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氧水平对鲫鱼代谢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伟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806-5812,共7页
为了探讨水体溶氧水平对鲫幼鱼(Carassius carassius)运动、消化能力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25.0±0.5)℃温度条件下,测定了8(饱和溶氧水平)、2和1mg/L溶氧水平下摄食(饱足摄食)和空腹组(空腹2 d)鲫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运动... 为了探讨水体溶氧水平对鲫幼鱼(Carassius carassius)运动、消化能力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25.0±0.5)℃温度条件下,测定了8(饱和溶氧水平)、2和1mg/L溶氧水平下摄食(饱足摄食)和空腹组(空腹2 d)鲫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运动前耗氧率(MO2pre-exercise)、活跃耗氧率(MO2active)和代谢范围(MS)。摄食诱导的耗氧率上升在各溶氧水平下无显著差异。在饱和溶氧水平下,摄食组和空腹组的Ucrit没有显著差异,但在1和2 mg/L条件下,摄食组的Ucrit显著低于空腹组(P<0.05)。在饱和溶氧水平条件下,消化和运动诱导的耗氧率上升在各个游泳水平均能完全叠加,且摄食组鱼类与空腹组鱼类具有相似的MS和Ucrit和更高的MO2active,提示鲫鱼在常氧下为添加代谢模式。随着溶氧水平下降至2和1mg/L,呼吸能力(摄食组的MO2active)对溶氧水平下降较运动耗氧率更为敏感,消化诱导的耗氧率增加只能在较低游泳速度叠加,与空腹组鱼类比较,摄食组鱼类的MS和Ucrit显著下降,MO2active无显著差异,提示低氧下消化和运动对氧气需求竞争的加剧使其代谢模式转化为消化优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氧水平 代谢模式 消化 运动 耗氧率 鲫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对鲇鱼幼鱼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可贵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5-1040,共6页
为了检验鲇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幼鱼力竭性运动(Exhaustive exercise)后过量耗氧(EPOC)是否受到摄食的影响,以阐明其在两种功能状态下的功率配置模式,在(25.0±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对照组(摄食前)、摄食组[摄食12 h,摄... 为了检验鲇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幼鱼力竭性运动(Exhaustive exercise)后过量耗氧(EPOC)是否受到摄食的影响,以阐明其在两种功能状态下的功率配置模式,在(25.0±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对照组(摄食前)、摄食组[摄食12 h,摄食水平为(8.74±0.40)%]、摄食代谢恢复组[摄食60 h,摄食水平为(8.84±0.25)%]鲇幼鱼力竭性运动后EPOC及力竭性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呼吸频率(Vf)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摄食组、摄食代谢恢复组力竭性运动前耗氧率(MO2)显著差异(P<0.05),而Vf差异不显著;力竭性运动后MO2和Vf均立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摄食组的耗氧率峰值(MO2peak)[(222.47±10.14)mgO2/(kg.h)]显著大于对照组[(180.53±6.79)mgO2/(kg.h)]和摄食代谢恢复组[(181.65±10.94)mgO2/(kg.h)](P<0.05),但三个组之间Vf无显著变化;摄食组的EPOC总量[(42.49±10.13)mgO2]显著小于对照组[(66.58±6.40)mgO2]和摄食代谢恢复组[(53.46±5.80)mgO2](P<0.05)。以上结果表明:(1)无论是摄食还是运动任一生理功能均不能诱导出鲇鱼幼鱼的最大的MO2;(2)当摄食和运动两种生理功能同时存在时,鲇鱼无氧运动能力减弱,同时力竭性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加快,可能与消化导致的内环境碱化减缓了运动后的内环境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 力竭性运动 耗氧率 过量耗氧 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过程鲇鱼幼鱼静止代谢、身体组成及与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汤洪芬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0-195,共6页
将33尾鲇鱼(Silurus asotus)幼鱼(32.14±1.40)g在(25±1)℃条件下驯化2周后分5组(0、1、2、4、8周)进行饥饿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EPOC)并对鱼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将33尾鲇鱼(Silurus asotus)幼鱼(32.14±1.40)g在(25±1)℃条件下驯化2周后分5组(0、1、2、4、8周)进行饥饿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EPOC)并对鱼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分别为(2.21±0.15)、(1.63±0.04)、(1.64±0.13)、(1.44±0.08)、(0.98±0.09)mgO2/kg·min,其中饥饿1、2、4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却都显著低于0组、高于8周组的水平(P<0.05),呈现一个静止代谢"平台期";鱼体组成的变化表明,该"平台期"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其后则主要由蛋白质供能;各组实验鱼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峰值(VO2 peak)立即(2min)出现,随后逐渐下降至稳定耗氧水平(VO2 steady),EPOC总量(Excess VO2)分别为(31.8±6.06)、(76.67±4.34)、(69.2±5.89)、(70.41±3.12)、(38.28±2.72)mgO2/kg,其中饥饿1、2、4周组均显著高于饥饿0和8周组的水平(P<0.05),出现无氧运动功能补偿的"效应期"。通过鲇鱼幼鱼静止代谢"平台期"与其功能补偿"效应期"在时间上完全吻合的现象,揭示鱼类的功能补偿效应与其静止代谢水平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鲇鱼 静止耗氧率 鱼体组成 过量耗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