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N共掺杂Ti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4
1
作者 代武春 伏春平 +1 位作者 孙凌涛 程正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350,共6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n、N掺杂TiO_2和Mn-N共掺杂Ti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Mn-N共掺TiO_2对体系介电函数与吸收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掺杂TiO_2的能带结构的禁带内出现的杂质能级是由Mn的3d轨道贡献;N掺杂TiO_2在费米能级处的...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n、N掺杂TiO_2和Mn-N共掺杂Ti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Mn-N共掺TiO_2对体系介电函数与吸收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掺杂TiO_2的能带结构的禁带内出现的杂质能级是由Mn的3d轨道贡献;N掺杂TiO_2在费米能级处的杂质能级则由O 2p,Ti 3d和N 2p轨道杂化形成;Mn-N共掺的TiO_2能带在费米能级处的杂质能级则由O 2p,Ti和Mn的3d以及N 2p轨道杂化形成;对于介电函数,在低能区间(<2.5 e V),理想TiO_2无介电峰,Mn-N共掺体系则出现了两个介电峰,原因在于Mn 3d态和N 2p态使介电峰值向低能区移动;同时,与理想TiO_2的吸收谱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在可见光区出现了一个吸收峰,且在可见光区的响应的范围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TIO2 能带结构 介电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对Co_mAg_n(m+n=13)团簇的几何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程正富 伏春平 白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997,共5页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_mAg_n(m+n=13)团簇进行了研究,在几何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Co_mAg_n(m+n=13)团簇的束缚能、能隙和磁性.结果表明:Co_mAg_n(m+n=13)团簇束缚能的二阶能量差分在m=6,8,10,12时出现峰值,说明...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_mAg_n(m+n=13)团簇进行了研究,在几何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Co_mAg_n(m+n=13)团簇的束缚能、能隙和磁性.结果表明:Co_mAg_n(m+n=13)团簇束缚能的二阶能量差分在m=6,8,10,12时出现峰值,说明Co6Ag7,Co8Ag5,Co10Ag3,Co12Ag1团簇相对稳定;能隙的研究说明Co6Ag7团簇较其他团簇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在Co_mAg_n(m+n=13)团簇中增加Co原子数目有助于磁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Agn团簇 第一性原理 束缚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对Al_nSi_n(n=1-7)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召红 伏春平 +1 位作者 孙凌涛 程正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47,共5页
利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Al_nSi_n团簇的几何结构,计算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_e(au)、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费米能、二阶能量差分△_2E(au)以及团簇的总能量.研究表明,Al_nSi_n团簇在n<2时呈平... 利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Al_nSi_n团簇的几何结构,计算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_e(au)、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费米能、二阶能量差分△_2E(au)以及团簇的总能量.研究表明,Al_nSi_n团簇在n<2时呈平面几何结构,从6个原子开始转为空间的立体几何结构,并且随着原子数的增多,两种原子出现相互咬合的趋势;同时Al_4Si_4团簇的束缚能、费米能、能隙都出现了峰值,说明其稳定性较差;分析Al_nSi_n(n=1-7)团簇的二阶能量差分发现:在m+n=3、6时,团簇都出现较稳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 几何构型 费米能 Aln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掺杂Al_2O_3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伏春平 孙凌涛 程正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对纯Al2O3和Si掺杂的Si0.167Al0.833O1.5,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发现:随着Si在Al2O3晶体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系能隙变小,在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中能隙已降到2.5 e V,...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对纯Al2O3和Si掺杂的Si0.167Al0.833O1.5,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发现:随着Si在Al2O3晶体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系能隙变小,在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中能隙已降到2.5 e V,表明该体系为半导体材料;而在掺杂的体系中有数条分散的能带穿过了费米能级,即可以预测该掺杂体系有特别的光电性质;同时对比纯Al2O3和Si掺杂的Si0.167Al0.833O1.5,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的总态密度,发现掺杂体系的价带和导带向低能区域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AL2O3 能带结构 Si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nN(n=2~12)团簇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顺江 石东平 +1 位作者 程正富 代武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Y_nN(n=2~12)团簇的电子结构,系统计算了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_c(eV)、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二阶能量差分△_2E(au)、离解能△E(au)、团簇的总磁矩M...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Y_nN(n=2~12)团簇的电子结构,系统计算了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_c(eV)、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二阶能量差分△_2E(au)、离解能△E(au)、团簇的总磁矩M_1(μB),最近邻N原子的Y原子所带的局域电荷QY(C)和磁矩M_Y(μB)、掺杂原子N所带的局域电荷QN(C)和磁矩M_N(μB).研究表明,Y_6N、Y_8N、Y_(10)N的基态具有较高稳定性;对于Y_nN(n=2~12)的所有团簇,电荷总是由Y原子转移到N原子,Y_nN(n=2~12)团簇中Y-N表现为离子键的性质;当n1=3,4,5,9,10,11,12时,团簇的磁矩为零,团簇的磁性消失,当n=2,6,7,8时,团簇具有磁性,其中n=6时,团簇的磁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nN团簇 密度泛函 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稳定性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锰铌酸锂晶体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雷晓蔚 林竹 赵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5-1010,共6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n:LiNbO_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Mn掺杂产生了杂质能级,主要由Mn的d态轨道贡献.杂质能级与导带之间的带隙小于理想LiNbO_3晶体导带与价带之间宽度,降低了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同时,掺杂也降低了各原子...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n:LiNbO_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Mn掺杂产生了杂质能级,主要由Mn的d态轨道贡献.杂质能级与导带之间的带隙小于理想LiNbO_3晶体导带与价带之间宽度,降低了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同时,掺杂也降低了各原子的电子轨道能量.晶体中最高占据轨道不再是O的2p轨道,而是Mn的d轨道.掺杂离子在晶体中同时充当电子的施主与受主.静态介电常数在掺杂后有明显的增大.Mn的掺杂使晶体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学性质产生变化,并使晶体的吸收谱在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铌酸锂 掺杂 电子结构 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Zr,Nb掺杂Sn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伏春平 孙凌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7-870,共4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Y,Zr,Nb在Sn位掺杂SnO_2的键长变化、稳定性、能带结构以及态密度.结果表明:Y,Zr,Nb在Sn位掺杂SnO_2使附近的键长发生改变,改变量最大是Y掺杂SnO_2体系;掺杂体系的杂质替换能都为负值,表明体系为稳定结构;...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Y,Zr,Nb在Sn位掺杂SnO_2的键长变化、稳定性、能带结构以及态密度.结果表明:Y,Zr,Nb在Sn位掺杂SnO_2使附近的键长发生改变,改变量最大是Y掺杂SnO_2体系;掺杂体系的杂质替换能都为负值,表明体系为稳定结构;掺杂使SnO_2能级增多,能较好的调节带隙值;而Y掺杂SnO_2体系价带顶端有一条能级越过了费米线表明该体系呈现出半导体的特征;同时,Y,Zr,Nb掺杂SnO_2使导带底端的能级出现分离;在低能区的态密度仍主要由Sn、O的s轨道贡献;在高能区态密度的掺杂体系出现sp杂化的现象; Zr掺杂SnO_2的态密度能量向低能区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第一性原理 能带结构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铁铌酸锂晶体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雷晓蔚 林竹 赵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4-948,共5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铁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所有计算采用广义梯度近似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得到如下结论:掺杂产生的杂质能级,主要由铁的d轨道贡献.掺杂降低了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同时也降低了各原子的电子轨...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铁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所有计算采用广义梯度近似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得到如下结论:掺杂产生的杂质能级,主要由铁的d轨道贡献.掺杂降低了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同时也降低了各原子的电子轨道能量.掺杂离子在晶体中既是电子的施主又是受主.铁的掺杂使铌酸锂晶体的能量损失函数有较大的增加,对光存储的效率有一定影响.铁的掺杂使晶体的光学性质在可见光低能范围发生变化,吸收谱在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峰,有利于晶体全息存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铌酸锂 铁掺杂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75)Co_(0.25)非晶合金玻璃化转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伏春平 夏继宏 程正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2,55,共4页
利用开源的LAMMPS软件研究了Al_(0.75)Co_(0.25)合金的微观结构。对平均原子体积、双体分布函数和键角分布函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快速降低至900 K,该合金体系开始向玻璃态转变;在900~300 K这个降温过程中,径向分布函数g(r)第... 利用开源的LAMMPS软件研究了Al_(0.75)Co_(0.25)合金的微观结构。对平均原子体积、双体分布函数和键角分布函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快速降低至900 K,该合金体系开始向玻璃态转变;在900~300 K这个降温过程中,径向分布函数g(r)第一峰的峰高随温度的降低反而增高,宽度变窄,第二峰出现明显的劈裂,体系呈非晶结构;温度降至300 K,键角分布函数g(θ)的第二峰峰高特别明显,表明液态Al_(0.75)Co_(0.25)合金的原子变得更加有序,同时1551键对含量增至27.5%,说明此时Al_(0.75)Co_(0.25)合金体系能很好转变为玻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0.75Co0.25 非晶合金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对Al_mSi_n(m=1,2;n=1~6)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伏春平 夏继宏 肖绪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对Al_mSi_n(m=1,2;n=1~6)团簇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在BLYP的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同时计算和讨论了A1_msi_n团簇的束缚能、总能的二阶能量差分和分裂能以及费米能随原子数... 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对Al_mSi_n(m=1,2;n=1~6)团簇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在BLYP的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同时计算和讨论了A1_msi_n团簇的束缚能、总能的二阶能量差分和分裂能以及费米能随原子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l_mSi_n团簇在m+n<4时的几何结构是平面结构,从4个原子开始转为空间的立体结构;除AlSi_3和Al_2Si_2团簇外,Al_mSi_n(m=1,2;n=1~6)团簇的束缚能随原子数增加而减小;分析A1_mSi_n(m=1,2;n=1~6)团簇的二阶能量差分和分裂能发现:在m+n=3,5时,团簇都出现较稳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Al_mSi_n团簇 分裂能 费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X=Y,Zr)共掺杂Sn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伏春平 黄浩 +2 位作者 孙凌涛 夏继宏 程正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0,136,共5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单掺杂SnO_2和C-X(X=Y,Zr)共掺杂Sn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电荷分布。结果表明:C掺杂、C-Y、C-Zr共掺杂SnO_2的带隙值分别为1. 109 e V、1. 86 e V、1. 214 e V,较超胞结构的带隙值降低,有利于电子的跃迁...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单掺杂SnO_2和C-X(X=Y,Zr)共掺杂Sn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电荷分布。结果表明:C掺杂、C-Y、C-Zr共掺杂SnO_2的带隙值分别为1. 109 e V、1. 86 e V、1. 214 e V,较超胞结构的带隙值降低,有利于电子的跃迁; C-Y共掺杂SnO_2的导带底部有3条杂质能级分离出来,C-Zr共掺杂SnO_2的能带价带顶部能级中有3条能级分离出来,其中1条能级贯穿费米能级; C-Y,C-Zr共掺杂SnO_2的态密度中在低能区会产生1个态密度峰值,部分态密度的峰值由Y、Zr的d轨道贡献; C-Y、C-Zr共掺杂SnO_2会打破SnO_2电子平衡状态,致使电荷的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能带结构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Ge、Te、Zn掺杂LiFePO_4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伏春平 孙凌涛 程正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31,共5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g、Ge、Te、Zn掺杂的LiFePO_4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以及分态密度.研究结果显示:Mg、Ge、Te、Zn掺杂的LiFePO_4的带隙低于本征体系,有利于电子的跃迁.本征LiFePO_4的能带与掺Mg、Ge、Te、Zn体系带隙之差分别为0...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g、Ge、Te、Zn掺杂的LiFePO_4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以及分态密度.研究结果显示:Mg、Ge、Te、Zn掺杂的LiFePO_4的带隙低于本征体系,有利于电子的跃迁.本征LiFePO_4的能带与掺Mg、Ge、Te、Zn体系带隙之差分别为0.04 e V,0.263 e V,0.691 e V,1.251 e V,说明掺杂Mg、Ge、Te、Zn能够有效的对其能带实现精确调控.在费米能级处,Mg、Ge、Te、Zn掺杂LiFePO_4的态密度主要由Fe的d轨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掺杂 能带 LIF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LaxS(n-x)(x=4,8)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虹君 高一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Zn S,Zn La4Sn-4,Zn La8Sn-8三个体系的能带结构、分态密度、总态密度以及复介电函数.研究结果显示:Zn S体系的价带顶和导带底都在G点处,为直接带隙材料;Zn La4Sn-4,Zn La8Sn-8两体系的导带向价带移动,费米能...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Zn S,Zn La4Sn-4,Zn La8Sn-8三个体系的能带结构、分态密度、总态密度以及复介电函数.研究结果显示:Zn S体系的价带顶和导带底都在G点处,为直接带隙材料;Zn La4Sn-4,Zn La8Sn-8两体系的导带向价带移动,费米能级处有多条能级穿过,费米能级处附近的态密度则由S 3p,Zn3p和La 5d以及5p轨道组成;对比分析Zn S,Zn La4Sn-4,Zn La8Sn-8三个体系的复介电函数的虚部发现Zn La4Sn-4、Zn La8Sn-8体系在0-10e V区域内的介电峰都少于本征结构,而在10到20 e V的高能量区间内,Zn La4Sn-4、Zn La8Sn-8体系介电峰的相应幅度较Zn S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ZNS 能带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与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伏春平 孙凌涛 程正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1-755,共5页
为了研究Co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数值基组的方法计算了Co吸附式掺杂、Co替代式掺杂单层MoS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析了其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发现:Co替换式掺杂体系的形成能较低,实验上容易实现;C... 为了研究Co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数值基组的方法计算了Co吸附式掺杂、Co替代式掺杂单层MoS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析了其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发现:Co替换式掺杂体系的形成能较低,实验上容易实现;Co在Mo位吸附的稳定性强于在S位吸附;Mo位吸附体系的总磁矩为0.999μB,其磁矩的主要来源于Co原子的吸附所贡献的0.984μB,Co原子的掺杂体系总磁矩为1.029μB,其磁矩的主要由Co原子替代掉一个Mo原子所贡献的磁矩为0.9444μB,相比于吸附体系,Co原子对磁矩的贡献率有所降低;无论是Co吸附在单层MoS_2表面还是Co直接替代掉Mo原子的掺杂体系,Co原子3d轨道的引入是引起单层MoS_2体系磁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MOS2 能带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 Be、 Mg掺杂单层MoS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伏春平 黄浩 孙凌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2-526,共5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Na、Be、Mg掺杂单层MoS2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电荷分布.得到Be掺杂单层MoS2体系在实验上较容易实现,在三者掺杂体系中稳定性最强.与此同时,掺杂体系的带隙值都降低,有利于电子的跃迁,增强了导电性能...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Na、Be、Mg掺杂单层MoS2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电荷分布.得到Be掺杂单层MoS2体系在实验上较容易实现,在三者掺杂体系中稳定性最强.与此同时,掺杂体系的带隙值都降低,有利于电子的跃迁,增强了导电性能;掺杂原子打破了原体系的平衡关系,导致周边S原子p轨道上的多余的电子会与近邻Mo原子d轨道上的电子产生相互作用;平衡的打破,也导致了杂质原子周围存在着电荷聚集和损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能带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缺陷结构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虹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4-778,共5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O空位缺陷、Ti空位缺陷TiO_2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吸收谱.通过研究发现:与TiO_2超胞结构的能带相比,O空位缺陷体系的价带与导带能量均向低能区域移动,费米能级与导带底交错,呈现出n型半导体,Ti空位缺陷的TiO_...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O空位缺陷、Ti空位缺陷TiO_2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吸收谱.通过研究发现:与TiO_2超胞结构的能带相比,O空位缺陷体系的价带与导带能量均向低能区域移动,费米能级与导带底交错,呈现出n型半导体,Ti空位缺陷的TiO_2的费米能级与价带顶部的能级交错,为p型半导体材料.对于O空位缺陷TiO_2总态密度与分波态密度在低能区的态密度则主要由O的3s、3p轨道贡献的能量,而在费米能附近的态密度则主要由Ti的4d轨道贡献能量;Ti空位缺陷的态密度总态密度仍然由O的3s、3p和Ti的4d轨道贡献的能量;同时分析吸收光谱发现峰值下移较多的是钛缺陷体系,其原因在于Ti缺陷结构中未成键电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TIO2 能带结构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族金属掺杂单层MoS_2电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伏春平 孙凌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8-663,共6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采用数值基组研究了IB族金属Cu,Ag,Au掺杂单层MoS_2的键长畸变、稳定性、能带结构和态密度。探讨了Cu,Ag,Au掺杂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Ag,Au在Mo位掺杂都会导致杂质原子附近...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采用数值基组研究了IB族金属Cu,Ag,Au掺杂单层MoS_2的键长畸变、稳定性、能带结构和态密度。探讨了Cu,Ag,Au掺杂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Ag,Au在Mo位掺杂都会导致杂质原子附近的键长发生畸变,但畸变程度略有差异,Cu掺杂体系的稳定性强于Ag,Au在Mo位掺杂的体系;Cu,Ag,Au掺杂致使单层MoS_2的禁带中出现新能级;Cu,Ag,Au在S位吸附的稳定性强于Mo位吸附,对于MoS_2在S位吸附Cu,Ag,Au对其禁带的宽度影响较小;但稳定性最强的都是Au元素的吸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电子结构 能带结构 IB族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_2Ge_(17)(M=Ni、Mn)及其阴离子的稳定性和磁性研究
18
作者 程正富 龙晓霞 李才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7-47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对Ni_2Ge_(17),Mn_2Ge_(17),[Ni_2Ge_(17)]^(4-)和[Mn_2Ge_(17)]^(2-)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对Ni_2Ge_(17),Mn_2Ge_(17),[Ni_2Ge_(17)]^(4-)和[Mn_2Ge_(17)]^(2-)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稳定性分析,得出D_(4d)结构的[Ni_2Ge_(17)]^(4-)最为稳定.由磁性的分析得到,Ni_2Ge_(17)和[Ni_2Ge_(17)]^(4-)的D_(2d)、D_(4d)、D_(4h)结构的磁矩均为零,体现为非磁性.对于Mn_2Ge_(17)和[Mn_2Ge_(17)]^(2-)的D_(4d)结构出现了自旋分裂能级,分别带有9_(μB)和8_(μB)的磁矩.其中,Mn原子与Ge原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对于D_(4h)结构的Mn_2Ge_(17),带有7_(μB)的磁矩,Mn原子和Ge原子之间既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又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而Mn_2Ge_(17)和[Mn_2Ge_(17)]^(2-)的D_(2d)结构以及[Mn_2Ge_(17)]^(2-)的D_(4h)结构的磁矩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Ge17 Mn2Ge17 几何结构 电子结构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压强下Al_(75)Ti_(25)液态合金结构转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9
作者 伏春平 程正富 夏继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1-143,148,共4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液态Al75Ti25合金在不同压强(0GPa、5GPa)下的非晶化能力。通过径向分布函数g(r)、键对、HA和多面体指数分析了Al75Ti25合金体系在不同压强(0GPa、5GPa)下的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Al75Ti25合金体系... 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液态Al75Ti25合金在不同压强(0GPa、5GPa)下的非晶化能力。通过径向分布函数g(r)、键对、HA和多面体指数分析了Al75Ti25合金体系在不同压强(0GPa、5GPa)下的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Al75Ti25合金体系压强分别为5GPa、0GPa时,通过快速冷却液态Al75Ti25合金都能形成非晶态合金;而压强在5GPa时,该合金的非晶化转变温度升高,同时温度降到300K时,表征二十面体的HA指数含量达到8.1%,1551键对的含量为28.5%,因此高压强有助于提高Al75Ti25合金体系的玻璃化转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压强 分子动力学 Al75Ti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_mSi_n(m=1~2,n=1~8)团簇结构和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
作者 孙凌涛 石东平 +2 位作者 代武春 肖绪洋 夏继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框架下,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Eu_2Si_n(n=1~7)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系统计算了平均结合能E_b、二阶能量差分△_2E、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并与已有的EuSi_n(n=2~8)团簇相关数据...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框架下,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Eu_2Si_n(n=1~7)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系统计算了平均结合能E_b、二阶能量差分△_2E、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并与已有的EuSi_n(n=2~8)团簇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单Eu原子比双Eu原子掺杂的Si团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EuSi_3、EuSi_6、Eu_2Si_4团簇较相应邻近团簇结构稳定;Eu_mSi_n(m=1~2,n=l~8)团簇的能隙随着团簇总原子数的增加呈现振荡变化,态密度分析得到能隙振荡变化的原因是S原子的s轨道与Eu原子的p轨道发生了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 稳定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