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庆地区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范茂 杨学亭 +4 位作者 张健 刘倩 赵正武 廖敦秀 杭晓宁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高产、温室气体低排放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重庆地区主推的6个水稻品种(中浙优H7、渝两优华占、Q香优352、... 【目的】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高产、温室气体低排放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重庆地区主推的6个水稻品种(中浙优H7、渝两优华占、Q香优352、神农优446、渝香优8133、渝香203)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并对比其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结果】在6个水稻品种中,仅中浙优H7的CH_(4)排放通量呈双峰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收获期;其余5个品种的CH_(4)排放通量均呈单峰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灌浆期。不同品种的CH_(4)排放总量为175.77~274.10 kg/ha,其中,Q香优352的CH_(4)排放总量最低,而渝香优8133排放总量最高,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N_(2)O的明显排放峰出现在稻田落干后,排放总量为-0.100~0.464 kg/ha,各品种间的N_(2)O排放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渝香优8133的N_(2)O排放总量为负值。不同品种水稻产量为4.94~8.20 t/ha,其中Q香优352产量最高,渝两优华占产量最低,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球增温潜势分析显示,中浙优H7的全球增温潜势最高,达7.67 t CO_(2)e/ha,而Q香优352的全球增温潜势最低,为4.98 t CO_(2)e/ha。不同水稻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0.61~1.54 t CO_(2)e/t,其中Q香优352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而中浙优H7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Q香优352产量最高,且CH_(4)排放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更适宜在重庆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 水稻产量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优异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如玉 邹玉霞 +8 位作者 陈娇 雷丽霞 唐江红 甘露 张佳妮 罗兰 沈航 台琳玉 赵正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8-1417,共10页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优异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本研究利用2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三峡库区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类型的81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优异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本研究利用2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三峡库区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类型的81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5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5,平均为2.44;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异范围为1.077~2.582,平均为1.757;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9~0.539,平均为0.332;Shannon信息指数为0.158~1.017,平均为0.62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71~0.665,平均为0.407。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高于选育品种,而选育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高于地方品种,两者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期望杂合度极为相近。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3种分类结果大致相同,各类群聚集的地域性规律不明显,品种的聚类关系较复杂。分子方差分析表明居群间的变异和品种间的变异百分率相当,变异来源于居群间和品种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峡库区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黑稻6号×糯稻89-1F_(2)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菲 黄倩 +3 位作者 何珊 梁慧苑 宋子慧 赵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F_(2)群体的9个农艺性状与10个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F_(2)群体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8%~70.43%,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49%~75.22%,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组内各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空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糙米长、糙米宽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糙米长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组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157,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2组变量间相关性强度不高。以上结果表明,增加水稻的产量需在适当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以及增加水稻穗长基础上,再适当降低着粒密度;品种选育过程中,每穗实粒数与外观品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性状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黑稻6号 糯稻89-1 遗传变异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期高温处理赣早籼58与周南稻杂交F_(2:3)家系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伦霄 吴佳宏 +7 位作者 秦鱼河 韩佳佳 蒋菲 魏红宇 陈云澈 彭春霖 向警 赵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抽穗开花期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早稻赣早籼58号为母本和热敏感材料周南稻为父本构建杂交F_(2:3)家系,在抽穗开花期对F_(2:3)家系进行7 d高温胁迫处理,并在大田设置同期对照。结果表明,F_(2:3)家系在抽穗...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抽穗开花期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早稻赣早籼58号为母本和热敏感材料周南稻为父本构建杂交F_(2:3)家系,在抽穗开花期对F_(2:3)家系进行7 d高温胁迫处理,并在大田设置同期对照。结果表明,F_(2:3)家系在抽穗开花期遭受高温胁迫后,高温组相较对照组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平均值显著下降,每穗空粒数显著上升;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亲优势提高,其中每穗实粒数中亲优势明显;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明显上升,每穗空粒数变异系数下降。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空粒数与处理期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和时积温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湿度与温度共同影响抽穗开花期F_(2:3)家系的生殖生长。以胁迫温度高于38℃的时积温作为高温危害阈值对F_(2:3)家系进行热害状况评估,随时积温增加,热害程度加重,相对结实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温 农艺性状 抽穗开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