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W32离心泵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婷婷 张晓婷 +1 位作者 李强 颜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费时费力,且人工提取特征未必完善。通过搭建离心泵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获得采样本,输入到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提高1DCNN深度,为1DCNN模型设置了更多卷积层,最终实现D-1DCNN模型达...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费时费力,且人工提取特征未必完善。通过搭建离心泵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获得采样本,输入到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提高1DCNN深度,为1DCNN模型设置了更多卷积层,最终实现D-1DCNN模型达到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参数设置对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调节,确定最优的参数范围:学习率为0.01,卷积核选取为(1×3),批处理量为50,采取最大池化条件,以Adam优化器优化实验参数。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离心泵故障诊断实现了99.97%准确率,可以满足智能故障诊断的要求。该研究对提高ISW32离心泵的故障诊断能量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故障诊断 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准确率 实验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源对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建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究了裂缝的修复方向。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砂浆试件裂缝区的修复产物,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钙源对砂浆裂缝的自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钙源下,枯草芽孢杆菌的矿化机理是不同的,造成了溶液中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差异,并且钙源也会影响微生物自修复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当钙源为乳酸钙时,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最好,其次是醋酸钙和硝酸钙。在裂缝修复过程中,修复产物从裂缝表面往裂缝内部生成,因而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修复产物的生成量逐渐降低,并且砂浆试件裂缝处的白色物质主要是方解石碳酸钙。本研究证明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水泥基材料裂缝的自修复,有利于推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 钙源 裂缝 修复效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二硫键自修复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璐 张贤明 郝增恒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519,共6页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长期抗开裂性,开发了一种基于动态二硫键自修复聚氨酯改性沥青.以胱胺二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含二硫键的聚氨酯扩链剂(CY-OA),再通过分步共聚合成了二硫键交联聚氨酯弹性体(PU-SS),并与沥青混合得到自修复聚氨酯改性沥青(...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长期抗开裂性,开发了一种基于动态二硫键自修复聚氨酯改性沥青.以胱胺二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含二硫键的聚氨酯扩链剂(CY-OA),再通过分步共聚合成了二硫键交联聚氨酯弹性体(PU-SS),并与沥青混合得到自修复聚氨酯改性沥青(PSA),研究了PU-SS和PSA的物理化学性能、微观形态和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PU-SS的掺入提高了沥青的低温抗变形能力,其动态二硫键的自修复机制促进了沥青固有的自修复能力,实现了协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二硫键 改性沥青 自修复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承载蓄热超结构墙体力学性能与温控效能研究
4
作者 姚翔宇 马建斌 +1 位作者 王飞娅 杨肖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7-1057,共11页
相变蓄热墙体能够有效降低室外温度波动对内墙面温度的干扰,提升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并降低建筑能耗.由于冬夏季气象条件的差异,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熔点的选择成为影响墙体热工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蓄热墙体冬夏两... 相变蓄热墙体能够有效降低室外温度波动对内墙面温度的干扰,提升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并降低建筑能耗.由于冬夏季气象条件的差异,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熔点的选择成为影响墙体热工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蓄热墙体冬夏两季的高效利用,该研究构建了新型承载蓄热超结构墙体数值模型,对墙体力学性能进行检验,并模拟了冬季典型日和夏季典型日空气对流换热下墙体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新型承载蓄热超结构墙体的力学性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同时相较普通墙体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其中,熔点为20℃的墙体在冬季热工性能最好,峰值相变率达到0.30,且内壁面最大温度波动为5.8℃,在夏季工况中,熔点为30℃的墙体具有较高的相变利用率为0.48,熔点为24℃的墙体内壁面温度波动最小.最后,综合考虑相变利用率和衰减倍数,获得了夏热冬冷地区最佳相变墙体熔点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蓄热墙体 相变材料 力学性能 温控效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铲斗电液伺服改进PSO-PID参数整定位置控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婷 李徳镇 +1 位作者 梁仁旺 贺婷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184,共4页
挖掘机电液伺服系统的运行性能来达到调控挖掘机铲斗位置的功能,由于采用传统PID整定方法并不能获得优异控制效果,采用遗传算法与交叉算子、标准PSO算法进行PID整定,最后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设计了一种经过改进处理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来... 挖掘机电液伺服系统的运行性能来达到调控挖掘机铲斗位置的功能,由于采用传统PID整定方法并不能获得优异控制效果,采用遗传算法与交叉算子、标准PSO算法进行PID整定,最后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设计了一种经过改进处理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实现对阀挖掘机铲斗电液伺服系统进行PID整定的过程,能够准确控制挖掘机铲斗位置,由此获得更高轨迹跟踪精度。为增强粒子群算法搜索性能,综合运用遗传算法与交叉算子来实现对标准粒子群的优化,显著改善PID控制器性能,根据推导得到的铲斗系统模型进一步开展仿真分析。分别以三种优化算法计算优化结果,再将其输入自动化挖掘机程序中,完成各参数修改后,再对平地控制过程进行模拟测试。根据实验测试可知改进PSO算法具备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 改进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强度折减法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建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66,72,共7页
利用极限平衡法,对顺层岩质边坡进行双强度系数折减分析,提出了折减系数增幅比,根据增幅比确定抗剪强度折减原则,当坡体达到极限状态时确定其极限折减系数。分别以坡体的张拉裂缝深度和充水深度为单一变量,对比分析坡体稳定性发生变化... 利用极限平衡法,对顺层岩质边坡进行双强度系数折减分析,提出了折减系数增幅比,根据增幅比确定抗剪强度折减原则,当坡体达到极限状态时确定其极限折减系数。分别以坡体的张拉裂缝深度和充水深度为单一变量,对比分析坡体稳定性发生变化时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其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双强度折减分析中极限折减系数定义坡体权重安全系数。研究表明:双强度折减法能够考虑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坡体的影响程度,对顺层岩质坡体进行双参数折减分析,最终定义双参数折减中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值为坡体安全系数,该结果更符合实际工程,能够为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法 双强度折减法 权重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流量控制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仿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徳镇 张晓婷 梁仁旺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7-481,共5页
采用恒功率柱塞泵作为轮式液压挖掘机的回转驱动动力源,提出了一种负流量控制方案。通过AMESim仿真确定复位弹簧刚度对系统回转控制性能影响,仿真测试和实际测试结果相符,说明仿真分析都是正确的。结果表明:随着复位弹簧刚度的增大,压... 采用恒功率柱塞泵作为轮式液压挖掘机的回转驱动动力源,提出了一种负流量控制方案。通过AMESim仿真确定复位弹簧刚度对系统回转控制性能影响,仿真测试和实际测试结果相符,说明仿真分析都是正确的。结果表明:随着复位弹簧刚度的增大,压力峰值时间也更长;随着复位弹簧刚度的增大,压力响应速度出现了变慢。在不同的复位弹簧刚度下获得了基本一致的阀出口流量最大值,但会引起控制阀换向过程形成不同的流量响应速度。增加控制阀开度的过程中形成了更大的流阻压力,压力达到6.23 MPa后达到稳定状态。系统流量响应速度相对压力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流量增大时则没有出现明显的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回转系统 负流量控制 仿真分析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掺杂装配式结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玉苗 王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1-695,共5页
以石墨为掺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制备了石墨掺杂装配式结构水泥基复合材料,考察了石墨掺量和石墨掺入方式对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普通搅拌工艺试块还是超高速搅拌工艺试块,随着石墨掺量从0%... 以石墨为掺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制备了石墨掺杂装配式结构水泥基复合材料,考察了石墨掺量和石墨掺入方式对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普通搅拌工艺试块还是超高速搅拌工艺试块,随着石墨掺量从0%增加至12%,试块的7 d抗折强度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试块的28 d抗折强度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随着石墨掺量的增加,试块的7 d和28 d抗压强度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无论是普通搅拌工艺试块还是超高速搅拌工艺试块,随着石墨掺量从0%增加至12%,试块的28 d导热系数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石墨掺量为7%的石墨掺杂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水泥基 力学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