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细胞对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楠 王庆余 +1 位作者 刘昕 罗成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9,共5页
探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细胞促进照射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基因转移造血细胞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模型动态观察移植鼠外周血细胞数量、肝脾及骨髓形态学,CFU-S,CFU-GM及血清GM-CSF活性的变... 探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细胞促进照射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基因转移造血细胞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模型动态观察移植鼠外周血细胞数量、肝脾及骨髓形态学,CFU-S,CFU-GM及血清GM-CSF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FU-S及脾脏CFU-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骨髓CFU-GM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小鼠肝脾造血组织明显增多,而各组间骨髓象改变不大,并且血清GM-CSF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给γ射线照射小鼠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造血细胞能显著加快造血恢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转移 骨髓移植 造血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基因转移与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楠 王庆余 +2 位作者 刘昕 罗成基 章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84-388,共5页
为了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在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的基因转移与表达,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LXSN/GM和空载体pLXSN转染PA317细胞,经G418筛选,用抗性克隆培养上清液成功地感染了BMSC。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BMSC基因组中... 为了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在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的基因转移与表达,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LXSN/GM和空载体pLXSN转染PA317细胞,经G418筛选,用抗性克隆培养上清液成功地感染了BMSC。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BMSC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NeoR和GM-CSF cDNA,原位杂交显示有较强的GM-CSFmRNA的表达,经增殖法和集落形成法表明转染的BMSC分泌较多的GM-CSF。据此表明,转染的BMSC较未转染BMSC具有更强的支持造血功能,提示BMSC可作为造血功能障碍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为GM-CSF基因治疗血液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骨髓基质细胞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转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转移入NIH3T3细胞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楠 王庆余 +2 位作者 刘昕 章波 纪贤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了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与鉴定方法,将含新霉素抗性(Neo R)基因的GM-CSF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后,以NIH3T3细胞为靶细胞,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和原位PCR方法检测Neo R基因的转移效率。结果表明,原位PCR方法检... 为了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与鉴定方法,将含新霉素抗性(Neo R)基因的GM-CSF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后,以NIH3T3细胞为靶细胞,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和原位PCR方法检测Neo R基因的转移效率。结果表明,原位PCR方法检测的基因转移效率(84.1%)明显高于前者(64%),它具有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细胞内定位且标本用量少,省时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与标准PCR鉴定结果相符,同时,应用Southern blot,原位杂交和生物学方法检测转染细胞分别显示有GM-CSF cDNA整合、GM-CSF mRNA表达和GM-CSF生物学活性。上述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地整合在转染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转移 NIH3T3细胞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