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3+)掺杂SrMoO_4∶Eu^(3+)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蒲勇 曹仕秀 +1 位作者 彭玲玲 韩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铕、钐共掺杂的钼酸锶(Sr_(1-x-y)MoO_4∶xEu^(3+),ySm^(3+))系列发光材料,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具有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样品的颗粒比较均一,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铕、钐共掺杂的钼酸锶(Sr_(1-x-y)MoO_4∶xEu^(3+),ySm^(3+))系列发光材料,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具有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样品的颗粒比较均一,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1~2μm;三价稀土铕离子(Eu^(3+))和钐离子(Sm^(3+))共同掺杂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350~500nm的系列激发峰构成,同时存在Eu^(3+)和Sm^(3+)的特征激发峰,激发主峰位于395nm和465nm,表明样品能被近紫外光和蓝光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5nm,Sm^(3+)的掺杂能对Eu^(3+)起敏化作用,增强Eu^(3+)的红光发射强度;Eu^(3+)、Sm^(3+)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04,y=0.03,制得的Sr_(1-x-y)MoO_4∶xEu^(3+),ySm^(3+)发光材料的最强相对发射强度达5000(光栅狭窄缝均为5.0测试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白光LED SrMoO4∶Eu3+ Sm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及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型研究近况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伟 张崇才 涂铭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28,共6页
概述了钛及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型(MIM)的粉体制备、混炼、注射成形、脱脂、烧结及后处理等工艺环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粉体制备的主要方法,用氢化脱氢法制备的几种粉体产品的成分特点,常用粘结剂的组分,几种在生物医药领... 概述了钛及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型(MIM)的粉体制备、混炼、注射成形、脱脂、烧结及后处理等工艺环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粉体制备的主要方法,用氢化脱氢法制备的几种粉体产品的成分特点,常用粘结剂的组分,几种在生物医药领域和工业领域中应用较多的钛及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型粉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及钛合金 粉末注射成型 生物医药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山山 王锦标 苏永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7-154,共8页
纳米多层膜是在单层膜与复合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薄膜,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作为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近十几年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多层膜体系、制备技术、多层... 纳米多层膜是在单层膜与复合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薄膜,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作为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近十几年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多层膜体系、制备技术、多层膜的性能以及多层膜的表征方法4个方面对纳米多层膜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机制、纳米多层膜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层膜 制备技术 性能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固体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的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柳红东 胡忠利 阮海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1-75,共5页
无机固体电解质由于其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其中Garnet型锂离子无机固体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较低的界面电阻,优良的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在未来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 无机固体电解质由于其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其中Garnet型锂离子无机固体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较低的界面电阻,优良的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在未来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从Li_7La_3Zr_2O_(12)的晶体结构、制备工艺和掺杂改性等方面详细阐述无机固态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固体电解质 Li7La3Zr2O12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 韩涛 +2 位作者 郎天春 涂铭旌 彭玲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3,共3页
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具有显色指数高、色温低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材料日益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主要阐述了近年来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的研究结果与最近进展。同时,对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 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具有显色指数高、色温低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材料日益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主要阐述了近年来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的研究结果与最近进展。同时,对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铝酸盐 荧光粉 显色指数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KB_n(n=1-9)团簇的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凌涛 郭朝中 石东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7-982,共6页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框架下,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KB_n(n=1-9)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系统计算了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2E、劈裂能D(n,n-1)、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研究表明:KB_n(n=1-9)团簇,随...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框架下,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KB_n(n=1-9)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系统计算了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2E、劈裂能D(n,n-1)、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研究表明:KB_n(n=1-9)团簇,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其稳定性逐渐增强,其中KB_3和KB_5为幻数团簇;KB_n(n=1-9)团簇的能隙随团簇总原子数的增加呈现振荡变化,态密度分析得到能隙振荡变化的原因是团簇带隙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 稳定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LED用Ca_(0.92-x-y)Sr_xBa_yWO_4∶0.08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7
作者 蒲勇 赵聪 +1 位作者 敬小龙 韩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4,16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_(0.92-x-y)Sr_xBa_yWO_4∶0.08Eu^(3+)(x=0,0.1~0.4;y=0,0.1~0.3)系列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荧光粉为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Sr^(2+)、Ba^(2+)的掺杂改变了荧光粉的...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_(0.92-x-y)Sr_xBa_yWO_4∶0.08Eu^(3+)(x=0,0.1~0.4;y=0,0.1~0.3)系列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荧光粉为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Sr^(2+)、Ba^(2+)的掺杂改变了荧光粉的形貌和尺寸;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350~550nm的系列激发峰构成,最强激发峰位于近紫外光区的395nm处,最强发射峰位于红光区域的617nm处,对应于Eu^(3+)的~5 D_0→~7 F_2特征跃迁;Sr^(2+)、Ba^(2+)的掺杂会改变基质的晶格参数和晶体对称性,从而提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Sr^(2+)、Ba^(2+)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2,y=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紫外 白光LED Ca0.92-x-ySrxBayWO4∶0.08Eu^3+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光伏电池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欢 胡荣 陈英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177,共6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因其具有质轻、柔性、可穿戴、与环境兼容等突出优势而备受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0%,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光...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因其具有质轻、柔性、可穿戴、与环境兼容等突出优势而备受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0%,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光伏电池效率的提高不仅归功于对器件光物理过程的认识,还取决于高性能给、受体材料的合成和器件结构的调控优化。为了梳理近年来聚合物光伏电池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文中将从聚合物光伏器件的结构出发,综述活性层形貌调控、界面修饰以及器件构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聚合物光伏器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活性层 界面 器件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Co3O4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曼丽 田亮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4-268,共5页
首先以Co(NO3)2·6H2O和C4H6N2为原料合成基于Co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Co-MOF),在空气中煅烧后获得片状Co3O4多孔材料。该材料所具有的有序孔道结构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电催化活性位点,并且有助于电解液、待测物和中间产物的扩散和吸脱附... 首先以Co(NO3)2·6H2O和C4H6N2为原料合成基于Co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Co-MOF),在空气中煅烧后获得片状Co3O4多孔材料。该材料所具有的有序孔道结构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电催化活性位点,并且有助于电解液、待测物和中间产物的扩散和吸脱附,改善了电催化动力学,获得了较高的电催化活性。作为葡萄糖的检测电极,Co3O4修饰的玻碳电极(Co3O4/GCE)在2.3μmol/L到1.0mmol/L线性范围内灵敏度为617.4μA/(mmol·cm2),检测限为0.23μmol/L,响应时间为5.9s。同时,Co3O4/GCE对葡萄糖检测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可靠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证明该Co3O4材料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氧化物 四氧化三钴 片状材料 多孔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葡萄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纹黑色二氧化钛微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黄竞 陈志谦 张艳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08,214,共7页
为了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以钛酸丁酯(TBT)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_(2)前驱体,再以棉纤维为模板,将吸附有TiO_(2)前驱体的棉纤维煅烧后得到了一种表面呈波浪纹的TiO_(2)微米管,随后通过原位固态还原法,以硼氢化钠(NaBH4)为... 为了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以钛酸丁酯(TBT)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_(2)前驱体,再以棉纤维为模板,将吸附有TiO_(2)前驱体的棉纤维煅烧后得到了一种表面呈波浪纹的TiO_(2)微米管,随后通过原位固态还原法,以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制备出黑色二氧化钛(TiO_(2-x))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晶体结构与表面化学状态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下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反应为模型,对所制备的TiO_(2-x)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于TiO_(2),TiO_(2-x)在可见光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3h内对MB的降解率达到65.1%,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TiO_(2-x) NABH4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线复合透明电极的构筑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燕 阮海波 +1 位作者 蒲勇 张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423-3434,共12页
铜纳米线(Cu NWs)作为透明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导电性、柔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Cu NWs极易被氧化,严重限制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普遍采用构筑Cu NWs复合透明电极... 铜纳米线(Cu NWs)作为透明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导电性、柔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Cu NWs极易被氧化,严重限制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普遍采用构筑Cu NWs复合透明电极的方式提高其稳定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构筑Cu NWs复合透明电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构筑方式对Cu NWs透明电极结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简述了Cu NWs复合透明电极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Cu NWs复合透明电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线 抗氧化 柔性 复合透明电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激活碱土金属氯磷酸盐发光特性及其电子结构的研究
12
作者 敬小龙 彭玲玲 +1 位作者 唐典勇 赵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180,共3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基质材料Ba_5(PO_4)_3Cl的能带、态密度、电荷密度等进行了模拟计算。Ba_5(PO_4)_3Cl能隙值为5.039eV;Ba的5d、6s轨道能级为导带的主要组分,O的2p、2s轨道、P的3p轨道以及Cl的3p轨道是价带的主要组分...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基质材料Ba_5(PO_4)_3Cl的能带、态密度、电荷密度等进行了模拟计算。Ba_5(PO_4)_3Cl能隙值为5.039eV;Ba的5d、6s轨道能级为导带的主要组分,O的2p、2s轨道、P的3p轨道以及Cl的3p轨道是价带的主要组分;在Ba1和Ba2位置周围电荷密度相近。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了Ba_5(PO_4)_3Cl∶Eu^(2+)荧光粉;详细研究了Ba_5(PO_4)_3Cl∶Eu^(2+)的发光特性。该荧光粉具有245~425nm范围内较宽的激发光谱以及最强峰在436nm较窄的发射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氯磷酸盐 电子结构 能带结构 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铸造稀土镁合金的发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巧旺 汤爱涛 +3 位作者 许婷熠 王玉容 叶俊华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共9页
从合金体系和纯净化工艺两个方面对高性能铸造稀土镁合金进行了综述。按时间顺序,对Mg-Nd、Mg-Y和Mg-Gd三个系列合金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重点针对Mg-Gd系合金,着重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力学性能、强化机制。通过纯净化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 从合金体系和纯净化工艺两个方面对高性能铸造稀土镁合金进行了综述。按时间顺序,对Mg-Nd、Mg-Y和Mg-Gd三个系列合金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重点针对Mg-Gd系合金,着重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力学性能、强化机制。通过纯净化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纯净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合金中的缺陷,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后分析讨论了高性能铸造稀土镁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镁合金 稀土 力学性能 析出强化 纯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溶液的优化与镀层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荣 邵忠财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40,共4页
为了开发出对镁合金腐蚀性小的化学镀镍-磷合金溶液,以氢氧化镍作为镍离子的提供者,避免SO^(2-)_4,Cl^-,NO^-_3等对镁合金基体的腐蚀;在镀液中加入了适量的植酸缓蚀剂,以进一步减轻镀液对镁合金的腐蚀。先研究了镍盐浓度、植酸浓度、工... 为了开发出对镁合金腐蚀性小的化学镀镍-磷合金溶液,以氢氧化镍作为镍离子的提供者,避免SO^(2-)_4,Cl^-,NO^-_3等对镁合金基体的腐蚀;在镀液中加入了适量的植酸缓蚀剂,以进一步减轻镀液对镁合金的腐蚀。先研究了镍盐浓度、植酸浓度、工作条件(温度与pH值)单因素对镀速和镀层孔隙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镀液组成及施镀工艺条件;采用周期试验法估算了镀液的使用周期(MTO)。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和锉刀、热震法测试了镍-磷合金镀层的形貌、耐蚀性和结合力。结果表明:在优化镀液和施镀工艺参数下,镍-磷合金镀层完整均匀,耐蚀性能良好,且与基体结合牢固;在合理的补加条件下MTO可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液使用周期 化学镀镍-磷合金溶液 AZ91D镁合金 氢氧化镍 植酸 镀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双金属团簇结构演化及其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凌涛 石东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590,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对比研究了Co分布于Cu-Co团簇不同层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Co原子分层掺杂可对团簇的结构转变点和熔点进行诱导控制;分层掺杂的Cu-Co团簇第一相变是一种扩散度较小的由立方八面体转变为二十面体的相变;C... 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对比研究了Co分布于Cu-Co团簇不同层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Co原子分层掺杂可对团簇的结构转变点和熔点进行诱导控制;分层掺杂的Cu-Co团簇第一相变是一种扩散度较小的由立方八面体转变为二十面体的相变;Co原子易于向低能态团簇的亚表层(111)面偏析,从而诱导团簇结构紊乱,造成其熔点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 结构 偏析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LED用黄色荧光粉Sr_3SiO_5∶Ce^(3+),Li^+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郎天春 韩涛 +3 位作者 彭玲玲 蒲勇 涂铭旌 张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9-82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快速降温合成Sr3-2xSiO5∶xCe3+,xLi+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荧光粉的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在1 420℃下煅烧得到四方相结构的Sr3SiO5∶Ce3+,Li+。样品的激发光谱分布于270~500 nm的波长范围,有两个激... 采用高温固相法快速降温合成Sr3-2xSiO5∶xCe3+,xLi+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荧光粉的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在1 420℃下煅烧得到四方相结构的Sr3SiO5∶Ce3+,Li+。样品的激发光谱分布于270~500 nm的波长范围,有两个激发带,峰位分别位于328 nm和410 nm,表明样品可以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样品的发射光谱分布于420~650 nm,发射峰位于528 nm处。在410 nm左右的近紫外光激发下,宽带发射的峰位于528 nm。Ce3+的最佳掺杂量x(Ce3+)为0.8%,并且发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出现浓度猝灭。根据Dexter能量共振理论,该浓度猝灭的原因是Ce3+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Sr3SiO5∶Ce3+ Li+ 近紫外 电偶极-电偶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d_2(MoO_4)_4∶Eu^(3+),Bi^(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蒲勇 赵聪 +3 位作者 敬小龙 于泓 韩涛 朱达川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5-1050,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aGd_(2-x-y)(MoO_4)_4∶xEu^(3+),yBi^(3+)(x=0.01~2,y=0~0.04)系列红色荧光粉。分别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荧光粉具有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属于I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aGd_(2-x-y)(MoO_4)_4∶xEu^(3+),yBi^(3+)(x=0.01~2,y=0~0.04)系列红色荧光粉。分别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荧光粉具有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属于I4_1/a(88)空间群,15%Eu^(3+)和1%Bi^(3+)(摩尔分数)的相继掺杂对样品基质晶体结构影响不大。样品粉末颗粒呈类八面体状,粒度比较均一,分散性良好,粒径在3~5μm之间。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00~350 nm的激发宽带和位于350~550 nm的系列激发峰构成,最强激发峰位于396 nm。发射主峰位于617 nm,对应于Eu^(3+)的~5D_0→~7F_2特征跃迁发射。研究未发现Eu^(3+)的浓度猝灭现象。Bi^(3+)的掺杂能对Eu^(3+)起敏化作用,显著提高样品的红光发射和色纯度,其作用类型为交换交互型,最佳掺杂量y=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白光LED 近紫外 CaGd2(MoO4)4∶Eu^3+ Bi^3+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界特征对AA2099铝锂合金疲劳加载分层断裂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仇伟夷 祝祥辉 +2 位作者 黄伟九 杨绪盛 汪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及背散射电子等成像分析手段,从晶体学织构、晶界特征等角度研究了热处理对AA2099铝锂合金疲劳加载时分层断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A2099铝锂合金疲劳加载时分层断裂多发生于平直的高角晶界处,断裂区域晶粒通常...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及背散射电子等成像分析手段,从晶体学织构、晶界特征等角度研究了热处理对AA2099铝锂合金疲劳加载时分层断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A2099铝锂合金疲劳加载时分层断裂多发生于平直的高角晶界处,断裂区域晶粒通常为Brass取向,且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于晶粒的{110}面。分层断裂现象与晶界曲折程度有直接关系,相比于T81试样和T83试样,固溶态(ST)试样晶界更为曲折,相对更难发生分层断裂。预拉伸量的增加使T83试样与T81试样的晶界析出相形貌迥异;循环载荷作用过程中,T83试样粗大颗粒状晶界析出相处的界面脱粘加剧了分层断裂,因此分层断裂严重程度为:T83试样>T81试样>ST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晶体学织构 晶界特征 分层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阻效应对受阻酚杂化体系阻尼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乔曼 徐康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针对尚未解决的受阻酚结构变化与杂化体系阻尼机理间关系的问题,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三种受阻程度不同的受阻酚/聚合物杂化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了位阻效应对阻尼机理的影响.对体系氢键相互作用、结合能、相对自由体积及扩散... 针对尚未解决的受阻酚结构变化与杂化体系阻尼机理间关系的问题,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三种受阻程度不同的受阻酚/聚合物杂化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了位阻效应对阻尼机理的影响.对体系氢键相互作用、结合能、相对自由体积及扩散系数进行模拟分析表明,位阻效应对受阻酚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有显著的弱化效果,可减少小分子团聚倾向,有利于小分子与聚合物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的形成.但是,过高的位阻对小分子运动有阻碍作用,不利于小分子与聚合物形成强烈的氢键键合,也即不利于杂化体系阻尼性能的提高.因此,如何选择受阻程度适中的受阻酚是制备高阻尼杂化材料的一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阻效应 受阻酚 分子动力学模拟 阻尼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