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视角下的价值观冲突: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2
1
作者 岳童 王洪 +2 位作者 李庆功 任晓筱 张欣怡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价值观冲突是指个体之间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相互否定和竞争现象。在当前心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中,价值观冲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价值观念或身份无法兼容而引发的长期冲突,另一类是由价值两难选择任务引发的即时冲突。这两类... 价值观冲突是指个体之间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相互否定和竞争现象。在当前心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中,价值观冲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价值观念或身份无法兼容而引发的长期冲突,另一类是由价值两难选择任务引发的即时冲突。这两类冲突都可能导致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影响,例如增加压力感知、焦虑水平和心理紧张度。研究者主要从价值观背后的动机对立性和自我概念完整性的威胁感知两个方面,来解释价值观冲突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观冲突的产生机制,扩展对调节因素的认识,并揭示其对个体的影响,以开展相应的调节与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理论 自我概念威胁 价值观环状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心理学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茂杨 彭小凡 +1 位作者 胡朝兵 张兴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9,共8页
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宠物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多种积极影响。宠物的"人格"研究显示,宠物并非单纯的动物,而是具有独立社交功能的伙伴。它是人际支持系统外的补充,而非补偿。它们通过激发人类的照料行为,为人类带来快乐和... 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宠物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多种积极影响。宠物的"人格"研究显示,宠物并非单纯的动物,而是具有独立社交功能的伙伴。它是人际支持系统外的补充,而非补偿。它们通过激发人类的照料行为,为人类带来快乐和安慰。已有宠物研究尚存取样不够合理,行为实验匮乏等问题。未来研究的样本选择应该尽量多而细,在拓展已有实验范式的同时,还可借鉴婴儿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宠物影响人类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 身心健康 宠物人格 社交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互动反馈对食物奖赏加工的影响机制
3
作者 张雪萌 刘永 +1 位作者 韩茵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3-765,共13页
食物奖赏反应的增强和环境中食物线索的诱惑可能是肥胖流行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曝光是导致过度进食的风险因素,但其潜在影响机制还未见探究。本研究从社交媒体互动的新视角切入,第一部分从理论层面探究社交媒体互动反馈对肥胖... 食物奖赏反应的增强和环境中食物线索的诱惑可能是肥胖流行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曝光是导致过度进食的风险因素,但其潜在影响机制还未见探究。本研究从社交媒体互动的新视角切入,第一部分从理论层面探究社交媒体互动反馈对肥胖者食物奖赏加工的影响机制;模拟社交媒体互动,利用ERP技术(研究1)、fMRI技术(研究2)探究社交媒体“点赞”与评论对肥胖者食物奖赏“想要”“喜欢”成分以及奖赏神经机制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应用层面,关注如何构建健全的社会网络文化体系,引导肥胖者建立健康饮食行为;训练社交媒体行为,利用ERP技术(研究3)、fMRI技术(研究4)考察社交媒体互动行为训练对肥胖者健康食物“想要”“喜欢”以及奖赏神经机制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从社交媒体互动的视角丰富了食物奖赏理论,同时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健康饮食提出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网络行为 食物奖赏 肥胖 社交媒体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信息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电生理学指标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8-682,共5页
人类时间信息加工的统一机制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新近研究表明失匹配负波(MMN)是与时间信息自动加工有关的ERP成分,关联负变化(CNV)是与控制加工有关的ERP成分,而刺激遗漏电位(OSPs)既与自动加工又与控制加工有关。以三种ERP成分... 人类时间信息加工的统一机制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新近研究表明失匹配负波(MMN)是与时间信息自动加工有关的ERP成分,关联负变化(CNV)是与控制加工有关的ERP成分,而刺激遗漏电位(OSPs)既与自动加工又与控制加工有关。以三种ERP成分为指标的研究均为时间信息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依据。未来研究不应该纠缠于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分界点的探究,而是着重从时间全程视角考察时距加工机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加工 控制加工 失匹配负波 关联负变化 刺激遗漏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动的社会联结效应及其理论解释
5
作者 岳童 王洪 +3 位作者 田兴江 吴婷 傅安国 周燕鹏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83-1992,共10页
感动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发的非自主性、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感动产生后具有社会联结效应,不仅能够增强个体与直接触发者之间的联结,还具有更广泛的扩展效应,使个体的社会联结倾向超越具体的情境。共享关系强化理论和意义凸显性理论分... 感动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发的非自主性、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感动产生后具有社会联结效应,不仅能够增强个体与直接触发者之间的联结,还具有更广泛的扩展效应,使个体的社会联结倾向超越具体的情境。共享关系强化理论和意义凸显性理论分别从感动联结效应的自动化与认知建构过程进行解释:前者强调感动源于进化适应性机制,通过激活共有共享关系促进社会联结;后者认为感动引发个体对核心价值的认同,促使其主动寻求社会联结。本文在梳理感动直接联结与扩展联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两种心理机制的异同与交织特性,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从感动联结效应的扩展边界、理论机制的区分与整合以及个体差异的调节作用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对感动社会功能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动 社会联结 依恋 共有共享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理论解释及调解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岳童 王洪 +2 位作者 傅安国 徐浩 李文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8-1538,共11页
人们常常用“道不同,不相为谋”来形容人际价值观冲突发生后共识的难以达成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主观感受,还会形成指向对手的偏见和敌意,进而使得基于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人际冲突在调解上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 人们常常用“道不同,不相为谋”来形容人际价值观冲突发生后共识的难以达成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主观感受,还会形成指向对手的偏见和敌意,进而使得基于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人际冲突在调解上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研究者主要从自我威胁和个人客观性幻觉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调解策略。未来研究需要更多丰富相关的理论解释,关注人际价值观冲突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并拓展相关的调解策略和应用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人际价值观冲突 自我威胁 自我肯定 他人肯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加工“长度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尹华站 李祚山 +1 位作者 李丹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7-891,共5页
所谓长度效应指随着加工长度的变化,时距加工机制在认知或神经层面会表现出不一致。近20年来,关于时距加工是否会出现长度效应存在共同机制假设和差异机制假设两种观点。共同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认知或神经机制相同,且该机... 所谓长度效应指随着加工长度的变化,时距加工机制在认知或神经层面会表现出不一致。近20年来,关于时距加工是否会出现长度效应存在共同机制假设和差异机制假设两种观点。共同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认知或神经机制相同,且该机制可被标量计时模型解释;而差异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认知或神经机制存在差异,2~3s、1s、1/2s及1/3s等是区别不同机制的分界位置。文章还指出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已获证据的可靠性问题、判定标准的多元化问题、分界位置的确定性问题及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效应 共同机制假设 差异机制假设 标量计时模型 双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职业成熟度: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文波 吕琳 刘电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101,共7页
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和控制-价值理论为基础,考察工作满意度对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一般教学效能感问卷"、"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教师学习策略问卷"和... 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和控制-价值理论为基础,考察工作满意度对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一般教学效能感问卷"、"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教师学习策略问卷"和"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对1 19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教师学习策略在工作满意度影响职业成熟度的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一般教学效能感调节着工作满意度对教师学习策略的影响,一般教学效能感较低的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和调控,学习策略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满意度 教师职业成熟度 学习策略 一般教学效能感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2 位作者 李丹 苏琴 李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7-11,79,共6页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3秒的平均复制长度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这意味着非时间短时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范式 注意偏离假设 短时记忆需求假设 时间信息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影响时距加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华站 李丹 黄希庭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4期308-313,共6页
工作记忆会影响时距加工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该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选择1~6秒为考察对象,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工作记忆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比率分数及差异系数为因变量指标,旨在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对时距加工的影响。... 工作记忆会影响时距加工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该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选择1~6秒为考察对象,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工作记忆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比率分数及差异系数为因变量指标,旨在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对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3秒平均复制长度、复制准确性及变异性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复制准确性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降低、复制变异性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增大。这意味着工作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可以由时距加工分层机制假说得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范式 注意偏离假设 工作记忆需求假设 时距分层机制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中断及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华站 张锋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为了探讨时间复制任务中是否存在编码方式(连续编码和中断编码)和中断位置效应,实验1和2分别考察编码阶段有无中断和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 700 ms靶时距而言,两种编码方式条件下的时间复制成绩无显著差异;对于2... 为了探讨时间复制任务中是否存在编码方式(连续编码和中断编码)和中断位置效应,实验1和2分别考察编码阶段有无中断和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 700 ms靶时距而言,两种编码方式条件下的时间复制成绩无显著差异;对于2 300 ms靶时距而言,中断编码任务条件下显著较连续编码任务条件下时间复制长度短。而且,不管对1 700 ms还是2 300 ms靶时距而言,随着中断位置越靠后,时间复制长度都越短。这说明,编码中断及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有显著影响,时间复制任务中存在中断位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复制 中断编码 连续编码 中断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中断效应的注意共享解释—来自ERP的证据
12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李丹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6期67-70,78,共5页
以1700毫秒和2300毫秒为考察时距,采用时距复制任务,对编码阶段的中断位置进行操纵,并记录了14名大学生在进行时距复制任务时编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结果发现:分别就1700毫秒和2300毫秒而言,中断位置越靠后,复制时距越短。... 以1700毫秒和2300毫秒为考察时距,采用时距复制任务,对编码阶段的中断位置进行操纵,并记录了14名大学生在进行时距复制任务时编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结果发现:分别就1700毫秒和2300毫秒而言,中断位置越靠后,复制时距越短。脑电结果发现:无中断条件的(控制任务1)编码阶段在350~550毫秒和350~1150毫秒的CNV平均波幅分别较中断位置为550毫秒的条件和中断位置为1150毫秒条件显著更高;无中断条件的(控制任务2)编码阶段在350~750毫秒和350~1550毫秒的CNV平均波幅分别较中断位置为750毫秒的条件和中断位置为1550毫秒条件显著更高。这说明了间断编码的时间复制任务中存在期望中断效应且以注意共享机制解释期望中断效应得到了电生理学证据的直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复制 期望中断效应 注意共享 CNV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群还是孤僻?聋人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内隐态度
13
作者 张雪萌 刘馨 +1 位作者 孙玉玺 梁玉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5年第5期670-677,共8页
听力受损导致聋人大学生社交活动受限,从而不利于其适应性社会发展。为探究聋人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内隐态度,完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Go/No-Go联想测验(GNAT),比较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内隐... 听力受损导致聋人大学生社交活动受限,从而不利于其适应性社会发展。为探究聋人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内隐态度,完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Go/No-Go联想测验(GNAT),比较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内隐态度。IAT任务结果显示,聋人大学生D值(大于0)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GNAT任务结果显示,健听大学生对“个体活动/群体活动+积极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这表明聋人大学生对群体活动存在更积极的内隐态度;而健听大学生倾向于将群体活动和个人活动与积极情感相关联,这说明聋人大学生在内隐层面对群体社交活动有更强烈的社交意愿,未来可通过建设支持性的校园环境和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将聋人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内隐态度逐步转化为显性的社会参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社交活动 内隐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线索对自闭特质个体疼痛共情的影响: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雄 李祚山 +1 位作者 向滨洋 孟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6,共13页
自闭特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共情缺损,但其程度较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低,并且注意线索和特异性的面孔加工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共情加工进程。因此,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以疼痛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让自闭特质组和控制组分... 自闭特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共情缺损,但其程度较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低,并且注意线索和特异性的面孔加工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共情加工进程。因此,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以疼痛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让自闭特质组和控制组分别完成疼痛判断任务(该任务中被试的注意指向疼痛线索)和吸引力判断任务(该任务中被试的注意不指向疼痛线索)。结果发现,相比控制组,自闭特质组在吸引力判断任务中疼痛面孔图片诱发的P3波幅更大,而在疼痛判断任务中两组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注意线索会影响自闭特质个体对他人疼痛面孔的共情反应,当自闭特质个体不注意他人面孔的疼痛线索时,其疼痛共情能力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疼痛共情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特质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隔离戒毒男性人格特征与自我控制及复吸倾向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宣予 阮川南 +2 位作者 李祚山 焦耀武 王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男性的人格特征、自我控制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某强制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男性635名,采用复吸倾向性调查表(RTQ)、中国大五人格问卷(CBF-PI-B)、自我控制量表(SCS)测量复吸倾向、人格特征和自我控...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男性的人格特征、自我控制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某强制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男性635名,采用复吸倾向性调查表(RTQ)、中国大五人格问卷(CBF-PI-B)、自我控制量表(SCS)测量复吸倾向、人格特征和自我控制水平。结果:强制隔离戒毒男性的RTQ总分为(31.5±13.8);SCS总分、吸毒年限与RTQ总分正向关联(β=0.26、0.17,均P<0.001),人格特征中的严谨性、宜人性得分和年龄与RTQ总分负向关联(β=-0.12、-0.08、-0.09,均P<0.05)。结论:强制隔离戒毒男性的人格特征和自我控制与复吸倾向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隔离戒毒 男性 人格特征 自我控制 复吸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共情干预:扬长还是补短? 被引量:10
16
作者 霍超 李祚山 孟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863,共15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个体的共情能力缺陷可能导致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障碍,因此有必要对ASD个体的共情能力进行干预。有研究者主张应该对ASD个体的共情缺陷进行直接干预,由此衍生了共情“补短”法,主要包括心理...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个体的共情能力缺陷可能导致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障碍,因此有必要对ASD个体的共情能力进行干预。有研究者主张应该对ASD个体的共情缺陷进行直接干预,由此衍生了共情“补短”法,主要包括心理理论的干预、观点采择的干预、面部表情认知的干预等几种方法。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虽然ASD个体存在共情缺陷,但他们同时也具备系统化能力优势,应该通过ASD个体的优势能力来改善其共情能力,由此衍生了共情“扬长”法,主要包括乐高治疗、严肃游戏干预、基于系统化理论的孤岛能力辅助干预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存在优点和不足。最后就目前ASD个体共情干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共情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