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村教育发展中地方政府作为的思考——基于重庆南川M镇“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程”的田野调查 |
梅健
林健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2
|
语文教师的古典文学教育素养研究——基于重庆市城乡中小学的调查 |
任运昌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3
|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急需高度关注——基于系列田野工作和文献研究的呼吁 |
任运昌
林健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通识教育——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观 |
周平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5
|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方向 |
任运昌
林健
|
《今日教育》
|
2007 |
3
|
|
6
|
系统文字学论纲 |
李万福
李蕾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7
|
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农民家长带来了什么——一项质的研究及其现实主义表达 |
任运昌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21
|
|
8
|
“VO+N”与语义、结构的兼容与冲突——汉语动宾组合带宾语结构中的语义问题 |
杨海明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17
|
|
9
|
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周平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10
|
从《语法修辞讲话》看汉语的发展与规范 |
杨海明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1
|
汉语发展与规范的几点思考──句本位与“扭断文法的脖子” |
杨海明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1
|
|
12
|
解读语文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
谷生华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3
|
互动式综合研修:培训者培训方式的思考 |
林健
|
《继续教育研究》
|
2004 |
0 |
|
14
|
班级自治文化建设初探 |
任运昌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5
|
故事与解读:感悟班主任“内心的道德法则” |
任运昌
|
《今日教育》
|
2007 |
0 |
|
16
|
信息资源在危机公关视野下的强、弱势群体相互转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
严亚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7
|
“文字可以写作永恒”——摭谈刘世哲新诗写作的语言个性追求 |
辛宪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0 |
|
18
|
论郭沫若对新诗形式的探讨 |
张大乾
|
《郭沫若学刊》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