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穿洞遗址大马蹄蝠化石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武仙竹 王运辅 王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2008年,重庆穿洞遗址发掘出一具保存较好的晚更新世大马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5个大马蹄蝠化石地点,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标本。对该地点化石材料观测显示:大马蹄蝠在与其他翼手目标本进行... 2008年,重庆穿洞遗址发掘出一具保存较好的晚更新世大马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5个大马蹄蝠化石地点,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标本。对该地点化石材料观测显示:大马蹄蝠在与其他翼手目标本进行形态对比时,可以根据其个体大小、颅骨形状及齿式特征等进行多项有效鉴别。在大马蹄蝠演化方面,从化石材料上观察,更新世晚期大马蹄蝠桡骨长度与现生标本基本一致,这反映出大马蹄蝠在更新世晚期其飞翔能力与现生标本相似(桡骨长度增大,这是翼手目与一般哺乳动物相比在演化方面的特化现象)。穿洞大马蹄蝠化石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三峡地区第四纪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它证明了更新世晚期时三峡地区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繁茂的森林植被,并且分布有为翼手目提供居址栖息的大型岩溶洞穴;晚更新世时期,出现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冰期气候等恶劣环境现象,未曾对长江三峡地区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马蹄蝠 骨骼化石 穿洞遗址 长江三峡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出土周代越人铜刮刀的金属技术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江波 吴晓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76,共5页
刮刀是东周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古越人普遍使用的一种工具,以铜制的常见。通过对湖南出土几件铜刮刀的合金成分和金相分析,发现这些刮刀都为含锡量在20%以上的高锡青铜合金,金相组织为铜锡α固溶体,呈针状或细条状,(α+δ)共析体连成一... 刮刀是东周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古越人普遍使用的一种工具,以铜制的常见。通过对湖南出土几件铜刮刀的合金成分和金相分析,发现这些刮刀都为含锡量在20%以上的高锡青铜合金,金相组织为铜锡α固溶体,呈针状或细条状,(α+δ)共析体连成一片呈基体状。高锡特征的青铜刮刀可能多为刮削用器,而不易用作砍砸。锡金属的大量使用表明南方古越人掌控主要的锡矿资源,结合现代地质研究,南方是寻找我国先秦铸造铜器所用锡金属的重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器 刮刀 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