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斑蝥胶囊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军 丁敏 +3 位作者 张太君 郭渝 宋自阆 曹永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2-774,共3页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人肝癌细胞SMMC-7721 血清药理学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环烯醚萜苷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军宣 张海燕 +2 位作者 周年化 幸忠 赵成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研究栀子环烯醚萜苷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检测。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基质制备栀子环烯醚萜苷鼻用原位凝胶;测定其微观结构、外排水量、黏附力和临界相变阳离子浓度。结果栀子环烯醚萜苷原位凝胶在阳离子... 目的研究栀子环烯醚萜苷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检测。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基质制备栀子环烯醚萜苷鼻用原位凝胶;测定其微观结构、外排水量、黏附力和临界相变阳离子浓度。结果栀子环烯醚萜苷原位凝胶在阳离子浓度达到人工鼻黏液的1/2时即发生相转变,并与人工鼻黏液反应后形成凝胶网络包裹药物。结论栀子环烯醚萜苷原位凝胶能有效黏附于鼻黏膜并延长药物在鼻腔的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环烯醚萜苷 原位凝胶 制备工艺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黄精多糖的工艺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军宣 张毅 +2 位作者 吕姗珊 周年华 周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3,共4页
目的研究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黄精中多糖类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黄精多糖的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解吸液种类、液料比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水提法等进行比较研... 目的研究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黄精中多糖类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黄精多糖的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解吸液种类、液料比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水提法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最佳工艺为以60%乙醇溶液为解吸液,解吸30 min,提取压力-0.074 MPa,提取温度75℃,液料比14∶1,提取时间8 min,提取2次。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提取效果优于传统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减压内部沸腾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军宣 郭振宇 +3 位作者 张毅 吕姗珊 周年华 周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7-600,共4页
目的优化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方法以党参炔苷得量为评价指标,药材粒度、解吸液浓度、提取溶剂、压力、时间、温度、次数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药材粗粉加入3倍量80%乙醇解吸30 min后,再加... 目的优化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方法以党参炔苷得量为评价指标,药材粒度、解吸液浓度、提取溶剂、压力、时间、温度、次数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药材粗粉加入3倍量80%乙醇解吸30 min后,再加入10倍量40%乙醇,50℃下减压(真空度-0.03 MPa)提取2次,每次15 min,该方法下党参炔苷得量显著高于水煎煮、乙醇回流、渗滤提取。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温度低,乙醇用量少,可用于提取党参炔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炔苷 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复方枣仁胶囊中酸枣仁皂苷A和B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军宣 周年华 +1 位作者 张建刚 蒲晓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79-2182,共4页
目的 建立复方枣仁胶囊(酸枣仁、罗通定等)中酸枣仁皂苷A和B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HPLC-ELSD法测定酸枣仁皂苷A和B的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体... 目的 建立复方枣仁胶囊(酸枣仁、罗通定等)中酸枣仁皂苷A和B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HPLC-ELSD法测定酸枣仁皂苷A和B的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气化室温度50℃,气体体积流量3.0L/min.结果 酸枣仁皂苷A在0.218~2.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49 043X-4 859.5(r=0.999 8),平均回收率97.54%;酸枣仁皂苷B在0.196 ~ 1.9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259 640X-2 926.0(r=0.999 7),平均回收率96.85%.结论 HPLC-ELSD法定量测定酸枣仁皂苷A和B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复方枣仁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枣仁胶囊 酸枣仁皂苷A 酸枣仁皂苷B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酸枣仁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军宣 张毅 +3 位作者 吕姗珊 周年华 幸忠 蒲晓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902,共4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中皂苷类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酸枣仁皂苷A的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体积流量、夹带剂类型及其用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有机溶剂萃取... 目的研究酸枣仁中皂苷类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酸枣仁皂苷A的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体积流量、夹带剂类型及其用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有机溶剂萃取法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酸枣仁中皂苷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0 MPa,萃取温度45℃,以95%乙醇为夹带剂,其与药材投料量比例为1∶1(V/W),CO2体积流量6 L/min,循环萃取时间3.0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酸枣仁中皂苷类成分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提取效果优于传统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酸枣仁 酸枣仁皂苷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中延胡索乙素薄层扫描法系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新 林於 +2 位作者 陈云 杨军宣 彭万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从生产质控角度系统研究薄层扫描法测定中成药中延胡索乙素的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品种和剂型 ,用溶剂法进行提取 ;二乙胺碱性系统展开 ,高效板或手工板分离 ,碘显色 ,荧光检测 ,并与HPLC比较。结果 :薄层扫描测定... 目的 :从生产质控角度系统研究薄层扫描法测定中成药中延胡索乙素的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品种和剂型 ,用溶剂法进行提取 ;二乙胺碱性系统展开 ,高效板或手工板分离 ,碘显色 ,荧光检测 ,并与HPLC比较。结果 :薄层扫描测定中成药中延胡索乙素方法可行 ,并与HPLC结果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薄层扫描 中成药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N-LOK改性淀粉包合独活寄生颗粒挥发油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於 刘新 杨军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比较N LOK与β CD对独活寄生颗粒(独活、细辛、防风等)挥发油的包合能力与工艺过程。方法:用胶体磨 法与搅拌法包合,并经差热、GC/MS分析。结果:N LOK对挥发油的包合率约为β CD的2倍: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 基本一致。结论:N LO... 目的:比较N LOK与β CD对独活寄生颗粒(独活、细辛、防风等)挥发油的包合能力与工艺过程。方法:用胶体磨 法与搅拌法包合,并经差热、GC/MS分析。结果:N LOK对挥发油的包合率约为β CD的2倍: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 基本一致。结论:N LOK挥发油包合物含油率高,可直接喷雾干燥,β CD挥发油包合物含油率低,需要冷藏及低温干燥。 采用N LOK包合挥发油更接近中成药工业规模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颗粒 挥发油 N-LOK 包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止痒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军宣 陈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U006-U008,共3页
关键词 止痒颗粒 盐酸小檗碱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止泻宁颗粒的长期毒性研究
10
作者 陈犁 吕姗珊 +3 位作者 谯志文 陈晓雪 杨超 周年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目的:考察健脾止泻宁颗粒(简称JPZX)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设4组,JPZX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87.1 g生药/(kg·d)、119.3 g生药/(kg·d)、51.07 g生药/(kg·d)组,相当于临床拟用量55倍... 目的:考察健脾止泻宁颗粒(简称JPZX)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设4组,JPZX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87.1 g生药/(kg·d)、119.3 g生药/(kg·d)、51.07 g生药/(kg·d)组,相当于临床拟用量55倍、35倍、15倍,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92 d及停药14 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大鼠给药期及恢复期一般状况、血液学、血生化、脏器重量及系数、大体解剖观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JPZX无明显的长期毒性,未发现毒性靶器官,在临床剂量55倍以下有较好的安全性,按临床拟用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泻宁颗粒 大鼠 长期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