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煌 黄磊 +1 位作者 张艳华 涂铭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4-77,82,共5页
液相化学法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首先简述了几种主要的液相化学法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逐一详细地综述了应用各种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液相化学法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中... 液相化学法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首先简述了几种主要的液相化学法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逐一详细地综述了应用各种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液相化学法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在应用上的局限性,针对今后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化学法 二氧化钛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水浴法制备CuS纳米花状球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元 李庆 +3 位作者 吴会杰 张进 林华 张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利用化学水浴法,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辅助,在100℃反应4h合成了CuS纳米花状球。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对产... 利用化学水浴法,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辅助,在100℃反应4h合成了CuS纳米花状球。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产率高,形貌规整且粒径分布均匀,纳米花状球的平均直径为350nm。产物在370nm波长光的激发下,于可见光区域486nm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明显的蓝移。通过对CuS纳米花状球形成机理和实验条件进行系统探讨,提出了3步反应机理,同时发现表面活性剂SDBS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 纳米花状球 半导体纳米材料 蓝移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磊 张艳华 涂铭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3-8019,共7页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能有效提高各项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薄片和金属氧化...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能有效提高各项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薄片和金属氧化物之间不同的复合结构和强烈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石墨烯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水溶液法制备Cu_2O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宇 李庆 +4 位作者 曹金利 覃礼钊 张进 李元 戴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7,共3页
以乙酸铜为铜源,β-环糊精为表面活性剂,NaOH为添加剂,KBH4为还原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直径约为50 nm的Cu2O,对产物的组成、能隙、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粒径分布较均匀,且产率高;此外,该纳米Cu2O由于比表... 以乙酸铜为铜源,β-环糊精为表面活性剂,NaOH为添加剂,KBH4为还原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直径约为50 nm的Cu2O,对产物的组成、能隙、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粒径分布较均匀,且产率高;此外,该纳米Cu2O由于比表面积大,对甲基橙在30 min内的催化效率高达94.9%,甲基橙几乎全部被降解,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纳米材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V)-MCM-48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57-160,共4页
制备了不同硅铁(钒)比的中孔分子筛Fe(V)-MCM-48,通过XRD、红外(IR)、氮气吸附-脱附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样品对苯羟基化制备苯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量以及制备过程中原料的加入顺序都... 制备了不同硅铁(钒)比的中孔分子筛Fe(V)-MCM-48,通过XRD、红外(IR)、氮气吸附-脱附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样品对苯羟基化制备苯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量以及制备过程中原料的加入顺序都对样品结构有很大影响。在适量金属掺杂量下,通过先加金属盐后加硅源的方法得到具有完好MCM-48型中孔特征结构的Fe(V)-MCM-48。以Fe-MCM-48或V-MCM-48为催化剂,双氧水作氧化剂,详细考察了金属掺杂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苯羟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下反应时间6h时,苯/双氧水摩尔比为1:5,催化剂用量0.1g时,Fe-MCM-48(n(Si)/n(Fe)=40)和V-MCM-48(n(Si)/n(V)=20)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的转化率分别为9.5%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CM-48 V-MCM-48 合成 表征 羟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兰兰 肖巍 +2 位作者 刘煌 张艳华 涂铭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2-66,71,共6页
多孔硅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拥有极大的内表面积、广泛的孔径尺寸、可控的表面改性以及与传统硅集成技术兼容等特点,成为传感器件中理想的敏感材料。简述了多孔硅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多孔硅湿度传感器、多孔硅气敏... 多孔硅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拥有极大的内表面积、广泛的孔径尺寸、可控的表面改性以及与传统硅集成技术兼容等特点,成为传感器件中理想的敏感材料。简述了多孔硅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多孔硅湿度传感器、多孔硅气敏传感器、多孔硅有机蒸气传感器、多孔硅生物传感器。最后指出了阻碍多孔硅基传感器商业化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多孔硅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传感器 内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