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统计学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令清 彭姜岚 +1 位作者 付世建 曹振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400-8401,8403,共3页
分析了结合生物统计学知识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生物统计学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生物统计学 生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殖期高体鳑鲏对化学预警信息的行为响应及其与生理状态的关联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嫱 付世建 夏继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23-7230,共8页
对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的识别与应答体现了鱼类在特定生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态策略,与动物的生存适合度密切相关。由于化学预警通讯和繁殖均为高能耗的生命活动,繁殖期鱼类的CAC通讯是否表现出基于能量代价-收益(C... 对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的识别与应答体现了鱼类在特定生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态策略,与动物的生存适合度密切相关。由于化学预警通讯和繁殖均为高能耗的生命活动,繁殖期鱼类的CAC通讯是否表现出基于能量代价-收益(Cost-benefit)的权衡成为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具有特殊繁殖方式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实验对象,测定了繁殖IV期不同性别实验鱼对CAC的行为响应,并探究了实验鱼化学预警行为与其繁殖生理状态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体鳑鲏空间分布状态(底栖时间)和活跃状态(静止时间、运动距离、身体不重合度)均对CAC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应答(P<0.05),但逃逸行为(高速运动时间)不受CAC的影响(P>0.05);(2)高体鳑鲏对CAC的响应无性别差异;(3)高体鳑鲏预警行为的变化与繁殖生理状态(性腺指数、产卵管长度、肥满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繁殖期高体鳑鲏依然对CAC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行为应答,然而其行为响应程度并不受繁殖生理状态以及性别的影响,这可能主要与该物种特殊的繁殖对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警信息 反捕食行为 繁殖-存活的权衡 性别差异 繁殖期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鳑鲏化学预警响应与“个性”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继刚 刘香 黄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425-6432,共8页
化学通讯是水生动物最原始、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对捕食风险源的回避可以使猎物减少被捕食风险,但如果出现的化学信息并不代表真正的威胁,那么就会导致猎物减少觅食或求偶的机会,从而降低适合度。因此基于能量代价-生态收益... 化学通讯是水生动物最原始、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对捕食风险源的回避可以使猎物减少被捕食风险,但如果出现的化学信息并不代表真正的威胁,那么就会导致猎物减少觅食或求偶的机会,从而降低适合度。因此基于能量代价-生态收益的权衡可能导致动物行为决策与化学通讯模式的分化。“个性”行为(Personality)已被证实与动物的行为决定有关,然而,有关鱼类化学预警通讯与“个性”行为关联的研究至今鲜见报道。推测:“个性”行为是鱼类的化学通讯模式多样化的重要内因。采捕了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野生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并于半自然状态下探究了:(1)实验鱼对不同化学信息(池水对照组、柠檬新奇信息组、高浓度和低浓度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组)的行为响应,(2)实验鱼在新异环境(被转入新栖息地)、新异刺激(新异物理刺激)、新异食物资源下的“个性”行为及其与化学预警响应的关联。结果发现:(1)不同溶液化学信息对实验鱼静止时间与爆发游泳的变化以及摄食个体的比例等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柠檬组(未知“假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鱼对不同浓度CAC(已知“真风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响应,高浓度和低浓度CAC均导致摄食个体比例下降(P<0.05),但只有高浓度CAC导致静止时间和爆发游泳的变化增加(P<0.05)。可见,实验鱼对外源化学信息有准确高效的行为应答。(2)实验鱼静止时间比对不同溶液化学预警响应的变化与新异刺激下的活跃性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新异环境下的活跃性无关(P>0.05),提示“个性”行为与化学预警响应有关但这种关联可能又有一定的环境依赖性(例如测试环境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通讯 预警信息 个性 鱼类行为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代谢特征及游泳能力的比较
4
作者 吴奇 王洪 +5 位作者 王丽英 彭敏锐 郑雪丽 李平 付世建 夏继刚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8,共8页
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与其主要猎物鱼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游泳能力的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采用鱼类游泳代谢仪,分别测定了两种实验鱼野生种群有氧运动能力[步法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U_(gait)... 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与其主要猎物鱼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游泳能力的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采用鱼类游泳代谢仪,分别测定了两种实验鱼野生种群有氧运动能力[步法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U_(gait))和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_(crit))]、无氧运动能力[匀加速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test speed(U_(cat))]、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有氧代谢空间(Aerobic metabolic scope,MS)、运动耗氧率及单位距离运动能耗(Energetic cost of transport,COT)等。结果表明:(1)秦岭细鳞鲑U_(crit)和U_(cat)高于拉氏鱥(P<0.05),但二者r U_(gait)、rU_(crit)和r U_(cat)差异不显著(P>0.05);(2)秦岭细鳞鲑RMR、MMR、MS等代谢特征均显著高于拉氏鱥(P<0.05),并且特定流速下秦岭细鳞鲑运动耗氧率及COT高于拉氏鱥;(3)秦岭细鳞鲑U_(crit)与MS、MMR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或正相关的趋势,拉氏鱥U_(crit)与其MS和MMR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整体上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的相对游泳能力相近,但秦岭细鳞鲑的游泳效率更低;秦岭细鳞鲑的代谢潜能更大,代谢潜能是维持其运动表现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游泳速度 有氧代谢空间 游泳效率 种间关系 秦岭细鳞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大小对草鱼耐高温能力及升温过程中群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武新 付世建 +1 位作者 秦丽萍 曾令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6-864,共9页
为考察个体大小对升温过程中草鱼的耐高温能力和群体行为的影响,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大个体群体的个体游泳速度明显大于小个体群体(P=0.039),个体间距离和最近邻距离显著高于小个体群体(P<... 为考察个体大小对升温过程中草鱼的耐高温能力和群体行为的影响,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大个体群体的个体游泳速度明显大于小个体群体(P=0.039),个体间距离和最近邻距离显著高于小个体群体(P<0.001);大个体鱼群的极性与小个体群体并无差异。虽然大个体群体的致死高温与小个体群体无差异,但前者的临界高温显著大于小个体群体(P<0.001)。升温过程会使鱼群个体游泳速度变快,个体间距离和最近邻距离也相应增加,但游泳速度同步性和群体极性维持不变。研究表明:个体大小的增加可增强草鱼幼鱼对环境水温的耐高温能力;升温不会影响不同个体大小草鱼幼鱼群体的协调性,但会降低草鱼幼鱼的群体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大小 水体升温 热耐受 群体行为 凝聚力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陶渝镇 王丽英 +3 位作者 黄青峰 邓楚可 陈凡刚 夏继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6-1723,共8页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个样点(2 m×2 m)作为详细抽样调查生境。研究发现:(1)分布在支流的仔稚鱼数量显著多于干流(P<0.05);(2)仔稚鱼种群数量随海拔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干流与支流的最适分布海拔分别是1460和1446 m;(3)仔稚鱼分布的环境驱动因子在干流与支流不尽相同,干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和青苔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支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显著负相关(P<0.05)、与蝌蚪和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揭示了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并构建了栖息地各类环境驱动因子关系网络热图。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仔稚鱼种群调研与监测、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必要且亟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分布模式 海拔 底质 产卵场 秦岭细鳞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南方鲇幼鱼游泳能力个体变异和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曾令清 彭韩柳依 +3 位作者 王健伟 庞旭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3-890,共8页
为考察肉食性鱼类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种内个体变异、重复性及其对饥饿的响应,研究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测定对照组(n=28)和饥饿组(n=29)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 为考察肉食性鱼类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种内个体变异、重复性及其对饥饿的响应,研究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测定对照组(n=28)和饥饿组(n=29)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暴发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speed,Ucat)和固定流速耐受时间(Endurance),分析游泳能力的个体变异、稳定性及饥饿的影响。结果显示:(1)饥饿组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均分别显著下降了(15.10±0.86)%、(2.57±0.40)%和(7.94±1.59)%(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对照组的Ucat和耐受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但Ucrit下降(6.63±2.25)%(P=0.031),而除耐受时间外饥饿组其Ucrit和Ucat分别显著下降了(26.00±2.76)%和(13.68±1.86)%(P<0.001),并饥饿组Ucrit的下降比例显著大于其Ucat(P<0.001);(3)并且对照组三个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变化方向和程度不尽相同,饥饿组的Ucrit、Ucat和耐受时间的CV全部增加;(4)南方鲇幼鱼Ucrit和Ucat呈正相关且2周的饥饿并未改变此正相关。饥饿明显降低南方鲇幼鱼两种游泳能力并导致游泳能力的个体变异变大,但没有改变该种鱼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之间的内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无氧运动能力在环境改变后显得更为保守,种内个体变异的变动可能有利于在相同自然选择压力下种内个体采取不同的捕食和避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个体变异 游泳能力 饥饿 变异系数 南方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温胁迫对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彭姜岚 曹振东 付世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846-7848,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方法]于24℃条件下测定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经过不同温度(24、18、12、6、0℃)10 min低温胁迫后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的恢复过程。[结果]结果表明:南方鲇... [目的]为了研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方法]于24℃条件下测定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经过不同温度(24、18、12、6、0℃)10 min低温胁迫后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的恢复过程。[结果]结果表明:南方鲇在6、0℃胁迫后VO2和Vf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其余组表现为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瓦氏黄颡鱼只有0℃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其余组表现为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结论]瓦氏黄颡鱼对急性低温胁迫抵抗力更高,但同样的低温胁迫瓦氏黄颡鱼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该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南方鲇 耗氧率 呼吸频率 急性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赶和空气暴露对南方鲇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姜岚 曾令清 +1 位作者 曹振东 付世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0,共4页
在25℃条件下对不同驱赶时间(0、0.5、1、2.5和5 min)和空气暴露(0、2.5、5、10和20 mi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22.11~79.52 g)恢复过程中的耗氧率(VO)和呼吸频率(Vf)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经驱赶和空气暴露处理后,实验鱼... 在25℃条件下对不同驱赶时间(0、0.5、1、2.5和5 min)和空气暴露(0、2.5、5、10和20 mi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22.11~79.52 g)恢复过程中的耗氧率(VO)和呼吸频率(Vf)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经驱赶和空气暴露处理后,实验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立即显著上升(P<0.05),然后缓慢回落至稳定水平;对于驱赶逆境胁迫,0.5 min处理能诱导最大耗氧率峰值(约170 mg/h),2.5 min处理能诱导最大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约35 mg);对于空气暴露逆境胁迫,5 min处理能诱导最大耗氧率峰值(约160 mg/h),10 min处理能诱导最大EPOC(约20 mg);无论驱赶还是空气暴露,呼吸频率的反应(上升28%~62%)远小于耗氧率(上升174%~254%)。实验表明两种逆境均能引起明显的胁迫反应,南方鲇对驱赶的反应远大于空气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耗氧率 呼吸频率 驱赶 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幼鱼标准代谢的昼夜节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令清 付世建 曹振东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39-542,共4页
为了考察南方鲇标准代谢的昼夜节律,在光照周期13 L∶11 D、水温25℃的条件下,于14:00、16:00、18:00、20:00、22:0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分别测定南方鲇幼鱼[(17.36±0.46)g,n=12]的标准代谢率。试验结... 为了考察南方鲇标准代谢的昼夜节律,在光照周期13 L∶11 D、水温25℃的条件下,于14:00、16:00、18:00、20:00、22:0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分别测定南方鲇幼鱼[(17.36±0.46)g,n=12]的标准代谢率。试验结果表明:南方鲇幼鱼标准代谢的峰值[(109.86±5.02)mgO2/(kg.h)]和最小值[(86.6±5.42)mg O2/(kg.h)]分别出现在22:00、12:00;标准代谢率的日平均、夜间平均、白昼平均值分别为(95.88±2.02)、(101.78±6.44)、(91.67±3.49)mg O2/(kg.h);夜间与白昼的平均标准代谢率差异显著(P<0.05)。南方鲇的夜间标准代谢显著高于白昼;在近自然光照周期条件下日平均标准代谢率低于相关文献报道的在全光照条件下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昼夜节律 光照周期 标准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食性鱼类的糖代谢——以南方鲇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世建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1,共3页
肉食性鱼类的糖营养和代谢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以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南方鲇为实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糖种类和添加量对鱼体摄食、消化、排泄、代谢和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对于肉食性鱼类同化的食物糖类不能很好转化为脂肪... 肉食性鱼类的糖营养和代谢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以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南方鲇为实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糖种类和添加量对鱼体摄食、消化、排泄、代谢和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对于肉食性鱼类同化的食物糖类不能很好转化为脂肪和糖原储存,也不能大量为机体提供代谢能量,但肉食性鱼类可能采取增加代谢耗能的方式消除吸收的非必需糖类,而底物循环为机体增加代谢耗能的基本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性 南方鲇 糖代谢 底物循环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O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爆发游泳及运动后代谢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继刚 李秀明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6-361,共6页
为探究水体全氟辛烷磺酸(PFOS)污染对鱼类爆发游泳及其代谢恢复能力的影响,将中华倒刺鲃幼鱼(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在不同浓度(0、0.32、0.8、2和5 mg/L)PFOS后,测定PFOS暴露对其静止代谢率(RMR)、爆发游泳速度(Uburst)以及运动力... 为探究水体全氟辛烷磺酸(PFOS)污染对鱼类爆发游泳及其代谢恢复能力的影响,将中华倒刺鲃幼鱼(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在不同浓度(0、0.32、0.8、2和5 mg/L)PFOS后,测定PFOS暴露对其静止代谢率(RMR)、爆发游泳速度(Uburst)以及运动力竭后代谢恢复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暴露浓度对实验鱼的Uburst和相对爆发游泳速度(rUburst)均影响显著(P<0.05),5 mg/L PFOS暴露导致Uburst和rUburst分别下降了17.4%和10.8%,PFOS对rUburst的影响表现出"非单调剂量效应";暴露浓度对实验鱼的RMR影响显著(P<0.05),5 mg/LPFOS暴露导致RMR显著升高,但PFOS对运动后代谢峰值(MMR)、代谢率增量(MS)、代谢变化倍率(F-MS)、力竭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提示:PFOS污染改变实验鱼能量代谢水平的下限,而对其代谢水平的上限无明显的限制性作用;PFOS污染将可能对鱼类捕食——逃避捕食者、穿越激流寻找适宜生境等生存关联的生命活动起到负面影响,但对无氧代谢关联的代谢恢复能力无显著的生态毒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爆发游泳 静止代谢率 代谢恢复 中华倒刺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摄食不同含量纤维素和草鱼肠后的代谢反应
13
作者 韩洪强 曹振东 付世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115-11116,共2页
[目的]研究鱼类生化SDA(特殊动力作用)和机械SDA的大小。[方法]在水温25℃条件下用草鱼肠衣(0.25 g)包埋的方法测定了南方鲇摄食不同含量(0.25、0.75和1.5 g)纤维素和能量(草鱼肠)后的代谢反应。[结果]摄食不同食物后南方鲇代谢出现先... [目的]研究鱼类生化SDA(特殊动力作用)和机械SDA的大小。[方法]在水温25℃条件下用草鱼肠衣(0.25 g)包埋的方法测定了南方鲇摄食不同含量(0.25、0.75和1.5 g)纤维素和能量(草鱼肠)后的代谢反应。[结果]摄食不同食物后南方鲇代谢出现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食物纤维素导致SDA时间的延长和SDA总耗能量的增加,但不同纤维素组间没有差异,摄食代谢峰值不受食物纤维素的影响;随着摄食草鱼肠重量的增加SDA时间、摄食代谢峰值和SDA总耗能量均线性上升。[结论]南方鲇摄食代谢主要由生化SDA构成,与食物可利用能量密切相关而与体积相关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动力作用 南方鲇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钓强度对鲫幼鱼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欢 何衍 +1 位作者 刘小玲 曾令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5-1153,共9页
为考察不同垂钓强度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26.9±0.1)℃条件下对大小相近和机体健康的3个处理组[高强度组(1d垂钓1次)、中强度组(2d垂钓1次)和低强度组(4d垂钓1次)]进行... 为考察不同垂钓强度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26.9±0.1)℃条件下对大小相近和机体健康的3个处理组[高强度组(1d垂钓1次)、中强度组(2d垂钓1次)和低强度组(4d垂钓1次)]进行垂钓实验;每个垂钓处理组均设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包括40尾鱼,每个组在垂钓10h后则停止该组的垂钓活动,记录成功垂钓每尾鱼的时间、序号和电子标签信息,计算垂钓比例、单尾被钓时间、平均垂钓序号、变异系数和实验期间(9d)的生长率。研究发现:3个垂钓强度组的垂钓比例均随着垂钓次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单尾被钓时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导致垂钓比例与单尾被钓时间呈负相关。除低强度组外,高、中垂钓强度组的平均垂钓序号随着被钓次数的增加均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且该2个强度组平均垂钓序号的变异系数随着被钓次数的增多均呈增大的变化趋势;3个垂钓强度组的平均垂钓序号与其变异系数呈负相关。3个垂钓强度组在实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均出现负值情况,但3个组之间无差异。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垂钓活动会降低鲫幼鱼的易钓性,并且导致个体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效应,表明高强度垂钓活动可能影响鱼类野外种群易钓性及其相关的其他表型的进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钓性 垂钓强度 垂钓比例 垂钓时间 生态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