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香橙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活性分析
1
作者 刘俨娇 张亚军 +4 位作者 陈洁 肖国生 朱钦敏 杜慧慧 杨东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96-406,共11页
目的:探究玫瑰香橙精油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研究了氯化钠浓度、蒸馏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时间对玫瑰香橙精油提取的影响,得率作为优化指标,结合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目的:探究玫瑰香橙精油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研究了氯化钠浓度、蒸馏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时间对玫瑰香橙精油提取的影响,得率作为优化指标,结合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进行玫瑰香橙精油体外抗癌活性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玫瑰香橙精油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潜在机理。结果:玫瑰香橙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氯化钠浓度5.6%、蒸馏时间117 min、液料比12:1 mL/g、超声时间33 min,得率为3.53%。玫瑰香橙精油对HCT116细胞生长的抑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IC_(50)值为933.5μg/mL。玫瑰香橙精油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的表达,同时抑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极光激酶A(Aurora A)、极光激酶A/B/C(Aurora A/B/C)和组蛋白H3(Histone H3)的磷酸化水平,导致HCT116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进而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因此,本研究为玫瑰香橙精油的提取和抗肿瘤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并为该产品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香橙精油 提取工艺 结直肠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家蚕微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抗原鉴定
2
作者 马成 杨东林 +3 位作者 陈洁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通过检测筛查带病蚕蛾或蚕卵以减少家蚕微孢子虫垂直传播对蚕种生产和家蚕养殖造成的危害,是防控微粒子病的主要方法。孢壁蛋白是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且具有...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通过检测筛查带病蚕蛾或蚕卵以减少家蚕微孢子虫垂直传播对蚕种生产和家蚕养殖造成的危害,是防控微粒子病的主要方法。孢壁蛋白是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且具有种属特异性,是病原检测的主要靶标。本研究选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液制备的5株单克隆抗体,采用孢子体外发芽、孢壁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明确了5株单抗的抗原蛋白均为高丰度的孢壁蛋白NbSWP1。研究结果为利用NbSWP1作为免疫学检测靶标进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1 单克隆抗体 抗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泽拉木醛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自噬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军 黄玖红 +4 位作者 何刘军 胡春生 杨东林 陈中祝 唐典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研究去甲泽拉木醛(demethylzeylasteral,ZST93)在体外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细胞生长曲线和倒置显微镜检测ZST93对K... 目的研究去甲泽拉木醛(demethylzeylasteral,ZST93)在体外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细胞生长曲线和倒置显微镜检测ZST93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转染和Western blot分析细胞自噬;PI染色、Annexin V-FITC/PI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ZST93对K562细胞株的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IC_(50)值为2.59μmol·L^(-1),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1)期。自噬检测中发现ZST93可诱导GFP-LC3积累、LC3-Ⅰ转化为LC3-Ⅱ以及p62表达水平降低。ZST93通过调控自噬激活caspase-8,诱导外部凋亡信号通路,促使caspase-9、caspase-3和PARP剪切而被激活,针对caspase-3的抑制剂Z-DEVD-FMK能够降低ZST9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结论ZST93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自噬激活,可能与自噬激活/caspase-8/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泽拉木醛 K562 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样6A抑制Hippo/YAP信号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 被引量:4
4
作者 唐艳 谢学琴 +2 位作者 黄玖红 杨东林 胡春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6-1344,共9页
肌动蛋白样6A(actin-like 6A,ACTL6A),又被称为BAF53A,是组成染色质重构复合体SWI/SNF亚基之一,在细胞干性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期研究发现,ACTL6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ACTL6A在顺铂耐药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文探讨了ACTL6A... 肌动蛋白样6A(actin-like 6A,ACTL6A),又被称为BAF53A,是组成染色质重构复合体SWI/SNF亚基之一,在细胞干性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期研究发现,ACTL6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ACTL6A在顺铂耐药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文探讨了ACTL6A在肺腺癌细胞干性维持及顺铂耐药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首先,通过TCGA、GEO和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ACTL6A在肺腺癌组织及顺铂耐药细胞中高表达(P<0.05),且其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正相关。细胞生物学结果显示,敲低ACTL6A表达显著增强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1),降低肿瘤干细胞成球数量(P<0.01),抑制细胞迁移(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01)。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敲低ACTL6A可使上皮标志物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表达增加,间质标志物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Twist表达水平降低,逆转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同时,敲低ACTL6A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3A1、ALDH4A1、SOX2、OCT4和Nanog表达水平降低。进一步对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敲低ACTL6A表达后,Hippo信号通路中的beta-TRCP、YAP表达降低,但YAP磷酸化(s127和s397)表达增加,导致YAP进入细胞核减少,不能诱导相关基因表达。综上所述,ACTL6A抑制Hippo信号通路激活,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促进A549细胞发生顺铂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样6A 肺腺癌 顺铂耐药 肿瘤干细胞 Hippo/YA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逆转肺腺癌厄洛替尼耐药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春生 唐艳 +2 位作者 秦红霞 杨东林 黄玖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逆转人肺腺癌HCC827/ER细胞厄洛替尼耐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地西他滨、厄洛替尼或联合用药处理HCC827/ER细胞株,MTT法、BrdU、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逆转人肺腺癌HCC827/ER细胞厄洛替尼耐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地西他滨、厄洛替尼或联合用药处理HCC827/ER细胞株,MTT法、BrdU、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DNA甲基化检测laminA/C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地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抑制HCC827/ER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laminA/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促进laminA/C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2、CyclinB1、CyclinD1、CDK4、CDK6表达,促进p21蛋白上调,阻滞细胞周期。结论地西他滨通过促进laminA/C表达、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耐药细胞死亡,逆转肺腺癌HCC827/ER细胞对厄洛替尼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厄洛替尼 细胞周期 DNA甲基化 耐药 核纤层蛋白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bSWP14的鉴定
6
作者 马成 杨东林 +3 位作者 陈洁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环境中以孢子形式存在。其成熟孢子的孢壁主要由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在维持孢子抗性、粘附宿主及促进发芽侵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孢壁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本研究鉴定出一个新...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环境中以孢子形式存在。其成熟孢子的孢壁主要由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在维持孢子抗性、粘附宿主及促进发芽侵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孢壁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本研究鉴定出一个新的孢壁蛋白NbSWP14。该蛋白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269 bp,编码4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0 kDa,等电点为9.10,含有信号肽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RT-PCR分析结果表明,NbSWP 14基因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2~10天均持续转录。通过构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Rosetta[pColdⅠ-NbSWP 14]重组菌,经原核表达和Ni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并成功制备了NbSWP14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总蛋白中存在NbSWP14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家蚕微孢子虫成熟孢子的孢壁上。本研究扩充了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的组成信息,为后续开展NbSWP14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序列特征 免疫荧光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