研究采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通过类原位萌发与常规萌发试验,研究BTB快速测定种子活力与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类原位萌发率(y1)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1=0.983 5 x1+1.859 5,R_... 本研究采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通过类原位萌发与常规萌发试验,研究BTB快速测定种子活力与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类原位萌发率(y1)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1=0.983 5 x1+1.859 5,R_(1)^(2)=0.996,常规萌发率(y2)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2=0.347 1 x2+51.95,R_(2)^(2)=0.972,表明BTB法可用于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并预估其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子活力快速测定 BTB法 类原位萌发 常规萌发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别人参和西洋参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涛 周林 +5 位作者 滕少娜 何玲 陈亭旭 任风鸣 潘英文 孔德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86-2994,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通过对人参属及其近似种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Probe qPCR)10μL,人参上下游引物各0.5...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通过对人参属及其近似种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Probe qPCR)10μL,人参上下游引物各0.5μL,西洋参上下游引物各0.3μL,人参与西洋参特异性探针各0.4μL,DNA模板2μL,灭菌去离子水补至20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0 s;然后以95℃变性5 s,60℃退火延伸30 s进行40个循环。应用该方法测试了27份DNA样品,包括7份人参、6份西洋参、4份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10份其他人参属样品及其他常见中药材样品的DNA,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将人参与西洋参样品DNA混合后10倍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检测,用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人参及西洋参样品均在特定的荧光通道下出现典型的阳性扩增曲线,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品均同时出现两条阳性扩增曲线,其它对照样品及空白对照均没有出现阳性扩增曲线。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人参及西洋参的最低检测限均为2 pg DNA/反应。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同时快速、准确、灵敏地鉴别出人参和西洋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双重实时荧光PCR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丹参居群外转录间隔区(ETS)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洁 尹艳艳 +4 位作者 廖芳 孔德英 马浩予 唐嘉浩 李关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38,共10页
为了解栽培丹参居群核糖体RNA基因外转录间隔区(ET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以征集到的国内40份栽培丹参居群为材料,采用PCR首次成功扩增了栽培丹参居群的ET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0... 为了解栽培丹参居群核糖体RNA基因外转录间隔区(ET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以征集到的国内40份栽培丹参居群为材料,采用PCR首次成功扩增了栽培丹参居群的ET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0个栽培丹参居群的ETS序列长度为421~433 bp,其中32个栽培丹参居群ETS序列长度为422 bp;GC含量为56.8%~62.8%,向GC方向偏斜;共有24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位点,变异率高达54.8%,有205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ETS序列的SNP指纹可以鉴定14个栽培丹参居群.贝叶斯分析表明:其最佳核苷酸替代模型为HKY+I.对ET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栽培丹参在物种水平上存在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性检验显示其在p>0.10的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中性进化模型.基于E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表明:40个栽培丹参居群聚类在2个系支上,其中最大似然法(ML)和邻近连接法(NJ)聚类结果一致,较最大简约法更适合丹参ETS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栽培居群 外转录间隔区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丹参居群内转录间隔区(ITS)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芳 任瑞花 +5 位作者 孙涛 孔德英 王仲敏 刘静远 印丽萍 李关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93-2099,共7页
【目的】为了解栽培丹参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关系和寻找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指纹用以准确快速鉴别丹参栽培居群。【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国内33个地区的42个栽培丹参居群的ITS序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 【目的】为了解栽培丹参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关系和寻找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指纹用以准确快速鉴别丹参栽培居群。【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国内33个地区的42个栽培丹参居群的ITS序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丹参rDNA的ITS1、5.8SrDNA和ITS2区的长度分别为203~229、164和226~229 bp;其ITS1区长度变化较大,而ITS2区核苷酸变异较大。其SNP变异位点存在于ITS1和ITS2区,变异位点数分别为19和37个,变异率分别为8.30%和16.16%。【结论】基于ITS的SNP指纹只能鉴别3个栽培丹参居群;ITS系统发育树显示,丹参栽培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栽培居群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遗传多样性 SNP指纹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