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气隙缺陷及受潮对±320kV直流电缆中间接头电场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奚锐 张亚 +5 位作者 程明亮 詹陶 曹亮 何高辉 桂银刚 唐超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为分析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多层复合介质绝缘界面气隙缺陷及受潮对其电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在建立±320kV直流电缆中间接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电缆中间接头在多层复合介质界面区域存在气隙、水膜缺陷时的电场分布,分析... 为分析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多层复合介质绝缘界面气隙缺陷及受潮对其电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在建立±320kV直流电缆中间接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电缆中间接头在多层复合介质界面区域存在气隙、水膜缺陷时的电场分布,分析了空载与负载两种运行条件下缺陷对中间接头电场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缺陷在交/直流电场作用下电缆接头电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气隙、水膜缺陷均会导致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在复合介质界面处的电场发生显著的畸变,气隙在空载、负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分别为9.6倍、1.7倍,水膜缺陷内场强在两种运行条件下均急剧缩减为原来的99.9%以上;电缆中间接头存在气隙缺陷空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要大于负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接头内外存在的温度梯度起到了一定的均匀电场作用;界面受潮在负载运行时的温度场促进了接头内空间电荷积累,从而引起水膜缺陷处的场强畸变倍数较空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更大;相比于交流电缆,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存在缺陷导致的场强畸变倍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中间接头 直流 界面缺陷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非交联电缆屏蔽料性能与分散剂含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亚 王晓阳 +6 位作者 龚敏 刘晓洁 詹陶 李论之 刘世力 张宏 高景晖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非交联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机械性能,同时生产能耗少、可回收利用,成为目前电缆绝缘料的研究热点,但与之匹配的非交联半导电屏蔽料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导电炭黑的分散性对屏蔽料的性能影响重大。文中选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 非交联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机械性能,同时生产能耗少、可回收利用,成为目前电缆绝缘料的研究热点,但与之匹配的非交联半导电屏蔽料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导电炭黑的分散性对屏蔽料的性能影响重大。文中选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体树脂,白油为分散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非交联电缆屏蔽料。研究了白油含量对屏蔽料中炭黑分散、结晶性能、体积电阻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白油会促进炭黑的分散,但白油含量过大会降低屏蔽料的结晶度,增加其体积电阻率并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白油含量为2 wt%时,屏蔽料体积电阻率最小,力学性能最佳。该研究为非交联半导电屏蔽料在乙烯基非交联电缆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电屏蔽料 白油 导电炭黑 非交联聚乙烯 分散剂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低频介损的XLPE电缆绝缘受潮检测判据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楠 李晋贤 +3 位作者 周海 余鹏 房占凯 卢旭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电缆超低频介损测试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所采用的IEEE Std 400.2-2013超低频介损判据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本土化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开展针对电缆超低频介损检测的研究迫在眉睫。文中通过加速水树老化实验验证了超低频介损检测对于检... 电缆超低频介损测试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所采用的IEEE Std 400.2-2013超低频介损判据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本土化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开展针对电缆超低频介损检测的研究迫在眉睫。文中通过加速水树老化实验验证了超低频介损检测对于检测水树劣化情况的有效性,并开展现场测量,对所测252组数据进行状态分级,发现介损变化率为负的电缆线路处于注意或异常状态,多处于异常状态;且介损的波动值可更加清晰直观地反映电缆运行状态。因此,在现有的电缆超低频介损三大判据之外,提出了新的特征量反向介损变化率和介损极差,吸纳韩国Skirt介损判据,最终形成更为完善的超低频介损检测判据体系,为我国配网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评价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 超低频介损 电缆水树 检测判据 反向介损变化率 介损极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