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思帆 朱晏平 梅仪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当前,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出现了新动向: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需求的公民素养,内容架构聚焦基础素养、开发应用、伦理道德三大板块,实施过程坚持“软硬并重”,学时安... 当前,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出现了新动向: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需求的公民素养,内容架构聚焦基础素养、开发应用、伦理道德三大板块,实施过程坚持“软硬并重”,学时安排则注重以人工智能基础素养为重的分配方式,保障体系力求构建多样性资源条件。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启示有:以基础素养为重点,做好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顶层设计;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优化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过程;以专项培训为路径,提升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工智能能力;以资源供给为依托,完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教育学院的组织生成与变革:基于52所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银 杨皓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6,共8页
我国教师教育学院的生成名义上是加强教师教育,实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实现综合转型后,教师教育从学校举办不得不降格为学院举办的无奈选择。现有教师教育学院主要有专业学院型和管理机构型两种,但每类又有不同的亚型,结... 我国教师教育学院的生成名义上是加强教师教育,实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实现综合转型后,教师教育从学校举办不得不降格为学院举办的无奈选择。现有教师教育学院主要有专业学院型和管理机构型两种,但每类又有不同的亚型,结构和功能异常复杂。教师教育是技艺之学还是高深学问,以及学科教学法教师、各级各专业教师教育学生的归属成为学院组织设计的焦点。成立或变革教师教育学院不能简单地迎合综合化趋势,而需深入思考如何促进教学法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学生培养质量以及如何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兼顾学校办学实际谨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学院 组织生成 组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教育课程融合的历程、价值与路径
3
作者 申仁洪 胡芯萍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5,共7页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交互作用、共生发展催生了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我国特殊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主要形式。课程融合是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和融合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变量。课程融合通过遵循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支撑每个学...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交互作用、共生发展催生了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我国特殊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主要形式。课程融合是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和融合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变量。课程融合通过遵循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支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生成性的全程融通以及育人导向的全域统整,催生了融合性文化的丰富价值。通过基于融合价值的目标设定、贯穿融合理念的内容整合、基于融合构建的实施推进、支撑融合品质的资源开发、促进融合深化的评价开展,课程融合最终指向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 课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农村学区教育推进策略及其启示
4
作者 傅裕 袁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6-102,共7页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农村学区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农村学区教育较为薄弱的状况,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与教育部、社会组织等通力协作,保障农村学区学校正常运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发多个农村教师教育项目,力求培...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农村学区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农村学区教育较为薄弱的状况,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与教育部、社会组织等通力协作,保障农村学区学校正常运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发多个农村教师教育项目,力求培养农村学区优质教师;农村学区学校在课程中贯彻地方本位教育理念;农村学区土著教师以国家认同为核心,将多元文化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形成了“政府—教育部—社会组织”农村学区教育支持体系,构建了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并建立了地方本位特色课程,重视农村学区土著教师培养等有益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农村学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5
作者 刘柯伶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正处于稳步前进阶段,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课程建设愈发受到重视。德国劳动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久远,涵盖丰富,其内容涉及劳动、经济、科技等板块,以项目教学为主要...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正处于稳步前进阶段,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课程建设愈发受到重视。德国劳动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久远,涵盖丰富,其内容涉及劳动、经济、科技等板块,以项目教学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丰富完备的支持性资源、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课程的工具性价值,整个劳动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未来就业做准备。德国先进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经验对我国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建设 项目式教学法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政策归旨、困境审视与实践进路
6
作者 潘薇 袁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7-55,64,共10页
自2010年由地方政府开展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试点以来,各省培养院校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积累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分析2010—2023年我国13个省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的相关政策与实践,结果显示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 自2010年由地方政府开展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试点以来,各省培养院校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积累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分析2010—2023年我国13个省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的相关政策与实践,结果显示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顶层设计不足,政策供给薄弱;资源支持乏力,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协作机制不完善,培养合力难以形成;培养过程普教化,培养特色不鲜明。基于此,建议完善公费职教师范生教育的政策引领,强化政策保障;构建系统支持体系,确保培养质量;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一体化培养平台;立足类型教育定位,凸显公费职教师范生教育培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 公费职教师范生 师资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昌善 胡之骐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0-25,46,共7页
在阐释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化缘由的基础上,从功能目标、理论基础、类型结构、组成要素、运作模式与配套政策六个方面对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进行了科学设计,并对该制度有效实施应该如何规避七种衰减性失真实... 在阐释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化缘由的基础上,从功能目标、理论基础、类型结构、组成要素、运作模式与配套政策六个方面对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进行了科学设计,并对该制度有效实施应该如何规避七种衰减性失真实施行为——曲解式实施行为、减损式实施行为、附加式实施行为、替换式实施行为、架空式实施行为、僵化式实施行为与观潮式实施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义务教育 教师流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科学观及其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申仁洪 张洪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针对现代科学观的局限,基于最新科学成果,后现代科学观主张开放的宇宙观、多元的知识论与对话和阐释的方法论。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研究、教育目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教师... 针对现代科学观的局限,基于最新科学成果,后现代科学观主张开放的宇宙观、多元的知识论与对话和阐释的方法论。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研究、教育目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方面显示出超越的意义,并力图给人们展示出一个看待教育问题的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科学观 教育视野 开放性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研究型大学学院设置之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樊华强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4期64-69,123,共6页
中美研究型大学在学院设置上差别明显,原因在于两国大学宏观政策导向、院长权力构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学院设置应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应取消院长行政级别,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中美研究型大学在学院设置上差别明显,原因在于两国大学宏观政策导向、院长权力构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学院设置应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应取消院长行政级别,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减少学院数量,以学科群设立学院;淡化专业色彩,组建本科生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研究型大学 学院设置 行政权力 学科群 本科生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生权利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樊华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等。高校管理权的滥用和扩张,教师话语霸权的滋生和蔓延,学生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和失灵是大学生权利实现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和约束,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等。高校管理权的滥用和扩张,教师话语霸权的滋生和蔓延,学生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和失灵是大学生权利实现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和约束,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有效的学生参与决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发展权 自由权 民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的重要工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莉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4-26,共3页
在人们的印象中,统计似乎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其实不然!本期“运用与实践”栏目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组关于“统计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的文章。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统计运用到了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说这是一种有... 在人们的印象中,统计似乎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其实不然!本期“运用与实践”栏目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组关于“统计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的文章。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统计运用到了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教育 统计方法 科学精神 抽象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塑造与天赋发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有为与无为——兼议教育内卷化的教育哲学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冉亚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人格教育是学校能够对所有青少年实施高质量培养的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教学应当重点有为。但学科知识教学领域与学生天赋密切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不可过度强势作为,应当有所不为。学校教育教学在人格教育和学科知识教学两个领域,内在的... 人格教育是学校能够对所有青少年实施高质量培养的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教学应当重点有为。但学科知识教学领域与学生天赋密切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不可过度强势作为,应当有所不为。学校教育教学在人格教育和学科知识教学两个领域,内在的工作理念应有所差异。在人格教育领域,应当采取塑造的教育哲学,确保青少年人格素养的正确和健康。在学科知识教学领域,应当采取发掘的教育哲学,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天赋差异,接受学校教育的必要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育教学 塑造 发掘 天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佳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从音乐“育德”、“开智”、“冶情”、“保健”
关键词 学生素质培养 音乐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重庆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14
作者 郑雁鸣 刘建银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1-96,共6页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总结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离不开区域视角,重庆直辖市的独特市情可谓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40年来,重庆市民办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坚持党的领导与公益性导向、坚持支持政策与制度建设...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总结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离不开区域视角,重庆直辖市的独特市情可谓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40年来,重庆市民办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坚持党的领导与公益性导向、坚持支持政策与制度建设、坚持吸纳人才与造就队伍、坚持依法管理和综合服务、坚持举办者的企业家精神与教育家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重庆民办教育 地方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少春 李祚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1-75,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举行教师座谈会发现,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组织与管理、师资及其专业化情况、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其科研情况等六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相应对策包括:全方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 通过问卷调查和举行教师座谈会发现,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组织与管理、师资及其专业化情况、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其科研情况等六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相应对策包括:全方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加强学生心理档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重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需要理论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初探
16
作者 王瑞兰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2期79-81,共3页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需要理论指出,文化是一种功能,是满足人需求的过程。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支柱,价值观是他们的精神依托和慰藉,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基于文化需要理论关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构建适宜的校园文化,以满足他...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需要理论指出,文化是一种功能,是满足人需求的过程。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支柱,价值观是他们的精神依托和慰藉,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基于文化需要理论关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构建适宜的校园文化,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更有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终极信仰,并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文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需要理论 大学生 价值观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与耦合: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15
17
作者 张培 南旭光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与新质生产力共生长成为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高质量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具有伴生与耦合的现实逻... 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与新质生产力共生长成为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高质量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具有伴生与耦合的现实逻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具有系统性提质、数智化驱动、嵌入式培养、跨场域协同四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面向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创新为关键路径、以共建共治为主要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动力、以价值创造为基本导向,高要求打造职业教育新形态、高品质提升人才培养新效能、高水平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高标准激活数智赋能新变量、高站位形成服务发展新优势等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数智技术 人才培养 典型特征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驱动的教育强国建设:机遇、挑战和进路 被引量:31
18
作者 陶蕾 杨欣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探究数字驱动的教育强国建设,既是创造性地阐释由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强国所构成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也是积极应答“如何兑现数字化潜力”这一全球性教育命题。归根究底,数字化的技术跃迁、基建条件和政策导向固然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 探究数字驱动的教育强国建设,既是创造性地阐释由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强国所构成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也是积极应答“如何兑现数字化潜力”这一全球性教育命题。归根究底,数字化的技术跃迁、基建条件和政策导向固然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外部机遇,但教育强国建设在数字化映照的实践瓶颈、理论盲区和治理风险也意味着不容回避的内在挑战。为此,数字驱动的教育强国建设有必要推进主动超前布局的数字制度建设、有力应对变局的数字人才培养和奋力开拓新局的数字范式构建。如此一来,数字驱动的教育强国建设既能充分汲取数字化的外在供给,也能恰当回应教育强国建设的内生需求,进而开辟出一条质量更高、贡献更多、影响更大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数字化转型 数字驱动 高质量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变革:生发机制、价值取向及施策重点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2,共7页
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发展形态变革是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和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具有时代性、技术性、社会性、系统性、多样性等核心特征,正在向数字化、智慧型教育形态转型。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形态... 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发展形态变革是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和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具有时代性、技术性、社会性、系统性、多样性等核心特征,正在向数字化、智慧型教育形态转型。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变革的生发机制表现在信息技术注能、价值引领蕴能、全景空间聚能、创新发展释能四个维度上,并具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智慧教育为目标指引、以整体变革为关键驱动、以精准服务为施力重点等四重价值取向。为借由数字赋能有效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变革,在实践中应围绕空间重构、模式创新、评价改革、机制优化等四个关键方面设计施策重点,以便在拓展场景性中促进提质增效、在强化融合性中深化多边跨界、在增强科学性中推进变革重塑、在提高有效性中实现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数字赋能 职业教育 发展形态 生发机制 价值取向 施策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大学“小镇做题家”的生存状态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琳璐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新兴弱势阶层大学生代表“小镇做题家”群体进入高等教育场域之后的发展境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参考大学生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内两所顶尖大学作为样本选择场域,通过半结构访谈和实物资料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小镇做题家... 新兴弱势阶层大学生代表“小镇做题家”群体进入高等教育场域之后的发展境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参考大学生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内两所顶尖大学作为样本选择场域,通过半结构访谈和实物资料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小镇做题家”在精英大学中的学术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表现以及内在行动逻辑进行探究,呈现精英大学“小镇做题家”的生存状态。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小镇做题家”认真专注,但不敢发言、不愿发言甚至不会发言,在小组合作中扮演着迎合他人意见的执行者角色;在课堂外,他们倾向于自我埋头苦干而不寻求帮助,导致自己在新的学习场域中疲惫不堪;在校园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由于对社会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缺乏清晰的认知,他们误将自身文化资本的匮乏看作胜任力不足,因此拒绝参与社会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表现为行为上被动交往、心理上主动疏离的状态,习惯通过“同类人”标准人为框定一个社交安全区。不论是在学术性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方面,精英大学中的“小镇做题家”像是一个缩在套子里的青年,沉默、被动和社恐的表象背后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的自卑和不自信。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他们更愿意以一种“逃避”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通过拒绝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来掩饰自我与他人的殊异,缩进自我编织的套子之中默默挣扎、艰难前行。因此,“小镇做题家”面临的困境突破不仅需要“小镇做题家”自身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实现与自我的和解,更需要高校管理者精准施策,助力“小镇做题家”在大学中的成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做题家 学术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 大学生发展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