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士生学术发表的规训效应与早期学术职业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8,共16页
论文发表对博士生的学术规训及其早期学术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巨大。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20位高校青年教师博士就读期间的学术发表经历和体验进行回溯性访谈,旨在明确作为交流载体和发展工具的论文发表对学者早期学术职业生涯的影响效应及... 论文发表对博士生的学术规训及其早期学术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巨大。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20位高校青年教师博士就读期间的学术发表经历和体验进行回溯性访谈,旨在明确作为交流载体和发展工具的论文发表对学者早期学术职业生涯的影响效应及其带来的个体学术角色的转化与确认过程。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发表不仅能有效提升个体早期学术职业求职的现实竞争力和选择空间,还能大幅缩短高校青年教师早期学术职业生涯的发展周期;作为制度规训和学术磨炼的必经环节,博士生的学术发表对个体学术规训的角色塑造更具长期效应和深远影响。尽管不同的人对学术发表重要性的认知不同,但博士生的学术发表对个体早期学术职业生涯的影响却是多维的、立体的,大体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双重价值。前者强调个体对学术理想的坚守和自觉行动,后者强调培养制度的规约和支配。在学术职业发展高度竞争的现实背景下,博士生应借由个体学术发表的渐进过程和优势累积效应实现由学生到学者身份角色的转化与确认,实现社会化过程与个体化过程、社会化角色与个体化角色的双重融合,如此才能成为独立、成熟且富有个性特色与研究风格的学者。实践中,博士生的学术发表应在学术志趣引导、培养制度约束和学术责任激励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在注重发表数量累积效应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发表质量的提升,并在久经磨炼中不断建构和反思自己的研究,不能将学术发表仅作为培养制度的外部约束,而应将学术发表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学术职业生涯 博士生学术发表 学术角色 学术优势累积效应 学科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的关系演进、特征及启示
2
作者 袁晓萍 张海生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11,共16页
大学集群是指一系列地域上相互临近的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大学与周边环境整合一体化的空间集合体。打造区域性大学集群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也是高等教育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维。以成熟度、体制化高的加州大... 大学集群是指一系列地域上相互临近的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大学与周边环境整合一体化的空间集合体。打造区域性大学集群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也是高等教育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维。以成熟度、体制化高的加州大学集群作为个案,以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深度解析加州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发展演变特征具有研究价值。加州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的演进过程体现一定阶段性特征;大学集群成熟的关键是理顺大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确保建构有效性;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的演进并非遵循完全的递进关系;在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中,与其他社会主体创新网络关系的建构极其重要。对打造区域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启示是:在大学结构上,打造分层定位、功能分类的高校布局;在大学合作中,加强校际合作,建构集群文化;在区域环境内,构建区域各利益主体协同、积极互动的社会氛围和创新网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集群 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加州大学集群 区域创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治理:多重效应与治理效能转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6,共12页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解释模型,并借此模型着重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转化机制/过程。研究发现,在制度嵌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大学治理随着大学制度外显性的不断加强而愈显复杂,在此渐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就愈加微弱,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的不同转化和提升机制: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越低,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低,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就越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越显著,大学具体制度得以更迭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愈容易借助“技术—制度”协同机制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高,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越低,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其所依靠的(部分)基本制度和基础制度被替代/更迭的速度越慢,而被同化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越容易走上模仿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学常规性治理、(部分)决策性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具体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带来的潜在危险,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避免过度技术化而导致大学治理中技术应用的无限拓展和无序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大学治理 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教育数字化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