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慷慨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9,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全球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经历了从被动反应到双向赋能的过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表征为提供高技能人才,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来提高... 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全球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经历了从被动反应到双向赋能的过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表征为提供高技能人才,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新发展阶段,类型地位的确立使职业教育发展更有底气但是特色不够鲜明、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未能很好体现动态性特征、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与技术智能化的双重挤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要坚持技能发展与“人”性的统一,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又突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既锐意创新,激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又要内外兼修,持续优化环境支持系统,遵循多元共治的理念,通过外部条件优化助推职业教育内部整体质变,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牵引,以和谐的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教育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国外幼小衔接研究的视角变迁与实证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淑婧 田兴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3,共16页
过去20年,国际上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经历了从儿童发展或成熟理论到生态学及社会文化理论再到本体论视角的变迁,“幼小衔接”由此被依次理解为一次性事件、一个过程、一种延续性实践。随着理论视角的变迁,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证研究呈现了... 过去20年,国际上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经历了从儿童发展或成熟理论到生态学及社会文化理论再到本体论视角的变迁,“幼小衔接”由此被依次理解为一次性事件、一个过程、一种延续性实践。随着理论视角的变迁,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证研究呈现了从关注儿童自身做好准备到关注多个利益相关者再到聚焦促进幼小衔接延续性的政策及实践的变化,研究方法也逐渐多元化。国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历程显示了不同理论视角之间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其中从本体论视角出发,关注幼小衔接中的结构延续性、发展延续性及情境延续性是幼小衔接研究的新趋势。国外研究多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及儿童视角的新兴研究方法,这可以为我国幼小衔接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儿童发展或成熟理论 生态学及社会文化理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晓 李传英 +2 位作者 胡春梅 刘静 刘玉梅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构建幼儿家长高质量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策略,本研究以2336名3~6岁幼儿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以期全面揭示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现状,并考察劳动教育在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对幼儿家务劳动参与影响之...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构建幼儿家长高质量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策略,本研究以2336名3~6岁幼儿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以期全面揭示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现状,并考察劳动教育在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对幼儿家务劳动参与影响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情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教育完全中介家长家务劳动价值观对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影响。为提升家务劳动的质量和提高幼儿的家务劳动参与水平,家长应以任务为驱动,通过明晰家务劳动任务来实施言传身教式的家务劳动教育;通过言传引领,坚持科学的家务劳动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家务劳动的参与兴趣;通过身教示范,践行家务劳动实践育人,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大学治理形态变革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海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4,共9页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大学治理需要在智能技术的全面渗透下实现个体、组织与制度的深度融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技术形态的变迁最终决定着大学治理形态的变革;技术发展的“一切皆可数据化”趋势...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大学治理需要在智能技术的全面渗透下实现个体、组织与制度的深度融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技术形态的变迁最终决定着大学治理形态的变革;技术发展的“一切皆可数据化”趋势表明技术智能性与治理科学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数据治理、规则治理和程序智能将成为未来大学治理的主要形态。未来大学治理在个体层面,要通过提高个体的信息化素养和人机竞合能力,全面提升大学治理团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在组织层面,要加大对院校数据的价值挖掘与整合力度,努力将各种数据用起来,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的价值,为大学决策提供最优方案;在制度层面,要注重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细化大学制度文本,变原则性规定为程序性规定,增强大学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提升执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大学治理 数据治理 规则治理 治理形态 治理效能 制度化努力 价值性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实证研究
6
作者 江长州 刘莉 贺能坤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4期109-116,共8页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西藏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有利于提高西藏基础教育质量。文章利用项目组改进的校长教学领导力评定量表模型,对西藏自治区拉萨、昌都、日喀则三个地级市的中小学校长做了深度访谈和问...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西藏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有利于提高西藏基础教育质量。文章利用项目组改进的校长教学领导力评定量表模型,对西藏自治区拉萨、昌都、日喀则三个地级市的中小学校长做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多维度多层次分析了西藏中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能力。结果显示,西藏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中等水平,但是存在校长学历、学校层次不同导致的教学领导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校长 教学领导力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儿童留守问题的复杂性思维范式转向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昆 袁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1,共8页
“留守儿童问题”转换为“儿童留守问题”强调了重视儿童生存与发展权益保护的根本旨趣。儿童留守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带来一定程度的问题与风险。现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简单性思维影响了人... “留守儿童问题”转换为“儿童留守问题”强调了重视儿童生存与发展权益保护的根本旨趣。儿童留守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带来一定程度的问题与风险。现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简单性思维影响了人们对儿童留守问题的正确理解和研判。超越简单性思维范式,代之以复杂性思维范式,要把握儿童成长的生命品性,从整体上关照留守儿童成长路线;要识别儿童成长的社会特性,构建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关系网络;要梳理儿童成长的时空属性,坚持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支持力量的过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留守问题 思维范式 简单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 科学儿童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教学“边缘人”识别及转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金松丽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线上教学全面铺开。后疫情时代课堂教学逐渐步入正轨,但线上教学"边缘人"的学习状态却难以"入轨"。他们长期游离于教学的边缘地带,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线上教学全面铺开。后疫情时代课堂教学逐渐步入正轨,但线上教学"边缘人"的学习状态却难以"入轨"。他们长期游离于教学的边缘地带,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其进行有效转化需要掌握线上教学"边缘人"连线而不在线、消极旁观、情绪不稳定、退缩性反馈的行为表现,及时识别线上教学"边缘人"。教师可以采取丰富教学方法、巧用线上教学平台、转变负向期望和营造接纳的学习环境等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抗逆力。另外,学校还需要与家庭形成合力,打造"家校共同体",保证家校沟通常态化和家长课堂常态化,共同促进线上教学"边缘人"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线上教学 识别 转化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