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热处理方式和温度对牛半腱肌肉品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1
作者 常海军 曹莹莹 +3 位作者 王强 徐幸莲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46,共5页
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和温度对牛半腱肌肉品质的影响。牛半腱肌肉分别采用水浴和微波加热到内部终点温度分别为40、50、60、70、80℃和90℃,研究牛肉品质特性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浴加热中,牛肉剪切力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 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和温度对牛半腱肌肉品质的影响。牛半腱肌肉分别采用水浴和微波加热到内部终点温度分别为40、50、60、70、80℃和90℃,研究牛肉品质特性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浴加热中,牛肉剪切力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呈无规则变化。当加热温度为50℃和90℃时,剪切力值在两种热处理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牛肉微观组织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出现变性和收缩现象,肌纤维收缩导致纤维直径减小。不同热处理方式和温度对牛肉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半腱肌肉 品质 热处理 方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对早酥梨常温贮藏期间果皮黄化、呼吸强度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霞 毕阳 +4 位作者 王强 刘瑾 高晓辉 郑小义 温晓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8-300,共3页
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早酥梨在常温(23±1℃)贮藏期间果皮黄化、呼吸强度以及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3±1℃)条件下,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黄化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了果皮绿色,并且明显降低... 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早酥梨在常温(23±1℃)贮藏期间果皮黄化、呼吸强度以及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3±1℃)条件下,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黄化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了果皮绿色,并且明显降低了呼吸强度,推迟了呼吸高峰的到来,降低了呼吸峰值。经过1-MCP处理的早酥梨,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减慢,固酸比的上升速度受到抑制。采后1-MCP处理明显延缓了早酥梨的后熟衰老,三个浓度中以1.0μL/L的1-MCP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CP 早酥梨 黄化 品质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葡萄品质及保护性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锐 安力 +1 位作者 王强 张海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0-302,共3页
以失富罗莎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用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部分品质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55℃处理3min与对照相比,明显抑制了果实腐烂和V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好果率。并且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 以失富罗莎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用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部分品质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55℃处理3min与对照相比,明显抑制了果实腐烂和V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好果率。并且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贮藏期间的活性。60℃处理3min会对葡萄产生热伤害,不利于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葡萄 品质 保护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宰后肌内胶原蛋白变化与肉嫩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常海军 王强 +1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4-408,共5页
动物肌内结缔组织对肉的嫩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肌内膜和肌束膜内胶原蛋白的变化而影响肉的嫩度,表现为胶原蛋白的含量、热溶解性、交联程度以及热变性程度等。而胶原蛋白的这些特性还受到动物宰前和宰后诸多不同因... 动物肌内结缔组织对肉的嫩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肌内膜和肌束膜内胶原蛋白的变化而影响肉的嫩度,表现为胶原蛋白的含量、热溶解性、交联程度以及热变性程度等。而胶原蛋白的这些特性还受到动物宰前和宰后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肉的嫩度,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在宰后成熟、加热烹调、超声波和高压嫩化处理以及弱有机酸结合NaCl腌制中的变化,分析和阐述了胶原蛋白的变化对肉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结缔组织 胶原蛋白 特性 变化 嫩度 宰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牦牛乳B族维生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常海军 王强 +2 位作者 周文斌 余群力 甘伯中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以ODS-C18(5μm,4.6 mm×150 mm)为色谱柱,庚烷磺酸钠离子对试剂(PIC-B7)和甲醇为流动相并采用梯度洗脱,在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条件下,用波长为275 nm的紫外检测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和分析白牦牛乳中B族... 以ODS-C18(5μm,4.6 mm×150 mm)为色谱柱,庚烷磺酸钠离子对试剂(PIC-B7)和甲醇为流动相并采用梯度洗脱,在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条件下,用波长为275 nm的紫外检测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和分析白牦牛乳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白牦牛乳中维生素B3的含量最高(345.588 6μg.(100 mL)-1),维生素B11的含量最低(4.815 7μg.(100 mL)-1);B族维生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2.98%~97.96%.在本研究所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下,能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白牦牛乳中各种B族维生素的含量,具有重现性好和回收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牦牛乳 B族维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肾脂氧化初期脂肪酸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强 张盛贵 +4 位作者 张玉斌 张海容 袁君 刘婷 吴建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3,137,共5页
以牦牛肾周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15±1℃下储藏期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牦牛肾脂肪氧化初期发生于储藏期第0~25d(15±1℃),在此期间,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49.68%提高至55.9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单不饱和脂... 以牦牛肾周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15±1℃下储藏期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牦牛肾脂肪氧化初期发生于储藏期第0~25d(15±1℃),在此期间,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49.68%提高至55.9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由10.73%和37.85%下降至6.95%和28.22%。第0~20d,n-6/n-3PUFA的比率低于4,但在第25d达到4.46,并且MUFA/SFA较PUFA/SFA下降幅度高11.24%。此外,除共轭亚油酸(CLA)和油酸(LA)外,功能性脂肪酸(ARA,EPA,DHA)在10d后下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肾脂肪 脂肪酸 PV TBARS 氧化初期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牦牛脂肪初期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海容 王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以牦牛脂肪为研究对象,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为氧化指标,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牦牛脂肪初期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初期氧化发生于0~25 d((15±1)℃);在氧化初期,光照度为20 lx、不透光材料包装下脂肪TBARS的变化... 以牦牛脂肪为研究对象,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为氧化指标,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牦牛脂肪初期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初期氧化发生于0~25 d((15±1)℃);在氧化初期,光照度为20 lx、不透光材料包装下脂肪TBARS的变化明显较964 lx、半透光材料包装及1 550 lx、全透光材料包装下平缓,且有15 d左右的滞后期,脂肪TBARS受非避光比避光影响大;(4±1)℃TBARS的变化明显滞后于(15±1)℃,且滞后期为10 d,反映出较低温度能明显抑制过氧化物的生成速度,最终影响TBARS,推迟脂肪氧化;(9±1)℃TBARS变化介于(4±1)℃和(15±1)℃之间,反映出温度对脂肪氧化的改变是温和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温度 牦牛 脂肪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对奶牛乳脂CLA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斌 王强 吴建平 《中国奶牛》 2013年第3期19-23,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奶牛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引起原料乳脂肪酸组成情况及CLA含量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的途径。选取45头泌乳期荷斯坦牛,分为3组,以不添加油籽为对照组,以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作为两个试验... 本文主要研究了奶牛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引起原料乳脂肪酸组成情况及CLA含量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的途径。选取45头泌乳期荷斯坦牛,分为3组,以不添加油籽为对照组,以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作为两个试验处理组,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实能显著提高乳脂中CLA、EPA、DHA和PUFA的含量(P<0.05),降低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硬酯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PUFA/SFA)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92.32%和36.37%。乳脂中CLA(c9t11t,10t12c)比例油葵籽和亚麻籽两个处理组依次比对照组提高了161.01%(P<0.05)和53.18%(P<0.05);油葵籽组的EPA、DH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80.91%和196.20%,亚麻籽组的EPA、DH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43.32%和255.84%。日粮中添加植物油料籽实,优化了乳脂肪酸的构成,油葵籽对乳脂中CLA的提高效果比亚麻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油料籽实 乳脂肪酸组成 共轭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去蛋白液中抗缺氧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李宏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去蛋白液(deproteinized brain tissue extracts of hypoxia-preconditioned mice,DHP)对NGF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其与腺苷的关系。方法复制缺氧预适应小鼠模型,高氯酸法制备DHP。HPLC法检... 目的探讨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去蛋白液(deproteinized brain tissue extracts of hypoxia-preconditioned mice,DHP)对NGF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其与腺苷的关系。方法复制缺氧预适应小鼠模型,高氯酸法制备DHP。HPLC法检测DHP中腺苷含量及正常小鼠脑匀浆去蛋白液(deproteinized brain tissue extracts of normal mice,DN)中腺苷含量。在已分化PC12细胞中加入DHP,以DN作对照,以1.0、10.0、100.0μmol/L的腺苷为阳性对照,分别于缺氧(2%O2)培养24、48、72h后检测MTT值、LDH透出率以及72h晚期凋亡率;在DHP、10.0μmol/L腺苷阳性对照组中分别加入腺苷A1、A2A受体阻断剂DPCPX、SCH58261(5.0μmol/L),以DN作对照,缺氧24、48、72h后分别检测各组MTT值、LDH透出率。结果DHP中腺苷含量显著高于DN;缺氧24h时,DHP组MTT值显著高于DN组,其LDH透出率显著低于DN组。随缺氧时间延长,DHP保护作用逐渐减弱,至72h时,DHP组MTT值、LDH透出率、晚期凋亡率与DN组均无显著差异;A2A受体阻断剂SCH58261可阻断DHP的保护作用。结论DHP在缺氧初期对分化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缺氧预适应中腺苷含量增加有关,保护作用可能通过A2A受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预适应 小鼠 脑匀浆去蛋白液 分化PCI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