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矩形截面的两个平行永磁体磁力解析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田录林 杨里 田亚琦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了解决不同矩形截面的两个平行永磁体磁力数值计算复杂、缺乏易于计算的磁力解析模型问题,基于磁荷法和虚位移法得到两细长永磁体磁力公式,采用四重积分法建立了新的不同矩形截面永磁体磁力解析模型,分析了磁力与永磁体结构参数的关系... 为了解决不同矩形截面的两个平行永磁体磁力数值计算复杂、缺乏易于计算的磁力解析模型问题,基于磁荷法和虚位移法得到两细长永磁体磁力公式,采用四重积分法建立了新的不同矩形截面永磁体磁力解析模型,分析了磁力与永磁体结构参数的关系,ANSYS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解析模型计算值和ANSYS仿真值吻合,采用该解析模型进行磁力计算相对简单快速,当用第1级别细分网格时,ANSYS仿真与解析模型计算的平均误差为6.17%,误差满足工程要求。该解析模型为Halbach永磁导轨设计及其结构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 永磁体 磁力 解析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截面永磁环构成的Halbach永磁轴承结构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录林 吴少华 田亚琦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0-75,共6页
针对Halbach永磁轴承安装过程待装磁环所受轴向磁力相差较大、造成组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两个不同矩形截面永磁体磁力公式,建立了矩形截面永磁环构成的Halbach永磁轴承转子待装磁环所受的轴向磁力解析模型。基于该磁力解析模型,建立Halb... 针对Halbach永磁轴承安装过程待装磁环所受轴向磁力相差较大、造成组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两个不同矩形截面永磁体磁力公式,建立了矩形截面永磁环构成的Halbach永磁轴承转子待装磁环所受的轴向磁力解析模型。基于该磁力解析模型,建立Halbach转子待装磁环受力差别最小的目标函数,采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对该型永磁轴承结构进行优化,并对该解析模型和优化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计算值和ANSYS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不超过8.15%,说明该解析模型是准确的;最优结构对应的待装磁环受力差别最小的目标函数值与其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1.72%,说明运用布谷鸟算法优化该型永磁轴承结构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轴承 矩形截面 轴向磁力 结构优化 布谷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截面永磁体磁力解析模型
3
作者 田录林 张庆 +1 位作者 田亚琦 贾嵘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421,共8页
针对永磁体间的磁力用数值法计算复杂、计算工作量大,且不便于永磁体结构参数优化的不足,本文基于磁荷法和虚位移法得到两细长永磁体磁力公式,采用四重积分法建立了全新的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截面永磁体磁力解析模型,分析了磁力与永磁体结... 针对永磁体间的磁力用数值法计算复杂、计算工作量大,且不便于永磁体结构参数优化的不足,本文基于磁荷法和虚位移法得到两细长永磁体磁力公式,采用四重积分法建立了全新的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截面永磁体磁力解析模型,分析了磁力与永磁体结构参数关系,ANSYS仿真验证了该解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解析模型计算值和ANSYS仿真值吻合,采用该解析模型进行磁力计算相对简单且计算时间大大减小,计算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 直角三角形 永磁体 磁力解析模型 ANSY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反思与创新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明盛 周小红 +1 位作者 邱健 田祥林 《化学教学》 CAS 2010年第12期11-12,共2页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二化学教材设计的“加热铜丝插入”实验.铜丝的红一黑一红颜色变化鲜明,装置简单,操作简约。铜丝可以多次重复实验,但难于检验乙醇氧化产物而降低了实验的价值。事实上,学生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既不明显,...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二化学教材设计的“加热铜丝插入”实验.铜丝的红一黑一红颜色变化鲜明,装置简单,操作简约。铜丝可以多次重复实验,但难于检验乙醇氧化产物而降低了实验的价值。事实上,学生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既不明显,并有相当多学生将乙醇的气味与乙醛的气味混淆而难于分辨,如做银镜反应等,则因乙醛含量太少而现象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实验 创新设计 乙醇 催化 乙醛含量 颜色变化 教材设计 重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校园建设助力家校协同育人研究
5
作者 冉崇娟 《计算机科学》 2025年第9期410-414,共5页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智慧校园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载体.智慧校园建设对家校协同育人的助力,既紧密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推动家校协同数字化”的政策要求——通过技术赋能让协同模式从传统经验驱动转向数...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智慧校园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载体.智慧校园建设对家校协同育人的助力,既紧密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推动家校协同数字化”的政策要求——通过技术赋能让协同模式从传统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教育数字化生态的构建提供关键支撑;又能精准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同时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育人能力,最终促成学校与家庭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围绕智慧校园与家校协同育人展开,首先界定二者的核心概念,剖析智慧校园为家校协同提供技术赋能的具体路径;其次,阐述智慧校园破解传统协同局限、适配新时代育人需求的必要性;再次,分析当前家校协同在信息互通、参与协同、责任分担、评价反馈四大维度存在的具体困境;最后,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家校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校园 家校协同育人 教育数字化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