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BG改进泄压阀的旋叶式压缩机排气压力感知研究
1
作者 孙世政 雷远俊 +3 位作者 何泽银 陶平安 胡立志 曹昱坤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86,共7页
针对旋叶式压缩机排气压力精准监测难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改进泄压阀的旋叶式压缩机排气压力感知方法。首先,依据旋叶式压缩机泄压阀结构特点,结合FBG传感理论,建立了膜片式压力传感器模型,揭示了... 针对旋叶式压缩机排气压力精准监测难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改进泄压阀的旋叶式压缩机排气压力感知方法。首先,依据旋叶式压缩机泄压阀结构特点,结合FBG传感理论,建立了膜片式压力传感器模型,揭示了压力与中心波长的映射关系;其次,设计了基于泄压阀的三段式FBG压力温度复合传感器,理论分析表明该传感器灵敏度为304.26 pm/MPa;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研究了膜片半径、厚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半径与厚度组合(R=5 mm,h=0.6 mm),实验灵敏度为330.78 pm/MPa,研究对旋叶式压缩机状态监测及功耗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压缩机检测 压力传感器 旋叶式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片式压缩机动态功耗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立志 何泽银 +4 位作者 彭艳蓉 柴红阳 李德江 刘红梅 曹昱坤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共5页
为降低滑片式压缩机整体动态功耗,自制并搭建压缩机动态功耗测试系统,提出通过动态参数测量的滑片式压缩机动态功耗预估方法,研究压缩机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压缩机动态扭矩等动态参数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压缩机动态扭矩影响因素。研究结... 为降低滑片式压缩机整体动态功耗,自制并搭建压缩机动态功耗测试系统,提出通过动态参数测量的滑片式压缩机动态功耗预估方法,研究压缩机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压缩机动态扭矩等动态参数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压缩机动态扭矩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压力对扭矩影响较进气压力大,压比对压缩机扭矩影响较小;随着转速增加,波动范围增大,但动态扭矩均值呈降低趋势;通过分析动态扭矩特征及影响因素,可合理控制动态扭矩波动,有效降低压缩机动态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片式压缩机 动态功耗 测试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探针式FBG流量温度复合传感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世政 张辉 +2 位作者 刘照伟 何泽银 陶平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针对光纤布拉格光栅流量温度复合传感器存在压损大、量程窄、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小型探针式流量温度复合传感器。基于悬臂梁弯曲变形理论和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机理,结合管道内流体流速分布特性,建立探针式... 针对光纤布拉格光栅流量温度复合传感器存在压损大、量程窄、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小型探针式流量温度复合传感器。基于悬臂梁弯曲变形理论和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机理,结合管道内流体流速分布特性,建立探针式流量温度复合传感模型,揭示了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漂移量与流量温度的映射关系;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了探针结构应变分布特性,确定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最优粘贴位置;搭建实验系统平台,进行了温度和流量实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灵敏度为25 pm/℃,是裸光纤布拉格光栅的2.3倍,重复性误差为3.621%;流量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测量范围为2~30 m^(3)/h,重复性误差为2.141%。与现有光纤光栅流量温度复合传感器相比,复合传感器压损更小、量程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流量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探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叶式压缩机多刚柔耦合建模与叶片动态接触激励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潇 何泽银 +2 位作者 陶平安 邓刚 马丽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6,共7页
为揭示圆弧-简谐曲线组合型旋叶式压缩机叶片与缸体、转子间的动态接触激励机理,基于刚柔耦合理论,建立压缩机柔性叶片、刚性转子与缸体多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基元腔压力测试数据以无质量块形式耦合至柔性叶片、背压腔压力施加于叶... 为揭示圆弧-简谐曲线组合型旋叶式压缩机叶片与缸体、转子间的动态接触激励机理,基于刚柔耦合理论,建立压缩机柔性叶片、刚性转子与缸体多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基元腔压力测试数据以无质量块形式耦合至柔性叶片、背压腔压力施加于叶片背部作为力学边界条件,研究旋叶式压缩机多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而后,基于等距曲线包络原理建立压缩机叶片-缸体型线运动学解析模型,得到叶片位移/速度解析值,与刚柔耦合分析值对比,验证刚柔耦合模型的合理性;进而,研究转速、背压等工况参数和叶片结构参数对动态接触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旋叶式压缩机叶片运动位移、速度解析值与仿真值规律吻合较为良好,验证了旋叶式压缩机刚柔耦合建模与约束关系的合理性;为降低摩擦损耗,应对压缩机背压腔压力进行合理的动态控制。叶片动态接触激励力可为后续旋叶式压缩机振动噪声预估与控制提供力学边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式压缩机 刚柔耦合 动态接触激励 汽车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动态特性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罗胜曦 何泽银 +3 位作者 陶平安 刘红梅 胡立志 张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6期86-91,共6页
为揭示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启闭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排气阀片单质点模型,借助四阶Runge-Kutta算法求解,研究排气阀片启闭过程运动规律,分析阀片有效工作长度、质量及弹力与阀片振动位移的关联关系;而后,搭建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 为揭示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启闭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排气阀片单质点模型,借助四阶Runge-Kutta算法求解,研究排气阀片启闭过程运动规律,分析阀片有效工作长度、质量及弹力与阀片振动位移的关联关系;而后,搭建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开度试验台,开展排气阀片位移测试,以验证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运动模型的合理性;进而,研究阀片升程、厚度等设计参数对阀片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规律较为吻合;增大升程限制器圆弧段长度可减小排气阀片颤振;阀片厚度过大,阀片将无法全开,导致出现过压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旋叶式压缩机 排气阀片 单质点模型 阀片位移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振动噪声预估与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胜曦 何泽银 +3 位作者 陶平安 刘红梅 胡立志 孙世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66-273,共8页
为揭示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振动特性,建立阀片单质点模型。(1)研究排气工况、几何参数与阀片振动位移的关系,得到升程限制器改进结构;而后,建立改进阀片排气结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阀片流动特性;(2)基于流场湍流参数建立排气阀片宽频噪... 为揭示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振动特性,建立阀片单质点模型。(1)研究排气工况、几何参数与阀片振动位移的关系,得到升程限制器改进结构;而后,建立改进阀片排气结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阀片流动特性;(2)基于流场湍流参数建立排气阀片宽频噪声模型,研究改进阀片噪声分布规律,借助旋叶式压缩机噪声实验台,对改进前后压缩机整机噪声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改进阀片参数,有效提高了平贴时间,降低了阀片振动速度峰值;阀片工作中消气槽流场处存在负压区域,阀片关闭时排气孔处流场存在回流现象;排气结构气动噪声源主要集中在阀片与阀座发生撞击的表面和消气槽附近;改进后压缩机部分频域段降噪明显降低,后部场点噪声幅值降低最大达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式压缩机 排气阀片 单质点模型 流固耦合 排气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气体力的新能源涡旋压缩机型线齿头修正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冉志祥 何泽银 +3 位作者 向银 胡欣 陶平安 胡立志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99,共7页
针对涡旋型线齿头修正最优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综合考虑齿头修正对基元腔气体力与齿头强度的影响,推导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几何模型,建立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参数化模型,解析涡旋齿头修正后压缩机气体力、齿头修正面积计算公式,研究... 针对涡旋型线齿头修正最优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综合考虑齿头修正对基元腔气体力与齿头强度的影响,推导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几何模型,建立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参数化模型,解析涡旋齿头修正后压缩机气体力、齿头修正面积计算公式,研究了各修正参数对气体力与涡旋齿头修正面积的影响规律。以气体力峰峰值、涡旋齿修正面积为优化目标,齿头修正参数为设计变量,基于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对修正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涡旋齿头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径向、切向气体力峰峰值下降最大达到22.61%,研究结果可为修正涡旋齿气体力解析计算、齿头修正最优参数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头修正 涡旋压缩机 气体力 多目标优化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叶式压缩机缸体型线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向银 李俊潇 +2 位作者 刘红梅 陶平安 何泽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旋叶式压缩机容积效率与动态接触特性,基于等距曲线包络原理,推导并建立了多项式曲线-圆弧曲线缸体型线数学模型,在保证压缩机密封性能前提下,压缩机基元容积效率得到提升,增加了4.36%;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机柔性... 为提高旋叶式压缩机容积效率与动态接触特性,基于等距曲线包络原理,推导并建立了多项式曲线-圆弧曲线缸体型线数学模型,在保证压缩机密封性能前提下,压缩机基元容积效率得到提升,增加了4.36%;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机柔性叶片、刚性转子与组合型线缸体多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新型压缩机叶片动态接触激励。结果表明:叶片与缸体最大接触力F_(m)较改进前减少18.59%,且振荡波动相对减小;叶片转子槽两侧的最大支反力R_(1)、R_(2)数值较改进前分别减少9.29%、12.09%。缸体型线改进后,新型压缩机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且叶片与缸体、转子的接触力有明显下降,有助于减小缸体、转子受叶片的冲击,降低叶片磨损、提高机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式压缩机 型线设计 刚柔耦合 容积效率 动态接触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