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根溯源 独辟蹊径——评张荣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松 陈洪娟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全球化语境 冲突 独辟蹊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武汉大学出版社 全球化浪潮 传统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歈竹枝与其变风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洪娟 王利琼 王树林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48-51,111,共5页
“竹枝词”是我国诗词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学术界对其起源和特征多有论述,但对起源地也有一定的争议。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把“竹枝词”分为“作为本土文化的民歌”、“作为过境文化的唐宋文人竹枝词”、“作为共同体文化的竹枝... “竹枝词”是我国诗词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学术界对其起源和特征多有论述,但对起源地也有一定的争议。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把“竹枝词”分为“作为本土文化的民歌”、“作为过境文化的唐宋文人竹枝词”、“作为共同体文化的竹枝”,并作了详细的论述。“竹枝词”本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歌,歌中所描述的多为当地的风土人情,后经文人骚客的“传写”、“拟制”,“光茫大白”,而成为泛地域色彩(即歌咏全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的文人创作诗词而存在,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歈 竹枝词 本土文化 过境文化 共同体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轴心期诸子体道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
3
作者 陈洪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之一,在言辞能否完全尽意、达道的问题上,先秦诸子总体上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但他们并没有逃避言和道的困境,而是积极探索一定的思维方式以意致道或者非常规的言说方式以表述道。文章着重论述"目击而道存&qu...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之一,在言辞能否完全尽意、达道的问题上,先秦诸子总体上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但他们并没有逃避言和道的困境,而是积极探索一定的思维方式以意致道或者非常规的言说方式以表述道。文章着重论述"目击而道存"的思维方式和"正言若反"、"隐喻"等非常规言说方式。这些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期 体道之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庸音中的逸响——论南朝骈赋的生命之美
4
作者 陈洪娟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48-50,58,共4页
对南朝骈赋,有的批评家鄙其情感、气韵不足,形式有余;有的批评家则欣赏其形式美。笔者认为,南朝骈赋不全是一片绮靡之庸音,也有一些较为优秀之作。有些创作,不仅靠形式美取胜,更是形式美与作家生命体验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 对南朝骈赋,有的批评家鄙其情感、气韵不足,形式有余;有的批评家则欣赏其形式美。笔者认为,南朝骈赋不全是一片绮靡之庸音,也有一些较为优秀之作。有些创作,不仅靠形式美取胜,更是形式美与作家生命体验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取得了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骈赋 生命体验 形式美 完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释东汉党锢
5
作者 张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7-44,共8页
学界对东汉末党锢之祸中宦寺地位的界定毫不例外地持否定态度。但党锢不失为下层 民众中产生的宦寺集团在下层民众起义前寻求向上社会流动的一种尝试,它与汉末的黄巾起义一样,是 下层民众改变生活境遇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宦寺是... 学界对东汉末党锢之祸中宦寺地位的界定毫不例外地持否定态度。但党锢不失为下层 民众中产生的宦寺集团在下层民众起义前寻求向上社会流动的一种尝试,它与汉末的黄巾起义一样,是 下层民众改变生活境遇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宦寺是革儒学上层的命,黄巾是革黄帝的命,都是在汉帝 国制度之外争取权力的斗争。不轻贱黄巾起义中的民众,就不应该轻贱党祸中的宦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党锢 宦寺集团 儒学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