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小红 宋仲容 李晓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88,共4页
对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近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综合控制及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重庆市经济大力发展和造就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有价值的依... 对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近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综合控制及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重庆市经济大力发展和造就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环境质量分析 环保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祥 陈炜 +3 位作者 童思陈 黄国鲜 徐向舟 聂玉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5-1054,共10页
坡面径流是氮磷养分流失的重要载体,其损失过程受到雨强的显著影响,但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中氮磷流失形态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在12°坡面上,3种雨强(40、60、90 mm/h)对重庆丘陵山区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 坡面径流是氮磷养分流失的重要载体,其损失过程受到雨强的显著影响,但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中氮磷流失形态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在12°坡面上,3种雨强(40、60、90 mm/h)对重庆丘陵山区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中总氮(TN)、溶解态氮(DN)、颗粒态氮(PN)、总磷(TP)、溶解态磷(DP)、颗粒态磷(PP)的浓度及流失量的影响,以及DN∶TN和DP∶TP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雨强增加,累积径流深增加,产流稳定时间阈值缩短。雨强显著影响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P<0.05),其中TN和DN平均浓度在60 mm/h时最高,而PN和PP平均浓度在90 mm/h时达到峰值。DN∶TN和DP∶TP比值在60 mm/h时均大于其他雨强,且各雨强下DN∶TN比值均大于0.5,DP∶TP比值仅在60 mm/h时超过0.5。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以DN为主,而磷素流失形态随雨强变化,40和90 mm/h以PP为主,60 mm/h以DP为主。研究揭示了雨强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响机制,可为长江上游丘陵山区的水土保持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雨强 氮磷流失 地表径流 紫色土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自来水中二氧化氯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希东 郭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86,共4页
在pH12.5的NaOH—KCl缓冲介质中,ClO2直接氧化Luminol能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而且发光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与ClO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ClO2的新方法。探讨了最佳的发光条件,测定ClO2的线性范围为0.5—20... 在pH12.5的NaOH—KCl缓冲介质中,ClO2直接氧化Luminol能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而且发光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与ClO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ClO2的新方法。探讨了最佳的发光条件,测定ClO2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L,检出限为0.3μg/L。本法简便、怏速、灵敏,选择性和重复性较好,应用于自来水中剩余ClO2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鲁米诺 自来水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城区园林土壤质量现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包兵 丁武泉 吴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2,156,共3页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等主城六区的道路、街旁绿地土壤养分、理化性状的测试分析,对园林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土壤不缺钾...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等主城六区的道路、街旁绿地土壤养分、理化性状的测试分析,对园林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土壤不缺钾,轻度缺氮,磷素极缺;土壤中的建筑垃圾使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部分土壤发生碱化和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土壤 市街绿地 测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Ⅲ)-茜素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铋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仲容 何家洪 +1 位作者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Ⅲ) 茜素红 CTMAB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龙 王月健 +1 位作者 丁武泉 谢付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446-7448,共3页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进行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1976~2005年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34.44提高到了48.26,流域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有所下降,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则有所上升,流域生态环境好转和恶化并存,总体上,生态环境由较差状态转化为一般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改进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计算方法是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丁武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508-11509,共2页
[目的]为科学合理进行污泥处置奠定基础。[方法]以重庆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样品,对其进行含水率、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总体上所采集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平均为296.84g/kg)、高氮(平均为48.... [目的]为科学合理进行污泥处置奠定基础。[方法]以重庆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样品,对其进行含水率、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总体上所采集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平均为296.84g/kg)、高氮(平均为48.33g/kg)、中磷(平均为18.94g/kg)、低钾(平均为14.17g/kg)的养分含量颇高的有机肥。pH值在5.95—7.73,处于微酸性和微碱性之间,在园林土壤中施用,不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大的影响。污泥中含水量较高(平均为77.8%),不宜直接施用。污泥中含有Pb、Cr、Cd、Cu、Ni、Zn、Hg等重金属,但含量不高,只有个别区县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稍微超标。[结论]对污泥性质的分析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含水率 PH值 有机质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永川黄瓜山梨特点与地理标志保护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永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145-5146,共2页
从永川黄瓜山梨的种植历史、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栽培管理技术三方面介绍了重庆永川黄瓜山梨的地理标志特征;分析了重庆永川黄瓜山梨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黄瓜山梨 地理标志保护 重庆永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武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48-12349,共2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园林土壤的质量状况。[方法]分析重庆市渝中区道路绿地、街旁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按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重庆市街绿地土壤pH值在6.2~8.5,73.4%的土壤呈碱性,53.2%的土壤已出现盐... [目的]了解重庆市园林土壤的质量状况。[方法]分析重庆市渝中区道路绿地、街旁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按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重庆市街绿地土壤pH值在6.2~8.5,73.4%的土壤呈碱性,53.2%的土壤已出现盐渍化趋势或已经发生盐害。重庆市街绿地土壤容重在0.84~1.77 mg/m^3,个别地区的土壤容重过高。渝中区园林土壤中混有大量碎石、瓦块、水泥等建筑废弃物,使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重庆市街园林土壤碳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7.3±17.1)g/kg,是自然土壤的3倍多。[结论]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一级土占总数的10.4%,二级土占总数的39.6%,三级土占总数的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土壤 市街绿地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土壤养分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武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5-1357,共3页
城市园林土壤是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道路、街旁绿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测试分析,对园林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土壤不缺钾,轻度缺... 城市园林土壤是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道路、街旁绿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测试分析,对园林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土壤不缺钾,轻度缺氮,磷素极缺,其土壤质量对该城市的绿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土壤 养分分析 城市绿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武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790-12791,共2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园林土壤的质量状况。[方法]分析重庆市渝中区道路绿地、街旁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按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重庆市街绿地土壤pH值在6.2-8.5,73.4%的土壤呈碱性,53.2%的土壤已出现... [目的]了解重庆市园林土壤的质量状况。[方法]分析重庆市渝中区道路绿地、街旁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按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重庆市街绿地土壤pH值在6.2-8.5,73.4%的土壤呈碱性,53.2%的土壤已出现盐渍化趋势或已经发生盐害。重庆市街绿地土壤容重在0.84-1.77 mg/m^3,个别地区的土壤容重过高。渝中区园林土壤中混有大量碎石、瓦块、水泥等建筑废弃物,使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重庆市街园林土壤碳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7.3±17.1)g/kg,是自然土壤的3倍多。[结论]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一级土占总数的10.4%,二级土占总数的39.6%,三级土占总数的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土壤 市街绿地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and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trinuclear copper complex based on a multi-substituted imidazo[1,5-a]pyrazine scaffold
12
作者 WANG Zhaodo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04,共8页
A trinuclear copper complex [Cu_(3)(L2)_(2)(SO_(4))_(2)(H_(2)O)_(7)]·8H_(2)O(1)(HL2=1-hydroxy-3-(pyrazin-2-yl)-N-(pyrazin-2-ylmethyl)imidazo[1,5-a]pyrazine-8-carboxamide) with a multi-substituted imidazo[1,5-a]py... A trinuclear copper complex [Cu_(3)(L2)_(2)(SO_(4))_(2)(H_(2)O)_(7)]·8H_(2)O(1)(HL2=1-hydroxy-3-(pyrazin-2-yl)-N-(pyrazin-2-ylmethyl)imidazo[1,5-a]pyrazine-8-carboxamide) with a multi-substituted imidazo[1,5-a]pyrazine scaffold was serendipitously prepared from the reaction of the pro-ligand of H_(2)L1(N,N'-bis(pyrazin-2-ylmethyl)pyrazine-2,3-dicarboxamide) with CuSO_(4)·5H_(2O) in aqueous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Complex 1 was characterized by IR,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omplex consists of three Cu(Ⅱ) ions,two in situ transformed L2~-ligands,two coordinated sulfates,seven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and eight un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obvious ferromagnetic coupl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djacent Cu(Ⅱ) ions in 1.CCDC:1852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de ligand copper complex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C-N coupling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碳矿化的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探究
13
作者 李彦林 杨霜溶 陈杨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为探明高山丘陵区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不同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该研究以重庆涪陵分水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600、900、1200、1500 m)土壤碳矿化量及相关的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pH、含水率、养分含量)... 为探明高山丘陵区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不同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该研究以重庆涪陵分水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600、900、1200、1500 m)土壤碳矿化量及相关的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pH、含水率、养分含量)和生物因子(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H和含水率无明显垂直分布差异,土壤总氮(TN)、速效氮(AN)、总磷(TP)、速效磷(AP)、总钾(TK)、速效钾(AK)含量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600 m处达到峰值;(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生物因子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表现出一样的变化趋势,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600 m处达到最大值,放线菌数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并在海拔1500 m处达到最大值;(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矿化速率基本上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累积碳矿化量在海拔600 m最高,海拔梯度与土壤碳矿化量及土壤生态因子显著相关;(4)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碳矿化量与土壤非生物因子TN、TP、TK、AN、AP以及生物因子细菌数量、真菌数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涪陵分水岭地区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驱动土壤碳矿化过程,研究结果对长江流域不同海拔高山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植被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土壤碳矿化 土壤非生物因子 土壤生物因子 重庆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璧山黄花菜特点与地理标志保护探讨
14
作者 吴永夏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77-78,共2页
黄花菜在重庆璧山种植已有120a历史,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的特征,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目前还存在对其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统一产品标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黄花菜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 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本科专业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礼 彭琴 +2 位作者 李强 丁武泉 黄小玲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9期214-216,共3页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综合性、渗透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深入理解《环境生态学》课程的内涵和重要性,科学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和反思,逐步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并进一步启发...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综合性、渗透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深入理解《环境生态学》课程的内涵和重要性,科学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和反思,逐步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领悟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环境本科专业《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专业 环境生态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重庆市酸雨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灿 李礼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4期110-114,共5页
利用重庆市46个酸雨监测站2011~2016年的酸雨监测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重庆市2011~2016年的酸雨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重庆市酸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主城... 利用重庆市46个酸雨监测站2011~2016年的酸雨监测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重庆市2011~2016年的酸雨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重庆市酸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主城区、中部地区,非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降水平均pH低值中心位于大足区、涪陵区,降水平均pH高值中心位于城口县、石柱县、武隆区、秀山县;2011~2016年间,重庆市大部分地区酸雨强度明显减弱,酸雨频率明显下降,可见重庆市酸雨污染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酸雨区 时空分布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防治攻坚下环境专业环境土壤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
17
作者 李礼 司万童 +2 位作者 范剑平 杨俊 谢志刚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3期202-204,共3页
指出了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环境类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而课程内容在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方面普遍有所欠缺,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形势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为契合污染防治攻坚、推进净土保... 指出了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环境类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而课程内容在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方面普遍有所欠缺,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形势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为契合污染防治攻坚、推进净土保卫战的发展背景,根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了优化构建环境本科专业环境土壤学课程体系,并对不同专业的该课程内容进行了区分,以更好切合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专业 环境土壤学 课程体系 优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共热解对污泥生物炭Cu(Ⅱ)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晴空 王欢 +5 位作者 范剑平 李佳瑛 陈炜 李彦林 杨瑞丰 王殿常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0,共7页
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II)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 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II)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炭,C含量分别增大了0.64倍、0.87倍、1.04倍、1.22倍,O含量分别增大了1.11倍、1.25倍、2.01倍、2.17倍,对Cu(II)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大了28.4%,60.3%,82.7%,99.7%。共热解对生物炭Cu(II)吸附性能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污泥与桉树叶共热解炭对Cu(II)最大吸附量的协同量化值最高(9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处置 生物炭 共热解 协同效应 重金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丘陵山区坡耕地径流及氮磷碳流失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祥 陈炜 +4 位作者 黄国鲜 童思陈 徐向舟 聂玉玺 宋永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9-1598,共10页
持续的坡面降雨可能引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成。其中,地表径流可通过溶蚀、侵蚀、运输等方式将大量富集在表土(通常为0~20 mm厚度)的养分从土壤中转移到受纳环境。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坡面径流强度,从而改变径流中总氮(TN)... 持续的坡面降雨可能引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成。其中,地表径流可通过溶蚀、侵蚀、运输等方式将大量富集在表土(通常为0~20 mm厚度)的养分从土壤中转移到受纳环境。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坡面径流强度,从而改变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有机碳(DOC)等养分浓度与通量过程。通过模拟降雨试验,设置3种典型降雨强度(40、60、90mm/h)和坡度(6°、12°、18°),探讨不同条件下丘陵山区紫色土坡面径流及坡面TN、TP、DOC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产流临界坡度不是一个定值,降雨强度在60 mm/h及以下时,临界坡度介于6°~18°;降雨强度达到90 mm/h时,未出现明显的临界坡度。2)相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TN和DOC浓度与坡度呈正相关(18°>12°>6°);降雨强度为90 mm/h时,径流中TP浓度与坡度的关系为6°>12°>18°,其余降雨强度下,则为12°>18°>6°。除12°坡面外,DOC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TP最大流失量出现在90 mm/h降雨强度下的6°坡面,为0.91 mg/m^(2),表现为来源限制,其余坡度坡面的TP流失表现为携带限制。3)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主要受降雨强度的影响,产流量和降雨强度与径流中TP流失量和DOC流失量显著相关,坡度与碳、氮、磷流失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径流中TN流失量与TP和DOC流失量显著相关。研究显示,高强度降雨和小坡度组合下,径流量、TP流失量、DOC流失量显著高于其余降雨强度和坡度的组合,而在高强度降雨和大坡度组合下,TN流失量达到峰值。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强降雨、小坡度下紫色土中TP、DOC流失及强降雨、大坡度下TN流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坡度 模拟降雨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彦林 陈杨洋 +1 位作者 杨霜溶 刘菊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2-1371,共10页
针对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及植被氮限制的问题,为明确高寒草甸植物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对土壤碳氮矿化特征的影响,以藏东南典型的优势植物嵩草、米口袋和草玉梅共有有机酸为研究目标,采取室内培养法分析不同有机酸添加对土壤碳、氮矿化过程的... 针对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及植被氮限制的问题,为明确高寒草甸植物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对土壤碳氮矿化特征的影响,以藏东南典型的优势植物嵩草、米口袋和草玉梅共有有机酸为研究目标,采取室内培养法分析不同有机酸添加对土壤碳、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酸、乳酸和富马酸等3种有机酸均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而对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没影响。不同有机酸作用下,土壤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而最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乳酸和10 mg·L^(-1)的乙酸对土壤碳矿化速率的影响随培养时间增加呈现由促进转为抑制,富马酸总体上抑制土壤碳矿化速率,另外,除了15 mg·L^(-1)的乳酸明显抑制了土壤累积碳矿化量,其余浓度的有机酸对土壤累积碳矿化量影响不显著,但相关性分析显示乙酸与土壤累积碳矿化量显著负相关(r=-0.796^(*))。不同有机酸添加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中高浓度乙酸对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有抑制作用,乳酸和富马酸添加对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乙酸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显著负相关(r=-0.785^(*))。不同有机酸作用下,土壤碳矿化过程与土壤环境因子pH呈正相关,而土壤氮矿化过程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差异显著。综上,乙酸是影响土壤碳氮矿化的主要有机酸,根系分泌物有机酸与土壤环境因子共同作用调控土壤碳氮矿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于生态脆弱区土壤的增碳固氮效应及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系分泌物 有机酸 有机碳矿化 有机氮矿化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